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a6八乘法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373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a6八乘法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a6八乘法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a6八乘法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a6八乘法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a6八乘法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a6八乘法2.docx

《小学a6八乘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a6八乘法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a6八乘法2.docx

小学a6八乘法2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八、乘法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的意识。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估算,会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课时:

10课时

 

第一课时不进位乘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78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铺垫引入

1、口算:

2×37×46×55×9

2、口答

20是()个十。

60是()个十。

8个十是()。

16个十是()。

3、揭题:

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

乘法)

二、教学几十乘几的口算乘法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引导观察。

问:

大象在干什么?

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

有几头大象?

2)问:

三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声相应的列出算式。

3)组织小组讨论各自算法,交流。

重点评讲:

从图中可以看到,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也就是2个10根,3头大象一共运的木头根数是6个十,也就是60。

20也就是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也就是60。

4)比较几种算法,得出自己觉得简便的方法说一说。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中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算一算。

2)指名说说。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生观察。

问:

以下几题,你打算横着做还是竖着做?

2)生练习。

3)小结:

在口算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到的是几十几个十。

4)练习:

40×260×370×450×3

三.教学不进位笔算乘法

1.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

问:

小猴在干什么?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只小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生列式计算。

2)指名说自己的算式及算法。

师:

在计算时,先把10和4分别和2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20和8合起来就得到了28。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1)指导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问:

笔算乘法要从哪一位算起?

2)生练习,指名板演。

3)指名汇报,口述笔算过程。

问:

与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积为什么要与十位对齐?

说明:

笔算乘法,要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哪一位写。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分组笔算,指名板演。

2)生分别说说笔算过程。

问:

在笔算乘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2.完成第6题。

1)生理解图意,解答前两个问题。

2)完成第3问,引导用估算的方法来估计。

3)完成第4问。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不进位乘

14

×2

2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79-80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引导

1.口头提问练习。

1)商店运来8筐苹果,每筐20千克,?

2)盘子里有5块蛋糕,吃了2块,?

先让学生口头提问,再列式解答。

2.引入新课。

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说说已知条件。

2)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

(教师分别板书)

3)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把自己的算法在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说。

问:

要求“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必须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指名学生完整的说说解题思路。

5)学生说,教师板书。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

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学生们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2)生将自己的想法和算法与同桌交流。

3)指名说解题思路。

3.小结。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所必须的条件,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生理解题意,并完整的说说题目。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问:

为什么要先算2张成人票要用多少钱?

5)指名生再完整的说说解题思路。

2.完成第3题。

1)指名读题。

问:

“这是第2卷,还可以再拍6张”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

2)生独立完成。

3)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完成第6题。

1)指名读题。

2)分小组讨论:

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组织交流、讨论。

4)全班指名提问、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在解题时,首先要理解题意,再从问题出发去思考。

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80页,想想做做第5题。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练习七第1-5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以及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以及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把前几节课学习的有关乘法的口算、笔算以及相关的进行练习,看谁练得又快又好。

(出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20×340×260×47×30

21×342×233×314×2

1)生口算第一行的题,指名说说每题的口算过程。

小结:

几十乘几时,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来计算,看作几个是乘几。

2)学生口算第二行的题,指名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1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核对,及时订正。

3.用竖式计算。

23×34×12

1)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指名说笔算过程。

3)问:

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2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计算过程。

3)小结:

笔算乘法时,数字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哪一位写。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第3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指名完整的说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指名说说解题过程。

问:

为什么要先算跳绳的有多少人呢?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小结:

在解答这个问题时,认真分析了题目中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先确定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解答。

2.完成第4题。

1)生读题,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问:

“孵出小企鹅的天数比你的3倍多一天”是什么意思?

2)生说说解题思路。

3)独立解答,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生计算,集体核对。

3.完成第5题。

1)学生完整的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问:

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为“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和茶花的总数多2盆”,你会解答吗?

(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5)问:

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为“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和茶花的总数的2倍多2盆”,你会解答吗?

(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6)指名说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

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进位乘

(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小棒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0×330×214×2

21×332×223×3

学生口算,说一说最后两题的口算过程。

2.笔算下面各题。

21×332×2

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问:

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计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教学例题

1)出示挂图,指名说说从图上可以知道哪些条件。

2)问:

要求2盒一共有多少枝?

