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373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施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西施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西施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西施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西施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施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

《西施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施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施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docx

西施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加深对算理合算法的理解。

2.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估算和笔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熟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体验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培养探索发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学习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运用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估算和笔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估算和笔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例1、例2、例3,P3—课堂活动1、2,P5课堂活动1,练习一第1、2、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要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在在合作学习中探讨计算方法,体会某些方法的合理性与简捷。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重点

探讨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

1页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师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到过体育馆看过比赛吗?

几个小朋友来到了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

这儿听听,那儿瞧瞧。

发现了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据能解决那些数学问题?

能列式表示吗?

这些解决问题的算式你见过吗?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

首次探索

出示例1图:

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

这个问题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计算48×10=?

说说你的想法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中汇报)

生1:

10个十是100,48个十是480

生2:

48×9=432,再加上48,就是

480.

生3:

48的10倍是480。

……

师:

你们想出的这些方法都不错,能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真棒!

3、回忆同学们想出的这些计算方法,你更愿意用那种方法计算?

及时反馈

组织学生完成填一填:

96×1054×885×10

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次探索

出示例2情景图和左边男孩子的问话:

“一共有多少袋面粉?

你们能帮他计算吗?

怎样列式?

集体谈论计算方法。

与例1的计算相比较,你想说点什么?

出示例3:

20×40

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集体谈论计算方法。

3、怎样口算最简便。

 

及时反馈

组织学生完成算一算:

21×2045×3050×32

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讨论的是什么计算?

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说说通过太论计算方法后,你的收获。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完成P3,P5的课堂活动。

同桌互相出题算一算,说说口算的方法。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完成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4~例4,P5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9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较快地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喜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讨估算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重温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回顾: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说一说:

20×30,你是怎样口算的?

主动探索

学习新知

熊猫阿姨的小卖部有许多商品,学校买了11个皮球,大约要多少钱?

你能帮忙算一算吗?

出示例4图:

怎样列式?

集体讨论估算方法。

指名说说。

反馈练习

练习一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算法。

课堂练习

P6~4

P6~6,怎样列式计算?

P6~5,夺红旗游戏。

解决问题:

P7~8题。

学生先看懂图意,再独立完成3个小问题,最后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全班说一说。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P8~例1、例2,P11课堂活动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现实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必须写在十位上的道理。

教具准备

例题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复习铺垫

口算:

30×2012×4050×20

40×1610×2353×30

12×412×1025×10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例1:

课件出示例题图,

算这些卷笔刀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

板书:

12×14

可以怎样计算?

先算4盒多少个,再算10盒多少个,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在竖式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计算?

重点理解第一步先算什么,积表示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积又表示什么,应该怎样书写。

12

×14

48表示4个12是48

120表示12个10是120,所

168以这个“2”必须写在十位上。

简写为:

12

×14

48

12

168

尝试练习

试一试:

142143

×27×85×26

98105

□8

□□□

师生互动

再次探索

例2:

出示例题图

看懂图意,列出算式。

在竖式里怎样计算?

(集体讨论)

重点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每一步表示什么,使学生在理解每部分积是怎样得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并板书:

36

×25

180□×□的积

72□×□的积

900□+□的和

讨论:

例1、例2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尝试练习

议一议:

怎样笔算79×80,一人板书,其余同练。

再算一算:

73×2196×1545×18

课堂活动

P11~1、2题。

算一算,说一说。

在下面的空格里,填上两个数相乘的积。

并观察第三个乘积与前面的两个乘积有什么联系。

课堂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0例3题,P11课堂活动3题,练习二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讨论,加深对两位数成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可以验算乘法。

教学重点

理解进位数的书写。

教具准备

例3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基本练习

口算:

35×1020×2354×2030×50

计算:

3528

×12×16

两人板演,全班齐算,集体订正。

合作讨论

知识迁移

例3:

课件展示例题图。

理解题意,养鸡场有多少只鸡?

该怎样列式计算?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重点关注积的连续进位。

强调板书:

85

×41

85

340百位上为什么写4

3485

像这样再算一次。

41

×85

比较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算一算:

384236

×42×38×25

课堂活动

独立完成P11~3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

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2、3、4、5题。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教材P13~P14,练习二第6~10题,以及思考题。

练习目标

通过练习,使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计算、较快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喜欢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基本练习

口算:

27×1034×2029×3

10×6725×3040×50

P13~6。

(装桃比赛)

P13~8。

P14~9。

(算一算,填一填)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第7题,先在作业本上笔算,再填在书上。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及时评讲。

解决问题

10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再订正。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找窍门

思考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填一填。

组织学生积极动脑,说一说应该怎样来填写,从哪个□开始填起。

独立练习

完成小乐园上部分作业。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发现规律。

教材P15例1,课堂活动1、2题,练习三第1、3、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学习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2.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

3.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学习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事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情境引入

师出示例1主题图。

1、逐一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并通过他们的对话的情景。

2、告诉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况,并将小汽车的行驶情况列成表。

每时行驶(km)

60

行驶时间(时)

1

2

6

12

行驶路程(km)

60

120

 

探索新知

根据学生填好的表格,让学生说明自己填表的方法。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从表上看,你发现了什么?

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汇报。

生1:

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用得越多,行的路程就越多。

生2:

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扩大几倍,路程也就扩大几倍。

生3:

它们的速度不变,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4、在生活中你遇见过这样的问题吗?

说一说。

 

反馈练习

课堂活动:

看算式,找规律。

学生观察交流后得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看算式找规律,再计算出结果。

注重观察的方法,几个数重复出现,有几组这样的数。

独立练习

练习三第1、3、5、6题。

第5题□里还可以填哪些数?

