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3151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O2属于

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D.混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选A。

2.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为漏斗,不是锥形瓶,故A错误;

B.

为容量瓶,不是锥形瓶,故B错误;

C.

外观呈平底圆锥状,下阔上狭,有一圆柱形颈部,上方有一较颈部阔的开口,为锥形瓶,故C正确;

D.

为U形管,不是锥形瓶,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

A.KNO3B.BaCO3C.AgClD.Cu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KNO3是易溶于水的盐,正确;B.BaCO3是难溶于水的盐,,错误;C.AgCl是难溶于水的盐,错误;D.CuO是难溶于水的氧化物,错误。

考点:

考查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4.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氨水B.蔗糖C.氢氧化钾D.铜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蔗糖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只存在蔗糖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C.KOH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KOH═K++OH-,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D.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非电解质的概念。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5.Na2O+H2O=2NaOH的反应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反应Na2O+H2O=2NaOH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因此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选A。

6.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的是

A.NaClB.Na2OC.NH3D.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Cl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故A不选;B.Na2O为碱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故B不选;C.NH3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NH3·H2O

NH4++OH-,溶液呈碱性,故C不选;D.Cl2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溶液显酸性,故D选;故选D。

7.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氯化钠B.酒精C.氯气D.铁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Cl溶于水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B.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自由离子,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氯气是单质,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铁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

8.下列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焰色为紫色的是

A.钠B.钾C.镁D.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的单质或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焰色为黄色,故A不选;B.钾的单质或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焰色为紫色,故B选;C.镁的单质或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焰色没有特殊的变化,故C不选;D.铁的单质或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焰色没有特殊的变化,故D不选;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焰色反应。

要记住常见的焰色反应,钠-黄色、钾-紫色等,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有的金属则没有这种现象,如镁、铝、铁、铂、镍等。

9.在化学反应2KI+Cl2=2KCl+I2中,作还原剂的是

A.KIB.Cl2C.KClD.I2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化学反应2KI+Cl2=2KCl+I2中,KI中的I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KI作还原剂,则氯气作氧化剂,故选A。

10.下列物质中,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是

A.氯气B.水C.盐酸D.煤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一定条件下可与除Pt、Au外所有金属反应,故A不选;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B不选;C.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故C不选;D.钠与煤油不反应,常保存在煤油中,故D选;故选D。

1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不能电离的是

A.葡萄糖(C6H12O6)B.氯化氢(HCl)

C.氯化钠(NaCl)D.氢氧化钡[Ba(O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葡萄糖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不能电离,故A选;B.HCl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氢离子,故B不选;C.氯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盐,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钠离子,故C不选;D.Ba(OH)2是强碱,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D不选;故选A。

12.NaH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NaH+H2O=NaOH+H2↑,在该反应中H2O

A.失去电子B.被氧化

C.发生氧化反应D.是氧化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NaH+H2O=NaOH+H2↑中,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H2O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则NaH为还原剂,H2O为氧化剂,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的判断,要注意在多数化合物中H为+1价,而在NaH中H为-1价。

13.石灰石是许多工业的原料之一,但制取下列物质不需用石灰石的是

A.制漂白粉B.炼铁C.制生石灰D.制烧碱

【答案】D

【解析】

【详解】A、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石灰乳的制备:

CaCO3

CaO+CO2↑,CaO+H2O═Ca(OH)2,制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整个工艺需要石灰石,故A不选;B、高炉炼铁的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需要使用石灰石,故B不选;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故生石灰的制取需要使用石灰石,故C不选;D、现在工业制烧碱一般采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制取,2NaCl+2H2O

2NaOH+Cl2↑+H2↑,不需要石灰石,故D选;故选D。

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Zn与稀H2SO4反应:

Zn+H+=Zn2++H2↑

B.Na2CO3溶液与足量盐酸反应:

CO32-+2H+=H2O+CO2↑

C.Cl2与NaOH溶液反应:

Cl2+2OH-=2Cl-+H2O

D.MgC12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

Mg2++2OH-=Mg(OH)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Zn与稀H2SO4反应:

Zn+H+

Zn2++H2↑没有配平,错误;B正确;C.Cl2与NaOH溶液反应:

Cl2+2OH―

2Cl―+H2O漏写次氯酸根,错误;D、氨水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开,错误。

考点: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5.下列变化中,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H2O→H2B.FeCl3→FeCl2C.C→CO2D.CaO→Ca(OH)2

【答案】C

【解析】

A.H2O→H2,H元素化合价降低,应该加入还原剂,故A错误;B.FeCl3→FeCl2,Fe元素化合价降低,应该加入还原剂,故B错误;C.C→CO2,元素化合价升高,加入氧化剂可实现,故C正确;D.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

