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089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

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

本练习题据《2020年上海市初中语文终结性评价指南》编写而成

【课内文言文阅读精编】

(一)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本文的作者是朝的文学家(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吾欲之南海,何如?

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写给他的子侄辈们的训示。

B.本文记叙了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

C.富和尚的情感变化是嘲讽、怀疑到惭愧。

D.本文告诉我们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参考答案】

1.清彭端淑

2.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

3.C(富和尚两句“子何恃而往”,前一句是怀疑,后一句是嘲讽,所情感变化是怀疑、嘲讽到惭愧。

(二)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上文选自《》,我们还学过作者直接说理的课文《》。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提出“人和”更为重要的观点。

B.第二段作者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

C.第三段作者证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D.第四段作者得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

【参考答案】

1.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但是不能取胜,这就是适宜作战的天气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3.D

(三)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

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本文选自《》,作者晏子是时期齐国政治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点出了故事的结局,写出了楚王的失败,表现了晏子。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机智驳斥了楚王的发难,使楚王陷于尴尬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决定作用。

5.晏子是个的人。

【参考答案】

1.晏子春秋春秋

2.它们只是叶子相像,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3.使楚不辱使命

4.C

5.才思敏捷,智慧卓绝,善于辞令,维护了国家尊严

(四)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1.上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政治家(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下列不是幼时方仲永令人称奇的表现是()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文中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之情。

【参考答案】

1.宋朝  王安石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传闻相称了。

3.C

4.没有再接受后天教育惋惜

 

(五)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本文选自(人名)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的是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

B.在乡人眼里,周处是义兴“三害”之首。

C.“杀虎斩蛟”展示了周处“凶强侠气”的个性。

D.二陆的劝说对周处痛改前非起了关键作用。

4.选文刻画了周处的思想性格。

【参考答案】

1.刘义庆世说新语

2.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3.D

3.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严重错误,勇于悔过,痛改前非

(六)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选自《》,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全石以为底

3.下列不是描写潭水清澈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C.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柳河东集柳宗元

2.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3.D

4.难以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七)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选文作者是,他和苏轼、韩愈等人合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以我酌油知之。

3.“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的原因是()

A.公亦以此自矜。

B.尝射于家圃。

C.但手熟尔。

D.尔安敢轻吾射!

4.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参考答案】

1.欧阳修唐宋八大家

2.凭我倒油(的经验便)明白(这个)道理。

3.C

4.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

 

(八)核舟记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本文选自清朝张潮所编辑的《》一书,作者是明朝的(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佛印绝类弥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佛印的神情。

4.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

B.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

C.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D.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关系和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1.虞初新志魏学洢

2.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3.超脱放浪

4.A

(九)口技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上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林嗣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层写了人们深夜救火前后的情形。

B.第②层表达作者对高超技艺的盛赞之情。

C.第③层描写了宾客的神态、动作和心理。

D.艺人表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

【参考答案】

1.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清朝

2.(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3.A

(十)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本文是一篇带有(文学体裁)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的主要困难是山体的高大。

B.愚公得到身边所有人的支持和帮助。

C.上帝被愚公移山的决心和行动所感动。

D.本文告诉我们要以发展眼光看待问题。

【参考答案】

1.神话列子•汤问

2.略

3.B(智叟反对)

(十一)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予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孔子云:

何陋之有?

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突出了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C.“无丝竹”两句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结尾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参考答案】

1.唐刘禹锡

2.孔子说过:

“(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3.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十二)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鲜后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爱”贯通始终。

B.用爱菊爱牡丹衬托爱莲。

C.作者写莲花实是写自己。

D.本文反映了作者的孤傲。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可看出作者对的追求。

【参考答案】

1.北宋周敦颐

2.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3.D

3.高尚情操,正直人格

(十三)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

“弃之。

”曰: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

“已之。

”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1.上文选自《》一书,作者是(朝代)的思想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看出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B.文中传神地写出了齐宣王的尴尬和可爱。

C.孟子从国王生活中的事情入手层层诘问。

D.孟子的最终目的是劝说齐宣王治理好国家。

【参考答案】

1.孟子  战国

2.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历。

3.C

(十四)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

“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子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3.墨子见公输盘的起因是:

(用原句回答)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

B.墨子辩术高明。

C.公输盘听从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这段文字表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5.读了本文,你得到的启示是。

【参考答案】

1.墨子墨子

2.墨子说:

“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

3.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4.C

5.应该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或:

要运用智慧和胆识为正义而斗争)

(十五)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论战》选自《》一书,相传作者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从第二段的论战中可知,取胜的关键是,从第三段的战斗经过中可知,取胜还要。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录了强鲁胜弱齐的史实。

B.阐明了曹刿论战的过程。

C.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

D.暗示了对鲁庄公的不满。

【参考答案】

1.左传左丘明

2.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

3.取信于民把握战机

4.A

 

(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选自《》,由西汉(人名)编订而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请从短文中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段写齐王纳谏的态度、措施以及取得的巨大成效。

C.文中的“蔽”指齐王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是邹忌敢于直言进谏。

【参考答案】

1.《战国策》刘向

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

3.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

4.D

(十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

从他们的事例中获得的感悟是:

4.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孟子的一段游说之辞。

B.表明上天磨练、锻造人的良苦用心。

C.正反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

D.论证人才要在安乐中造就的道理。

 

【参考答案】

1.孟子孟子

2.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共同点:

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

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4.D

(十八)孔孟论学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下列句中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而”字用法相同的是

A思而不学则殆B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C思援弓缴而射之D七十而从心所欲

2.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而且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且不学习就会疲倦。

B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感到懈怠。

C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疑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D只学习不思考才会有困惑,只思考不学习才会倦怠。

3.从文中寻找或归纳出两个成语:

⑴;⑵。

4.以上语录是孔子自述自己学习和修养的感受,请结合其中一则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

1.D

2.C

3.

(1)三十而立

(2)不耻下问

4.略

(十九)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本文选自《》,作者是清朝的文学家(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本文的观点是()

A.晏书非借不能读也。

B.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C.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D.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4.课文结尾“为一说,使与书俱”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小仓山房文集袁枚

2.(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因而就忧惧地抚摩玩赏那东西久久不停

3.A

4.对黄生的殷切期望。

(二十)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

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上文选自《》,作者是清朝的书画家、文学家。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