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3323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城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甲骨文中不见“诸侯”一词,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开始出现“诸侯”一词。

“诸侯”一词的出现反映了

A.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充满神秘色彩

B.贵族内部开始实行宗法血缘制度

C.周王通过“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立嫡以长不以贤”成为周代惯例

【答案】C

【解析】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开始出现“诸侯”一词,表明周代实行分封制,是周代初期实行将土地和臣民封给子弟、功臣以建立诸侯国的制度,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拱卫王室、维护统治,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秘色彩”,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与“立嫡以长不以贤”无关,排除D。

2.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

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

这反映出秦代

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

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

【答案】D

【解析】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根据“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治”,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C错误。

3.宋明时期民间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

这说明当时

A.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B.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

C.儒家伦理逐渐普及

D.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答案】C

【解析】根据“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重视道德教化,“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王守仁是宋明理学的代表,说明儒家伦理逐渐普及,C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说明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是具有代表性的公约,不能得出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BD错误。

4.阅读下表,该表史实可以证明明朝

1514年

葡萄牙海盗商船直接侵占“屯门”(今香港新界)

1521年

屯门葡人被明军驱逐,此后,所有朝贡国一概被禁止来广州通贡

1543年

葡人和一些中国海商在闵浙沿海骚扰,明将剿捕,反遭败绩

 

A.海禁政策是外患的根源

B.海禁政策阻止了殖民扩张

C.实行海禁有一定合理性

D.海禁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答案】C

【解析】根据“葡萄牙海盗商船直接侵占‘屯门’”“屯门葡人被明军驱逐”“葡人和一些中国海商在闵浙沿海骚扰”,说明明朝葡萄牙人有侵占我国领土、骚扰我国边境,为了维护统治,明朝实行海禁,C正确;材料说明葡萄牙人骚扰我国边境、侵占我国领土,有必要实行海禁,A因果关系颠倒,排除;B不符合史实,排除;海禁是严格限制海外贸易,D表述绝对,错误。

5.中法战争爆发前,驻法公使曾纪泽指出:

“法越之事,虽强邻蓄意已久,然实由吾华示弱太甚酝酿而成。

”一旦法国得手,“各国之乘诞于他处者势将接踵而起”。

当时,这一认识

A.表现了清军的好战精神

B.分析了屈辱外交的危害

C.描绘了法国的侵华方案

D.批评了军队的怯战行为

【答案】B

【解析】根据“法越之事,虽强邻蓄意已久,然实由吾华示弱太甚酝酿而成。

”“一旦法国得手,‘各国之乘诞于他处者势将接踵而起’”,表明中国的屈辱外交导致外国进一步加紧侵略,故B正确;材料反映屈辱外交的危害,无法体现“清军的好战精神”,排除A;材料反映法国侵华是蓄谋已久,法国得逞则会引起列强加紧侵略,没有涉及法国的侵华方案,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屈辱外交,不是军队的怯战行为,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法越之事,虽强邻蓄意已久,然实由吾华示弱太甚酝酿而成。

”“一旦法国得手,‘各国之乘诞于他处者势将接踵而起’”,结合关键信息分析解答,排除无关选项即可。

6.随着海外市场对蚕丝的需求日益扩大,咸、同之际,珠江三角洲掀起了“废稻树桑”的高潮。

材料现象说明

A.自然经济趋向瓦解

B.农民的收入出现增长

C.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D.商品化农业开始出现

【答案】A

【解析】根据“随着海外市场对蚕丝的需求日益扩大,咸、同之际,珠江三角洲掀起了‘废稻树桑’的高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废稻树桑”反映了生产的目的是面向国际市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不再是自给自足的目的,说明自然经济趋向瓦解,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农民的收入出现增长”,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土地兼并,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开始”出现商品化农业,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随着海外市场对蚕丝的需求日益扩大,咸、同之际,珠江三角洲掀起了‘废稻树桑’的高潮”,结合所学近代我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知识分析解答。