本题中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为还原剂发生的氧化反应,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16.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氯水是指液态的氯B.新制氯水呈黄绿色

C.新制氯水具有漂白作用D.新制氯水应避光保存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形式,液氯为纯净物,而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故A错误;B.因氯水中含有的微粒:

离子:

Cl-、H+、OH-、ClO-,分子:

HClO、H2O、Cl2,新制氯水中含氯气,所以新制氯水呈黄绿色,故B正确;C.新制氯水中含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作用,故C正确;D.Cl2+H2O⇌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见光分解,HClO

2HCl+O2↑,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故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故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和氯水的成分,明确氯水中各成分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结合次氯酸的性质分析判断。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B.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C.酒精在实验台上着火可用水作灭火剂

D.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先加热再通氢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应萃取、分液、蒸馏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故A错误;B.人工降雨其实就是将固态的凝结核打入云层中,碘化银除了可以提供银微粒之外还可以提供碘微粒,效果更好,所以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正确;C、酒精的密度小于水,会浮在水面上,用水灭火不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应该用湿抹布盖灭,故C错误;D、氢气不纯时,加热易发生爆炸,则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应该先通氢气,排尽空气并验纯后,再加热,故D错误;故选B。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

Cl2+2Br-=2Cl-+Br2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SO42-+Ba2+=BaSO4↓

D.CaCO3与稀盐酸反应:

CO32-+2H+=CO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离子方程式应满足质量和电荷守恒,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Na+2H2O=2Na++OH-+H2↑,故A错误;B.二者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故B正确;C.漏写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OH-+Ba2++SO42-=BaSO4↓+Cu(OH)2↓,故C错误;D.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稀盐酸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不要漏写离子反应。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体属于纯净物

B.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

C.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而用于净水

D.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胶体中含有分散质和分散剂,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则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故B正确;C.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具有较大表面积,能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起到净水作用,故C正确;D.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介于10-9-10-7m),故D正确;故选A。

20.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K+、SO42-、OH-B.Na+、K+、Cl-、HCO3-

C.Na+、Cu2+、CO32-、Br-D.Na+、Mg2+、NO3-、C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

强酸性溶液中OH-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在强酸性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在强酸性溶液中CO32-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在强酸性溶液中Na+、Mg2+、NO3-、Cl-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离子共存判断

【名师点晴】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SO42-;Ag+和SO42-);(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

Al3+,Fe3+与CO32-、HCO3-、AlO2-等);(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H+、NO3-;S2-、ClO-;S2-、Fe3+等);(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B.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金属钠

C.工业上常用焦炭在高温下直接将氧化铁还原炼铁

D.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可得氢氧化镁沉淀,这是从海水中富集镁的基本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铜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A错误;B.电解饱和食盐水发生反应2NaCl+2H2O

2NaOH+Cl2↑+H2↑,不能得到金属钠,应该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故B错误;C、高温下,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C反应生成CO,所以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CO在高温下将氧化铁还原成铁,故C错误;D.海水中镁离子的浓度较低,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可得氢氧化镁沉淀,实现了镁的富集,故D正确;故选D。

22.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到盛有冷水的小烧杯中,以下描述合理的是

A.无明显现象B.烧杯内溶液颜色逐渐变红

C.金属钠浮于液面上,四处游动D.金属钠沉入烧杯底部,并产生气泡

【答案】C

【解析】

【详解】钠的密度小于水,熔点较低,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到盛有冷水的小烧杯中可以看到:

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如果水中滴加了酚酞,溶液会变成红色。

选项中的现象只有C正确,故选C。

23.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二氧化硫气体中含有0.5NA个SO2分子

B.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NA个分子

C.1molNa与一定量的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转移的电子数为NA个

D.将NA个HCl气体分子溶于1L水中得到1mol·L-1的盐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Vm≠22.4L/mol,Vm不知,无法计算11.2L二氧化硫气体中含有的SO2分子数目,故A错误;B.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B错误;C、由于反应后钠元素变为+1价,故1mol钠失去1mol电子,即NA个电子,故C正确;D、将NA个HCl气体分子溶于1L水中得到的溶液体积不是1L,得到的盐酸浓度就不是1mol·L-1,故D错误;故选C。

24.下列除去杂质(括号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FeCl3溶液(FeCl2):

通入适量Cl2

B.CO(CO2):

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C.MnO2(KCl):

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

D.CO2(HCl):

