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186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9年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9年12月

一、项目概况

公司拟建设年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主要用于生产高端等速驱动轴。

项目投资内容主要包括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等。

项目建设期为两年,总投资额为95,731.97万元。

二、项目背景

1、政策支持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瓶颈。

引导整机企业与“四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

支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系统解决“四基”工程化和产业化关键问题。

强化基础领域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

设立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

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完善政策体系,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实现重点领域向中高端的群体性突破。

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

依托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引导汽车行业加强与原材料等相关行业合作,协同开展高强钢、铝合金高真空压铸、半固态及粉末冶金成型零件产业化及批量应用研究,加快镁合金、稀土镁(铝)合金应用,扩展高性能工程塑件、复合材料应用范围。

鼓励行业企业加强高强轻质车身、关键总成及其精密零部件、电机和电驱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攻关,开展汽车整车工艺、关键总成和零部件等先进制造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

推进安全可控的数字化开发、高档数控机床、检验检测、自动化物流等先进高端制造装备的研发和推广。

支持优势特色零部件企业做强做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领军企业。

针对产业短板,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电控系统、轻量化材料等工程化、产业化瓶颈,鼓励发展模块化供货等先进模式以及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等高端零部件。

到2020年,形成若干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形成若干营收规模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本项目生产的高端等速驱动轴是汽车零部件重要部分,属于产业政策支持的项目。

2、我国汽车零部件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期

汽车行业是高投入、高产出、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目前汽车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现代科技的较量,技术创新的竞争。

国家鼓励企业依托其自身的技术专长,开发新型汽车零部件,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国的汽车市场需求庞大,自有品牌及合资品牌的整车制造商众多,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

随着专业分工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整车制造商剥离部分汽车零部件生产车间,向汽车零部件专业生产企业采购的情况越来越多。

目前,中国已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但在部分高端零部件产品的竞争力上仍不及国际零部件巨头或合资公司。

要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就必须相应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

国家行业政策、区域鼓励政策的推动及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将为汽车零部件工业提供发展的良好机遇。

三、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等速驱动轴市场容量大

等速驱动轴是乘用车底盘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安装在差速器或末端减速齿轮与车轮之间,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从变速器(差速器)通过左右两根等速驱动轴传递到左右驱动轮上,有效保证等速驱动轴和车轮等速旋转,驱动乘用车平稳、高速行驶。

等速驱动轴的结构强度与工作性能直接影响整车运行的可靠性、平顺性和舒适度。

因此,等速驱动轴对于汽车的动力性、操纵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08-2018年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大幅度增长,汽车产销量从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增至2,780.92万辆和2,808.06万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要增长点,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

等速驱动轴主要用于乘用车,2018年我国乘用车的产销量达到2,352.94万辆和2,370.98万辆,等速驱动轴的总体市场规模非常庞大。

目前,我国等速驱动轴产品已实现国产,但是具备高端等速驱动轴生产能力的厂家较少。

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能够实现高端等速驱动轴产品的量产,并将努力打造高端等速驱动轴产品自有品牌。

2、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客户黏性

非等速传动轴及等速驱动轴均为重要的汽车传动零件。

公司是国内非等速传动轴龙头企业,非等速传动轴主要用于卡车、皮卡、大型客车、专用车等商用车,以及装载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

而等速驱动轴主要应用于轿车等乘用车领域。

公司非等速传动轴的主要客户为大型整车制造商,客户对等速驱动轴也有大量的产品需求。

部分客户曾与公司洽谈,希望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向其提供等速驱动轴产品。

公司具有多年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管理经验,且配备了等速驱动轴的生产技术团队,具备量产等速驱动轴的能力。

等速驱动轴产品达成量产,能够更好的服务公司现有的大型整车制造商客户,增强客户黏性;同时,亦有利于公司拓展其他客户,深入发展主营的汽车零部件业务。

3、顺应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强化公司竞争力的需要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随着专业分工的不断强化,汽车零部件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目前,零部件全球采购、零部件与整车专业化分工已成为当今国际汽车工业的主流。

汽车零部件生产逐渐从整车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

公司是国内非等速传动轴的龙头,技术在国内领先,且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标准;而等速驱动轴产品是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的传统优势产品。

公司此次拟投资的年产200万套高端驱动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将引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等速驱动轴生产线,并配备在线检测、防错等系统和检测设备。

