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3095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教学文档.docx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教学文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教学文档.docx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测试教学文档

2019-2019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测试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一、单选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A. 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 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 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 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关于沙漠化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对沙漠化防治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

②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技术和措施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

③目前仍有一定生产力,但已开始面临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可暂不作为治理的重点

④贫困是导致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进而使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如图),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

A. 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 先移民,后治理

C. 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 建水电站

(2)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类型说法,错误的是(   )

A. 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贵州省等

B. 土地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

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C.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风沙沉积的黄土高原,如陕西甘肃等地

D. 寒漠化,两极、高山或高原等寒冷气候下的荒漠

4.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   )

①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②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

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③④

(2)下列有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本区荒漠化趋于严重

B. 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C. 宁夏沙坡头采用方格状的沙障固沙,是为了保护兰新铁路不被腾格里沙漠的侵袭

D.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5.读我国新疆某荒漠化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⑤地草原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蒸发量小                             B. 水源充足                             C. 地势低洼                             D. 风速小

(2)图①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为维护生态安全,该地区适宜(   )

A. 植树                                 

B. 种草                                 

C. 栽灌木                                 

D. 自然演化

6.为了防御流沙侵袭,科研人员利用麦秸、稻草、芦苇等材料,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方格状挡风墙,建成了一条宽500米—600米,长16千米的带状沙障(如下图)。

据此回答题。

(1)图中铁路和被沙障直接阻隔的沙漠分别是()

A. 包兰铁路、腾格里沙漠                                       

B. 京包铁路、腾格里沙漠

C. 包兰铁路、毛乌素沙漠                                       

D. 兰新铁路、毛乌素沙漠

(2)沙坡头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可以削减风速,截留水分

B. 方格状沙障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丘

C. 方格状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

D. 利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属于生物固沙

7.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8.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                         

B.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 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9.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 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 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10.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土地荒漠化,既有工业化进程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

因此(  )

①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预防为中心

②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

③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不仅要因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

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11.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不合理会导致(   )

A. 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次生盐碱化                         

D. 风蚀严重

12.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                                           

B. 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C. 气温随经度位置的变化造成的                             

D. 海拔高低悬殊造成的

13.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下列各题。

研究

地貌

类型

海拔

(m)

大于25°

坡地比

例(%)

气候

特征

年降

雨量

(mm)

石漠

化等

人口密

度(人/

km2)

治理时

间(年)

农业发

展模式

鸭池

高原

山地

1320

1735

25

温凉

湿润

863

潜在

中度

513

2019

2019

粮食

种植

红枫

高原

盆地

1240

1450

10

湿润

1200

轻—

中度

259

2019

2019

生态

畜牧

花江

高原

峡谷

440

1410

41

干热

河谷

1100

中—

强度

147

2019

2019

经济林

(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 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 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 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2)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 重点治理石漠化等级高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牧业为主

C.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 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14.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漠化                             B. 黄土高原—盐渍化

C. 云贵高原—沙漠化                                              

D. 江南丘陵—红漠化

二、综合题

15.根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把宁夏划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宁夏枸杞的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于(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温带荒漠带                   

C. 温带草原带                   

D. 山地垂直带

(2)针对该地区出现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尽可能多的引用黄河水灌溉,以防土地干涸

②推广农作物休耕轮作制度

③在农牧混合地带营造防护林带

④在已出现荒漠化的土地上,全面实施植树造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读西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加上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2)海拉尔附近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这些荒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

(3)防治荒漠化应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将调整________结构和防风沙措施相结合;在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的绿洲,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________农业。

(4)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图A)位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近几十年来面积都明显扩大。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图B)在2019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引起了世界关注。

(1)分析图A中沙漠扩张的自然原因。

(2)简述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

(3)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指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归纳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我国江南丘陵地区位于湿润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严重,而导致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红漠化);A错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区,由于土层薄、且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对暴雨,且地形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故形成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B错误;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故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劲,且植被破坏严重而导致了土地沙漠化严重,C正确;黄淮海地区,由于位于半湿润地区,地表水源不足,故不合理的灌溉导致了土壤盐碱化严重,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环境特征,并结合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判断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注意四个地区的荒漠化形式的区别。

