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案用于合并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3808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教案用于合并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用于合并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用于合并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用于合并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用于合并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教案用于合并范文.docx

《微观经济学教案用于合并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教案用于合并范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教案用于合并范文.docx

微观经济学教案用于合并范文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对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一、欲望与稀缺

1.欲望:

无限性,层次性。

2.稀缺:

相对性,绝对性。

(自由取用物品,经济物品)

二、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1.资源配置(选择):

资源配置是指人们如何有效地使用稀缺资源。

(1)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2.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是指人们如何充分地使用现有的稀缺资源。

三、经济制度

1.市场经济;

2.计划经济;

3.混合经济。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如何运用价格机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1)研究的对象;

(2)解决的问题;(3)中心理论;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市场有效

(1)经济人

(2)市场出清(3)完全信息。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均衡价格

(2)消费者行为(3)生产者行为(4)分配

(5)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

l、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及政府的干预。

(1)研究的对象

(2)解决的问题(3)中心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市场失灵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

(3)宏观经济政策(4)开放经济理论

(5)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章价格理论

第一节需求理论

一需求

1、定义:

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反方向

(2)消费者收入—同方向(正常商品);反方向(低档商品)

(3)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同方向;互补品反方向

(4)消费者偏好

(5)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反方向

(6)其它:

消费政策、消费者的经济预期、人口数量与结构

二、需求定理

1、定义: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变化引起需求量反方向变化。

2、例外:

(1)吉芬商品;

(2)炫耀商品;(3)投机商品

三、需求定理的其它表述形式

1、需求表:

价格P(元)

1

2

3

4

5

需求量QD(公斤)

50

40

30

20

10

2、需求曲线: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原因不同;

2、表现形式不同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

1定义:

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厂商愿意并能够生产某种商品的数量。

2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同方向

(2)生产成本反方向

(3)技术水平同方向

(4)相关商品价格范围经济

(5)生产者预期价格预期(短期、长期)、经济预期

(6)其它政府的产业政策

二供给定理

1.定义: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变动引起商品供给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定理的其他表述形式:

(1)供给表

价格P(元)

2

3

4

5

6

供给量QD(公斤)

10

20

30

40

50

(2)供给曲线:

3供给定理的例外:

(1)劳动的供给:

(2)投机品和收藏品;

(3)固定供给

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自变量不同;

2、表现形式不同。

第三节均衡价格理论

一、均衡价格

1定义:

市场供给量等于市场需求量时的价格。

2决定:

市场自发调节而形成。

商品价格

(千元/吨)

供给量

需求量

供求关系

价格变动趋势

5

10

4

供过于求

降价

4

8

5

供过于求

降价

3

6

6

供求相等

均衡

2

4

7

供不应求

涨价

1

2

8

供不应求

涨价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29

1、需求变动的影响:

价格与数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变动的影响:

价格反方向,数量同方向变动

3、共同变动的影响

案例:

石油与天然气

PS2P

P2S1D1D2S

P4

P1E

P3

OQ2Q1QOQ

(a)(b)

 

计算题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8P,供给函数为QS=-15+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2)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3-8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4)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2+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2.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80-2P,市场供给函数为S=40+6P,计算

(1)政府对每单位商品征收4元销售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2)政府向生产者每单位商品提供4元价外补贴后的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第三章弹性理论

第一节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定义:

计算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量变动率

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率

二、分类:

1、富有弹性;

2、缺乏弹性。

三、影响因素:

1、商品的可替代性;

2、消费者的依赖性;

3、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5、考察时期:

四、需求弹性与总收益:

总收益=价格×销售量

1、富有弹性:

反方向(薄利多销);

2、缺乏弹性:

同方向(谷贱伤农)。

案例:

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

第二节需求收入弹性

一、概念:

计算需求变化率对收入变化率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量变动率

EM=———————

收入变动率

二、分类:

收入弹性和商品分类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eM

商品类别

>0

正常品

<0

劣质品

>1

奢侈品

0<eM<l

必需品

三、恩格尔定律:

当一个家庭的收入增长时,其在食品上支出的份额就变得越小。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支出

四、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

计算题:

在某一地区,当小汽车价格为10万元时,需求量为10万辆,小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2,需求收入弹性为3,计算

(1)其他条件不变,小汽车价格提高到10.3万元,小汽车的需求量是多少?

(2)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2%,小汽车的需求量是多少?

第三节价格政策

一支持价格

1.定义:

支持价格也称为最低限价(或保护价),是政府为了保护某些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利益而制定最低限价。

支持价格要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2.配套措施:

缓冲库存;稳定基金;限产;出口;农业投资(基本建设、教育科研等)

3.副作用:

财政负担、保护低效益

二限制价格

1.定义:

是政府规定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上限,也称为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通常要低于均衡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控制物价进一步上涨。

2.配套措施:

投放储备;进口;配给制。

3.副作用:

抑制生产,刺激消费;黑市交易;滋生腐败。

计算题:

1、某时期大豆的供给函数为QS=-3000+2P,需求函数为QD=7000-2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2)政府现在规定大豆的最低限价为3000,对供给和需求产生什么影响?

