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385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技术开发背景3

1.1技术相关3

1.2技术持有人3

1.3技术研发背景3

1.4技术研发意义4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4

2.1技术简介4

2.2技术原理5

2.3技术具体实施6

2.4关键技术9

三、市场分析及风险预测9

3.1市场分析9

3.2风险分析及应对10

3.2.1风险分析10

3.2.2风险对策12

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15

4.1经济效益分析15

4.2社会效益分析16

五、报告结论16

一、技术开发背景

1.1技术相关

技术名称: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

1.2技术持有人

持有人:

1.3技术研发背景

工业废气是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

这些废气有:

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硫酸(雾)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

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

工业废气处理指的是专门针对工业场所如工厂、车间产生的废气在对外排放前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国家废气对外排放的标准的工作。

一般工业废气处理包括了有机废气处理、粉尘废气处理、酸碱废气处理、异味废气处理和空气杀菌消毒净化等方面。

工业废气处理的原理有活性炭吸附法、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酸碱中和法、生物洗涤、生物滴滤法、等离子法等多种原理。

传统有机废气处理装置中,利用光催化净化较为普遍。

但传统的光催化净化装置,由于光源和光催化材料的设置不够合理,导致的光催化材料受到紫外灯光照不充分,使光催化不能最大化发挥其功效,从而降低了净化装置的效率,使空气净化不够彻底。

1.4技术研发意义

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有机废气的来源和污染途径见表。

大量工业废气排入大气,必然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工业废气中最难处理的就是有机废气,有机废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能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尤其是芳香烃及其衍生物能使人体直接致癌,已经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所以有机废气的处理与净化势在必行。

表:

有机废气的来源和污染途径

当前有多种技术手段可用于有机废气净化,如吸附、浓缩、生物降解和催化燃烧等。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具有许多引人注目的优点,可处理低浓度的有机废气以及不产生二次污染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2.1技术简介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包括:

箱体、安装在箱体内的多个光催化模块和多个净化灯组,箱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光催化模块与净化灯组沿进气口到出气口方向交替排列。

有机废气净化装置的光催化模块与净化灯组沿进气口到出气口方向交替排列,使得每个光催化模块中的光催化片均能受到充分的光照,从而更有效的激活光催化并彻底的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2.2技术原理

有机废气净化装置技术包括:

箱体、安装在箱体内的多个光催化模块和多个净化灯组,箱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光催化模块与净化灯组沿进气口到出气口方向交替排列。

其中,光催化模块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光催化片。

其中,光催化模块中的各个光催化片相对进气口进气气流方向倾斜。

其中,相邻两个光催化模块中的各个光催化片相对进气口进气气流方向的倾斜方向相反。

其中,光催化模块中的光催化片相对进气口进气气流方向倾斜角度在30O~450之间。

其中,净化灯组包括多个净化灯,多个净化灯在同一平面上,且与进气口进气气流方向垂直。

其中,每个净化灯组设有两列,分别安装在箱体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

其中,每个光催化模块的两侧均设有净化灯组。

其中,净化灯为紫外灯。

相较于以往的同类产品,上述有机废气净化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光催化模块与净化灯组沿进气口到出气口方向交替排列,所以每个光催化模块中的光催化片均能受到充分的光照,从而更有效的激活光催化并彻底的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由于各个光催化模块中的光催化片相对进气口进气气流方向倾斜,既可以保证气流与光催化片的充分接触,同时又降低了气流的阻力,从而使空气在箱体中流动更顺畅。

上述相邻两个光催化模块中的光催化片倾斜方向相反设计是因为,气流经过某一光催化模块后,气流方向接近于与该光催化模块的光催化片平行,若全部光催化片同向,则气流与后续光催化片的接触效果将会降低。

如此角度交替反向的方式可以保证气流经过各个光催化模块时的接触效果,也即是保证和提高了空气净化效果。

由于净化灯为紫外灯,所以可以更有效快速的激活光催化。

2.3技术具体实施

图1为有机废气净化技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有机废气净化技术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有机废气净化技术装置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有机废气净化技术装置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内部结构示意图,有机废气净化装置10包括:

