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精华资料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305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精华资料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复习精华资料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复习精华资料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复习精华资料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考化学复习精华资料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精华资料汇总.docx

《中考化学复习精华资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精华资料汇总.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精华资料汇总.docx

中考化学复习精华资料汇总

 

中考化学复习精华资料汇总

一、中考化学考题热点1

 

二、初中化学所用仪器的使用2

 

三、初中化学实验汇总2

 

四、初三化学中考前模拟2

 

一、中考化学考题热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从题型来看,主要是选择题

(08安徽)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

(09安徽)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石器B.青铜器C.铁器D.高分子材料

热点1:

看了《2012世界末日》,地球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于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房屋倒塌      C.森林失火       D.树枝折断

热点2: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

 

2、物质的性质:

(08安徽)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B.着火点为450℃,易燃

C.沸点为-42.1℃,易液化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3、物质的分类:

(08安徽)右图标出的是有关灯泡组成的物质,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

(各写一种即可)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请你就图中标出的物质举一例说明:

(3)比较锡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

热点: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黄酒B.矿泉水C.黄金D.铁矿石

4、物质组成、构成的叙述:

(09安徽)我省的祁门红茶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由于香叶醇(C10H18O)的含量高于普通茶叶的几十倍,因而具有独特的玫瑰花香。

下列关于香叶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闻到玫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属于有机化合物D.组成元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热点: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

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5、化合价的有关知识:

(09安徽)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远优于不锈钢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

地球表面富含钛铁矿石,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TiO3。

⑴已知FeTiO3中钦的化合价为+4价,则铁的化合价为。

⑵冶炼金属钛时,将铁铁矿石转化为下TiCl4,TiCl4再与N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Ti和NaCl。

请写出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其反应类型是。

⑶在冶炼钛的同时,还得到金属铁,请举出铁的一种用途:

⑷铁比钛易生锈,请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

6、分子的性质:

(07安徽)安徽“六安王陵”发掘被列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地中出土了二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青铜器、铁器、木器及丝织品等许多珍贵文物。

 

A.青铜壶B.铁制车轮C.丝织虎

(1)上图中出土文物的原料不是用化学方法制备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合金的是。

(2)考古人员还惊喜地在一个铜壶里发现了特殊的液体,闻起来有一股酒糟味。

小明从分子的角度分析:

能闻到酒糟味,说明分子是在_______________。

为了检测这种液体是酒,他提出了下面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较科学(填序号)__________。

A.喝一口品尝B.用交警使用的酒精测试仪测试C.将其点燃

(3)请你分析:

为什么出土的青铜器保存较好,而铁器却锈蚀严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防止木质文物因失水过快而引起变形,可用结晶的方法让明矾晶体填充在木纤维中(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操作方法是:

将木制文物浸入明矾的___________溶液中,待明矾溶液充分渗入后,取出冷却擦干即可。

7、质量守恒定律:

(09安徽)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8、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

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氯元素(Cl)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气是双原子分子,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气体。

材料2: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

材料3: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

材料4:

我国四川5.12地震灾区灾后急需大量消毒剂对灾区饮用水、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灾后疫情发生。

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消毒泡腾片,其中二氧化氯是最新一代高效、广谱、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二氧化氯列为第四代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

(1)氯气的化学式为     ,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请总结氯气的有关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3)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闻氯气的方法是:

(4)写出材料3中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材料4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Cl217

(2)

黄绿色气体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答到其中一点均可得分)

(3)打开瓶盖,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4)Cl2+H2点燃2HCl(未配平或未标明反应条件均不得分)

(5)ClO2+4

9、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09安徽)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检验气密性C.稀释浓硫酸D.收集氢气

热点: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研碎胆矾B.铜表面产生铜绿C.过滤D.制取蒸馏水

10、六大营养素:

(09安徽)下列各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黄瓜、西红柿B.鸡蛋、牛肉C.米饭、大摸D.苹果、梨子

11、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008年、广东)9.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NaCl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分析:

对“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这一考点,主要考查的知识有: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关系;

(2)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比较。

(3)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

(4)物质的结晶与溶解度的关系。

(5)在饱和状态下,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从题型来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

(09安徽)

“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

右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12、化学肥料:

相关知识:

化肥种类的判断,化肥的性质,铵盐化肥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铵盐氮肥的检验等,

考题精选:

13、家庭小实验:

(07安徽)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

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B.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用食醋和小苏打制取二氧化碳D.用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纯碱溶液的酸碱性

14、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09安徽)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关于铈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是58B.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C.质子数为58D.铈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15、环境、能源、安全问题:

(09安徽)下列做法或举措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无关的是【】

A.珍爱生命,拒绝毒品B.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严禁就地焚烧秸秆D.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

16、合成材料:

热点:

生活中的下列物品,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铝合金门窗B.不锈钢餐具C.塑料洗衣盆D.景德镇瓷器

17、燃烧的条件及灭火:

热点:

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

过一会儿会出现的现象是什么?