(3)由于干旱,大豆的供给曲线变为QS=-5000+2P,上述限价对供求产生什么影响?

2、在某一地区,当小汽车价格为10万元时,需求量为10万辆,小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2,需求收入弹性为3,计算:

(1)其他条件不变,小汽车价格提高到10.3万元,小汽车的需求量是多少?

(2)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2%,小汽车的需求量是多少?

第四章消费理论

第一节效用

一、效用:

定义: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所得到的欲望满足。

主观性、区别于使用价值

二、效用评价:

1、基数效用论:

效用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

2、序数效用论:

效用是一个类似于香、臭、美、丑那样的概念,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准确计量,更不能加总求和。

效用评价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或最大、其次、……、最小)来比较不同消费行为的欲望满足程度的高低。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1、定义;

总效用是消费者消费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英文缩写是TU。

边际效用是消费者每增加消费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英文缩写是MU。

效用表

水消费量(杯)

总效用TU(效用单位)

边际效用MU(效用单位)

0

0

/

1

30

30

2

50

20

3

60

10

4

60

0

5

50

-10

2、关系

3、函数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定义: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商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每一单位消费品使消费者增加的满足程度,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原因:

(1)心理或生理的刺激反应递减;

(2)商品用途的多样性。

三、消费者均衡

1、概念: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也可以说,它是研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2、三个前提既定:

收入、价格、偏好既定

3、两个公式

案例1、M=8元;P1=1元;P2=1元。

求最佳消费组合。

案例2、一位大学生即将参加三门功课的期终考试,他能用来复习功课的时间只有6小时,每门功课占用的复习时间和相应会取得的成绩如下表:

小时数

0

1

2

3

4

5

6

经济学分数

37

52

65

75

83

88

90

数学分数

40

52

62

70

77

83

88

统计学分数

70

80

88

90

91

92

93

为使总分达到最高,他应如何分配复习时间?

为什么?

四、消费者剩余

1、定义: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对一定量商品所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即:

消费者剩余=需求价格-实际价格

2、图示

注意:

不意味着收入的实际增加;有用的分析工具。

案例3:

消费者剩余与蔗糖进口限制

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

1、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线。

组合方式

X商品

Y商品

5

30

10

18

15

13

20

10

25

8

30

7

2、四个特征

(1)在正常的消费阶段,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值。

(2)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3)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二、预算线

1、定义:

消费者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等支出线或价格线。

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假设:

M=60元,Px=20元,Py=10元。

2、线上及内外各点的意义、

三、消费者均衡

计算题:

1.在下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是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I是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均衡点。

商品1的价格为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

(3)写出预算线方程;

2.已知某消费者用于商品X和商品Y的收入为540元,商品X的价格是20元,

商品Y的价格是30元,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TU=3XY2。

求出消费者为获得最大效用应分别购买两种商品各是多少?

总效用是多少?

第五章生产理论

第一节生产函数

一、厂商、生产要素

1、厂商:

是指能够独立作出生产决策的经济单位。

目标:

利润最大化。

企业组织形式:

个人;合伙制;公司制。

2、生产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

1、定义:

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之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2、表达形式:

Q=f(a、b、c、…、n)

Q=f(L、K、N、E)

Q=f(L、K)

Q=f(L)

第二节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TP、AP、MP

1、定义及数量关系

总产量(TP)是指一定量的劳动投入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MP)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

TP=AP·L

AP=TP/L

MP=ΔTP/ΔL

劳动投入量(L)

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P)

边际产量(MP)

0

0

/

/

1

3

3

3

2

8

4

5

3

12

4

4

4

15

3.75

3

5

17

3.4

2

6

17

2.83

0

7

16

2.29

-1

8

13

1.63

-3

2、曲线;

3、关系:

MP与TP;

MP与AP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和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连续地、等量地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越来越快地增加,但超过一定限度以后,产量增加得越来越慢,最终还会使产量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

1、技术不变;2、其他要素不变;3、三个阶段

三、合理投入区域

练习题

1.

(1)在表中填空

可变要素的数量

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1

2

2

10

3

24

4

12

5

60

6

6

7

70

8

0

9

63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收益递减?

如果是,从第几个要素投入量开始?