高端自动化设备的引进,配合公司的等速驱动轴生产技术团队,以及多年汽车零部件生产管理经验,能够有效保障公司量产高质量、稳定的等速驱动轴产品,进一步提升公司智能化制造水平;同时,上述高端设备的有效应用,也是得到大型整车制造商对公司等速驱动轴产品认可,与大型整车制造商洽谈等速驱动轴订单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顺应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强化公司竞争力的需要。

4、有利于公司拓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等速驱动轴除了在传统燃油乘用车上使用外,还能够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增长,从2015年的340,471辆及331,092辆大幅增长至2018年的1,270,481辆及1,256,195辆,增长趋势较为明显。

通过等速驱动轴的量产,公司能够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

5、有利于公司汽车零部件出口

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在零部件全球采购、零部件与整车专业化分工的大背景下,国内的大型汽车零部件公司开始与国外知名整车制造商合作,向其提供汽车零部件。

公司的非等速传动轴已取得世界顶尖商用车生产商的认证,具备合格供应商资格,列入了其采购体系。

公司在等速驱动轴产品量产后能够进一步优化汽车零部件产品结构,为与国外大型整车制造商的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6、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需要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非等速传动轴市场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非等速传动轴应用领域商用车市场处于增长态势,2018年全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28万辆和43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和5.1%,公司的营业收入亦有所增长。

商用车处于增长态势,但其市场容量仍低于乘用车市场。

2018年,虽然乘用车市场暂别多年的增长态势,但产销量仍达到2,352.94万辆和2,370.98万辆(前轮驱动或后轮驱动乘用车每辆需要一套等速驱动轴,四轮驱动乘用车每辆需要两套等速驱动轴),等速驱动轴的市场容量庞大。

从总体发展战略来看,公司一直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在成为非等速传动轴国内龙头的同时,亦希望利用多年在汽车零部件市场积累的良好口碑及生产管理经验,切入市场容量更大的等速驱动轴市场,进而成为更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7、公司具有生产等速驱动轴产品的人才及技术储备

公司具有多年的汽车零部件研发及生产管理经验。

对于等速驱动轴产品的项目人员,公司主要通过内部调配及外部招聘组建等速研发生产团队。

通过研究及吸收创新,已掌握硬铣沟道沟形加工技术、中间轴淬火防变形技术、锻件近终成形技术、芯轴的旋锻技术等重要生产技术。

四、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额为95,731.97万元。

投资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项目明细中金额较大的分类明细测算情况如下:

1、建设投资

(1)厂房建筑及其他建筑

厂房建筑工程包括成品库钢结构、成品库建筑安装、等速部钢结构、等速部建筑安装、总装及涂装钢结构、总装及涂装建筑安装工程,合计投资金额为11,765万元,面积合计为101,939.47平方米。

具体情况如下:

其他建筑物包括辅助用房及门卫,合计投资金额为105.20万元,建筑面积合计为526平方米。

(2)设备内容

项目将配置高端自动化设备,匹配公司对等速驱动轴的高端产品定位。

主要设备包括自动化生产线、装配线、测量检测设备等,设备投资总额为63,040.20万元。

(3)道路工程

项目的道路面积76,223平方米,单价为460元/平方米,投资总额为3,506.26万元。

(4)厂房装修工程

厂房需要进行基本装修(含地坪),总面积为101,939.47平方米,单价为230元/平方米,投资总额为2,344.61万元。

2、土地费用

本项目土地费用合计6,588.40万元,项目土地已经取得不动产权第0004713号证书。

3、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主要为施工过程中由于成本变动或工艺调整等因素预先留置的开支。

预备费的计算基数为建设投资中除去其他工程费用外的部分,基数为81,714.25万元,取费率为1%,因此预备费为817.14万元。

4、铺底流动资金

项目的铺底流动资金主要采用收入成本与不同科目周转率计算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得到流动资金,并计算各年度流动资金增加额,以流动资金增加额的30%计算铺底流动资金。

公司根据本项目的具体特点对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等分项估算周转率,然后计算得出流动资金增加额为19,903.94万元,以30%计算铺底流动资金需求得到5,971.18万元,占本项目投资总额的6.24%。

五、项目效益情况

本项目建设期为两年,预计第三年达产率为70%,第四年达产率为85%,第五年完全达产。

项目完全达产后,每年预计新增收入97,000万元(不含税),毛利率为26.66%。

项目的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1.31%,静态回收期为8.36年(含建设期)。

完全达产后预计年利润情况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