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360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届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届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届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届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届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届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精品

2014届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

24.《旧唐书》载:

“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

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

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日:

“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

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

”由此不能看出

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

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5.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单一政体导致政治混乱的历史现象时,提出“混合政体理论”,这一理论被古罗马发展和实践为“共和政体”。

思想家西赛罗对共和主义理念作出阐释:

“要知道,最好是国家包含可以说是卓越的王政因素,同时把一些事情分出托付给显贵的权威,把另一些事情留给民众们协商和决定。

”此处的“共和主义”

A.是一种僭主政体B.追求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强调各阶层的参与和妥协D.是单一的民主政体

26.1787年宪法规定:

“不设世袭国王,也不颁发贵族爵位。

参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和众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在此之前,地方各州的州议会和州政府已经实现了选民选举产生的制度……”。

材料最能体现

A.共和制原则   B.分权与制衡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27.1911年12月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的一封信写到一旦共和政府建立起来,人民的捐税负担会比现在更重。

甚至就这一点而言,共和政府也不可能统治中国。

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筹措外债使国家免于破产。

”材料表明

A.中国政治民主化缺乏经济基础B.日本为干涉中国内政制造舆论

C.实业救国是共和政府必然的选择D.中华民国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

28.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B.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D.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29.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突出反映了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B.学术文化的活跃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年份

英国

德国

数量

指数

数量

指数

1861

77657

100

13957

100

1913

189074

244

187000

1340

30.以下是英、德两国煤炭消费量的数据(单位:

千吨),从此表中可以直接提取的信息包括

 

①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②英国早期工业化水平高于德国

③政治制度的先进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④英、德两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材料说明当时中国

①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受到计划经济思潮的影响④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

32.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

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

C.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33.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

“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

”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配合了国家工业化的进行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34.朱熹说:

“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即理也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D.“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35.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

……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下列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B.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

40、(25分)

现代专利制度是以申请人对发明创造的公开换取法律给予的保护。

是现代经济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议会中,从詹姆士一世开始,新兴资产阶级就尝试采用立法形式代替国王授权。

到1623年,英国《垄断法规》终获通过。

该法规第l条宣布此前以特许令等方式授予的所有垄断因为与本国法律冲突而无效,其中当然包括国王以“钦赐”形式颁布的特许垄断权。

《垄断法规》第6条规定了一种新的垄断权,由此成为现代专利制度之滥觞:

前述任何宣告不应扩展到今后授予的任何专利和特权,它们应就任何种类的新产品在本国的独家实施或制造授予其第一个真正发明人,为期14年或以下,在此期间他人不得使用。

此权利的授予不得有违法律,也不得在国内通过抬高物价的方式危害国家,或破坏贸易,或带来普遍不便。

——刘银良《知识产权法》

材料二1850年,全世界有10个国家建立了专利制度。

1883年,世界第一个有关专利的国际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签署,1884年正式生效,后又多次修订。

1967年,51个国家共同签订《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70年正式生效。

1970年,多个国家参加签订《专利合作条约》,1978年正式生效。

1971年,巴黎联盟成员国在斯特拉斯堡会议上通过《斯特拉斯堡协定》,建立《国际专利分类系统》。

1985年4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专利法。

1992年和2000年两次对专利法修改。

迄今,中国已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几乎所有与专利有关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其中包括《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中货物、服务、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之一。

2006年,全世界已有18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专利制度。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编制的《专利制度发展概要》

材料三很久以来,专利制度被认为是富裕国家的食粮,贫穷国家的毒药。

据统计,目前占世界人口97%的发展中国家,只拥有世界3%的专利,而占世界人口2.5%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97%的专利,专利占有的不对称,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鸿沟不但不会缩小,反而很可能将越拉越大。

——霍剑《专利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负面效应法律研究》

(1)《垄断法规》后来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据材料一归纳其“现代意义”之所在。

并说明此法规能在当时英国顺利通过的历史条件。

(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专利制度发展呈现出的基本特征,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加强专利制度建设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应如何更好的应对材料三述及的不利局面?