2.【答案】C

【解析】【分析】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技术和措施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

故答案为:

C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荒漠化问题中针对不同荒漠化程度的土地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3.【答案】

(1)A

(2)C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沙漠化现象严重,而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减少村民盗伐林木。

(2)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江西、湖南和广东交界地区,植被破坏,导致红壤的水土流失严重,而出现红漠化。

4.【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

(1)增加牧区的水井数量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乔灌木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不仅没有起到防沙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荒漠化。

因此,C正确。

(2)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固沙,是为了保护包兰铁路,因此,C为正确答案。

5.【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荒漠地区水源充足的地方才可能形成草原景观;图中⑤地降水少,草原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水源充足,B正确。

(2)无人为扰动,该地区适宜自然演化,D正确。

故答案为:

(1)B

(2)D。

【点评】主要考查荒漠化的防治和形成原因。

6.【答案】

(1)A

(2)A

【解析】【分析】

【小题1】根据题目中材料所述图中的沙障是设在宁夏中卫地区,由此可以推定图示区域的铁路只能是包兰铁路,其西侧的沙漠只能是腾格里沙漠,不是毛乌素沙漠,因为毛乌素沙漠位于宁夏的东北方向,陕西的长城以北,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南部地区,故选A.

【小题2】在沙漠里设置草方格可能增加地表的粗糙程度,一方面,增加了风与地表的摩擦力,可以起到降低风速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地表水的流动速度,增加了地表水下渗的机率。

故选A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熟悉经过宁夏中卫地区的铁路及其附近的沙漠分布状况,了解草方格在防治沙漠化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原理,试题属于中等性的基础题目

7.【答案】C

【解析】【分析】①项不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所有地区都需要退耕还林,明显太绝对,④项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不适合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并能结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即治理分析即可。

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荒漠化问题。

荒漠化包括所有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9.【答案】D

【解析】【分析】我国的荒漠主要为温带荒漠,是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形成荒漠,而世界荒漠除了中纬度大陆内部的温带荒漠还有热带荒漠,主要分布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故A、B、C都错误;而荒漠化的扩张主要受人为原因影响,故选D项。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主要的荒漠类型和形成原因,基础性较强,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

10.【答案】C

【解析】【分析】因贫困而导致的人们的过度行为是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所以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防治荒漠化,既要有生态效益,也要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不仅要因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同时荒漠化的防治和经济的发展同时进行。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分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若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由于蒸发旺盛,盐分会在地表大量积累,而形成土地盐碱化。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即可分析。

12.【答案】B

【解析】【分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处内陆,受季风影响微弱,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是由于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造成东西差异,所以说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故答案选B。

13.【答案】

(1)D

(2)A

【解析】【分析】

(1)读表格,鸭池气候温凉,蒸发少,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不是干旱区,A错。

该地可以发展粮食种植,石漠化程度不会是最严重的,B错。

坡地比重较高,但低于花江,不是最高,C错。

该地发展种植业,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比另外两地短,所以效果最差,故D正确。

(2)对于石漠化地区的治理,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A对。

对石漠化地区应全面治理,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应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B错。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可以减小人口压力,但是不切实际,会增加其他问题,C错。

该地降水较多,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不合理,D错。

14.【答案】D

【解析】【分析】正确的对应关系依次是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C云贵高原—石漠化,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故选D。

【点评】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现象;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二、综合题

15.【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

(1)宁夏枸杞适宜种植区位于黄河沿岸,是我国的灌溉农业区,属于半干旱地区,自然景观以温带草原为主,故C项正确。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宁夏枸杞的适宜种植的掌握情况,和该地的地理特点来确定位置,根据图形所示地区的地理信息来进行解答。

16.【答案】

(1)远离海洋;高大山地;青藏高原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

(3)土地利用(或农业结构);节水

(4)原因:

自然条件恶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