有多少种填法?

使学生在运用规律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给解题带来的方便,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板书设计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6~19例2,练习三2、4、7、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从数的排列中去发现隐含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过程与方法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陪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能运用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故事引入

教师:

我国南宋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杨辉。

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计算技术方面的成就最突出,著名的“杨辉三角”对人类数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要发现的规律就与“杨辉三角”有关(课件出示例2)

合作探讨

探索新知

出示数列,请学生观察这些数的排列,找找其中的规律,再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汇报。

生1:

每排左、右两边的数都是1,只有中间的数在发生变化。

生2:

每排都比它前一排多一个数。

生3:

从第一排的1斜起看,依次是1、2、3、4……

生4:

每排中间的数都等于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了这么多新发现,每排的第一个数都是1,中间的数都是它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等等,找到了这些规律,你们能知道第5排该填哪些数吗?

试一试。

再填出第6、7排各数。

按这样的规律再往下面填,还会填吗?

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只要我们找到了事物内部隐藏的规律,就能正确地天出未知的各数。

巩固提高

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2、4、7、8题。

找窍门

思考题:

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观察例子并思考。

要求人人悟出。

板书设计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材P20例1,P21课堂活动,练习四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生活情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感受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创设情景

激趣引入

教师出示活动的图片。

问:

你从情景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这个题中说“每所学校的人数都差不多”,除了人数差不多以外,还有什么也差不多是一样的?

(每所学校站的列数也都是4列,每列人数大约都是18人左右)

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师出示例1的有关条件,并提出问题:

22所小学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团体体操训练?

2.根据你了解的信息,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一问题?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方法一:

先算1所学校参加训练的人数,再算22所学校的人数。

方法二:

先算22所学校站了多少列,再算

一共有多少人。

4.组织学生选一种思路进行计算。

18×4=72(人)72×22~72×20=1440(人)

18×4=72(人)70×22~70×22=1540(人)

5.小结:

我们前面学习乘法估算就是把因数估大或估小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算。

这两种方法是把因数估小了,所以真正的人数要比估算的结果多。

那么,我们写答语时应该怎样表达才合理?

应用拓展

课堂活动。

学生看图后,说一说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大约有多少粒豆子。

全班交流汇报。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21例2,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乘除混合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运用“归一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归一法”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从已知数学信息入手和从问题入手的两种分析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归一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两种分析问题策略中运用“归一法”。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引入分析例题

1.天热了,生活委员给训练团体操的同学们送来了矿泉水。

你们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一箱矿泉水有多少瓶?

2.你们能独立解决吗?

36÷3=12(瓶)

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生活委员一个订了25箱矿泉水。

同学们,25箱矿泉水有多少瓶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前面我们已经先求出了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回顾计算过程:

先算出一箱多少瓶,再计算25箱有多少瓶。

4.总结:

先求出1份的数量,再求若干份的数量。

巩固练习

1、完成课堂活动。

要算出12盒有多少个皮蛋,应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4第6题。

(1)收集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2)分析:

要求出大熊猫15天能吃食物多少千克,应先求出大熊猫1天吃多少千克。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交流思路。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22例3,P23课堂活动,练习四第8、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乘法、加法解决问题,学习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有根据地分析问题、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能力,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根据地分析问题、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能力,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例3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新课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春游吗?

在春游中会遇到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像乘车、购买门票和吃饭等等。

今天,我们首先来解决春游中乘车的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例3的教学主题图。

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归纳,教师在黑板板书:

每辆车可以做40人。

已经开走了7辆。

余下的还要坐满3辆车。

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

3.探究解决办法。

根据以上条件,怎样计算参加春游的人数?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板书:

参加春游的人数=开走的7辆车的人数+余下的3辆车的人数

参加春游的人数=每辆车的人数×车辆的总辆数

4.学生根据这两种想法,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算出总人数。

并和同桌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5.你喜欢哪种解决方法,为什么?

6.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刚才在计算坐在车上人数时,有两种不同的式子,你们能说说它们各自表示什么意思?

你更喜欢哪一种?

出示板书:

(1)7+3=10(辆)10×40=400(人)

(2)7×40=280(人)3×40=120(人)280+120=400(人)

组织讨论,明确第一种方法更简洁,是因为它运用了以后我们要学的乘法分配律的知识。

课堂活动

完成课堂活动。

同学们,今天让你们来当家。

每人手中都有30元钱,让你自由去超市选购书上的物品,现在由你们自主购物。

全班交流汇报算法。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第7、8题。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

教材P26的整理与复习的第1、2题,练习五第1、2、5、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理所学单元知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与复习,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整理

在第一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请学说回忆所学知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缤纷办事古各小结内容。

揭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估算方法。

自主学习

出示第2题。

请学先计算,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指名全班交流并板书。

小结计算方法。

先口算,再笔算。

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计算。

练习拓展

练习五第1、2、5、7。

练习第1题。

(直接口算在书上)

指名说出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

找朋友。

(第5题)

在○里填上<、>或=。

(第7题)

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题(笔算在作业本上。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27~P29,练习五第3、4、6、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理解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时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和理解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个性化设计

整理解决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

巩固解决问题策略

基本练习

习五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说明是怎样思考的。

练习五第6题。

哪匹马跑得快些?

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练习拓展

练习五第4题。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重点体现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示学生提出不同类型和不同方法解决的问题。

练习五第8题。

学生先把各项开支填入表格。

请学生说明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思考题。

注意强调怎样组数,它们的积最大?

有没有规律可寻。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