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3273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71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2012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课题

具有意义相反的量(第1-2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体会数学中引入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运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情感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教    学    程    序

方法与措施

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师札记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猜猜看:

12007年1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关于城市天气预报,播音员说:

"北京,晴,零下3度到5度",你猜,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

2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43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你猜中国地图册上这两个地方标出的数字分别是什么?

3我这儿有一张存折,你猜银行是怎么区分存款和取款的?

(投影存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

2意义相反的量

(1)上面四个问题中,"零上与零下"、"高出于低于"、"存款与取款"都是意义相反的量,在生活中你还见过意义相反的量吗?

(2)温馨提示:

意义相反的量,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有两个量,所谓量,就得带上单位二是意义相反。

如:

向东走10米,和运进20吨就不是意义相反的量。

考考你: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文字,使其前后构成意义相反的量。

(1)收入1000元,______200元,

(2)上升20米,______25米;

3正数和负数

(1)怎样用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一对意义相反的量,一个用正数表示,另一个用负数表示。

温馨提示:

①小学学过的除0外的自然数和分数都是正数数。

②负数就是正数前面加上"-",有时候为了强调正数,也在正数前面加上"+",如银行表示存款。

但一般是省略了的。

(3)"零"是负数吗?

"零"有什么作用?

4正数和负数,零和负数大小的比较

想一想:

1某地2月18日凌晨一点的温度是0°C凌晨4点的温度是-2°C,哪个时刻温度低?

2珠穆朗玛峰海平面高度为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平面高度为-155米,海平面高度为0米,哪个地方低?

你能否从这两个例子受到启发,比较正数和零,负数和零,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正数____0,负数____0正数_____负数

5有理数的概念

(1)小学你学过哪些数?

现在你又学到了什么数?

(2)对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怎样分类?

①按"整分性"分

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____,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____,整数和分数统称为______

②按正负性分

正有理数包括______和______,负有理数包括______和_______.

请填写下表:

温馨提示:

(1)正数和零称为_____,

(2)负数和零称为______,(3)如果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这时分数就包含了整数,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分数是指分母不等于1的分数。

(4)所有的整数集合在一起,组成了整数集,所有的有理数集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有理数集。

三应用迁移,拓展提高。

1相反意义的量

例1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是相反意义的量,

(1)上升和下降

(2)运进货物100吨和下降100米,(3)向东走10米与向西走1米

2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例2

(1)收入10万元,记作:

+10万元,支出1000元记作______.

(2)水位升高1.2米,记作+1.2米,那么-3.0米表示_________.

3有理数的概念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零、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分数、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C正有理数、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D以上都不对

例4已知:

1,、、0,-37、0.2,,-0.01,-20%,,,其中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

负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4实践应用

例5北京与巴黎两地时差是-7(带正号的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早的时间数),如果现在北京时间是7:

00,那么巴黎的时间是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P6练习题1,2

五知识小结,巩固升华

1什么样的量才是意义相反的量?

2意义相反的量怎样表示?

3什么叫有理数?

有理数怎样分类?

作业:

P6-7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课题

数轴(第3-4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情感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教    学    程    序

方法与措施

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师札记

一、复习回顾

什么是正数、负数、有理数?

二、自主探究

1、你知道温度计吗?

温度计的形状是什么?

它上面的刻度和数字有什么样的特点?

2、数轴的概念

定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

(1)数轴的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原点用“O”表示,正方向向右,单位长度一般为1。

(2)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3、数轴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

3…各点。

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4、数轴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例如: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B点表示-1.5;

O点表示0;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5.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

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

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

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

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拓展:

(1)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表示是正数;反之,知道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2)同理,表示是负数;反之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三、随堂练习

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四、小结

1、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2、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当堂训练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判断下列数轴画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

(2)

(3)

(4)

(5)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课题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第5-6课时)

知识与技能:

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情感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难点: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    学    程    序

方法与措施

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师札记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什么叫一个数数的绝对值?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_____________)

2

(1)比较大小:

5__3,0.01___0,-1___0,

(2)怎样比较下列每对对数的大小?

3与-4,与

面就让我们通过具体的问题来感受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观察与思考

(1)

(1)如图,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哪个地方高?

因此8844.43与-155那个大?

(2)今天的气温是30度,我冰箱里的气温调节为-1度,室外温度和我冰箱里的温度谁高?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因此30与-1哪个大?