7.1936年,历史学家范文澜以通俗的语言写成《大丈夫》一书,以“道德与事业并重,而着重点更在道德”的标准,选取了从西汉到明代的25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勇于为国捐躯的大英雄,并“希望每个读者也都学做大丈夫”。

这表明

A.道德标准有助于理清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B.史家应适应时代需要不断调整历史解释

C.呼应世俗趣味的历史写作才能体现其价值

D.史家对叙事对象的选择彰显了其价值取向

【答案】D

.........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道德与事业并重,而着重点更在道德”“希望每个读者也都学做大丈夫”分析解答,排除无关选项即可。

8.以下不同颜色的柱状图反映了1952-1970年间,新中国

A.私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比例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总量的比例

C.农业总产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D.对美贸易与对苏贸易总值的比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我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直到70年代,我国都非常重视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所以,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农业所占比例应呈下降趋势,故C正确;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三大改造,1956年完成,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占主体,60年代应该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不会超过20%,A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作用,B错误;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对苏贸易比例高,美国敌视新中国,中美贸易比例不会超过30%,排除D。

9.梭伦改革后,雅典对为城邦做出重大贡献的外邦人授予公民权,但外邦人享受公民权的人数很少,而且授予程序也相当复杂。

这主要是由于

A.外邦人经济地位低下

B.城邦是排他性的公民集体

C.城邦政治被贵族控制

D.公民权取得依赖于个人贡献

【答案】B

【解析】根据“外邦人享受公民权的人数很少,而且授予程序也相当复杂”可知,雅典城邦政治具有排他性,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贵族”,排除C;D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外邦人享受公民权的人数很少,而且授予程序也相当复杂”,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10.《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后,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设想了一个超级计算器,用数据代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或力,需要人来做的只是应用牛顿的定律,在他眼中,再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了。

这反映出

A.牛顿发现了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

B.牛顿学说使学者相信存在着普遍的自然法则

C.牛顿的数学成就为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

D.经典力学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了系统的说明

【答案】B

【解析】根据“需要人来做的只是应用牛顿的定律,在他眼中,再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了”可知,牛顿学说使学者相信存在着普遍的自然法则,B正确;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物体运行的普遍规律,而不是人类社会,A错误;C表述错误,牛顿不可能为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

11.下图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艺术家创作的漫画,题为:

“马歇尔化国家的关系”。

该漫画意在指出马歇尔计划

A.对共产主义遏制终将失败

B.加剧了冷战下欧洲的对立

C.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

D.使西欧国家丧失了自主性

【答案】D

【解析】由图片看出,马歇尔计划下,西欧国家受到美国的束缚,受美国控制,丧失了自主性,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关系,无法体现“对共产主义遏制”,A错误;图片无法体现“冷战下欧洲的对立”,排除B;图片反映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达到扶植和控制西欧的目的,C材料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12.2001年以来。

在WTO框架下的多边自由贸易谈判越来越向纵深发展,谈判处理的问题越来越敏感,各成员方之间的利益冲实日渐白热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参与和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作为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战略安排。

这反映出

A.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为区域贸易体制取代

B.区域集团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阶段产物

C.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程度比WTO高

D.区域经济一体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答案】B

【解析】根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参与和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作为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战略安排”,表明区域经济集团化将获得进一步发展,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阶段产物,B正确;区域贸易体制的发展对全球多边贸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A表述错误;C表述太绝对,错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唐代,随正式遣唐使来过十三批日本留学生,每批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二三十人,有的留学数年。

甚至留学二三十年。

在贞现年间,“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

唐朝规定。

各国来华留学生必须在鸿胪寺进行学籍登记。

鸿胪寺根据有关规定,供给学生衣被粮料。

提供居所。

学成期满的留学生,由鸿胪寺造册呈报,送其归国。

留学生南渊清安等在“大化改新”中,仿照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在中央设二宫、八省,在地方设国寺和郡司。

