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953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docx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docx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独立阅读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太好。

一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

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

拓展性的练习更是无从下手。

二、复习内容 

  本册八个单元2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随课生字词,7次习作训练和7个回顾∙拓展,及语文小知识。

三、复习总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后《生字表

(一)》中的200个生字,会写《生字表

(二)》中的150个生字。

 2、初步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增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4、复习掌握、积累本册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和“日积月累”中的词语,能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部分词语还能在书面语言表达中运用。

 5、了解和掌握一些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品味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复习掌握句子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修改一些常见的病句和按要求进行一些句式的变换。

 7、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8、复习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学习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熟读28篇课文,特别是14篇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懂得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体会与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方法方面的特点。

 10、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课文片段。

 1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12、复习《回顾·拓展》中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内容,巩固语言积累,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3、复习整理本学期的课外阅读的收获,背诵课标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

注意积累一些常见常用的谚语、歇后语、格言警句和名人名言。

 14、能初步把握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5、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6、复习写写实的文章和写想象的文章,复习修改习作。

 17、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复习重点、难点:

    本复习计划,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了不同的重点难点。

    优生、中等生:

  

    重点:

在基本掌握识字写字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阅读和作文训练。

(采取小组合作,在字词句段的听写、默写基本达到优秀后分步进行,早达到早进行)

    难点:

在阅读、作文训练中,贯穿各单元训练点及以前所学阅读训练要求,提高阅读能力。

    后进生:

         

    重点:

以识字写字为重点抓好字词句的听写、背诵、默写,(要求每次听写或默写成绩都在合格以上),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阅读、作文的训练,早达到早进行。

    难点:

阅读中以对句段篇的理解,及学习训练点的巩固为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解题的应变能力,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五、复习方法:

一分类性复习:

分为:

听写训练、基本知识、积聚运用、阅读、写作等五局部。

 

 1、听写训练、基本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举行温习。

 

 2、积聚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常的操练。

 

 3、阅读局部的分类要领许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格式上分。

 

 4、作文的分类可能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遵命题的式样来分。

 

  二在举行总复习的经过中,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

从门生的角度看,我们要额外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进步合格率。

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

在阅读的温习中,词、句、段的明白是重点。

在作文温习中,怎样把话写通畅,把事故的因由、经历、结束写明晰是重点。

从门生学习的格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

提议自己必要明白的题目,是探究学习的要害。

 

 2、讲练连合。

在整个温习阶段,教授引导、概括以操练为主,在一堂课上门生应该有口头的操练,又有笔头的操练。

 

六、具体要求:

第一阶段:

    语基部分——全员参加——自主复习

   1、依据教材和试卷内容,对字、词语、句子方法所涉及到的项目进行归类概括。

      

(1)、形近字组词              

(2)、多音字组词

      (3)、填字组词                (4)、一字组多词

      (5)、写出有相反意思的词语等。

  第二阶段:

阅读部分——练中有导、导中有练

  1、要求背诵语段人人过关。

2、进行一些小型的突击性的比赛。

  3、根据实际,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的教学中形成,复习只能是一个加强、提升的过程。

重点应放在怎样审题,解题的方法上。

做每一题时,应帮助学生审清题意。

根据阅读兴趣出题的方式来完成。

    第三阶段:

习作部分  反复修改

    由于平时对学生的作文,读中后写,课后抓得紧,及时指导、讲评到位,复习重点应放在反复修改上。

    1、一事一议(练习写事的,把过程写清楚。

    2、一景一描(练习写景的,抓住景物特点。

    3、一人一写(练习写人的,要让人活起来。

    4、一感一想(练习想象的,想象事实相结合。

    方法:

自己读、评、同学评,老师导相结合,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逐渐提高习作水平,而不乏味。

七、复习措施:

   1、以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

听写前先布置作业复习课后生字词及补充的四字词、成语。

复习单元同步练习中出现的词语。

听写后做评讲,将易错字、重难点字重点讲解。

集中讲学习这些字词的方法。

   2、课堂抽背和默写重点语段相结合。

   3、课堂练习、课堂评讲。

教答题方法。

   4、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

   5、指导考试技巧、强调卷面的书写。

   6、阅读:

   ①课内语段:

抓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了解文章的中心,进行阅读的训练:

(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

   ②课外语段:

(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答题方法。

形成阅读能力)

八、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

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每次听写、默写之后,老师单独进行指导。

   3、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

   4、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在家配合。

加强监督、沟通。

九、复习时间进度及内容:

2011年1月4日至14日。

  

  1月4日(第19周周二)复习第一单元及校对试卷“专项训练

(一)”(2课时)

    1月5日(第19周周三)复习第二单元及校对试卷“专项训练

(二)”(2课时)

    1月6日(第19周周四)复习第三单元及校对试卷“专项训练(三)”“专项训练(四)”(3课时)

    1月7日(第19周周五)复习第四单元及校对试卷“期末练习”“平阳试卷”(3课时)