(3)某一天,老师对小亮和小明两位同学进行量化评估,老师给小亮记-3分,给小明记1分,,这天哪位同学表现好一些?

因此-3与1哪个大?

从上面几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把结论填入下表

正数_______负数

做一做:

比较大小:

-1000___0.001,__-10,-___,0___-1,5___0

观察与思考

(2)

(1)设海平面高度为0米,潜水员甲潜入海平面下方10米,记作-10米,潜水员乙潜入海平面下方20米,记作-2米,哪位潜水员的位置低?

由此看出:

-10与-20哪个大?

(2)今年1月1日,北京最低气温零下10°C,记作-10°C,

浙江最低气温零下3℃,记作-3℃,哪个地方更冷?

由此看出-10与-3哪个大?

请你结合下面的数轴思考,你会发现什么?

把结论填入下表。

两个负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数轴上的两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______-

做一做:

1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

-100__-3,-4___-4.5,-1.5___-1.4,

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且把这些数用“<”连接起来。

0,3,-4,-1.5

三应用迁移,拓展提高

1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例1比较-和-的大小

2求满足条件的数

例2若a是正数,且,符合条件的a有()

A-6B-5C-4D-3E-2

例3

(1)整数x满足<3,则x=___________________,

(2)负整数x满足,则x=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类讨论

例4有人说2个多于1个,因此2a>a,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冬季某天我国三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12°C,-2°C,-5°C,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00,-101,-100.01,-99,-99.9中最小的是______,最大的是______.

3把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有一位同学在做作业时,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不慎把右边的一个有理数小数点后面的一位数字弄上了墨水,:

,请写出“■”这个数字的取值范围。

五反思小结,巩固升华。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有哪些方法?

六作业P17-18A组和B组。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课题

有理数的加法(第7-8课时)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情感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

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    学    程    序

方法与措施

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师札记

一、复习回顾

1、规定向东为正,则行走+20米表示,行走-20米表示。

2、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3的相反数是,相反数是本身的数是。

4、绝对值的性质:

(1)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

(2)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

5、比较大小:

(1)-π-3.14

(2)0.0001-1000

二、自主探究

1、情境分析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

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

可是上述问题不能得到确定答案,因为小明最后的位置与行走方向有关。

那有几种可能呢?

下面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2、探究

现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则一共向东走了50米。

写成算式:

(+20)+(+30)=+50,即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50米处。

这一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100102030405060

(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小明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

写成算式:

(-20)+(-30)=-50。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从式子中数字,运算的特点来看)a.都是同符号的数字b.直接相加,再把对应的符号加上去,得到结果。

(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在数轴上可以看到:

-20-1001020304050

则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处。

写成算式:

(+20)+(-30)=-10。

(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动走30米,

则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方()米处。

写成算式:

(-20)+(+30)=()。

后两种情形中两个加数符号不同(通常可称异号)。

让我们再试几次:

(+4)+(-3)=(),

(+3)+(-10)=(),

(-5)+(+7)=(),

(-6)+2=()。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呢?

(式子中的数字,运算特点去探究)a.符号不相同b.将负数看成是减去这个数,符号就跟随绝对值大的一个。

(5)再看两种特殊情形:

①第一次向西走了3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30米,

写成算式:

(-30)+(+30)=()。

②第一次向西走了30米,第二次没走,

写成算式:

(-30)+0=()。

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呢?

3、概括

现在我们来回答“情境”中的问题: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运算规则是怎么样的呢?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例题

例1 计算(-3)+(-9)

解:

(-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三、随堂练习

计算下列算式:

(1)(-4)+(-7)

(2)(+4)+(-7)(3)(+0.5)+(-1.6)

(4)4+(-4)(5)9+(-2)(6)(-5)+(+8)

(7)(-9)+0(8)0+(-3)(9)(-3)+(-4)

四、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1)同号两数相加理解为同伙人,绝对值相加理解为壮力量。

(2)异号两数相加理解为敌人在打仗,因为有损伤所以绝对植相减。

符号由力量强的一方决定。

五、当堂训练

1、计算:

(1)(+5)+(+8);    

(2)(-5)+(-8);      (3)(+4)+(-7);    

(4)(+9)+(-4);(5)(+4)+(-4);     (6)(+9)+(-2);      

(7)(-9)+(+2);    (8)(-9)+0;(9)0+(+2);       (10)0+0.

