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3743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8.docx

《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8.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8.docx

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8

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8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总题数:

0,分数:

0.00)

二、阅读理解(总题数:

10,分数:

15.00)

1.近年来,地震灾害在世界范围内频频发生,从海地到智利,从汶川到玉树,一次次血的惨痛经历让人们意识到建立起完善的科学地震监测、预报体系的重要性。

然而,每每事与愿违。

目前,对减少地震损失最有帮助的短期地震预报仍没有破题,国内专家也经常说这是“世界性难题”。

但“世界性难题”之于一些人而言是自我原谅,之于那些有追求、有责任心的人来说,却是越挫越勇、奋力攻克的攀登目标。

面对难题,“不作为”和“不可为”是两种必须严格加以区分的状态。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分数:

1.00)

 A.短期地震预报具有重要价值,应成为地震研究的中心目标

 B.以“世界性难题”做地震预报缺失的借口不值得原谅

 C.短期地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不应求全责备

 D.防震减灾可以“不可为”,不能“不作为” √

解析:

[解析]文段首先由地震灾害的频发引出地震预报这一难题,然后分析了对待这一难题的两种做法:

自我原谅与作为奋斗的目标。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面对地震难题的“不作为”态度,D项当选。

B项地震预报作为世界性难题确实是客观实际,并非托词或借口,“不值得原谅”更是没有依据,故排除。

本题答案为D。

2.所谓月薪惶恐标准,表达的是生活成本高、收入增长滞后的整体忧虑,也反映出公众普遍的压力与压抑。

月薪里的惶恐,之于个人只是生活的呻吟,不排除极个别人有矫情的成分,但是这样的声音多了,其实就成了群体的反响。

这种心理焦虑,需要的不止是用工资增长来抚慰,更需要从社会管理层面上,有效地调整国民财富分配方式,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发展成果的普惠与共享,来纾解压力带来的惶恐与不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分数:

1.00)

 A.应稳步推动收入增长以缓解民众的焦虑情绪

 B.消除民众心理惶恐,更需从社会管理层面入手 √

 C.贫富差距的扩大是造成民众惶恐情绪的根本原因

 D.“月薪惶恐”背后反映的群体心理应引起足够重视

解析:

[解析]文段针对“月薪惶恐”这一话题展开论述,指出要纾解这种心理焦虑,不止需要“增长工资”,更需要“从社会管理层面上,有效地调整国民财富分配方式,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发展成果的普惠与共享”。

即要纾解民众的心理惶恐,还需从社会管理层面入手。

B项与此表述一致。

故本题答案为B。

3.弗洛伊德认为,意识不是思考的本质,意识本身就是大脑的输出形式。

同时,相对于整个潜意识来说,我们意识到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

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异常之高,而进入意识层面的内容却极其有限。

情绪反应也是如此,在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之前,情绪反应已经产生,“情不自禁”就是对此的生动描述。

因此我们很难掩饰自己的情绪。

也许因此而可推论,我们在潜意识层面解读别人心智的能力,必定比在意识中还要强。

根据以上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1.00)

 A.意识总是先于潜意识而存在

 B.潜意识是大脑的一种输出形式

 C.相对于潜意识,我们的意识始终是有限的 √

 D.通常情况,我们仅利用潜意识解读别人心智

解析:

[解析]由“在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之前,情绪反应已经产生”可知,潜意识是先于意识而存在的,A项错误。

B项错误,它将原文的“意识本身就是大脑的输出形式”偷换为“潜意识是大脑的一种输出形式”。

D项属于过度推断,文段并没有说“我们仅利用潜意识解读别人心智”。

故本题答案为C。

4.在属性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具有鲜明的社会法特征,更多的是从鼓励、倡导的角度来设定权利义务。

草案规定赡养人应经常看望老人,主要意图是在家庭中确立子女的孝道责任,在社会上树立关怀老年人精神权益的意识。

它并非刚性的强制性要求,而是一种软性的指引性规范,重心不在惩罚而在引导教育。

同理,草案将重阳节设定为老年节,也是想通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塑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尊老助老的良好风尚。

可见,我们不能用刑法思维理解这样的条款,更不能用可操作性来衡量其具体效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分数:

1.00)

 A.我们应改变偏狭的孝道观念,真正做到敬老爱老尊老助老

 B.法律除了强制惩罚外,还具有指导教育的作用

 C.我们更应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当做一种倡导性规范来看待 √

 D.用刑法思维理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对法律的片面理解

解析:

[解析]文段首句即点明主旨: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多的是从鼓励、倡导的角度来设定权利义务”,接着从该法的两条规定——“赡养人应经常看望老人”、“将重阳节设定为老年节”,进行了具体阐释。

最后再次点题,“我们不能用刑法思维理解这样的条款,更不能用可操作性来衡量其具体效益”。

可见,文段意在告诉我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多的是倡导性规范,而非强制性条款。

C项与此表述一致,为正确答案。

5.目前,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30万种,出版业产值年增幅也都在10%以上,但国民阅读率的增速却没有同步跟上,有近一半的国民一年读书不到一本。

偏低的国民阅读率不但是中国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的一大隐患,而且从根本上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在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读书偏少的民族必然居于劣势。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分数:

1.00)

 A.现今,国民阅读率问题已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B.相对出版业发展速度,我国民众阅读率增速严重滞后

 C.偏低的国民阅读率是阻碍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最大隐患

 D.国民阅读率问题关系出版业的长足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

解析:

[解析]文段就目前出版业发展与国民阅读率增长严重不一致问题展开论述,指出现今我国国民阅读率偏低,并重点强调了这将严重影响我国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

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国民阅读率的重要性问题。

D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6.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天文学家们近期发现在一颗距离地球约400光年远的恒星周围的气体云中存在单个的糖分子,这一发现提供了在另一颗行星上存在生命的一种可能性。

当然这里的糖并非是说我们平常所食用的白砂糖,科学家们只是用这个名词来粗略地指代一种被称作“碳水化合物”的有机分子,其主要成分是碳、氢和氧。

此次他们探测到的是乙醇醛,这是最小的糖分子。

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为何在空间中会存在乙醇醛。

根据以上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

1.00)

 A.乙醇醛是日常食用的白砂糖的重要组成部分

 B.碳、氢和氧是“碳水化合物”有机分子的主要成分 √

 C.美国天文学家的发现表明距地球400光年远的恒星上存在生命物质

 D.遥远的距离使得天文学家无法查明400光年远的恒星上存在乙醇醛的原因

解析:

[解析]由“当然这里的糖并非是说我们平常所食用的白砂糖”可知A项理解错误;由“一种被称作‘碳水化合物’的有机分子,其主要成分是碳、氢和氧”可知B项正确;文段说的是“存在生命的一种可能性”,C项理解错误;D项在文中没有提及。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7.翻拍热门电视剧,从筹备到发行播出的全过程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

相比新创作的电视剧,“翻拍”这种“速成”的制作方式不仅缩短了拍摄的周期,而且更能够利用老剧的影响力,未拍先热,赢得口碑效应。

但______,走红老剧在为翻拍剧提供影响力的同时,也提升着观众的审美要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分数:

1.00)

 A.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解析:

[解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但也有可能带来好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文段指出走红老剧在为翻拍剧提供影响力的同时,也提升着观众的审美要求。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符合文意,故A项当选。

8.移民及其后代所具有的积极进取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动力。

移民国家、移民城市,往往因移民而充满活力,因竞争而发展动力强劲。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而且每年有4000万以上人口进行地区性迁移,从而实现人口与资源、机会的最佳配置。

移民创业之后,子女受到良好教育,结果涌现出大批文化巨人比如马克思、肖邦、卡夫卡、尤奈斯库,还有经济巨头如罗斯柴尔德、洛克菲勒、卡内基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分数:

1.00)

 A.移民及其后代普遍具有拼搏精神与创造力

 B.美国人口与资源最佳配置的实现得益于其是一个移民国家

 C.移民国家良好的教育条件培养了大批文化和经济巨人

 D.外来移民能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 √

解析:

[解析]文段第二句为主旨句,指出移民地因移民而充满活力,充满强劲的发展动力。

后文例举美国和著名的移民后代对此进行了具体阐释。

D项与此最相符合,故为正确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

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他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就是真理吗?

