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878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x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docx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

“百万富翁”之开篇

“过去中国老百姓讲起百万富翁,讲起大款,一定会想到这是个体户,有的是靠倒买倒卖,甚至于靠钻我们国家法制不健全的空子以后发起财来的。

美国就完全不一样。

微软公司依靠认购股权,培养了三千个百万美元的富翁。

我觉得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也应该依靠自己的业绩,依靠自己的利润,来培养一批我们国家真正的民族英雄。

比如方正,就希望能够在2010年前造就一百个百万富翁。

王选

上面是北大方正精神领袖王选1998年11月接受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杨澜采访时的一段著名讲话。

在这段话里,王选经典地预示了中国百万富翁史的一个新阶段棗企业批量生产百万富翁。

并且,只用短短几百字,王选就说清了这群新百万富翁几乎的所有“种群特征”:

①身份:

高科技企业里年轻的科技、销售及管理精英;②人数比重:

方正2000多名员工中的100个,即企业员工总数5%;③产生方式:

企业依靠自己的上市业绩、利润,通过在资本市场给职工认股权或期股权成批次产生;④诞生时代:

新旧世纪交汇的十几年间;⑤预期社会地位:

不同于“大款”形象的真正的民族英雄。

文艺复兴时期的智者狄德罗用一部《百科全书》惊世骇俗地预示了一个新时代。

王选的这段话,很像转型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一个辞条:

“企业批量生产百万富翁”。

我们以下所罗列的种种,只不过给这个辞条增加一些故事和例子。

 

什么样的企业在生产百万富翁

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最早提出企业“造就一批百万富翁”的,是原南德集团总裁牟其中。

1992年,牟其中推出了一个“百万富翁计划”:

欢迎有志向、有能力的企业家和青年加入南德,运用南德思路培养一批百万富翁。

如同轻工产品换飞机、开发满洲里和陕北、在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改变西北气候之类的宏大设想一样,牟其中的“百万富翁”计划在当时确实振聋发聩,如一道闪电点燃起一大批年轻人心中的梦想。

半年内,南德连续招聘8次,约400多人加入南德,使南德变成为一大堆年轻梦想家、冒险家的乐园。

后来牟其中的公众形象逐渐由“首富”变成“首骗”,南德的“百万富翁计划”也随之烟消云散。

牟其中和南德倒了,但“百万富翁计划”却因其在塑造企业形象及提升人才号召力方面的巨大功用,被其它一些民营企业接了过来。

四川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广东爱多集团胡志标等先后打出了自己的“百万富翁工程”。

与南德的“空手道”不同,这些企业有实实在在的产品产业,但具体用什么方式造就百万富翁,却说的朦朦胧胧。

事情的进展表明,这些民营企业迄今仍未能顺顺利利、实实在在地实现他们的“百万富翁计划”。

接力棒到了方正、联想、东方电子等国有或国有民营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批量生产百万富翁”的梦想才开始悄悄变成现实。

不管敢不敢公开、愿不愿承认,对于证券界人士,这些企业生产的百万富翁的名字和财富实际上都可以测算出来,比如说,1999年12月8日北京一家报纸就言之凿凿地说,随着香港有限公司员工认股权的分配实施,联想集团将有数百人一跃成为百万富翁。

而1999年12月15日北京另一家报纸又算出,东方电子内部职工股12月27日上市后,将产生855名百万富翁。

当然,到更近的时候,另外一个比IT业更新潮的企业群体棗网络公司以更迅捷的方式,令人眩目地制造着更年轻、更新潮的百万富翁。

新浪网主王志东1999年12月2日在北大演讲时说:

“知识和价值将在这里产生最直接的联系……新浪成功上市后将造就出几十个百万富翁!