(7分)

 

41.(12分)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

抗战爆发后,他随西南联大辗转大半个中国。

在云南昆明岩泉寺,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

1939年撰写完成《国史大纲》一书,随即发表《<国史大纲>引论》一文。

钱穆在文中指出: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请结合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史,评述钱穆的这一观点。

(12分)

 

请考生在第45、46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95年甲午战败后,张之洞给清政府上了一道后来被称为其新政总纲的《吁请修备储才折》,提出九个方面的主张:

即编练陆军、重建海军、修筑铁路、分设枪炮厂、广开学堂、速讲商务、讲求工政、派员出国考察等。

张之洞以卢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兴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

张之洞在湖北设置各类新机构36个,其中25%是按清政府的指示而设,75%是按张之洞的意旨而设。

材料二清末新政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新政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政权机构和军队发生了较大变化,政治思想异常活跃,科举废止,留学热和办学热兴起,从某种意义上讲,清末新政促进了革命的爆发。

材料三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西学之中,西艺非要,西政最要”,“政尤急于艺”。

后来孙中山先生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以上材料摘编自《从张之洞新政看湖北崛起》等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张之洞湖北“新政”的主要思想和实践效果。

(6分)

(2)如何理解孙中山称张之洞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9分)

 

4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在德国的文人以作为世界公民而自豪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这使得德国人对法国的态度以及对民族主义的态度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德意志的知识分子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开始是无所顾忌的狂欢,后来是毫无保留的厌恶和愤慨,最后是苛刻的否定。

拿破仑的征服政策激起了德意志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德国的知识分子再也不高喊世界公民了,文化民族主义在侵略的炮火下升华为具体的政治民族主义,德国人要求结束分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其标志就是费希特1808年《致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录》的发表。

——杨静《德意志民族主义对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影响》

材料二统一使德国的民族意识大为高涨,但是这种民族意识和统一以前那种反对民族分裂、要求民族统一的民族意识已有很大的不同,它产生于普法战争胜利后狂热的民族荣誉感中,因为在人民心目中,帝国的建立几乎完全是三次所向无敌的战争的结果。

特赖切克这时已经完全拜倒在普鲁士的武力下,极力宣扬没有战争,民族和国家就不能生存,军刀建立的帝国,必然保留了许多普鲁士的封建军事残余,第二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事部门凌驾于民政部门之上的传统,人民也深受普鲁士崇尚武力的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因为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一的实现使他们更加着迷于民族意识,而这种迟来的民族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容易产生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主义。

——朱志忠《十九世纪末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蜕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演变历程。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后变化的原因。

(9分)

 

40、(25分)⑴现代意义:

专利权授予告别王权走向法治(法律与制度授权);新技术与市场结合,激励技术创新。

(4分)

历史条件:

大宪章开创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精神;议会制约王权的历史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然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影响大增。

(6分)

⑵特征:

日益国际化;各国不同步、不均衡。

(2分)

原因:

产业革命与工业化浪潮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实行技术垄断。

(6分)

⑶因素:

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科教兴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法制化建设增强。

(5分,1点1分,答对4点得5分)

应对:

制定切合国情的专利战略,鼓励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善用国际专利规则保障自身发展等。

(2分)

41、(12分)论证思路提示:

①钱穆的核心观点: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自豪感。

②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史表明,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使部分国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的优势的同时,产生了对中华文明的质疑。

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度态度,加剧了国人的“文化自谴“。

③抗战时期,钱穆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自谴论”有利于树立国人的中华文化自豪感,增强抗日必胜的信心。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

,表述不清楚。

45.⑴政治改革优先,再推广到农、工、商、学、军各界,维护清朝统治,(2分),张之洞的“新政”主张,与后来的清政府推行的“新政”的具体措施相似,具有时代的进步性。

湖北“新政”实践效果明显,推动了湖北的近代化进程。

(4分)

⑵张之洞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其思想认识高于一般洋务派;张之洞等推动的清末“新政”,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成长和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使旧体制遭到巨大破坏,为民主革命的爆发提供了一定的社会环境;他在湖北进行的军事改革,客观上位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从根本上看,改革适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起到了革命的作用。

(9分,1点2分,4点9分)

46.

(1)演变历程:

从文化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再到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主义。

(6分)

(2)原因:

普法战争的胜利使德国人产生狂热的民族荣誉感:

普鲁士的封建军事残余和崇尚武力传统的影响;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德国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德国不甘落后。

(9分,1点2分,4点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