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281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高一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铜梁一中2020级·2018年春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China”来源于“Cina”(支那),“支那”一词语音,出自荆楚,其人文含义凸显了水田稻作农业。

该观点强调“China”得名于()

A.经济生活形态B.秦帝国的建立

C.制瓷业的发展D.经济重心南移

2.有史书记载:

“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此农具的发明()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

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

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

3.下表反映了唐代官员的设置情况,其职责是直接主持官市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市场交易、物价、度量衡器的管理,官府所需物资的购进和所余物资、没收物资的卖出等。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唐代()

官吏

录事

监事

典事

价人

掌固

人数

1~3

2~6

1~2

3~9

3~16

1~6

1~4

1~10

1~3

官品

七品

八品

九品

A.官市的政治属性B.城市建设的成就

C.商品经济的繁荣D.市场管理的规范

4.(2016·惠州期末)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

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

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饮食业发展,满足市民的欲望

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5.有学者说,15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现了新航路”,二是“发现了新大陆”。

这两个“发现”()

A.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

B.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

C.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态

D.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

6.16世纪后期,欧洲出现了一批女王地图。

其中一幅女王地图中,女王的整体形状是欧洲,其头部的位置是西班牙,意大利和丹麦为其双臂。

女王眼望非洲,脚踏亚洲。

该地图象征()

A.西班牙成为当时的欧洲霸主

B.意大利和丹麦最早从事殖民扩张

C.亚洲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D.非洲尚未被殖民掠夺

7.以下是近代不同时期两国某项指标的统计数字。

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组数据反映的是()

 

1570年

1670年

1780年

荷兰

232000

568000

450000

英国

51000

260000

1000000

A.殖民地面积,单位是平方千米

B.商船运载能力,单位是吨

C.手工工场数量,单位是家

D.武装部队规模,单位是人

8.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在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

上文中“现代工业时代”发生时间和基本的动因分别是()

A.15世纪末期新航路开辟B.18世纪中期市场需求

C.19世纪中期科学的突破D.20世纪中期跨国公司

9.(2016·汕头模拟)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

”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

10.阅读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

对统计图的解读有误的是()

 

工业资本近代工业企业数

A.商办企业资金少,数量较多,说明其规模较小

B.洋务企业资金较雄厚,但数量少,说明其规模大

C.外资企业资金雄厚,规模大,压制民族企业发展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促进了商办企业发展

11.下表为中国国民政府财政收支统计表(单位:

百万元法币)。

下列关于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年份

支出

收入

1937

1167

870

1941

 10933

2024

1945

1268031

 216519

A.战争导致支出增长迅猛B.民族工业发展增加政府税收收入

C.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扩大D.收支增长与货币发行量增加有关

12.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

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因素是()

A.报刊杂志的创办B.服饰的中西合璧

C.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D.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13.下表为“一五”计划期间150项实际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分布情况(部分),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工业布局()

省份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北京

河北

湖北

山西

云南

内蒙古

项目数

24

11

22

3

8

6

6

5

5

A.片面发展东北地区

B.有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

C.重点在北京周边省份

D.片面发展重工业

14.(2016·益阳调研)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

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

A.企业生产力的提高B.企业管理的加强

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

15.(2017·日照质检)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认为下列各组数字中,能正确反映1952年、1956年、1978年、1992年和2004年5个不同年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一组是()

A.49.7/99.1/86.4/92.9/21.3

B.21.3/92.9/99.1/86.4/49.7

C.49.7/21.3/92.9/99.1/86.4

D.21.3/49.7/86.4/92.9/99.1

16.(2017·鹰潭模拟)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

这个变化说明()

A.分田到户的小岗村道路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B.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D.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17.《变形金刚》影片中出现了闻名世界的美国水利工程——胡佛水坝。

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

胡佛水坝的修建表明胡佛政府()

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C.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问题

D.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18.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

“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

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

”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D.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19.(2016·济南期末)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

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

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

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21.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2.(2017·潍坊期末)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公司1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

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促成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丧失企业决定权

D.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

23.(2018·宜昌二模)“供应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认为:

“过去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过分注重需求而忽略供给。

”该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主要是()

A.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

B.扩大国家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

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高增长

24.上世纪20年代初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福利国家”,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不同国家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

B.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C.杰出的人物会影响历史发展过程

D.实事求是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

第二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2分,共52分)

25.(2017·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

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

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

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

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

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

……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

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并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

(8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

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因此,从“新大陆”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材料二经过工业革命,英国工业生产量已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的容量。

到19世纪中叶,英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销往国外,国内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原料也要靠国外供应。

这种情况在英国最大、最主要的棉纺工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当时英国所生产的棉织品的绝大部分销往国外,生产所需的棉花来自美国、印度、巴西、埃及等国家。

在这一时期,英国不仅是世界消费品的主要供应者,也是生产资料—机械设备的主要供应者。

因此,这一时期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标志着经济全球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如何促进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的形成?