箱体110、安装在箱体110内的多个光催化模块130和多个净化灯组120。

箱体110开设有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

多个光催化模块130与多个净化灯组120沿进气口111到出气口112方向交替等距排列,且每个光催化模块130的两侧均设有净化灯组120。

箱体110为一长方体结构,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设置在箱体11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进气口111和出气口112为矩形。

请同时参阅图3,其为图1所示的有机废气净化装置10的内部结构俯视图,每个光催化模块130包括多个矩形光催化片131,且任意两个光催化模块130中的光催化片131均为全等的矩形。

每个光催化模块130中的各个光催化片131相互平行,且光催化片131与进气气流方向成一定角度。

优选为300~450角,本实施例采用450角。

相邻两个光催化模块130中的光催化片131倾斜方向相反。

光催化片131与进气气流方向成一定角度可既保证气流与光催化片131的充分接触,同时又降低了气流的阻力,使空气在箱体110中流动更顺畅。

上述相邻两个光催化模块130中的光催化片131倾斜方向相反设计是因为,气流经过某一光催化模块130后,气流方向接近于与该光催化模块130的光催化片131平行,若全部光催化片131同向,则气流与后续光催化片131的接触效果将会降低。

如此角度交替反向的方式可以保证气流经过各个光催化模块130时的接触效果,也即是保证和提高了空气净化效果。

光催化片131为折叠状滤网结构,如此可加大了气流与光催化的接触。

每个光催化模块130中的光催化片131靠近进气口111的侧边在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进气口111所在面平行。

每个净化灯组120中有多个净化灯121,净化灯121为条状紫外灯,且每个净化灯组120中的多个净化灯121在同一平面上。

每个净化灯组120所在平面与进气气流方向垂直,每个净化灯组120中的净化灯121相互平行。

每个净化灯组120中的净化灯121分为两列,分别安装在箱体110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

上述有机废气净化装置10的光催化模块130与净化灯组120沿进气口111到出气口112方向交替等距排列,每相邻两个净化灯组120中间都设有一个光催化模块130,且每个光催化模块130的两侧均设有净化灯组120,所以每个光催化模块130中的光催化片131均能受到充分的光照,从而更有效的激活光催化并彻底的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2.4关键技术

1、箱体、安装在箱体内的多个光催化模块和多个净化灯组,箱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光催化模块与净化灯组沿进气口到出气口方向交替排列,光催化模块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光催化片。

2、光催化模块中的各个光催化片相对进气口进气气流方向倾斜。

相邻两个光催化模块中的各个光催化片相对进气口进气气流方向的倾斜方向相反。

3、光催化模块中的光催化片相对进气口进气气流方向倾斜角度在300~450之间。

4、净化灯组包括多个净化灯,多个净化灯在同一平面上,且与进气口进气气流方向垂直。

每个净化灯组设有两列,分别安装在箱体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且每个光催化模块的两侧均设有净化灯组。

5、净化灯为紫外灯。

三、市场分析及风险预测

3.1市场分析

在国内对工业排放的有机废气净化治理中,绝大部分的有机废气排放浓度是在20~1000ppm的范围,近年来最常用的净化治理设备是:

①催化燃烧净化装置:

②吸附一水蒸气脱附及溶剂回收净化设备;③吸附一催化燃烧综合净化设备。

另外还有直接燃烧和液体吸收等其它净化设备,因在运行耗能和净化效率方面的限制,使用相对较少。

1996年我国新颁布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排放标准的执行显然增加了有机废气治理的难度。

新标准规定:

对新污染源,在烟囱高度20米时甲苯的二级排放浓度标准为40mg/m3,更具体来讲,就是当一个甲苯排出浓度为1000mg/m3的污染源废气治理,则要求治理设备的净化效率必须始终保持在96%以上,这样才能使治理排放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因而对使用的净化设备的功能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对许多有机废气净化设备,要达到这一标准并非轻而易举,必须在有机废气进行治理时,对工艺与设备做到充分论证,优化设计,合理选型。