日本建主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的文教政策,设立大学寮。

穿唐服、打马球、下国棋、吟唐诗、摹绘唐画、饮茶、食唐式点心。

唐风大为盛行。

——摘編自《唐代智学生教育的兴盛及其影响》

材料二1896年,驻日公使裕庚招收13名学生赴日求学,拉开了留日的序幕。

日本为中国学生的到来创办了许多特殊学校,一些名校也开始接纳中国学生。

留日生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自费多、经济条件有限。

专业以法政、陆军、师范为主,“速成科占67%,进入大学者仅1%”。

在留日运动步入高潮时。

清政府开始了新致,修律立宪、官制改革、军事改革、教育改革次第举行。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欧美学生多学船政、驾驶、机械、海军等专业,20世纪初,重点又转向理工等专业。

赴欧美留学多采取考试方式选拔,留学费用较有保障,据统计,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1年即有3名中国学生获博士学位住,6名学生获硕士学位。

——郑登云《中国近代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留日与留欧美学生在学业上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

(1)特点:

参与地域广,人数多:

学习时间长,内容广;制度完备,影响深远。

(答出两点即可)深远意义:

为东亚各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带动了东亚各国的文化发展;推动了东亚社会进步和文明进程;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

(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之处:

留日学生以学习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为主,留欧美学生以学习实用科学和理工科为主;留日学生多为短期学习,留欧美学生多为长期学习;留日学生获得高学位的少;留欧美学生获得高学位的多。

主要原因:

日本与欧美发展程度的差异;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加剧:

学生自身的素质差异;受留学资金的影响。

【解析】

(1)特点:

根据“随正式遣唐使来过十三批日本留学生”“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得出参与地域广,人数多;根据“甚至留学二三十年”“穿唐服、打马球、下国棋、吟唐诗、摹绘唐画、饮茶、食唐式点心”得出学习时间长,内容广;根据“唐朝规定”“唐风大为盛行”得出制度完备,影响深远。

(答出两点即可)深远意义:

可从培养了大批人才、带动了东亚各国的文化发展,推动了东亚社会进步和文明进程,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之处:

根据“专业以法政、陆军、师范为主”“留学欧美学生多学船政、驾驶、机械、海军等专业”得出留日学生以学习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为主,留欧美学生以学习实用科学和理工科为主;根据“(留日)速成科占67%,进入大学者仅1%”“(留欧美)6名学生获硕士学位”得出留日学生多为短期学习,留欧美学生多为长期学习;留日学生获得高学位的少,留欧美学生获得高学位的多。

主要原因:

可从日本与欧美发展程度的差异,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剧,学生自身的素质差异,受留学资金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18世纪初期世界主要城市劳动力价格与能源价格比值示意图,其中阿姆斯特丹为荷兰的城市。

斯特拉斯堡为法国城市,纽卡斯尔为英国城市。

图2,世界各国有代表性的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单位:

克(白银)

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论题观点正确,阐释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

能源与工资因素与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密切相关。

阐释:

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工资水平相比其他国家,已经很高,而且还继续保持着不断上涨的趋势,但能源价格基本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导致英国手工工场主迫切希望找到一种能够以燃料来替换人工进行生产的有效方式,即实现生产的机器化。

因为用机器生产可以提高生产力,可以抵消工资上涨的不利影响,维持在世界市场上商品的竞争力,由此,一系列发明产生,最终使用煤炭为能源的蒸汽机发明和运用,低廉的能源价格优势得以发挥作用,工业革命不断发展。

【解析】首先阅读材料,由18世纪初期世界主要城市劳动力价格与能源价格比值示意图看出,英国城市的比值最高,由世界各国有代表性的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看出,1675年工业革命前英国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最高,据此可得出论题:

