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063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docx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docx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3.品析课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在质朴的语言中洋溢着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2.品析课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比手法表现诚挚美好的感情和生命的热情。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

六、教学设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一篇著名散文。

作为一位盲聋哑人,海伦·凯勒并没有向我们展示多少“命运”的多舛,而是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作者的热切、坦诚和真挚。

作品表现了作者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表露出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

第一课时:

整理全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解读假如得到三天光明的安排,体味作者诚挚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理解文章前面一部分,学习对比手法,体会作者对世人的规劝,表白自己的内心,拓展《命运交响曲》和国际著名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思考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之重。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场体验失明的感觉:

请两位同学蒙上眼睛绕教室一周,并回到自己熟悉的课桌旁拿出一支笔,写一句话。

说说你的感受。

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印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盲聋哑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在生命的88年里,有87年在黑暗和寂静中度过。

19个月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7岁时,安妮·莎莉文走进了她的生命,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1902年),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健康人带了了鼓舞。

作品还有:

《我所生活的世界》(1908)、《从黑暗中出来》(1913)、《我的信仰》(1927)、《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29)和《愿我们充满信心》(1940),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海伦•凯勒后来成为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举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三)整体感知:

1.学习正文部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

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暗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渴望吗?

海伦·凯勒在这假想的三天光明里都要看些什么?

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选择

理由

第一天

有生命和无生命

的朋友

看望亲爱的老师

看朋友

看小狗们的眼睛

观察房间里的小东西

第二天

人与自然的历史

仰望壮丽的曙光

参观自然史博物馆

参观首都艺术博物馆

看戏剧

第三天

日常世界

2.自主、自由地在一部分中选择一段文字进行分析感悟。

约朋友来家:

海伦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和智慧,表现了她对自己周围的人使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之情的。

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美。

小狗们:

小狗们是海伦很重要的朋友,它们的陪伴为她的生活增添了快乐和温暖,带给她温馨的安慰。

房间里的小东西:

表现了作者对光明世界的好奇。

书籍:

“崇敬地落在”是这段文字的关键词语。

作者的敬意是通过比喻表现出来的,将书比喻成“辉煌的巨大灯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在作者人生中地巨大引导作用,也写出了崇敬盲文的原因。

森林散步:

“陶醉”形象地描写了作者看到美丽大自然地愉悦之情。

“拼命”一词极为真切地写出了对光明的高度重视。

(学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来阐述,不必要求完整,在阐述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以加深理解。

……

3.这三天光明给海伦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

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的回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

4.学习引言与结尾部分

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态生活?

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说说你的理解。

(1-5自然段,抽读)

“把每天当成是世界末日来相爱,……”

(2)“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理所当然。

我们并不感激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

你是否学会了感激?

(3)她常提及“有视觉的人”,有何用意?

将第三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

从树林里远足回来,正常人观察到了什么?

“没有什么特别的。

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类似的经历,也许同样是没有什么。

我们看看作者的感受,一个仅仅凭借触觉感知世界的人有什么感受?

朗读第四段。

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者说“我这个不能用眼睛看的人,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发现好几百中使我感兴趣的东西”。

“如果我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得到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凭借视觉将会有多少美展现出来啊!

”“可是那些有视觉的人显然看得很少。

“也许人类就是这样,极少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谈谈这句话的理解。

托尔斯泰说:

“我珍惜我现在拥有的一切。

在第一段中,作者这样写道:

“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

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所以,海伦认为:

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

这样一种态度可以尖锐地强调生命的价值。

(尖锐:

灵敏而深刻  )

(3)她想要给我们什么忠告?

(齐读最后一段)

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四)归纳海伦的性格和精神

从这些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海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顽强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有一颗炽热求索的心;一颗坦诚真挚的心;一颗朴素博爱的心;一颗对生活热恋的心;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一颗对人类友爱的心;一颗坚忍不拔的执着心;一颗积极乐观的上进心;一颗追寻人类崇高精神和同情的心……

而这恰恰又是一颗平凡的心。

(五)总结课文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坚忍不拔,自我超脱而又追求美和崇高,也正是她引导人类迈向光明的未来。

而只要这种精神存在,海伦·凯勒的名字就不会被遗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将为人们所珍视。

正如罗斯福夫人为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写的前言所说:

“这个故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

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不会忘记!

(六)拓展延伸:

 

1.世界上有着海伦的残疾的人有许多,那么有着类似经历和精神的人有多少呢?