工业的不断发展必定伴随着工业废料的产生,可以说,工业废料是工业发展的副产品。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水平不断上升,三废的处理手段及工艺也正不断发展,以便跟上工业的脚步,令我国在现在及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都能保持在世界先进水平。

因此,有机废气净化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3.2风险分析及应对

3.2.1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

技术的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发生失误,以致投资活动失败的可能性,包括投资项目的流产、中止、撤消、延期、效益不足、亏本、因事故而放弃等。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投资风险主要来自金融环境的变动,投资过程不规范,投资项目管理水平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来自技术创新的构思和实施阶段。

企业的技术包括物化技术和组织管理技术,以及准确和可靠地对创新技术对象、水平、结构、发展过程的预测和确定能力。

由于技术创新的主体受技术水平和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对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投放市场的前景做出完全预测,从而产生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的种类很多,其主要类型是技术不足风险、技术开发风险、技术保护风险、技术使用风险、技术取得和转让风险。

其成因一方面源于技术开发自身规律的影响,这些规律包括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国家产业政策、能源政策、生产力布局政策等的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替代技术的出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出现,企业生产条件的变化等。

商务风险

商务风险主要来自于创新的技术成果转让或转化阶段。

即使是一项成熟的技术,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活动,也还有大量的组织工作要做。

一是要检验技术的生产现实性,需要不断搜索和确定生产的环境参数、连续生产的设备参数,为调整工艺设计购置设备提供准确依据;二是要确定合理的原料、动力等消耗参数;三是要组织连续的、规模化生产。

只有创新技术本身具有可行性、适用性、先进性、完备性、可靠性,再加上相应的配套技术,技术转化或者转让才是低风险的。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包括两个方面:

技术性风险市场化,即由于产品技术本身的不成熟,使得新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有被消费者拒绝或被竞争产品攻击的风险。

这主要是由于在技术创新的构思和实施阶段未对技术的市场适应性、先进性和收益性作出科学的预测,从而把创新技术的技术风险带到了市场的商品化阶段。

商业化风险,即技术开发是成功的,但新产品投放市场后未收到预期回报。

决策风险

技术创新决策风险实质是一种选择风险。

决策风险是在不完全信息下,对可能出现某种风险障碍的经济和技术方向与目标的选择。

技术创新中的非完全信息主要包括:

对投资估算的不准。

实际投资大大超过预期投资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产业经济政策的不准确预期;对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估算不准;对市场需求量预测不准,对竞争对手情况不完全了解,掌握信息较少的一方在竞争中面临较大的风险。

财务风险

公司的快速发展需要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体系的保证,对现金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是控制财务风险关键。

对市场开发人员依赖的风险

主要的销售人员掌握公司重要的客户渠道资源,一旦丧失也将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3.2.2风险对策

投资风险防范

针对投资风险,企业可选择把风险进行转移。

风险转移有两种形式,即技术创新风险的财务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客体转移。

实施风险的财务转移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一种是参与保险,此时技术创新项目的承担主体不变,但风险损失的承担主体发生了变化,当技术创新项目失败时,保险公司将承担部分损失。

另一种是吸收风险投资,此时项目的承担主体仍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主要是参与风险损失和风险收益的分摊。

技术创新的客体转移是指创新活动的一部分或全部由一个承担主体向另一个承担主体转移,有利于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

其方式包括:

技术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等。

技术风险对策

针对技术风险,可采用如下策略:

首先是重视技术方案的咨询论证,就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项目方案的风险水平与收益水平进行比较,对方案实施后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

其次,应改善内部组织,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生产过程组织。

第三,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项目组合,进行组合开发创新,降低整体风险。

第四,建立健全技术开发的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第五,建立健全有关技术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技术资产的监督管理。

商务风险对策

针对商务风险,企业可以将承担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

其途径主要有:

进行风险担保。

企业向保险公司担保,交纳一定的保险金,若新产品失败,则在责任范围内由保险公司负责部分损失补偿。

通过技术转让、技术交易等方式,向其他主体转让风险。

在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风险转移。

当新产品在生产阶段失败时,可将技术卖给有能力生产的企业。

市场风险对策

技术性风险市场化,针对此类风险,可以在技术创新的构思和实施阶段对技术的市场适应性、先进性和收益性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把创新技术的技术风险带到了市场的商品化阶段。

