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3371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行政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育行政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育行政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育行政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育行政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行政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x

《教育行政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行政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行政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x

教育行政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教育行政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二、复习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育行政的含义、容、研究方法以及我国教

育行政产生和发展的简要脉络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教育行政的含义、容和研究方法

2.我国教育行政的产生和发展

考核要求

1.教育行政的含义、容和研究方法

了解:

教育行政的含义;教育行政的容;教育行政的研究方法。

2,我国教育行政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

我国古代的教育行政;我国近代的教育行政;我国现代的教育

行政。

理解:

我国当前教育行政的改革。

第二章教育行政体制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育行政体制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类型

2.新中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发展

3.我国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4.我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考核要求·

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类型

了解:

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

2.新中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发展

了解:

新中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历程;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

理解: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3.我国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掌握:

我国当前和今后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4.我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了解: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三章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含义

2.近50年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发展过程

3.我国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4.我国现行的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5.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

考核要求

1.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含义

了解: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含义。

2.近50年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发展过程

了解:

近50年来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沿革。

3.我国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了解:

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教育部的直属单位及其

职台旨。

4.我国现行的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了解: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的机构设置及其职

能;地区行政公署、自治州、盟人民政府,省辖市以及直辖市的区、县教

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县、县级市、旗教育委员会(教育局)的机

构设置及其职能;乡(镇)教育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5.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

理解: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意义。

掌握: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容和实施步骤。

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校教育制度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类型

2.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3.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4.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考核要求

1.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类型

了解:

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类型。

2.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理解:

国家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历史传统和青少年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3.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了解:

我国近代学制的诞生;新中国学制的确立。

4.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掌握: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现状;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容。

第五章课程行政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行政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课程行政的含义、意义

2.课程行政的体制

3.课程行政的容

4.课程实施的指导

考核要求

1.课程行政的含义、意义

了解:

课程行政的含义;课程行政的意义。

2.课程行政的体制

中央集权型课程行政体制;分权型课程行政体制;我国的课程行政

体制;课程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

3.课程行政的容

掌握:

教学计划的含义;新中国中小学教学计划的历史沿革;教学大纲的

含义;教学大纲的制定;教科书的含义;我国基础教育的教科书行政。

4.课程实施的指导

理解:

课程实施的含义;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对课程实施的

指导。

第六章教育人事行政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育人事行政的一y-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教育人事行政的~'-3Z、业务围和基本原则

2.教育行政机关的国家公务员管理

3.校长的管理

4,教师的管理

考核要求

1.教育人事行政的含义、业务围和基本原则

了解:

教育人事行政的含义;教育人事行政的业务围;教育人事行政的

基本原则。

2.教育行政机关的国家公务员管理-

T解:

求才制度、用才制度、养才制度、代制度、约束制度、保障制度。

3.校长的管理

掌握:

校长的选拔;校长的任用;校长的职责与权力;校长的考核与培训。

4.教师的管理

掌握: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任用制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教师的

考核。

第七章教育财政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育教育财政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教育财政的含义、功能

2.教育财政的基本制度

3.我国的教育经费-

考核要求

1.教育财政的含义、功能

r解:

教育财政的含义;教育财政的功能。

2.教育财政的基本制度

了解:

教育预算制度、教育决算制度、教育审计制度、教育税收制度。

3.我国的教育经费

理解:

教育经费的来源、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经费的使用。

第八章教育设施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育设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校舍的建设与管理

2.学校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考核要求

1.校舍的建设与管理-

T解:

校舍建设的主要规定和标准。

理解:

校舍建设的基本程序。

掌握:

校舍的使用及维修管理的基本知识。

2.学校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了解:

学校设备的分类与配置要求。

理解:

学校设备的使用及维修管理。

第九章教育法规与教育行政执法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育法规与教育行政执法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教育法规的概念及体系

2.教育立法

3.教育行政执法

考核要求

1.教育法规的概念及体系

了解:

教育法规的概念;教育法规的本质及其特征;教育法规的体系。

2.教育立法

理解:

教育立法的准备工作、教育立法程序和教育法规的稳定性;教育行

政执法的概念、特征和地位。

3.教育行政执法

掌握:

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容与方式

第十章教育规划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育规划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教育规划的含义和容

2.制定教育规划的相关因素

3.制定教育规划的原则

4.制定教育规划的方法

5.制定教育规划的程序

考核要求

1.教育规划的含义和容

了解:

教育规划的含义、教育规划的容。

2.制定教育规划的相关因素

理解: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人口因素、教育因素对制定教育规划的影响。

3.制定教育规划的原则

理解:

教育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原则、各级各类教育协调

发展的原则、数量目标。

与质量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贯彻改革精神的

原贝U。

4.制定教育规划的方法

了解:

人力需求法、社会需求法、学校布局法。

5.制定教育规划的程序

掌握:

制定教育规划的七个步骤。

第十一章教育督导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育督导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教育督导的含义、意义、类型和程序

2.教育督导的职能

3.教育督导的过程

4.教育督导的容

5.教育督导的机构和人员

6.教育督导的原则

考核要求

1.教育督导的含义、意义、类型和程序

了解:

教育督导的含义、类型和程序。

理解:

教育督导的意义。

2.教育督导的职能

理解:

教育督导的监督职能、指导职能和反馈职能。

3.教育督导的过程

了解:

教育督导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的基本容。

’4.教育督导的容

了解:

教育行政督导的容、中小学校督导的容。

5.教育督导的机构和人员

了解:

国家教育督导团及其办公室的职责、省级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职

责、县级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职责。

督学的基本条件、行为准则和

职权。

6.教育督导的原则

理解:

教育督导的法制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用性原则和

激励性原则。

第十二章教育评价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教育评价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教育评价的定义、模式、功能和类型

2.教育评价的原则

3.教育评价的方法

4-.教育评价的实施-

考核要求

1.、教育评价的定义、模式、功能和类型

F解:

教育评价的定义、模式;教育评价的类型。

理解:

教育评价的功能。

2.教育评价的原则

理解:

教育评价的有效原则、可信原则。

3.教育评价的方法

理解:

教育的定量评价和教育的定性评价的容。

4.教育评价的实施

掌握:

教育评价方案的形成、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评价报告的撰写与

反馈的容。

三、试题类型及规解答举例

(一)填空题

1、教育行政是政府的职能,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2.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有()。

A.中央集权制

B.地方分权制

c.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D.单轨制

2.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精简

B.效率

c.效能

D.统一

(三)简答题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有哪些?

(1)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3)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

(4)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2.简述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第一章

一、了解教育行政的含义

教育行政是政府的职能,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通过

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教育行政

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教育权利,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明确教育行政的容

教育行政主要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是制度层面,包括教育行政的体

制、机构、以及学校教育的制度;第二个是容层面,它涉及课程行政、

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设施管理;第三是方法层面,教育行政工作者要

通过立法与执法、规划、督导、评估等手段,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熟悉教育行政的研究方法

教育行政的常用的研究方法有6种:

(1)经验总结法;

(2)文献分

析法;(3)调查法;(4)实验法;(5)文化人类学研究法;(6)比较研

究法。

四、理解我国教育行政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1.古代的教育行政。

2.近代的教育行政。

3.现代的教育行政。

五、认清我国当前教育行政改革的基本走向

1.继续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定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调整现有教育体制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

规模。

3.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省级人民政府发展和管理地区教育的权

力以及统筹力度。

4.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

5、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容,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学校课程。

6.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第二章

一、明了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

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

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

主要包括国家管理教育事

业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及有关教

育行政制度。

二、明确三种不同的教育行政体制的涵和主要特点

按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行政权力分配关系,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地

方分权制和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三、明确新中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七个阶段。

