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3330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大纲.docx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大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大纲.docx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大纲

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讲授课)

一、课程分析

课程号

课程名称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英文

名称

TheEconomicTheoryofSosialism

总学时数

32

学分

2

讲授

学时

32

实验

学时

开课单位

农大经贸学院、现科院

适用专业

经济学类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是否为主干课程

先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

杨瑞龙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张宇等著.《高级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顾钰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洪远鹏.《经济理论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邹东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4.

朱方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程恩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吴易风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课程简介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和掌握经济专业课的基石,是研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及其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

以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市场化、工业化与国际化为背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改革与开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的分析。

课程既揭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及其运行的基本规律,为合理解释各种社会经济现实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又从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的理论并发展与创新经济学理论。

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体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经济类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适当把握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其先进性、前沿性和实践性。

总之,课程既要体现“弘扬马列、锐意求新、借鉴西学、体察国情”的课程内容,更要注重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目标。

承担的实践能力培养任务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思维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分析能力

课程规划

1.课程内容体系建设

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体现“弘扬马列、锐意求新、借鉴西学、体察国情”。

“弘扬马列”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作家的经典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核心;“锐意求新”以经济学专家学者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演进过程的系统分析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核心;“借鉴西学”以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推理分析、测算技术、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学术著作和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数量分析、对广义市场失灵进行剖析、对政府经济职能和经济政策的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核心;“体察国情”以专家学者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核心。

2.教材建设

该课程虽然选择了一套完整的、较好体现培养目标要求的、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教材研发。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没有现成的模式,经济发展还处于探索、改革和完善阶段,实践性和探索性很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必须根据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加以完善,因此教材需要不断的改进。

作为农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出版一部自编教材,将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观点吸收进来,同时将中国经济改革的现实资料内容充实到教材中。

并加强教学课件的建设,逐步构建一套完整的教材体系,并能做到随时更新,补充最新前沿的科研成果。

3.教师队伍建设

该课程组教师队伍具备学历高、职称高和本专业水平高的特点,但仍需不断加强学习,多查阅和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多参加国内外一些重要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对经济学的最前沿问题进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结合本专业内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

通过该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好、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同时带动青年教师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实现课程建设对师资队伍带动促进作用。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本课程特点,在沿用已有的“学生查阅、整理、讲解和讨论——教师讲授、解答和总结——布置新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互动式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和阅读经典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增加学生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内容和时间,在学习压力、课程检查、讨论发挥等多个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教师讲授力求精炼,提出主要观点和重点内容,增加学生和教师课堂互动的讨论和辨析内容和时间。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5.考试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既要以强调对学生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为考核目标,更要以强化运用科学的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考核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采用加强平时考核的办法,平时教学考勤、课堂讨论占20%,课程期末考试占80%。

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主型学习能力,提高其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6.教学研究

加强教学研究的建设工作,开展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工作,申请有关经济学研究方面的教改和科研课题,鼓励教师潜心研究教学规律,使之多出教学研究成果。

并不断进行教学过程的总结和讨论,建立完整规范的教学档案。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2课时)

第一章绪论(3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经济学的定位,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其他经济学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章重点和难点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定位和主要内容体系框架。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及其创新

一、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二、中国的主流经济学

三、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四、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学的借鉴价值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

争论与重构

一、中国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对象的争论

二、简要的总结和创新的思路

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对象的重构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内容:

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中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影响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因素、经济发展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主题和中心任务等各方面的现状、问题及趋势。

本章重点和难点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城融合的制约与趋势。

第一节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后危机时期的主要特征

二、国际、国内影响因素

第二节中国经济“十二五”规划建议

一、“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

二、主要目标

第三节、“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演进趋势

一、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三、经济发展主题

四、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

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关系

第三章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3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实践的演进过程,掌握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重点掌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

本章重点和难点

“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争论,非公经济36条和新非公经济36条的解释和执行中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传统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四、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一、邓小平的理论

二、邓小平的非公经济思想

三、江泽民的非公经济思想(邓创新)

四、1978年以来所有制改革情况

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一、困惑

二、原因

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实现

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五、正确认识“国进民退”

第三节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2005年《非公经济36条》前

二、2005年《非公经济36条》颁布、实施及效果

三、2010年《新非公经济36条》颁布、实施及效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深入理解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的含义,掌握市场化过程的方式和路径,掌握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过程、制约因素和突破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

等级规则向产权规则转变的不同道路的特点及其利弊,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供给以及运行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方式与路径比较

一、“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之争

二、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比较

第三节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

一、渐进式改革的过程

二、渐进式改革道路的中国特色

三、渐进式改革的制约因素

四、制约的突破

第五章社会主义企业理论与中国现代企业制度(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入理解马克思企业学说和现代西方企业理论的内容,连接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模式。

本章重点和难点

对马克思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评价,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深化。

第一节马克思的企业理论

一、企业理论—马克思经济学的精髓

二、马克思企业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评价

第二节西方企业理论及其评价

一、新古典的企业理论及其局限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三、对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现代企业制度

一、内涵

二、基本特征

第四节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及面临的问题

一、改革历程

二、改革的成就和经验

三、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应该深入理解经典的收入分配理论,了解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演进历程以及私营企业主的高收入问题,正确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的含义与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中国在实践中处理效率与公平的机制。

第一节经典的收入分配理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按劳分配

第二节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一、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

二、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

三、变化

四、问题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一、理论依据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三、如何正确理解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第四节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一、按要素分配的内涵

二、相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相结合的两个层面

四、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第五节我国私营企业主的高收入和剥削问题

一、高收入问题

二、关于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剥削问题

第六节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探讨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中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几种选择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平目标的机制

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可持续发展(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让学生深入理解四方经济增长理论,了解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掌握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和自然资本约束条件下演化经济增长理论构建的思路与内容。

本章重点和难点

经济增长理论的评价,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分工的关系,将自然资源纳入并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增长。

第一节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与评价

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及评价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及评价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

四、其他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一、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

二、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

理论与重构

三、劳动分工—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源泉

四、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分工

第三节自然资本约束条件下演化经济增长理论的构建

一、将自然资源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

二、运用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增长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二、科学发展观

第五节邓小平的经济发展理论

一、“分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八章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西方学者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了解国家国家调控的目标和依据以及当前经济政策的取向,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的经验和国家调控体系的构建。

本章重点和难点

经济过剩和经济过热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并比较,如何通过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第一节宏观调控的理论源流

一、马克思的国家职能说

二、西方学者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节国家调控的实践和基本经验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的基本特征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的实践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建立健全国家调控体系

一、财税体制

二、金融体制

第四节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主要政策取向

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二、宏观调控的政策

第九章社会主义对外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对外开放(2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理解对外经济理论,了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掌握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势和战略。

本章重点和难点

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经验,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和优化对外投资结构的政策和措施。

第一节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理论

二、西方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历史进程

第三节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和改善贸易结构

一、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二、改善对外贸易结构

第四节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一、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二、优化对外投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