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4012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docx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docx

部编版《25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三则古文。

4.懂得遇事要感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译成白话文。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

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

多媒体出示: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

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朗朗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

25.古人谈读书

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有不懂的生字词圈出来。

2.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读通全文、字字明了、连词成句。

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说说你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名句?

相互交流。

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

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

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地学习。

《论语》所载,不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也包括了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书中既记言,又载行。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期撰辑而成的。

今天,不论是研究孔子,还是研究中国历史,都离不开《论语》。

2.请几个女生朗读该文,结合注释,然后请几个同学翻译,教师适当的引导。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通读全文(配乐),从这三则语句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自由交流。

2.联系实际,说说你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课后作业。

1.背诵古文。

2.课外搜集《论语》中一些其它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全班齐背诵《论语》中读书方法三则。

二、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多媒体出示:

《读书有三到》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朱熹(1130-1200年)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再读课文,了解古文意思.

(1)教师范读(配乐),学生在心中默默跟读。

(2)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交流板书:

心到眼到口到

(3)同桌合作逐句朗读古文和译文,深入理解句意。

(4)齐读古文。

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通读全文,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

(1)师:

既然古文的语言精炼且深刻,至今为世人学习,除了它们本身语言的精辟,语调的古朴之外,其表达方式也可谓堪称一绝。

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作者朱熹是中国南宋著名哲学家,其逻辑推理能力非同一般。

请问该文是怎样得出“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

细读课文,思考。

(2)重点比较译句,哪一句更适合原文?

为什么?

原文: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思想已经集中了,难道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

专心了,就能看仔细,读正确。

(3)小结:

作者很好的运用了假设,准确而有力地推断出“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

2.配乐朗读古文并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全班齐背诵朱熹的“读书有三到”。

二、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多媒体出示:

选段引自曾国藩的《曾国藩家训》,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同时,他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2.请同学们用学《读书有三到》的方法学曾国藩语录。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请几个女生朗读该文,结合刻下注释,然后请几个同学翻译,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3.对照译文,想一想作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哪三样东西是缺一不可的?

交流板书:

有志有识有恒

4.同桌合作逐句朗读古文和译文,深入理解句意。

5.配乐朗读古文并背诵。

四、拓展延伸:

1.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读书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

五、课后作业。

1.朗读三则古文,并根据注释说说古文的意思。

2.背诵三则古文。

3.积累5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了解意思。

【教学反思】

《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本文中三位名家都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都重视读书的积累,但是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而且安排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久远,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

一、教学效果

依据文章题材和学生的认知状况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调动积累,走近名人。

为了更好地走进文本,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我设计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环节。

让他们充分地准备好:

一是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会背诵四句以上;二是查阅三位名人的名言和故事,了解每位作者,了解背景,为课堂上的交流和思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预习时做足了功课,所以在课前交流环节时能畅所欲言,也能对作品对作者谈出几点想法,为深入领悟作好了铺垫。

2、读占鳌头,培养语感。

本文的三部分内容在读书时分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自由读第一部分即选自《论语》的几句名言,读准字音,同桌互读,相互帮助。

可以放手引领读书。

第二层次也是第二部分内容。

在学生借助拼音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读准易错的字音,通过范读,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韵律,让读书有滋有味,进而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古文的爱好。

第三层次是第三部分,此层次则是半扶半放,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后,在班内展示朗读,并且评选出读书小明星,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阅读。

3、合作探究,感悟内涵。

在读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潜心阅读,借助旁边的提示驱使着领悟每句话的内涵。

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借助手头资料解决心中的疑惑。

之后在小组内交流,碰撞,让思维趋于准确,也就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

接着再让学生观察文本内容,总结每部分内容作者侧重点是什么?

你学到了什么?

这样一来,在感知文本内涵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概括能力的训练和说话训练,使语文课真正体现母语的作用。

4、背诵积累,制作读书卡。

布置全班同学背诵任务,自由背诵,同桌比赛背诵,班内展示背诵,评选出背诵小能手。

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地背诵,为积累丰富的语言夯实基础。

接着迁移运用,引导学生制作名言卡片,选的内容出自本文,要工整抄写,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锤炼。

二、成功之处

本文虽然看似有难度,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比如:

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明显提升;制作读书卡让动手实践和语文学习的延展性有机融合!