(举例)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畅所欲言,真诚。

★2010中国达人秀冠军钢琴王子李伟:

在10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双臂,但他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不仅成为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游泳冠军,甚至在三年的时间内练成了钢琴十级,用脚趾演奏出动人的旋律。

他在表演完节目后说过的一句话:

“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

★澳大利亚的“无腿超人”约翰·库缇斯,国际著名激励大师。

约翰·库缇斯说,他一出生,腿就是畸形。

医学上称为先天性骶骨发育不全。

他没有肛门,而且他的膀胱和肠也不正常。

由于腿部完全没有发育,刚刚出生的小约翰看起来只有一个可口可乐罐子那么大。

约翰·库缇斯说,医生们曾断言他活不过一天、一周、一个月。

但他在医生的断言中活到了现在,成为轮椅橄榄球运动员、室内板球健将、澳大利亚残疾人乒乓球冠军,成了国际著名的演讲大师,并且有了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

他说:

截肢手术让我身体的平衡跟以前不一样了,我必须要重新学习走路、走楼梯,甚至上厕所。

不过这些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只是挑战而已———我根本不相信有问题,我只相信有挑战。

惟一让问题消失的方法就是把它们变成挑战,并积极地面对。

不管面前是什么样的挑战,我都用我的方法积极地冲向它。

我实在记不起自己当时站了多少次又摔倒了多少次,我只知道如果摔倒十次,那么第十一次一定要站起来,五十次的摔倒那么五十一次要站起来,如果一百次摔倒,那么该死的一百零一次再站起来!

约翰的名言:

别对自己说不可能。

约翰·库缇斯在青岛演讲,开场直白有力:

“你们都可以看到我的残疾,那么,你的残疾是什么呢?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残疾,请问你的残疾是什么呢?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不幸,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强大的人!

2.以“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写一段话

(七)结束语

灾难过后,人们感慨的是活着真好;残废之后,人们感慨的是健康真好;那么现在,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呢?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是否应该对生活、对周围的人事怀着感激,并不理所当然的接受一切;海伦是一个健康的人,残疾的反倒是我们这些漠视一切的人……

 

  一.相关链接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

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我们都熟悉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交响曲》,几乎绝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

我们也都熟悉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失去光明的阿炳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

而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并没有向我们展示多少“命运”的多舛,却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热切、坦诚和真挚。

在与残疾的斗争中,她表现出了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在朴素甚至接近于家常的话语中,她流露出了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

可以这样说,尽管作者受尽了“命运”的折磨,但她给我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界的心。

海伦·凯勒的经历如果说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震撼和敬畏,那么本文所袒露的心迹,却给了我们巨大的人生感染,鼓舞我们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名人评论:

1、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2.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

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的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

(罗斯福夫人)

 三、重点字词

1轮廓(kuò)②翌日(yì)③孩稚(zhì)

2④虔诚(qián)⑤堵塞(sè)⑥憧憬(chōngjǐng)

⑦瞥(piē)⑧百舸(gě)⑨禁锢(gù)

⑩绚丽(xuàn)(11)恬静(tián)(12)如醉如痴(chī)

(13)禁(jìn)锢/弱不禁(jīn)风

(14)堵塞(sè)/塞满(sāi)/边塞(sài)

六、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思考:

《盲人看》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有什么异同点。

 

盲人看

毕淑敏

①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

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

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

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②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

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

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

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

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

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

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

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

靠扰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

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

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

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

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③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

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

我知道……黑了,难受。

④我呆住了。

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

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⑤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

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

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

我说,是50元。

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

我说,这钱是真的。

你放心。

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

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

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⑥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

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

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

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

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

常来看的。

⑦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

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

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

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

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

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⑧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

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

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

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

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

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

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

孩子越来越大了。

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参考:

《盲人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相同点:

1、对亲情的珍爱之情

盲人接送孩子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

2、对生命的珍爱,内心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盲人领盲妻去公园“欣赏”美景到大森林里做一次漫步旅行

3、博爱襟怀,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

停电后,盲人批蜡烛卖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

不同点:

两位作者的情感及提出的角度不同:

毕淑敏是从健全人的角度,对健全人提出劝告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着自责之情。

海伦则不一样,她作为一名严重残疾的人,以自己的

“设想”证明拥有光明的幸福,并劝告人们珍惜自己拥有的这份幸福,珍惜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