”。

不需要大企业的领袖人物催生护翼,不需要在大公司里一点点积累,这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通过海外风险投资和海外上市,在短短十几个月里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不像隐藏在联想、方正等大公司大伞里的白领富翁,网络富翁们的名字清晰可辨:

新浪王志东,网易丁磊,搜狐张朝阳……。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们害怕社会与舆论打压棗他们挣的是外国人的钱。

迄今为止国内舆论对网络和网络富翁们最厉害的指责是“制造泡沫”,其杀伤力远不及射向东方电子和联想的明枪暗箭。

梦幻公司南德总裁牟其中的梦想,经过一批民营企业的接力,最终在高科技企业里得以实现。

在这条漫长的“百万富翁”生产线上,知识经济与资本市场向中国人显示出了魔幻般的力量。

 

百万富翁怎样生产出来的

在采写“企业里的百万富翁”这组报道前,本刊编辑部同仁坐在一起罗列出了所有我们可能想到的企业百万富翁的“生产方式”,整理归纳,大致有:

年薪、佣金、内部职工股、员工期股计划。

在管理学者陈惠湘看来,这些方式说到底不外乎两类:

分配制度和产权制度。

他说,一些企业也许先走的是分配制度的路子,比如年薪百万,但最后还是要靠产权改革。

企业分配制度,从工资、资金、年薪制,一直在变,但都没有改变员工与资本拥有者的雇佣关系;只有实行产权改革,员工持有本企业股票后,才有可能批量成为百万富翁。

还是翻检一下企业百万富翁史吧。

“百万年薪聘老总”与重奖科技明星差不多出现在同一年代,也差不多出于同样的思路:

希冀以轰动效应网罗人才,大有古时千金买马骨的遗风。

浙江两家企业先后“百万年薪聘老总”,当时很是轰动,但时间不长,两名百万年薪老总都离开了公司总经理的职位。

以后陆陆续续也还有一些百万年薪老总,但似乎只有一人真正拿到年薪并因此声名远扬:

华远房地产公司老总任志强,业绩骄人,拿到了700万年薪。

前两年国企经营者“年薪制”在江浙一带曾广泛推广,后来据说效果不太理想。

这种年薪制主要针对国企老总,面很窄,数额一般也不过几万、十几万,鲜有过百万的。

在保险、房地产、广告业,靠佣金成百万富翁的,也有所闻。

真正令人激动的,是产权方式。

联想、方正、东方电子都属此列。

只有制度创新,只有与资本市场接轨,企业才真正可能批量生产百万富翁。

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在中国出现,还不到10年时间,但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时间还要早,股改时一般都有企业内部职工股。

股票市场建立后,股改公司首先上市,内部职工股一般在公司上市后的半年到三年后方可上市流通。

由于股改时内部职工股一般等值分配或发售,历经配送两三年后上市,每股职工股一般都溢价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这样,职工股上市之日,往往就是一大批百万富翁批量诞生之时。

1999年12月,各种传媒包括网络同时惊呼:

1999年底2000年初将是内部职工股上市的高峰,两个月内将有120多亿流通市值的内部职工股解禁上市流通。

内部职工股“大老虎”将要出笼!

有人计算过,两个月内这样的上市公司约有32家,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6%。

这里面将产生多少百万富翁?

反正仅东方电子一家就有855名。

内部职工股的百万富翁效应最大,但作为股改遗留问题,基本上已划上句号,不可能再复制。

未来在资本市场上成为百万富翁主要生产方式的,将是今年兴起的企业员工持股制(或高层期股制)。

这两种方式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内部股在糊里糊涂成富翁,持股制是明明白白当富翁;内部股是对历史的承认,持股制是对未来的激励;内部股致富很快但不可再生,持股制致富慢但内力绵长。

只要看看1999年冬天报纸杂志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期股权设计培训班”广告,就知道这种方式的“广阔前(钱)景”。

公司不分大小,不分地域,不分所有制,不管上市与否,都在打这个主意。

员工期股权尚未大规模实施,具体做法千差万别,但可以预料,那将是中国企业大面积持续不断产生百万富翁的时代的到来。

 

新富翁能成英雄吗?

王选向中国人预告了新百万富翁的诞生,但中国社会似乎还没有作好接生这批幸运儿的心理准备。

20多年的社会演变已经让绝大多数中国人慢慢接受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现实,人们对形形色色的百万富翁已见惯不惊。

但是,这群新富翁有点不同。

你看,他们是群规规矩矩在企业上班的普通人。

有2.1亿中国人每天在大大小小的企业“上班”,尽管工人阶级在政治上是国家的主人,但在经济上企业职工从未有过过高的奢望。

在他们眼中,富翁不是个体户、官僚就是著名影星,这些人没有单位,不用按时上下班。

假如在企业上班有一天也可能变成富翁,那会激起多少普通人的梦想?