该实验的设计目的是什么?

结合该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

左边试管里的白磷燃烧,右边试管里没有明显现象,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1分)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1分)白磷、红磷还有哪些性质上的差异等(1分)

18、常见物质的用途:

热点: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食品袋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由于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C.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天然气常用作燃料,是由于它具有可燃性

19、有关水的问题:

分析:

近几年安徽对有关“水”的问题,主要考查了水资源的污染和保护、节约用水、净化,以及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对水的组成(即电解水的实验)还没有考到。

20、金属的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09安徽)某活动小组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溶液,实验过程为:

⑴废铜在空气中加热后得到的氧化铜中含有少量铜,原因是_(填字母序号)。

a.加热时氧化铜易分解生成铜b.铜与氧气没有完全反应c.加热时铜不能与氧气反应

⑵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操作Ⅰ的名称是,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烧杯、。

⑷盛放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制容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右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

氮化镁中氮的化合价是_____。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

(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热点:

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上述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填字母)。

(2)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答三条)。

(3)D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F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E实验的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B、C、D、E

(2)4P+5O2点燃2P2O51/5

装置气密性好,实验前夹紧止水夹,红磷过量或足量,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3)作对比散热(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4)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气球膨胀,滴入盐酸后,产生气泡,气球缩小

CO2+2NaOH==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22、溶液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09安徽)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下图所示:

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

A.稀硫酸B.碳酸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

23、CO2、O2的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性质的实验:

(09安徽)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

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⑴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⑵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

小明用右图装段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

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填化学式),

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⑶讨论交流:

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

,处理的方法是。

24、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09安徽)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g稀硫酸。

剩余固体3.5g。

⑴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⑵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5、科学探究题:

例:

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他们想进一步探究:

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

【提出问题】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

小明:

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

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

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

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一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一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讨论交流】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

他们的方法是: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

【实验验证】

(1)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2)小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请将其方案补充完整。

【反思提高】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所得溶液的pH7;冷却到常温pH7。

(填“<”“>”“=”)

热点: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

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分)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

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

说明Na2CO3溶液呈性;

结论2:

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

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三:

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

则该同学根据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⑶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NaOH;你认为:

②可能是__________;③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取了13.3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

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

求:

⑴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⑵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⑶在右图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

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

(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方案一:

(1)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

(2分)

(2)排除因稀释而使溶液pH减小的因素。

方案二:

(1)除氧和隔氧。

(2)碱;

(3)取上述溶液加水稀释后,再滴加无色酚酞,②溶液呈红色。

方案三:

(1)7。

(2)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⑶①防止稀盐酸过量②使反应充分③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④Na2CO3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⑷解:

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跟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1分)

Na2CO3+2HCl===2NaCl+H2O+CO2↑(0.5分)

1067344

xy×10%2.2g

106:

x=73:

(y×10%)=44:

2.2g(1分)

x=5.3gy=36.5g

NaOH的质量为:

13.3g-5.3g=8g(2分)

设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0.5分)

4036.5

8gz×10%40:

36.5=8g:

(z×10%)(1分)z=73g(1分)

答:

(略)

 

二、初中化学所用仪器的使用

  1、常用器中,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试管、蒸发皿。

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

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量筒、水槽、集气瓶。

  2、玻璃棒的作用:

在过滤开始时,用于引流,结束后,用于转移物质;溶解时,用于搅拌,加速溶解;蒸发开始时,用于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结束时,用于转移物质。

  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加液体时,滴管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不可把滴管放在试验桌上,不可倒持滴管。

  4、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不能超过灯体的2/3,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过多溅出;试管斜持45o,不要将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6、称量固体物质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错放后,实际质量少于读数,实际质量=砝码-游码

  7、用量筒量取液体时,眼睛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

俯视会导致读数大于实际体积,仰视导致读数小于实际体积。

  8、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配制液体溶质溶液,需要的仪器是:

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溶质是固体时,需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托盘天平。

  9、pH试纸的使用:

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不能先用水湿润,会稀释待测溶液,导致测得的pH不准;不能把pH试纸直接伸进试液,会污染试液。

  10、实验室制取H2的原料是锌和稀硫酸,制取CO2的原料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O2的原料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装置都是固液不加热装置,仪器是锥形瓶(或大试管,或广口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带双孔塞的导管。

  11、鉴别O2、H2、CO、CO2、CH4气体的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O2。

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通入澄清石灰水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可以鉴别H2、CO、CH4:

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翻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的是H2,烧杯内壁无水珠,翻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烧杯内壁有水珠,翻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H4(或其他含C、H、O元素的有机物)。

  12、鉴别盐酸和硫酸:

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盐酸;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同理,鉴别NaCl和Na2SO4,也可用这个方法)。

  13、鉴别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