能源与工资因素与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密切相关。

然后结合所学,可从英国的工资水平高导致英国手工工场主迫切希望找到一种能够以燃料来替换人工进行生产的有效方式,和使用煤炭为能源的蒸汽机发明和运用,低廉的能源价格优势得以发挥作用,从而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等角度阐释说明。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完善了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明确规定,凡是社会需要而国家又不能办的事业,都允许私人办理。

与此同时,政府明确指出,那些过去服务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企业,诸如高级消费品工业,迷信品工业,投机商业等,是没有前途的,应该转业。

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困扰,一些干部明显地歧视私营工商业,使公私兼顾变成了“只公不私”。

为此,党的文件指出“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工作上、待遇上则又应该一视同仁”。

1951年同1950年相比,全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户数增长了11%,职工人数增长了11.4%,总产值增长了39%。

各地市场日益活跃,商品成交额增加。

——陈文斌等《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1951年中国共产党完善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原因:

新中国建立,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人民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广大人民建设的热情高涨。

(2)积极影响: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加了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为此后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解析】

(1)原因:

根据“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完善了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新中国建立,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人民政府给予政策支持;根据所学,新中国成立,人民政治地位提高,广大人民建设的热情高涨。

(2)积极影响:

可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加了就业、稳定社会和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等方面总结回答。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美国的中立事实上是不能持久的。

破坏美国中立的是英国、德国,以及威尔逊政府自己。

中立期间,美国为协约国提供贷款达23亿美元,而德国仅得到2700万美元。

如此的中立遭到了德国的反对,德国决心打断美国的中立贸易、办法是用潜艇击沉英美商船。

1916年底,美国政府作了第三次调停尝试。

1917年1月28日,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表明美国允许帮助重建和平。

但世界要按威尔逊主义重新塑造,而不让交战国的任何一方来主宰。

1月31日。

德国宣布,次日起德国潜艇将不加警告就击沉在英国水域的所有船只,不论是敌国的,还是中立国的。

2月末,英国截获密报,德国将帮助墨西哥“通过征服”收复1846年失去的领土。

——摘端自《美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改变中立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外交政策改变的影响。

【答案】

(1)原因:

美国力图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安排世界格局;德国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美国与协约国商业往来更为密切,德国帮助墨西哥,威胁了美国利益.

(2)影响:

增加了协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加速了大战的进程;提升了美国的影响力。

【解析】

(1)原因:

根据“但世界要按威尔逊主义重新塑造,而不让交战国的任何一方来主宰”“如此的中立遭到了德国的反对,德国决心打断美国的中立贸易、办法是用潜艇击沉英美商船”“德国将帮助墨西哥‘通过征服’收复1846年失去的领土”概括归纳即可。

(2)影响:

结合所学,可从增加协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加速大战的进程和提升美国的影响力等角度分析总结。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约翰·洛克在1689年出版的《政府论》中强调:

“亚当并不是基于父亲身份的自然权利或上帝的明白赐予,享有对于他的儿女的那种权威或对于世界的统辖权。

统治者要想从亚当的个人统辖权和父权为一切权力的根源的说法中得到任何好处,或从中取得丝毫权威,就成为不可能了。

”他指出:

国家或政治社会是基于人们的同意而建立的,但是,人们并没有把所有的自然权利都放弃,生命、自由、财产等权利,人们并没有放弃也不能放弃。

“最高权力,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如果“最高权力”侵犯人们没有转让的自然权利,人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包括用武力推翻他。

他的“不可转让的人的自然权利”理论的传播就很广泛,许多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反映和确认了这一原则。

——吕世伦、谷春德《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约翰·洛克的国家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约翰·洛克的国家思想。

【答案】

(1)国家思想:

批判国家起源上的君权神授论;国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国家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人民具有革命权。

(2)评价:

冲击了封建制度,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保护私有财产,但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评价:

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影响,积极:

从冲击了封建制度,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等角度分析回答;消极可从保护私有财产,但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分析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