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12分)

 

27.(2018·南京模拟)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

……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

……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

……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熙朝新语》

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4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的“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

(要求:

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12分)

 

铜梁一中2020级•2018年春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

1.选A.学者认为,“支那”出自荆楚,即长江中游湖北一带,凸显了水田稻作农业,强调了农耕经济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秦朝建立,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制瓷业是另外一种对“China”得名的解释,强调的是手工业而非农业,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与题干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2.选B.材料反映的是筒车,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农业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灌溉工具不能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故C项错误;筒车不能说明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故D项错误。

3.选A.材料表格中体现官吏管理市场职能,实质上反映出了唐朝官市的政治属性,故A项正确;城市建设的成就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要信息,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繁荣属于现象,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市场管理的规范是材料反映出的直接信息,不是实质问题,故D项错误。

4.选C.“一日三餐”的习俗变化与农业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理学的形成,抑制了市民的欲望,故B项错误;宋朝坊市制的突破,夜市的出现,是带来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故C项正确;市民饮食习惯的变化,与西方的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

5.选D.两大航海成就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缺乏历史依据,故A项错误;美洲的发现与垄断欧亚贸易没有联系,故B项错误;亚欧大陆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存在联系,只是联系较弱,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促进了欧美贸易的发展,都是商业革命的范畴,故D项正确。

6.选A

7.选B.荷兰在16世纪没有占领大面积殖民地,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荷兰、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商船运载能力增加,故B项正确;表中时间还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手工工场数量增加有限,故C项错误;英国和荷兰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其武装部队规模的增加有限,故D项错误。

8.选B.“新航路开辟”与“工业时代”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现代工业时代”“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市场需求”是动因,故B项正确;“19世纪中期科学的突破”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故C项错误;“20世纪中期跨国公司”指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故D项错误。

9.选B.题干只是提及上海某个县,不能以此代表整个中国,故A项错误;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上海一带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人逐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故D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受挤压的内容,故C项错误。

10.选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分析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11.选B.据材料时间1937~1945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为抗日战争时期,因战争需要,支出增长迅猛,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发展增加政府税收收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据图表可知1937、1941和1945年政府入不敷出,支出与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图表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收支增长与货币发行量增加有关,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选C.材料表明粗略时间观念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交通工具有固定的时间表,对时间精确度要求最高,故选C。

13.选B.材料显示除东北重工业地区外,其他地区工业也有所发展,不能说“片面发展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东北三省占有了大部分项目,其他各省也分别据有了一定数量的建设项目,故B项正确;重点在东北地区,而不是北京周边的省份,故C项错误;仅根据材料本身无法判断“片面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

14.选C.材料主要讲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种改造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这种合作虽然也带来了企业管理的加强,但是并不是主要的,故B项错误;这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转变,这是主要的影响,故C项正确;此项措施并不能化解企业的公私矛盾,故D项错误。

15.选B.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之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比例最高,故B项正确;1978年之后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公有制经济比例应该下降,故A、C、D三项错误。

16.选A.小岗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可以看出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经营方式已经严重阻碍农业现代化的推广,故D项错误,A项正确;分田到户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当时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

17.选D.胡佛政府并没有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罗斯福政府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故B项错误;胡佛水坝的修建并不能说明胡佛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问题,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信息可知,胡佛政府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D项正确。

18.选C.美国放弃金本位制,是对币制进行改革,但没有反映出推动工业发展的目的,故A项错误;放弃金本位制,会加剧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故B项错误;罗斯福认为黄金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通过刺激通货膨胀来推动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放弃金本位制,刺激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故D项错误。

19.选C.“自由放任”政策是罗斯福新政之前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故A项错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做法,正是由于干预太多,导致了经济滞胀,故B项错误;1973年的经济滞胀后,各国适当减少了对国家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不符合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现实,故D项错误。

20.A解析:

B项表述错误,列强的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项表述错误,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开放的口岸为东南沿海,并无内地;列强对华侵略以《马关条约》为界,之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之后以资本输出为主,故D项错误;所以选择A项。

21.C解析: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本质,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2.A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营者革命”。

题中反映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中的资本社会化和新中间阶层的出现,故A项正确;题中没有涉及企业管理,故B项错误;股票分散,资本社会化没有改变资本家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故C项错误;D项题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3.A解析:

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从题干材料中概括供给学派的主张,即反对重需求、轻供给的做法,主张重视以供给创造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都属于扩大供给。

故A项正确。

B、C、D三项都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故与题意不符。

24.D解析:

A、B两项信息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项信息不能反映本质,故排除,题干所述三种现象都是依据国情做出的政策调整,所以选择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2分,第26题22分,共52分)

25.解析: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

……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分析;

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得出答案。

25.答案:

(1)①特点:

A.封建政府主导;

B.侧重发展重工业;

C.机器生产和手工生产并存。

(6分)

②影响:

A.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

B.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4分)

(2)①表现:

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分)

②变化:

A.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

B.生产技术得到革新;

C.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6分)

26.解析:

(1)问,据材料一信息“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致使各民族往来替代了各自自给自足状态”“市场已经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