接下来,那又会引起多大的不平?

十几年来,百万富翁主要在社会边缘群体中产生,基本是与企业、机关这类中国社会的主流“单位”无缘。

而且,以前那些百万富翁的财富,来得也比较“边缘”,多多少少都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而现在,企业开始批量生产百万富翁,至少在三个方面对社会造成“冲击”:

第一,中国社会的主流单位主流阶层开始向社会主流财富接近;

第二,企业员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分享自己创造的利润,企业员工不单是劳动收入者,而且同时变为资本收益者;

第三,他们是比较透明的富翁。

企业做好了,上市了,大家成为富翁了,名字持股数全登记在持股名单上,就这么简单。

一句话,规规矩矩作企业,干干净净成富翁。

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企业,同时为自己生产富翁,不也顺理成章吗?

但是,在采写本期封面故事时,我们看到、听到、感到了谨慎、担忧、怀疑、愤慨、责骂,甚至是“幸灾乐祸”,惟独没有财富本来应该带给人们的东西棗快乐和轻松。

有人说:

这不太正常;

有人说:

这不太正当;

还有人说:

这不大可能。

想想看,当社会至今仍然遮遮掩掩不肯认同“企业家”这个称谓,当企业家的收入还要参照主宰他们命运的党政官员,你又怎么能指望大众一下子接受“企业批量生产百万富翁”的事实呢?

难怪陈惠湘强调“重塑价值体系”。

难怪王选不得不为他先知般的富翁宣言一再“辟谣”。

“现在美国百万富翁有将近9万人,而50年代初期只有2.7万人。

这个数字正以每年5000人的速度增长。

……通用汽车公司这一家公司的年销售额就达170亿美元,几乎等于联邦德国的三分之一。

华尔街的宣传联络人员热烈地说到‘人民的资本主义’,他们这话实在不无道理棗纽约证券交易所行情牌上所列的各种股票是属于大约2000万美国人的。

当时的社会预言家们把这看作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幸事。

这是记者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一书中对1963年美国社会的记述。

我们现在正在记述的是踏上2000年门槛的中国社会。

 

“百万富翁”之案例篇

这是一个情节简单的封面故事,虽然“烟台东方电子里藏有七八百个百万富翁”的传言让人乍听起来多半会觉得不可思议,第一个反应是“这不可能吧!

这个企业是怎么搞的?

这也是一个话题重大、意义深远的封面故事,因为这几百个百万富翁不是靠单纯的产品运营、资产积累来造就的,和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浮现出的形形色色的富翁们不同,花花绿绿的钞票无法承担去描述和解释这个企业富翁群体的功能,而这一点,相当多的旁观者未见得明了。

最后,从我们记者最直接的感受来讲,这首先是一个有着巨大遗憾的封面故事。

因为虽然我们将在以下不短的篇幅中来讲述这个“东方”的故事,但作为讲述者,我们竟没有在烟台东方电子这个企业里现场采访、考察的直接体验棗在我们和东方电子初步相约,并且已买好了从北京往返烟台的机票时,却接到了东方电子婉拒采访的消息。

但我们还是决定把这个故事讲下去,也许它不那么丰满,但我们以为,倘在新世纪继续忽略“企业里的百万富翁”这个话题,中国的富强就将不可期望。

 

不知不觉成富翁

去年12月10日晚上,借着陈惠湘牵头组织的“东方电子智力资本管理模式”推介会的机缘,我们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对东方电子数位百万、乃至千万富翁作了第一次近距离的观察和采访。

我们对那晚的场景印象深刻。

在香格里拉饭店911房间,十来名东方电子的中高层管理者聚在一起轻松谈笑。

他们像一群正处在创业初期的年轻人,气血正旺,有人进屋嫌热,“哗”地一下就把房间的落地窗推开半边,窗外新鲜、凛冽的空气顿时让人神清气爽。

和我们同去的摄影记者腰间别了个惹眼的诺基亚9110手机,这让他们围在一起饶有兴致地“钻研”了好一会儿。

一个小手机让一屋子的百万、千万富翁这么新奇,好像有点奇怪。

但整个采访下来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如此,他们对自己无形中拥有的这么巨大的财富并不象旁人想象中那么敏感、在意,“百万富翁”这个让人心跳的话题给我们带来的兴奋感,到他们那儿立即被冲淡了,心跳正常。