通过饱和Na2CO3溶液洗气后干燥

【答案】D

【解析】

【详解】A.FeCl2可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可用于除杂,故A正确;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CO不能,可用于除杂,故B正确;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亚碳酸氢钠溶液除杂,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把握相关物质的异同,并注意在提纯时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二氧化碳与碳酸钠能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2CO3+H2O+CO2=2NaHCO3。

25.下列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B.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C.将湿润

有色布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瓶中,布条不褪色

D.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气球体积由小变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因为碳酸钙与盐酸不能共存,符合实验事实,故A不选;B.用激光笔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出现丁达尔效应,符合实验事实,故B不选;C.氯气与布条上的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则有色布条褪色,不符合实验事实,故C选;D.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使得气球体积变大,符合实验事实,故D不选;故选C。

26.某兴趣小组进行碘的提取实验:

首先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得到含碘离子的水溶液,再用硫酸酸化、加氯水氧化得到少量碘水,最后以CCl4为溶剂将碘单质从中提取出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的目的是为了使海带灰化,除去有机物,以便于碘离子的浸出

B.灼烧时用到的仪器是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C.海带灰浸取液中

碘离子可用淀粉溶液检验

D.CCl4溶剂还可用苯、酒精代替

【答案】A

【解析】

【详解】A.灼烧使海带灰化,除去其中的有机物,便于用水溶解时碘离子的浸出,故A正确;

B、灼烧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和坩埚,故B错误;

C.海带灰浸取液中的碘离子遇到淀粉溶液不变色,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故C错误;

D、酒精和水互溶,故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故D错误;

故选A。

27.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在实验室进行②的操作需用到坩埚、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

C.步骤⑥电解MgCl2时,副产物Cl2可以循环利用

D.上述工艺流程中的反应未涉及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提取镁的工艺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有:

CaCO3

CaO+CO2↑,CaO+H2O=Ca(OH)2,Ca(OH)2+MgCl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MgCl2

Mg+Cl2↑,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海水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镁,提取镁的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B.实验操作②是过滤,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故B错误;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Mg,副产物Cl2可以制得盐酸,参与循环利用,故C正确;D、根据上述分析,上述工艺流程中的反应未涉及置换反应,故D正确;故选B。

28.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K+、NH4+、Cu2+、Ba2+、Clˉ、CO32ˉ、SO42ˉ中的几种离子。

现取等体积的三份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取第一份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2)取第二份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所得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6.63g;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仍有4.66g沉淀。

(3)取第三份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加热使气体全部逸出,收集到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0.672L(标准状况)。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一定含有K+、NH4+、CO32ˉ、SO42ˉB.该溶液一定含有Clˉ

C.Cu2+一定不存在,Ba2+可能存在D.还需通过焰色反应检验是否含有K+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存在Cu2+,同时Ba2+与CO32ˉ、SO42ˉ不能共存。

(1)第一份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Clˉ、CO32ˉ、SO42ˉ中的一种或几种;

(2)取第二份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含有CO32ˉ、SO42ˉ中的一种或两种;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6.63g;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仍有4.66g沉淀,说明一定含有CO32ˉ和SO42ˉ,一定没有Ba2+,同时可以计算出碳酸根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3)取第三份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加热使气体全部逸出,收集到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0.672L(标准状况),为氨气,说明含有NH4+,且可以计算出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最后结合溶液的电中性分析判断其他离子的存在情况。

【详解】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存在Cu2+,同时Ba2+与CO32ˉ、SO42ˉ不能共存。

(1)第一份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Clˉ、CO32ˉ、SO42ˉ中的一种或几种;

(2)取第二份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含有CO32ˉ、SO42ˉ中的一种或两种;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6.63g;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仍有4.66g沉淀,说明一定含有CO32ˉ和SO42ˉ,一定没有Ba2+,且n(SO42-)=

=0.02mol,n(CO32-)=

=0.01mol;(3)取第三份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加热使气体全部逸出,收集到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0.672L(标准状况),为氨气,物质的量=

=0.03mol,说明含有0.03molNH4+;根据上述实验,溶液中一定没有Cu2+、Ba2+,一定含有0.03molNH4+、0.01molCO32ˉ和0.02molSO42ˉ,根据溶液显电中性,溶液中一定含有K+,可能含有Clˉ,且K+的物质的量不少于0.03mol。

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K+,故A正确;B、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lˉ,故B错误;C.一定不存在Cu2+、Ba2+,故C错误;D.一定含有K+,无需通过焰色反应检验是否含有K+,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和离子共存的判断,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为解答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钾离子的存在和含量多少的判断,需要结合溶液的电中性和其他未确定离子分析判断。

29.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臭氧_______________;

②小苏打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