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

“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

“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

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

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一个体现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则。

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

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甲],对水流方向的强力[乙],是人与自然的迎面[丙]。

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今天的人对自由的理念特别珍视。

但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

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

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往往也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

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

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

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

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

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分数:

3.00)

(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3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

1.00)

 A.对抗扭转撞击

 B.抗衡阻遏撞击 √

 C.对抗阻遏碰撞

 D.抗衡扭转碰撞

解析:

[解析]前文“意味着对水的”已经有了一个“对”,再接“对抗”显得重复,由此排除A、C。

坝的作用是截住河流,故[乙]处不能填“扭转”,排除D。

故答案为B。

(2).下列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的一项是:

(分数:

1.00)

 A.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所造成的视野的狭隘

 B.洪水、海啸等诸多自然灾害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 √

 C.科技飞速发展,但人类并不清楚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D.真理是整体的,而我们对技术、知识的认知常常存在局限

解析:

[解析]对真理开放并不容易,是指人类并不容易接受真理,究其原因,是因为“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

A、C、D三项都符合,排除。

B项写人类认识到自然的不可改造,是对真理的认识,不是“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故答案选B。

(3).对划线句子“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含义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

1.00)

 A.洞察我们的真实存在,探讨怎样对已主宰我们生活的科学技术施加影响

 B.完全掌握遗传工程,并使其用于造福人类的最高利益

 C.倾听自然,还自然以本来面目,减少对高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D.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后果,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达到与自然共济 √

解析:

[解析]A项“探讨怎样对已主宰我们生活的科学技术施加影响”是日本核灾难对人类的警醒,排除;B项“遗传工程”只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排除;C项“减少对高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与文意不符,原文只是说要“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排除;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是相对“利用科技改造自然”而言,因此不同于这种思维就是与自然共济了,故答案选D。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提高生产率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但提高生产率的方式却有很大不同。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有两条途径:

一是成熟经济体走均衡发展路径,通过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激励企业依据需求进行创新竞争,不断提高效率赢得竞争优势,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二是发展中国家走赶超型发展路径,即政府看到工业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改进,通过动员储蓄、人力投入到工业中,强化结构干预,再依据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获得赶超速度,即“结构”推动生产率提高。

不论路径如何,衡量经济增长成不成功的核心仍在生产率能否得到改进。

特别是在后发国家赶超一定的收入阶段后,如中高收入阶段或接近高收入阶段这一时期,剩余劳动力没有了,“干中学”效益不多了,经济结构不改变则赶超下的政府干预策略往往会导致资源的结构错配,劳动生产率不断损失,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在中高收入发展阶段,而发达地区特别是一些核心城市,进入到“高收入经济体”区间。

而这些地区人均GDP增长明显下滑符合国际上普遍讨论的减速原则。

经济很难再维持原有增速,甚至面临发展停滞的风险。

很多发达地区省份的政府仍希望通过更强大的产业政策、数量化的转型指标来强力推动转型,加大投资,保持经济增长,但这实际上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规律了。

我们认为当前应改革这种发展主义理念,转向成熟经济体那种依托市场激励、放松管制、强化竞争机制,以效率持续改进的方式推动经济的转型与增长。

(分数:

4.00)

(1).以上文字意在论述:

(分数:

1.00)

 A.经济增长的核心意在提高生产率

 B.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应转变以“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理念,而以生产效率持续改进的方式推动经济的转型与增长 √

 C.目前,我国一些发展地区的人均GDP增速明显下滑,符合国际上普遍讨论的减速原则

 D.提高生产率的途径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而迥异

解析:

[解析]文章首段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两条途径,并阐明其适用对象和发展方式;第二段针对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指出我国一些发达地区虽已进入到“高收入经济体”区间,但其仍然采用赶超型路径来发展经济,明显不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规律,应转变理念、改变途径,以“效率持续改进的方式推动经济的转型与增长”。

可见文章旨在论述中国应怎样发展,与此相符的为B项。

其他三项均非文段主旨所在。

(2).根据上文,不属于赶超型发展路径的是:

(分数:

1.00)

 A.政府加大投资

 B.强化结构干预

 C.依托市场配置资源 √

 D.加强政府管制

解析:

[解析]由“一是成熟经济体走均衡发展路径,通过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可知,“依托市场配置资源”属于均衡发展路径。

故本题答案为C。

(3).根据上文,均衡发展路径与赶超型发展路径的根本不同在于:

(分数:

1.00)

 A.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B.资金投入的产业不同

 C.是否存在竞争机制

 D.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式 √

解析:

[解析]由“不断提高效率赢得竞争优势,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即‘结构’推动生产率提高”可知,均衡发展路径和赶超型发展路径的根本都是“产业结构”,“结构”的不同是二者的根本不同所在。

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涉及“产业结构”,A、B、C三项显然与文意不符。

故本题答案为D。

(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1.00)

 A.经济增长成不成功的核心在于生产率是否得到提高 √

 B.只有走均衡发展路径才能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C.走赶超型发展路径是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

 D.全球经济发展减速是因为赶超型发展模式造成的

解析:

[解析]由第一段中“不论路径如何,衡量经济增长成不成功的核心仍在生产率能否得到改进”可知A项正确,当选。

三、第二部分判断推理能力(总题数:

0,分数:

0.00)

四、图形推理(总题数:

10,分数:

10.00)

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每个图形中黑点数与线条数相同,且黑点个数分别为1、2、3、4、5、(6)。

10.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

B.