三、不足之处

学生学得分量特别重,想象力没能被激发。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让学生自己试着创作读书的名言,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类文阅读-25古人谈读书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兴味:

兴趣,趣味。

B.未晓:

天还没亮。

C.思量:

思考,考虑。

2.“切”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①密合,贴近;②紧急;③切实,实在,着实。

“读书切戒在慌忙”中的“切”意思是();“切身须要急思量”中的“切”意思是()。

3.我们有时读书不要急躁,而要反复咀嚼、品味,这样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

4.诗人认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而与自己的内容则一定要细读深思。

5.关于读书,我们读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你积累的两句。

【参考答案】

1.B

2.③①

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4.暂且放过去切身相关

5.示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谈读书(两则)

聪与敏①,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②,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清]彭端淑

“破”与“有神”三字③,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④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⑤也。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⑥。

——[清]袁枚

(选自《小学古诗文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注释]①聪与敏:

聪明和敏捷。

②昏与庸:

迟钝和平庸。

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盖:

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

⑤糟粕:

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

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

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汉字或词语。

(1)依靠、凭借。

()

(2)限制、阻碍。

()

(3)自求上进。

()

(4)形容整个儿。

这里有不仔细咀嚼、消化的意思。

()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1)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2)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3.读画线句子,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4.这两位名人的话各表达了怎样的读书观点?

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吧。

彭端淑:

袁枚:

【参考答案】

1.

(1)恃

(2)限(3)自力(4)囫囵

2.

(1)聪明和敏捷,可以依靠也不可以依靠;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敏捷而不去学习,是自己败坏自己的人。

(2)读烂了书卷,汲取其中的精华,不是整个儿吞下去,采纳它的糟粕。

3.示例:

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学习前人的知识时,不要死学,而要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和升华。

4.示例:

彭端淑的观点是人的智力有高下之分,但智力不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去力求上进。

袁枚的观点是读书时应汲取精华,扬弃糟粕,这正是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精髓所在。

 

《25.古人谈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谁来给我们讲一讲?

(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

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

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

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

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教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是知也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

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

(一)1.谦虚2.求实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

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

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

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设计意图:

在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理解重点字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设计意图: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这两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两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可谓一举两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拓展。

(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设计意图:

拓展这个环节,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所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

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

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

恒:

恒心

自足:

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

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

如: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

(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

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

有志有识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

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板书:

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出示课件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板书: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

正面:

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

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

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降低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扩大眼界,扩大积累。

板书内容

古人谈读书二眼到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从正反两方面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加以论证

【教学反思】

《古人谈读书》一课,选择了《论语》中三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朱熹的《训学斋规》中关于读书的名句。

本课选取的两篇都是文言文,执教本课后,我感觉自己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读为主,以读促悟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距离很大。

五年级的小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在课上是这样来安排的:

首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强调让学生读流利,因为学生在没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时候是不可能把语句读流利的。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中关键词的意思。

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先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

学习上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只有借助集体的力量才能够事半功倍地解决困难,获取更多的知识。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并适时地予以指导,这样又凸显了老师的主导地位。

因为老师就是一节课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解惑者。

但是老师决不能够越俎代庖,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完成文言文的教学,那是事倍功半的,是受累不讨好的。

因为那样做的话,老师一堂课下来累得要死要活,学生学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学会,什么方法也没有记住。

即使有一两位学生记住了一点儿那也是鹦鹉学舌根本无从谈起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进行完之后,我又组织了全班交流的环节,这样做是有利于全班同学共享学习经验的。

大家把自己小组里的学习所得拿出来与同学们共享。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的过程的基础上牢牢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学习经验和学习情况想一想这两篇节选的内容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在感悟到课文的主旨之后再启发学生想一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充分利用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教学资源。

这些突发性的教学资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自己的忽视大大降低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再就是对课堂上动态的生成的处理预设不够。

不过就算是这样,学生出现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谬的答案,教师也不能发火,而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师生和谐,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课题

古人谈读书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

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谁来给我们讲一讲?

(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

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

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

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

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是知也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

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

(一)1.谦虚2.求实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

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

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

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设计意图:

在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理解重点字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设计意图: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这两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两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可谓一举两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

(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设计意图:

拓展这个环节,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所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ùchǐxiàwèn(),每个教育者都要huìrénbújuàn()。

不用心sòngdú()对我们来说qǐbúshì()浪费时间?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余尝谓()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

三、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3.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

()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诲人不倦诵读岂不是

二、1.智慧2.说3.随意

三、1.②2.②3.①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

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

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