    1月10日(第20周周一)复习第五单元及校对试卷“乐清卷”“瓯海区”(3课时)

    1月11日(第20周周二)复习第六单元及校对试卷“永嘉县”“泰顺卷”(3课时)

    1月12日(第20周周三)复习第七单元及校对试卷“苍南县”“龙湾区”(3课时)

    1月13日(第20周周四)复习第八单元及校对试卷“文成县”“鹿城区”(3课时)

    1月14日(第20周周五)知识全面梳理及模拟测试“瑞安市2010年卷”(3课时)

第一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哟,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窃读记》

3、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然后, 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已为什么喜欢它们。

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

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走遍天下书为侣》

二、理解填空。

1、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

2、《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代表作是《城南旧事》。

课文的中心句是: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体是(访谈录),“大树”是指(季羡林)老爷爷。

4、《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

课文中作者把一本书比作(朋友)、(家)和(故地)。

5、《我的“长生果”》作者是(叶文玲),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其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三、日积月累。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第二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思念亲人的情绪是由(秋风)引起的。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故园无此声”说明(作者思念家乡)。

4、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5、一条( 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到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二、理解填空。

1、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游子们思念家乡)。

2、《泊船瓜洲》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

诗中传颂千古的名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是写景抒情

3、《秋思》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籍)。

最能表达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抒情方法是(叙事抒情)。

4、《长相思》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

作者是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

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

5、《梅花魂》的作者是(陈慧瑛)。

课文写了外祖父眷念祖国的五件事:

①教“我”读唐诗宋词。

②(珍爱墨梅图)③无法回国而哭泣④(郑重地送我“墨梅图”)⑤临别赠“我”手绢。

6、《小桥流水人家》作者是(谢冰莹),课题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7、“推敲”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贾岛)和(韩愈)。

三、日积月累。

(表达思乡的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间在他乡。

(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著)

第三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三组课文的都是(说明文 )。

我们了解到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2、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蓝鲸),目前仅存不到(50)头。

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 呼吸)、(睡觉)、鲸的生长。

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

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3、《松鼠》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

4、《新型玻璃》为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

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5、“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6、《森林报》不是(报纸),而是(一本书)。

它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

二、日积月累。

(《四时之风》)

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

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

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第四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我一次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是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二、理解填空。

1、第四组课文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

2、《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是: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

得意——(急切、委屈、沮丧)——(乞求)——无奈(依依不舍)。

3、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类似的名言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4、《落花生》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许地山),笔名(落华生)。

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可以概括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

其中(议花生)是重点描写。

课文的中心句是: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珍珠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冯骥才),课文的中心句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成语故事“水滴石穿”的主人公是(张乖崖),现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 坚持不懈 ),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三、日积月累。

(关于生活启示的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五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

            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

    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2、在书法家的笔下,汉字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二、理解填空。

1、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习,主题是( 遨游汉字王国),它分两个板块,一是(有趣的汉字),二是(我爱你,汉字)。

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2、“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打一字:

(哭),猜谜语的方法是(组合法)。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

(日),猜谜语的方法是(象形法)。

谐音是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括号内是(本)意,括号外是引申义。

3、“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古代(仓颉)创造了汉字。

文字产生以前,古人曾经采用(绳结记事)和(物语)表达和交流。

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

在此之前,人们在(竹)片和(木)片上写字。

“册”就像竹简的形状,因此它是(象形)字,此外还有几种造字方法,如(指事)、(会意)、形声。

4、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是清朝光绪年间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

甲骨文已经是比较完善的文字,盛行于(殷商)时期。

5、我知道著名的古代书法家有(王羲之),他的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还有唐朝的(柳公权、欧阳询)和颜真卿。

 

第六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

我从心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二、理解填空。

1、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父母的爱)。

2、《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地名)。

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 承诺),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3、《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

课文中的“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

现代诗《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冰心)。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5、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三、日积月累。

(关于诚信、孝敬、立志的名言警句)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 huán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第七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二、理解填空。

1、第七组课文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中,课文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如(设计)的精美,(建筑)的宏伟,(历史文物)的珍贵。

这样写能激发读者对圆明园的无比(喜爱之情),更能激发对(凶残)、(可恶)、贪婪的(英法联军)无比的(憎恨)。

学完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

2、《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

用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难忘的一课》中,三次出现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4、《最后一分钟》作者(李小雨),倾述了(1997)年(7)月

(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时刻的思绪。

三、日积月累。

(励志成语)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第八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

2、《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中写“山”的两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写“水”的两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是(1934)年(10)月,行程(两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4、(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会场设在(天安门广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开国大典程序如下:

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主席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群众游行)。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6、《毛主席在花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

①、(请乡亲们回来碾米)②、(给群众沏茶)③、(帮助母女推碾子)。

7、成语故事《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祁黄羊),我还能写两个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前仆后继)(大同小异)。

8、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电波),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二、日积月累。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

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

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