四、明确新中国教育行政体制变迁的经验教训

第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应当有助于教育行政的科学化、化

和现代化。

第三,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对国外的改革经

验的借鉴不能生搬硬套。

五、明确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涵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育行政体制。

其具体涵包括6点。

即党的政治领导、分级管理、适

当分散、重间接调控、转变行政手段、科学设置机构。

第三章

一、了解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概念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就是指各级政府领导下的教育职能部门,从国家教育部到乡镇教育委员会、教育办公室。

二、了解近50年来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沿革

从1949年到1998年,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经过了8次大的调整,机

构部的设置也不断变化,主要特征是分、合、增、减。

同时,地方教育

行政机构也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情况不尽

丰目同。

三、熟悉我国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

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在纵向上分为:

中央、省(自治区、

直辖市)、地(州、盟、省辖市)、县(县级市、旗)、乡五级教育行政组织机

构。

横向上,每一级教育行政机构又有不同的设置,并具有不同的职

能。

我国的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是中华人民国教育部,省以下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统称为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四、理解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意义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根本目的是

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五、掌握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有三个基本原则:

精简、统一和效能。

六、了解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实施步骤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是准备阶段,

第二是执行阶段,第三是总结阶段。

第四章

一、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是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

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以及相互间的衔接、转换的制度。

学制有单轨型、双轨型和中

问型三种类型。

二、弄清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其一,国家政治制度。

其二,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其三,文

化历史传统。

其四,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三、了解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重点了解“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学制”、“壬戌学制”、

1951年学制。

四、弄清我国的现行学制

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基本为四等七级,已形成多种形式办学的格

局。

四等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七级是指幼

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近十

年来,形成了公办、民办、公立民办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

五、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第五章

一、了解课程行政的含义与意义

我们把课程行政的含义理解为教育行政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审定与管理。

课程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而课程的决策者(由

谁决定)和决策方式(以什么样的方式决定)决定了课程的优劣。

有关

课程的决策者和决策方式就是课程行政的容。

二、了解课程行政体制的主要类型

根据国家对课程干预的程度,可将课程行政体制划分为中央集权

型和分权型。

中央集权型的课程行政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1)执行全

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国家行使对中小学教材的审定权;

(3)执行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统一的中小学升学考试或毕业考试。

分权

型课程行政体制则不具备这些特点。

三、明确我国的课程行政体制的特点

我国的课程行政体制主要是中央集权型的,国家对课程行政所拥

有的绝对权威。

近年来,为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参与课程管理的积极性,我国课程行政体制开始实行有指导的逐步放权,建立国家、地方

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地方有一定自主权,但主要权力仍然在

国家。

四、了解课程行政体制的国际发展趋势

很多国家的课程行政体制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两种课程行

政体制相互靠拢的特征。

五、掌握课程行政的容

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

教学大纲又称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以纲要的形

式,从整体上规定某一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容、结构、授课时数、

教学进度和教学法建议等,是编写教材和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教科书,又称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容的教

学用书。

六、了解课程实施的指导

课程实施指导的主体可以分为教育行政机构对课程实施的指导和

教育科研机构对课程实施的指导。

教育行政机构对课程实施的指导一

般是通过发布行政命令、教育督导和组织教师培训等形式进行。

教育

科研机构对课程实施的指导一般是通过组织专题合作研究,编制教师

培训资料,组织教师培训活动等形式进行。

第六章

一、了解教育人事行政的含义

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人员进行管

理的活动。

二、明确教育人事行政的业务围

教育人事行政的业务围,是由教育行政机构所担负的职能决定

的。

集权型国家教育人事行政权力,相对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分权

型国家教育人事行政权力则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

我国中央教育

行政机构主要根据国家人事制度,制定相应的教育人事政策,统筹规划

全国教育人事行政的改革与发展,指导和督促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贯彻执行有关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和法规。