2、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某地水库的水位在某天当中每一次上升了a厘米,第二次上升了b厘米,问:

(1)两次一共上升了多少厘米?

(2)计算当a、b为下列各数时的值:

①a=4,b=3②a=-3,b=7③a=5,b=-5

④a=4-2,b=-1⑤a=-3,b=0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课题

有理数的减法(第9-10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情感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教    学    程    序

方法与措施

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师札记

一、复习回顾

1、计算:

(1)(-2.6)+(-3.1);

(2)(-2)+3;(3)8+(-3);(4)(-6.9)+0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

(1)-(-6);

(2)-(+8);(3)+(-7);

(4)+(+4);(5)-(-9);(6)-(+3)

3、填空:

(1)_______+6=20;

(2)20+______=17;(3)_______+(-2)=-20;(4)(-20)+____=-6

在第3题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在小学里就是减法运算如____+6=20,就是求20-6=14,所以14+6=20那么

(2),(3),(4)是怎样算出来的?

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自主探究

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

(1)(+10)-(+3)=______;

(2)(+10)+(-3)=______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

两式的结果相同,即

(+10)-(+3)=(+10)+(-3)

思考:

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吗?

如果是,是怎样转化的?

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

(1)(+10)-(-3)=______;

(2)(+10)+(+3)=______

对于

(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2)的结果是多少?

于是,(+10)-(-3)=(+10)+(+3)

归纳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

运用此法则时注意“两变”:

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下列各式:

(1)(-18)-(-4);

(2)(-18)-4;

(3)(+18)-(-4);(4)4-18.

剖析:

每个小题均是两个数的差,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再计算结果.

解:

(1)(-18)-(-4)=(-18)+(+4)=-14.

(2)(-18)-4=(-18)+(-4)=-22.

(3)(+18)-(-4)=(+18)+(+4)=22.

(4)4-18=4+(-18)=-14.

例2已知a=-3,b=5,c=-8,求下列各式的值.

(1)a+b-c;

(2)a-b+c;(3)a-b-c.

剖析:

求含字母的代数式的值时,先代入再计算.

解:

当a=-3,b=5,c=-8时,

(1)a+b-c=(-3)+5-(-8)=(-3)+5+(+8)=10.

(2)a-b+c=(-3)-5+(-8)=(-3)+(-5)+(-8)=-16.

(3)a-b-c=(-3)-5-(-8)=(-3)+(-5)+(+8)=0.

说明:

已知字母表示的数,求代数式的值时,解题格式应为:

先写出字母所表示的数,然后代入式子中再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则运算.

例3计算:

(1)(-)--(-);

(2)-70-28-(-19)+(+24)-(12);

剖析:

(1)小题是求3个分数的差,应先用减法法则,再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加法运算.第

(2)小题中的前两个数-70-28,实质是-70-(+28),然后把算式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

解:

(1)

(2)原式=(-70)+(-28)+(+19)+(-24)+(+12)

=[(-70)+(-28)+(-24)]+[(+19)+(+12)]

=(-122)+31

=-91.

说明:

对于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只要运用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利用加法法则计算结果.

四、随堂练习

1、计算:

(1)6-9;

(2)(+4)-(-7);(3)(-5)-(-8);

(4)(-4)-9;(5)0-(-5);(6)0-5

2、计算:

(1)15-21;

(2)(-17)-(-12);(3)(-2.5)-5.9;

(4)1.9-(-0.6);(5)()-;(6)-

3、计算:

(1)(-3)-[6-(-2)];

(2)15-(6-9)

4、15℃比5℃高多少?

15℃比-5℃高多少?

四、小结

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五、作业

1、计算:

(1)-8-8;

(2)(-8)-(-8);(3)8-(-8);(4)8-8;

(5)0-6;(6)6-0;(7)0-(-6);(8)(-6)-0

2、计算:

(1)16-47;

(2)28-(-74);(3)(-37)-(-85);(4)(-54)-14;

(5);(6)(-112)-98;(7)(-131)-(-129);(8)

3、计算:

(1)1.6-(-2.5);

(2)0.4-1;(3)(-3.8)-7;(4)(-5.9)-(-6.1);

(5)(-2.3)-3.6;(6)4.2-5.7;(7)(-3.71)-(-1.45);(8)6.18-(-2.93)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课题

有理数的乘法

(1)(第1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初步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够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