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

36×2=)

3)问:

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枝?

你把36看作一个整十数

来估计,想一想:

它们的积确定在哪两个数之间?

4)说明:

因为36在40和30之间,30×2得60,40×2得80,所以36×2的积在60和80之间。

2.教学算理

1)请学生探索如何计算。

2)指名说各自所用的方法。

3)重点讲评摆小棒:

问:

36×2表示有几个36?

如何用小棒摆一摆?

边演示边说明:

算36×2,就是算2个36是多少。

算36乘2,用小棒先算几个几根,再算几个几捆。

(生边摆边说)

问:

原来共是6捆,最后怎么成了7捆?

3.教学笔算过程

问:

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谁来说一说36乘2应该先从哪一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位算起?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一共是多少?

(师板书)

问:

为什么十位上是7?

1)说明:

竖式计算过程可以简化,一般这样写,先用2乘个位上的6得12,满十向十位进1,所以积的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1,再用2乘十位上的3得6个十,加上进上来的1个十得7个十,在积的个位上写7,结果就是72。

2)看着竖式,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看一看结果,比一比估计的结果,合理吗?

你还可以怎样进行估计?

4.比一比:

问:

36×2是今天刚刚学习的,与复习题3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指出: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笔算乘法中的进位乘。

问:

笔算乘法时,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完成前2题,指名板演。

完成后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问:

个位相乘时如果满了十,该怎么办?

2)完成后2题,指名板演。

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问:

这两题与刚才的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是怎么办的?

3)指出:

笔算乘法时,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满了二十、三十呢?

2.完成第2题。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指名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小结: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完成第3题。

1)学生先找出错误并订正,再说说每题错在哪。

2)问:

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4题。

生估算。

四.课堂作业

课本83页,想想做做第4、5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进位乘

(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85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3+47×8+5

4×9+78×6+3

2.笔算:

28×3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说说计算过程。

问:

个位上是怎样算的?

为什么十位上是8?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4.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1)指名说说已有的信息,问:

要求“4盒一共有多少枝?

”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

36×4=)

2)问:

你能不能估计一下结果?

指名说说估计的结果和估计的方法,方法多样。

3)学生试算得数。

4)指名说说自己的笔算过程。

5)问:

为什么要向十位进2?

为什么4乘十位上的4之后,还要再向前一位进1?

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6)学生用乘一遍的方法再验算一遍。

7)学生试算得数。

指名说说自己的笔算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7)问:

为什么要向十位进2?

为什么4乘十位上的4之后,还要再向前一位进1?

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8)学生用乘一遍的方法再验算一遍。

2.比一比:

这题与复习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一行。

1)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逐题口算计算过程。

3)小结:

笔算连续进位乘法时,要注意把每一步都算对,弄清应向前一位进几,然后在横线上写几;在算下一位时,相乘后一定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数,算出是多少。

2.完成第2题。

1)生找出错误,并修改订正。

2)说一说每一题的错误原因。

3)指出:

有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进位以后,下一位相乘时,一定不能忘记进上来的几。

3.完成第3题。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2)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请学生完整口述题意。

4)生独立完成。

4.完成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解题思路。

3)问:

在解题时,你用到了哪些条件?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在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84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2横行。

板书设计:

进位乘

2×3+47×8+5

4×9+78×6+3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进位乘(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85页的想想做做第5-8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需要连续进位的计算,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需要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有关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知识。

二.口算练习

1.表内乘法练习。

5×5=7×3=6×8=

3×7=6×5=2×4=

3×3=8×5=9×4=

2.乘加练习。

7×9+5=8×6+4=5×7+6=

2×8+6=4×7+3=8×8+7=

三.笔算练习

1.说一说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

不管哪一位,只要相乘的积满几十,就不能忘记进位。

2.笔算:

36×57×85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分别口述计算过程。

3)问:

这两题为什么得数的最高位都是百位?