三、理解教育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

1.按责定岗,因事择人。

2.选贤任能,德才兼重。

3.注重实绩,论功行赏。

4.动态平衡,合理流动。

四、掌握教育行政机关的公务员管理的各项制度

求才制度、用才制度、养才制度、代制度、约束制度、保障制度。

五、掌握校长管理的基本容

校长管理的基本容包括校长的选拔、校长的任用、校长的职责与

权力、校长的考核与培训。

六、熟悉教师管理的基本容

教师管理的基本容包括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任用制度、教师

的培养和培训、教师的考核。

第七章

一、理解教育财政的含义

教育财政是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相关教育资源的管理,包括国

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的筹措、分配及使用的监督等。

二、了解教育财政的功能

教育财政主要有三大基本功能:

筹措教育经费,分配教育经费,监

控教育经费的合法使用及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明确教育财政的基本制度

教育预算制度、教育决算制度、教育审计制度、教育税收制度。

四、了解我国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

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有:

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学费、教育

税费、企事业单位投资、学校创收、社会捐资助学、金融、信贷及国际援

助等。

五、了解我国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

教育经费的分配主要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一且体表现为教育经费在政府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份额;二是在教育部门

部所进行的分配,主要表现为政府教育财政拨款在教育部门的再分配。

六、了解我国教育经费的使用原则

教育经费的使用有三条原则:

一是计划使用原则;二是节约使用原

则;三是有效使用原则。

第八章

一、了解校舍的三种主要类型

校舍按其用途通常可以分为教学用房、行政用房、生活用房三类。

教学用房包括普通教室、实验用房、图书阅览室和专用教室。

行政用房

主要包括党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社团办公室、保健校医以及传达、值

班室等等。

生活用房是学校的辅助性用房。

一般包括宿舍、食堂、仓

库、浴室、饮水处、自行车棚和厕所等。

二、了解校舍建设的基本程序

基本建设程序是从基建工程的决策、设计直至施工竣工、验收整个

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的次序。

它包括申报、设计、施工承包、质

量监督、卫生许可和竣工验收等环节。

三、明确校舍的使用及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校舍档案,实行分级管理。

2.建立和健全各种管理和维修制度。

3.消灭危险房。

4.合理使用校舍。

优先保证教学用房,保证教师办公用房。

四、了解学校设备的五种类型及配置标准

学校教学设备分为五大类,即普通教室设备、实验室设备、电化教

育设备、图书阅览设备及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设备。

五、明确学校设备的使用及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校设备的配备、使用与管理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要:

1.制定规。

2.调配协调。

3.咨询服务。

4.监督检查。

第九章

一、r解教育法规的含义及本质特征

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性文

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教育法规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全社会性和强制性特征。

二、基本掌握教育法规的体系

教育法规作为有关教育的规性文件的总称,是以按照一定依据

和原则排列的文件体系状态存在的。

纵向形式层次上,教育法规依据

制定机关和法律效力等级,依次分为教育基本法、单行教育法、教育行

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教育法规和规章等形式。

教育法规体系的

横向容分类主要从对教育领域的覆盖面,确立哪些单行教育法作为

教育部门法。

三、了解教育立法的含义

教育立法,就是国家政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

充、废止教育法规的活动。

是由特殊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所进行的具有特殊效力(法律效力)的活动。

四、教育立法程序

权力机关制定教育法规的程序,行政机关制定教育法规的程序。

五、了解教育行政执法的的概念和特征

教育行政执法是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

序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民、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有关教育的权利

与义务,或对其教育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进行监督的具体行政

活动。

教育行政执法的特征:

1.是一种具有国家意志性的活动。

2·是一种具有法律性的活动。

3.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活动。

4.是一种具有单方权威性的活动。

5.具有主动性。

6.具有执法主体多元性的特征。

六、掌握教育行政执法的地位和原则

教育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之一。

教育行政执法是

教育法规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

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

合法性、越权无效、应急性、合理性原则。

七、掌握教育行政执法的容与方式

教育行政执法的容,可以分为:

1.推动教育法规实施。

2.对遵守教育法规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3.进行教育行政司法。

教育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