烟台只是一个与任何“中心”都不搭边的中等城市。

但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却在这十来年高速发展,崛起为国家电力软件集成行业的核心企业。

它不断扩充的“博士军团”引起过一些媒体的关注。

另外,烟台“东方电子”在股市中的名头也相当大,自上市以来,一直是高科技板块中的绩优股。

去年11月,更入选深圳证券市场成份股指数样本。

外人总惊诧于“一个企业产生七八百个百万富翁”的事实,但理顺了逻辑,惊异就显得多余。

实际上,这是东方电子在资本市场里一路发展、顺理成章的结局。

1994年,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为独家发起人,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设立了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公司八百多人中的774人成为公司股东。

当年的1月8日,内部职工股以每股1.6元的价格由证券公司发行,十天卖完3450万股,筹集资金五千万元。

1996年12月17日至12月25日,东方电子采用“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额转存”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1030万股A股,发行价为7.88元/股,筹集资金八千万元。

1997年1月21日,“东方电子”(代码0682)股票在深交所上市。

内部职工股的20%,即690万股与1030万A股同时上市。

按照有关规定,余下80%,即2760万股内部职工股将在三年后上市流通。

东方电子有关人士承认,当年在定向募集潮中,很多公司的行为都不很规范,为了募到足量资金,多多少少存在着法人股个人化、内部职工股社会化的问题。

当时东方内部认购了近一千万股,仅占3450万内部职工股的1/3,其余2/3则流向了烟台和东方电子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1997年上市之后,有远见的职工又买了一些回来。

现在东方电子有两万多户股东,15%的烟台市民都是东方电子的投资者。

现任东方电子董事、董事会秘书的高峰从一开始就在负责东方电子的股份制改造,他认为,烟台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际走在了全国的后面。

“烟台是小地方,当时观念还落后着,一般人对股票情况一无所知,觉得玩股票的人不是好人,企业发股票是把企业卖了。

东方电子在1993年列为股份制改造试点企业之后,也不是很清楚将来会干什么。

”但至少东方电子高层很清楚一点:

要通过股份制改革把全体职工捆到一根绳上,倘企业发展了,职工也要受益,而且是受大益。

通过强制摊派让全体员工持股的方案从而出台。

企业一方面要求正式员工必须认购一定数量股票,一方面向大家承诺,上市流通之前的三年内,年年分红。

当时东方电子共有职工855人,除了极少数的即将退休的职工或老病号,实在拿不出钱来认购股票,774人认购完了1000万股。

据东方电子称,认购比例的确定是和内部测评联合起来搞的,东方电子董事长兼总经理隋元柏带头认购了八万八千元人民币(即五万五千股),厂级副职、中层干部、普通员工顺次为五万五、两万八、两万……直到一万元,都有。

“在当时认购还需要动员的情况下,隋老板认购的数量是种表态,所以他多一些,”高峰笑称,“我是搞股份制改造的,我很明白持股日后带来的利益,我还想多认购点呢,但不允许。

三年的时间,中国股市经历了太多的浮沉,但东方电子的总体成长性走在了大多数股票的前面。

截至记者写稿时,东方电子的股价为18元左右。

人们很轻易地就可以算出一笔账。

774人买1000万股,即平均每人1万多股,其中20%已随公众股一起上市,余下的80%,即平均每人8千多股经过1997年10送4转增6,1998年10送8配3(配股价10元/股),1999年10送10之后,平均每个职工拥有8万股左右。

在12月底,内部职工股全部上市流通之时,倘仍以18元的股价计算,七八百名百万富翁在东方电子名正言顺地“修成正果”。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远远超出了东方电子职工在五六年前搞定向募集时的期望。

还不说期望,有人在最开始甚至以为这是白白往企业里投钱,让他们或从银行提、或向亲朋借现款来换一张一时看来派不上用场的认股权证,他们心不甘情不愿。

与资本市场长期绝缘,传统中国企业里的员工很难想像,财富还可以以如此速度膨胀。

他们没有意识到,五年前那场硬性摊派是公司在向他们“摊派财富”,手中东挪西借来的一、两万元钱“转手”就增值到了一百多万。

那时有一对成家不久的新婚夫妇,咬着牙把他们的“结婚基金”拿去认购股票了,如今,这个“基金”数目已庞大到足够为他们的下一代提供丰厚的物质生活和受教育条件。

东方电子因此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创造了几个“第一”。

高峰掰着手指一一说来:

“当时全国采取强制方式让全体员工持股的企业,除了东方电子,没有第二家,在我们之前也没有蓝本;我们总股本中的几个比例应该都是最高的,即内部职工持股比例、董事会实际持股比例、工程技术人员认股比例;我们还是烟台第一家规范的定向募集公司。

目前,东方电子员工近两千名,而接近一半的人身家百万。

这个群体上至董事长、下至一般的后勤行政人员,年纪大的已经退休、年轻的不过二十五、六岁。

可以肯定的是,尽管东方电子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批量生产”出了中国企业里的百万富翁,但这里面有相当多的人对自己所拥有的财富的跃变是没有什么预见的。

这使得旁观者不由担心:

人性在面对骤然增多的财富时会产生的不平衡感和非理性冲动会不会体现在这七八百名百万富翁身上?

或者直接说就是,这批在世纪末成批上市的内部职工股会不会被统统释放、从而给中国已很脆弱的股市施加巨大的压力?

而这些新富翁们怀抱着由股权证变现的钞票,无心去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价值?

 

“我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

与东方电子百万富翁管理层全面接触,记者听到的最多的一句回答就是:

“对‘百万富翁’没有什么概念和感觉。

“人人都这么想,给我一百万,给我一千万,我肯定不上班了,”高峰说,“但当你真正有了一百万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松懈那么几个晚上。

之后,在那个台阶上,你看到的和你追求的又有了新内容,你还得拼命做下去。

你看有几个有大钱的人是停滞不前的?

没有啊,世界上几乎找不到一个。

”几年前,高峰就比下面的普通员工深刻得多地理解了这批“内部职工股”的含义:

“当事人很少有和旁观者一样的感想,旁人老觉这事怎么怎么不得了,其实人就是这样,自己经历的事反而不会有太多的感觉。

何况三年的时间,已经考虑太多,酝酿、期望了这么久,他早就不把自己当成朝不保夕的人了,他会有很平和的心态,照样正常工作。

”虽然身家千万,但高峰说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比同学强多少、有钱多少。

东方电子副总经理刘德春说:

“在东方内部,现在真的对百万富翁的说法挺淡漠,很少人谈钱,谈得多的还是企业发展怎么样。

当然,一些从前无法企及的消费现在肯定纳入了“东方”新富们的考虑范围,比如买车、购房。

据说,在规划新厂房时,隋元柏特意指示要新修400个停车位。

高峰认为,东方电子内部冒出几百个百万富翁,有它不可复制的偶然因素存在:

“当时有的企业没有充分持股,职工不愿买,现在证监会又把内部职工股停了。

”“但最关键的还是看企业做得好不好。

有的企业没发展起来,内部职工股到现在不过就翻了几番。

”据高峰介绍,在东方电子之后,烟台又出现了七家企业先后采取了以和东方相近的方式实行股改,但后来都无果而终,而自90年代以来,东方电子每年销售收入以7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

“定向募集之后,内部确实是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大伙儿觉得被拴在了一根绳上。

谁不努力大家一评,谁也跑不了。

还有80%没上市呢,你不能耽误大伙儿赚钱,你得好好干。

他说:

“人有钱以后的感觉真的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它。

现在对我来讲,多奖励我十万,少奖励我十万,已没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还拼命做,不是为几万块钱奖金。

没错,大伙儿是在追求财富的积累,但有时已不大在乎具体数目的多少,要的只是这个追求过程中自我的实现价值。

一个关于“价值”的课题从“百万富翁”的身后渐渐凸显。

“人都在衡量自身具有的价值以及事实上实现的价值。

”高峰直接举了他们隋老板的例子,“隋总今年58岁了,你看他和一般国企里58岁老总比,就不一样,老头儿精神饱满。

他通过改革实现了自身价值,得到了他应该得到的,心底当然很欣慰、很平和。

他现在是东方的合法股东,占有上千万元的财富。

如果一个老总如果要通过贪污的方式得到这笔财富,他得费多大功夫、花多大心机、心态要被扭曲成什么样。

羡慕者很容易把东方电子百万富翁的故事当作一个企业的员工在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中幸运的发家史。