而针对商业化风险,要拓展市场开拓团队建设,使成功的技术产品在短周期内实现市场优势。

决策风险对策

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决策风险,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改善组织结构体系、建立风险监控机制,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率,以及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损失。

财务风险

制定完善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体系,定期考核财务指标可有效避免财务风险发生。

对市场开发人员依赖的风险

将对销售人员采取相应激励措施,保持其工作积极性和稳定。

通过交叉管理尽可能避免某一个人员独自掌握公司的渠道资源,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预防可能出现的依赖的风险。

其他风险对策

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的组织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在制订与评估规划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项目规划或计划进行审核并发表意见,不断寻找可能出现的任何意外情况,试着指出各个风险的管理策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以随时处理出现的风险,风险管理者最好是由项目主管以外的人担任。

风险管理岗位的人数依据项目大小来决定,一般2—3人较为适合。

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培训,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执行计划、跟踪计划等活动,有效的风险管理过程应是学习型的、持续的和不断改进的。

根据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项目风险和控制,对项目的成功研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项目风险分析,制定符合项目特点的风险评估和监督机制,特别是要定期对项目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和监管,发现意外风险或者是风险超出预期的一定要重点关照。

发现问题要立即上报,尽快解决。

并建立风险监管日志,实行“岗位负责制”,将风险降到最低。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沟通策略

需求的不确定性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沟通不畅引起的。

因此,要加强客户与开发团队的凝聚力,适应变化。

另外,可以在客户现场办公,在调研的同时做需求,根据系统架构和功能划分边做设计边做开发。

在用户、管理者和开发人员三者之间使用统一的术语,使交流更加清晰。

加强各项目组织间的以及项目组中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安排一个业务信息指导员,作为业务部门和开发部门之间的翻译。

配备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员

最好由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或是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训练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通过其制定有效的项目管理计划,并认真执行落实,提高项目的可控性。

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分析

·主营业收入:

生产第一年约为2405万元;

·各种税率营业税,税率5%所得税,税率25%

·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占收入的百分比见下表: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第一年

51.36

1.1

3.20

0.1

第二年

50.12

1.1

3.15

0.1

第三年

50.49

1.1

3.19

0.1

第四年

51.29

1.1

3.22

0.1

第五年

50.93

1.1

3.16

0.1

未来五年的经济利润预测表如下:

 

未来五年利润预测表

 金额:

万元

项目

预测年度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主营业务收入

2405.04

2549.34

2573.39

2597.44

2621.49

主营业务成本

1223.20

1303.22

1300.34

1304.70

1325.43

主营税金及附加

132.28

140.21

141.54

142.86

144.18

主营业务利润

1049.56

1105.90

1131.52

1149.89

1151.88

期间费用

106.30

111.66

111.69

112.99

115.08

其中:

管理费用

26.46

28.04

28.31

28.57

28.84

营业费用

77.44

81.07

80.80

81.82

83.63

财务费用

2.41

2.55

2.57

2.60

2.62

营业利润

943.26

994.24

1019.84

1036.90

1036.80

所得税

235.81

248.56

254.96

259.22

259.20

税后净利润

707.44

745.68

764.88

777.67

777.60

经测算,项目计算期平均税后利润为754万元,平均利润率为29%,表明项目有较强的盈利水平,投资效益好。

4.2社会效益分析

“有机废气净化技术”迎合了经济建设的对有机废气净化工程的需求,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

加快我国有机废气净化工程行业的发展,在提高我国行业整体技术质量上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为同行业进行技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方法。

该技术迎合了我国有机废气净化技术上的不足,带动与其工程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税收、增加就业。

五、报告结论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而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加强有机废气净化技术装置变得格外重要。

该技术是面对国内缺乏自有关键技术的现状进行前瞻性研发。

在目前大力发展自主创新技术的大环境下,本研发技术刚好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加快国内有机废气净化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上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该项目技术起点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通过对技术的充分论证,认为该项目技术先进可靠,财务可行,为可行性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