C.

D.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若左侧面如A、B所示,则右侧面应为左侧展开图形的左下角的一面,A对B错;若左侧面如C、D中所示,则右侧面应是题干图形中最上方三角形所代表的平面,故C、D错误。

1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奇数项中的小图形依次逆时针移动两格,且自身旋转180度;偶数项中的小图形依次逆时针移动两格,且自身旋转180度,由此选择A。

1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内外结构的图形与上下结构的图形间隔排列,应选择一个上下结构的图形,B、C满足,所有图形都由两部分组成,排除B,选择C。

1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图形的部分数依次是1、2、3、4、5、(6),选项中只有A的部分数为6。

14.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

B.

C.

D.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左边图形折起来后,“3”的开口处不会朝向“W”,A错误;由左边图形中“3”和它左边“1”的相对位置可知,B错误;由左边图形中“1”和黑点的相对位置可知,C错误;D项可由左边图形折成。

15.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题干图形均含有7条直线。

奇数项图形为直线图形,偶数项图形既含有直线,又含有曲线。

由此应选择直线数为7,且含有曲线的图形,只有C符合。

1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每行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白色球之和等于第三个图形的白色球个数,每行第二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的黑色球之和等于第一个图形的黑色球个数。

1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图形中有公共边的两个方格中的小图形都不相同,选项中只有D符合这一特征。

18.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从倒数第二行开始,每个图形由其下方与之相邻的两个图形叠加得到,中间图形保持不变,小三角形的叠加规律为:

黑+黑=白,白+白=黑,黑+白=白+黑=白。

由此选择B。

五、分析推理(总题数:

10,分数:

10.00)

19.德国一水族馆的章鱼保罗在2010届世界杯期间名声大噪,它通过选择国旗,准确预测了8场比赛的胜负,被称为“章鱼帝”。

以至有这样的说法:

人算不如天算,贝利(球王)不如海鲜(章鱼)。

下面各项都构成对章鱼保罗预测能力的质疑,除了:

(分数:

1.00)

 A.章鱼是一种极其聪明的海洋动物,有相当发达的大脑,还是逃生高手 √

 B.在2008年欧洲杯决赛前,章鱼保罗预测德国队胜出,结果却是西班牙队赢得冠军

 C.在西班牙队与荷兰队决赛前,章鱼保罗选择的西班牙国旗图案类似于它爱吃的食物:

三条大虾加一只螃蟹

 D.在德国队和加纳队比赛前,章鱼保罗预测德国队获胜,因为加纳国旗上有一颗五星让章鱼觉得危险,而选择了德国国旗

解析:

[解析]题干结论是:

人算不如天算,贝利(球王)不如海鲜(章鱼)。

A项与题干结论无关;B项说明章鱼保罗预测错误,直接削弱了论点;C、D两项说明章鱼保罗预测正确是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结论。

故答案选A。

20.2010年蒜、豆、姜等农产品接力上涨,价格如坐过山车般上蹿下跳,“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网络流行词接踵而至。

这些词的发明在幽你一默的同时,将市民对物价飞涨的无奈体现得淋漓尽致。

某著名经济学家认为,我国的物价涨势会得到抑制。

他表示,根据现在掌控的情况,中央政府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价格上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经济学家的观点?

(分数:

1.00)

 A.中央政府采取的抑制价格上涨的措施在一段时间内是有效的 √

 B.最新调查显示,80%以上的市民相信中央采取的措施能够起到作用

 C.国务院正式发布了16项遏制物价上涨、稳定物价的具体化的措施

 D.由于政府出台限价措施,某些方便面企业将部分产品的面饼从90克减少至85克

解析:

[解析]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我国的物价涨势会得到抑制”,论据是“中央政府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价格上涨”。

A项说明这些措施能够起到效果,从而抑制物价涨势,加强了经济学家的观点;B项市民相信能够起作用不代表确实能起作用,无法加强题干观点;C项说明政府确实采取了措施,加强了论据,但这些措施是否能起到作用不确定,加强程度不如A项;D项说明企业通过变相涨价应对政府措施,削弱了题干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