2.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

Q=-L3+24L2+240L,其中Q为日产量,L为日劳动小时数。

(1)出下列函数:

AP(L);MP(L)。

(2)求出劳动的合理雇佣区间。

第三节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一、等产量线:

1、定义: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曲线。

组合方式

资本量(K)

劳动量(L)

a

6

1

b

3

2

c

2

3

d

1

6

2、特征

1、在合理的要素组合阶段,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等产量曲线。

3、在同一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三、等成本线

1、定义:

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

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成本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既定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的线。

假设C=600元,w=2元,r=1元。

2、移动

四、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1、成本既定条件下的产量最大

2、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

第四节规模经济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化。

1、相同比例的变动

2、三种情况,即三个阶段

3、行业规模

二、内在经济与不经济

1、内在经济(企业自身规模扩大):

使用先进设备、专业化分工、原材料综合利用、降低管理成本、降低要素购买价格、提高产品销售价格

2、外在经济:

竞争加剧:

要素价格提高、产品价格下降及销售费用增加、

三、外在经济与不经济(行业规模扩大)

1、外在经济:

社会化协作

2、外在不经济:

竞争加剧

四、适度规模

1、行业技术特点;

2、市场条件;

3、生产力水平

习题:

下面是一张生产函数Q=f(L,K)的要素组合与产量的对应表

(1)表中是否存在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

(2)表中是否存在边际收益递减?

(3)表中哪些要素组合处于同一条等产量线上?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

第一节成本概念

1、成本、收益

成本是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支出。

收益是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

2、显明成本与隐含成本

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机会成本

指生产者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可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沉没成本

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无法收回,则这种开支称为沉没成本。

5、短期与长期

短期是指厂商不能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长期内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即调整规模。

第二节短期成本分析

一、概念及曲线:

1、短期总成本:

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STC=FC+VC

2.短期平均成本:

短期内每生产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SAC=STC/Q=AFC+AVC

3.短期边际成本:

在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SMC=ΔSTC/ΔQ

产量

Q

总成本

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

总不变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总成本STC

平均不变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平均总成本SAC

边际成本SMC

0

1200

0

1200

1

1200

600

1800

1200.0

600.0

1800.0

600

2

1200

800

2000

600.0

400.0

1000.0

200

3

1200

900

2100

400.0

300.0

700.0

100

4

1200

1050

2250

300.0

262.0

562.0

150

5

1200

1400

2600

240.0

280.0

520.0

350

6

1200

2100

3300

200.0

350.0

550.0

700

二、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三、关系:

1、SMC与SAC,盈亏平衡点

2、SMC与AVC,停止营业点

习题

1.假设某产品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Q3-10Q2+17Q+66,写出下列函数:

TVC(Q),FC(Q),SAC(Q),AVC(Q),AFC(Q),SMC(Q)。

2.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Q3-0.8Q2+10Q+5。

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第三节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一、收益概念与相互关系

1、3种收益概念

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

总收益即厂商售出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得到的全部销货价款。

TR=P·Q。

平均收益是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益,AR=TR/Q=P·Q/Q=P。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MR=△TR/△Q。

2、价格不变条件下的TR、AR、MR。

价格P

销售量Q

总收益TR

平均收益AR

边际收益MR

10

0

0

——

——

10

1

10

10

10

10

2

20

10

10

10

3

30

10

10

10

4

40

10

10

10

5

50

10

10

10

6

60

10

10

3、价格递减条件下的TR、AR、MR

销售量(Q)价格(P)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边际收益(MR)

111111111

21020109

392797

483285

573573

663661

75355—1

84324—3

93273—5

102202—7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

1、数学证明

π(Q)=TR(Q)—TC(Q)

满足利润极大值的必要条件为:

dπ′(Q)/dQ=TR′(Q)—TC′(Q)=MR(Q)-MC(Q)=0

2、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

 

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市场类型

四种市场类型的比较

比较项目

市场类型

厂商

数量

产品差

别程度

对价格控制的程度

进出一个行业难易程度

典型产业

完全竞争

很多

无差别

没有

很容易

农业

垄断竞争

较多

有差别

有一些

较容易

轻工业

寡头垄断

较少

有差别或无差别

相当程度

很困难

重工业

完全垄断

一个

唯一产品且无替代品

很大程度但常受管制

不可能

公用事业

一、完全竞争的条件:

1、大量的经济主体、

2、产品同质、

3、资源自由流动、

4、完全信息

二、价格、平均收益、边际收益曲线

三、短期均衡:

五种情况

四、评价:

优点(资源配置最优、价格最低);

缺点(产品缺乏选择性、不利于技术创新)

计算题

1、计算、填表并求出利润最大化产量。

条件:

完全竞争厂商,市场价格:

8

Q

STC

FC

VC

SAC

SMC

AR

TR

MR

利润

0

14

1

5

2

4

3

26

4

8

5

26

6

10

2、完全竞争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Q³-6Q²+30Q+40,产品价格为66元。

(1)求利润极大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的新的价格为30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

如果会,最小的亏损额为多少?

(3)该厂商在价格降低到多少时才会退出该行业?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原因:

政府垄断、自然垄断、资源和技术垄断、政府特许垄断

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相同的产品

三个条件;垄断、市场分割、需求弹性不同

1、三级价格歧视:

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

对弹性小的定高价;对弹性大的定低价,实现最大利润。

2、二级价格歧视:

对不同的购买数量收取不同的价格

3、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

对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单位购买量都收取不同的价格。

二、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