3.请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时要注意的地方。

四.估算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接近几十。

364273695889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引导学生看图,指名说一说图中的三个条件。

2)估计一下,谁的计算结果合理。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组织学生分组,对两个计算结果进行评判,再进行全班交流,说说理由。

4)指名算一算64×3的结果是多少。

5)指出:

我们在计算时,可以用刚刚估算的方法来检验自己计算的是否正确。

3.完成第6题。

1)说明要求,请学生判断后,自己说说理由。

2)进行笔算,与估算的结果进行对比。

4.完成第7题。

1)说明要求。

2)学生照样子进行估算,并说说每一题估算的方法。

3)分别算一算,再与估算结果相对照。

4)提问:

掌握了这种估算的方法,有什么用处?

5.完成第8题。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练习八第1-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应用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应用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二.笔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0×342×2650-50

60+300400×2720-500

60×470×531×2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1)请学生们练习第一横行、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3)问:

52×6的积为什么最高位是百位,而不是十位?

4)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5)提醒:

在计算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进位以后,下一位相乘时一定不能忘记加上进上来的几。

3.完成第2题。

1)请学生看表格。

问:

题中记录了哪几种书的售出情况?

请学生完整的说一说每种书的书名、单价、售出数量。

2)请学生算一算每种书的总售价。

3)问:

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总售价的?

为什么要用乘法?

4.完成第3题。

1)请学生一组一组的进行笔算,指名板演。

2)集中评讲,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计算过程,再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指出:

虽然每组中的两题很像,但在计算的过程中仍然要认真看清是几乘几,这也是我们在计算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5.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总结需要注意的几点。

三.估算练习

1.说说下面各题的积大约是几百多。

33×447×581×7

学生说估计的结果和方法。

2.完成第6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每题估计的理由。

3.完成第8题。

1)引导学生看清图意。

2)问:

根据第一个书架的情况,你能不能估计出一个书架大约多少本书?

你是怎样估算出来的?

3)生独立完成,说自己所用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86页,练习八第1题第二横行。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复习

(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页,复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能熟练地、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能熟练地、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二.口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43×65×7

20×430×65×70

1)学生口算,说说下面一题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整十数与一位数相乘怎样算比较快?

2.口算下面各题。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21×323×341×214×2

1)学生口算,说说每题的口算过程。

2)说一说口算几十几乘几时怎样才算快?

3.小结:

口算的方法多种多样,你觉得怎样算比较快,就怎样口算。

4.完成复习第1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三.笔算练习

1.完成复习第2题。

1)请学生估一估每题的积大约是几位数。

2)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讲评,指名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4)问:

这里的几题都是从哪一位算起的?

在笔算中要注意什么?

2.改错

1)出示乘法竖式。

2)请学生找一找错,说一说每题错误的原因。

3)学生改正。

4)问:

通过刚才这组题,你能说一说笔算乘法时必须要注意什么?

四.估算练习

1.完成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分别说一说每题估算的方法。

问:

估计了每题积的范围,有什么作用呢?

3)请学生笔算第一组的题,看笔算结果与估计的结果是否相当。

4)指出:

笔算之后,我们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的结果是否正确。

2.完成第4题。

1)出示树叶图。

问:

这里的树叶多不多?

你能一下就有依据的估计出数量吗?

2)出示树叶图中的虚线。

问:

现在这里的树叶被分成了几份?

3)学生讨论:

能够怎样估算?

指导:

先估计或数出一快方框中的树叶片数,再用乘法估计出大方框中树叶一共有多少片。

4)指出:

像这样的图,我们可以把它分割成大小几乎相等的几块,数出或估计出其中的一块,这样几块方框一共有多少就可以估计出来了。

5)完成第

(2)题:

学生分组完成、汇报。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复习

(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的复习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增强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0×26×5043×213×3

12×470×220×560×4

33×39×502×4130×7

学生口算,请学生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2.笔算下面各题。

43×567×4

1)学生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请分别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4)问:

怎样计算乘法?

5)小结:

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计算时不能忘记加上从后一位进上来的数。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题。

1)问:

你知道今年是几几年吗?

今年有多少天呢?

如果告诉你今年有52个星期零1天,你能算出今年一共有多少天吗?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指名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完成第6题。

1)引导学生看懂表格,弄清五月、六月降水量分别与几月份的有关。

2)学生们计算后,将表格填写完整。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问:

你是怎样求出五月份的降水量的?

在求六月份的降水量时,为什么乘3之后还要再加上20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