但是陈惠湘却把它看成是东方电子重建价值体系的一个自然结晶,后者从80年代开始就在老总隋元柏的一手统筹下运作了。

这个耗时漫长、牵涉到企业产权、分配、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显然非我们这个封面故事所能尽述,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因为东方内部形成了合理、和谐的价值尊重,在货币资本和知识资本之间掌握了一种平衡,“东方”的百万富翁们才能从容承载和驾驭这突如其来的财富。

“东方”的后来者面对前人财富所持有的平衡和平静也因之成为必然。

 

部下是百万富翁,而自己不是

如果你是一名领导着一个年营业额近亿元的研究所的总工程师,你的部分下属、甚至为你开车的司机是百万富翁,而你不是,你在日常工作中会作何感想?

你看他们的眼光、面对他们的心态会怎么样?

东方电子董事、配电自动化所长兼总工刘东就正好处在这样的位置上。

他1997年博士生毕业进东方电子,没有赶上1994年的定向募集。

现在他麾下有近十名百万富翁,包括他身边的两个副所长和天天接送他上下班的司机。

而刘东的月薪是一万四。

“我和新进东方电子的人,包括一些博士、硕士聊过‘百万富翁’这个话题,我们觉得他们现在拥有的财富应该被尊重、被承认,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在八十年代的努力,东方电子不进行股份制改造、上不了市,那我们根本没有到这儿来发展的机会。

新人心中应该有这样一个概念:

现在东方电子这个良好的环境是那一批百万富翁创造的。

而且自己企业出现这么多百万富翁,虽没落到自己头上,但大家还是比较兴奋,感觉这个企业有前途。

”学技术出身的刘东说话直白、坦诚。

五年前搞定向募集时东方电子只有八百多个人,现在则接近两千人了。

和五年前比起来,员工总体面貌更年轻、学历也更高。

据东方电子党委副书记王勇力介绍,现在公司内70%的工程技术人员都不在1994年参加定向募集股份的员工之列,博士赶上的就一个、硕士10个左右、本科生几十个,而截至1999年,东方电子已拥有9名博士后、29名博士、347名硕士、667名本科生。

也就是说,现在的七八百名百万富翁大多数并不是正在推动“东方”发展的精英。

“静态地考虑这个事情好像很严峻,但动态地来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有常识和理智的人都不会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早生几年’,因为还有更好的机会在等待后来者。

”高峰这样说。

他说的“更好的机会”指的就是期权。

现在东方电子正在申请成为烟台的期权主的实干精神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他觉得我们努力干活是在为他谋福利,只有公司效益好了,他手中的股票才能往上走,不掉下来,所以他非常情愿为我们服务。

我经常加班很晚,有时到12点、1点,让他早点回去,他还一定要等着我。

”刘东这样对记者说。

另外,高峰还认为,“老人”持股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老交替的难题。

“他从二级市场上得到的收益远大于他从岗位工作上得到的工资,他为何非得占着岗位不走?

”在这一点上,东方电子的思路和联想不谋而合。

 

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在我们和东方电子初步接触过程中,东方电子有关领导曾热情邀请我们去烟台实地采访,我们也买好了由北京往返烟台的机票。

没想到就在动身的前一天,烟台东方电子却婉言谢绝了对“企业里的百万富翁”这个话题的采访。

原因是,就在那几天,东方电子内部职工股上市前夕,报章上出现了一些欲深究“3450万内部职工股”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市值40亿股票要上市流通怎么办的舆论。

上网一看,我们更加感受到了现在东方电子身上承载的压力。

在某财经证券类网站,一自号为“幸灾乐祸”者从11月底开始,天天在留言本上翻贴警告股民东方电子内部职工股即将上市的贴子,刻意制造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怖气氛。

本刊的采访在这时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禅家称禅意“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意指其奥秘、微妙。

中国企业在谈及“制造企业里的百万富翁”话题时,也颇带此意,就我们所知,迄今还没有哪家企业既“批量生产”出了百万富翁,又面对媒体侃侃而谈、透明开放的。

新希望集团的刘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