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章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611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6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章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章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章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章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章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章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docx

《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章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章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章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docx

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章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

(共6套)高中地理选修6(全册)章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

章末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

[触摸高考]

1.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

km2)。

读图,回答

(1)~

(2)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

解析:

(1)题,据图判断该流域冰川面积有减少的趋势,特别是东南方向面积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

(2)题,冰川面积减小会使冰蚀作用减弱;补给水源减少使绿洲面积减小,干旱程度加剧;流域面积是河流、湖泊的集水区域面积,不会随冰川面积的减小而扩大。

答案:

(1)A 

(2)C

主题升华

全球气候变暖相关问题的分析方法

1.弄清楚全球气候变暖的含义:

气候变暖不等同于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包括不同时期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而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

2.弄清楚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有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等。

研究发现,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当然,人类出现之后的气候变化也不是完全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3.弄清楚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是大趋势,会对海平面、工农业、水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等带来影响。

但全球气候变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

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

4.弄清楚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主要采取控制污染源、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利用技术手段和政策手段等措施。

2.(2013·安徽卷)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

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陕北高原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水土流失严重,过去种粮必然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使得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同时加剧该地的干旱状况,造成水资源短缺,使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主题升华

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

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3)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4)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3.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主要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

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往往产生生态破坏;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往往产生环境污染。

根据图示:

该地区生产总值不断上升,而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在加大,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依赖地下水的开发,地下水大量开发,导致地下水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解决该问题可以从水资源的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开源:

跨流域调水,增长水资源供给。

节流: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益效率;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答案:

原因:

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主要措施: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益效率);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跨流域调水,增长水资源供给。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主题升华

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污染问题: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

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3)资源问题: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章末过关检测卷

(一)

(测试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回答1~2题。

①元谋土林    ②横店影视城一角

③香格里拉的千湖山   ④松赞林寺    

1.这四处景观中,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四幅景观中,横店影视城和松赞林寺属于人类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元谋土林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千湖山是洼地积水成湖,均属于天然环境。

答案:

C

2.影响松赞林寺景观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岩石B.阳光

C.科学技术D.宗教信仰

解析:

松赞林寺主要是藏传佛教寺院,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宗教信仰。

答案:

D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GDP突破7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但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达15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下图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分析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污染减轻

C.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

D.经济越落后,环境质量越差

4.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取决于(  )

A.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B.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完善

解析:

第3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平时知识的积累。

从图上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会逐步提高(即环境污染会减轻),也就是说,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之后,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才会呈正相关的关系。

第4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图中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而没有涉及人类的认识能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等,注意读图做题。

答案:

3.B 4.A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完成5~7题。

省区       

广东

++

++

++++

四川

+++

+++

新疆

++

++++

山西

++++

+++

5.甲和丙代表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甲环境问题山西严重,应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丙新疆严重,应是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答案:

B

6.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地形 ③降水充沛 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乙环境问题在山西最严重,新疆次之,而广东、四川很少见,可判断应是寒潮,广东纬度偏低,北部又有南岭的阻挡,所以寒潮几乎不会到达。

答案:

B

7.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

A.改进种植制度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解析:

丁类环境问题是酸雨,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产生酸性气体所致,有效措施为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答案:

B

读图,回答8~9题。

8.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体污染B.自然资源衰竭

C.全球气候变暖D.生物多样性减少

9.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

A.开矿毁坏岩层B.过度抽取地下水

C.乱砍滥伐森林D.任意排放废弃物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从地下深处获取地下水,说明自然资源衰竭。

答案:

8.B 9.B

图甲为某区域地形图,图乙为该区域人口密度和人口合理承载力情况图。

读图,完成10~11题。

甲         乙

10.该区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凌汛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

11.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该地区合理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为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解析:

第10题,该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最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11题,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人为因素是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扩大耕地面积,这种行为的根源是人多地少的矛盾。

答案:

10.B 11.A

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甲)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重图(乙),完成,12~13题。

甲      乙

12.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D.大气污染

13.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

D.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

解析:

第1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薪柴所占的比重高达32%,这样容易造成丘陵地区的植被破坏,江南丘陵地区降水较多,一旦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带来水土流失问题。

第13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县农作物的秸秆主要当做燃料利用,而在农村农作物秸秆燃烧放出的热量利用率很低,所以该县农村秸秆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

答案:

12.B 13.D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

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

15.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A.青海省B.四川省

C.广东省D.河南省

解析:

第14题,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15题,青海省在河谷地带种植青稞,四川省、广东省广泛种植水稻,图中的粮食作物为玉米,所以应为河南省。

答案:

14.A 15.D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

16.读印度洋及周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1)在我国南方、北方、青藏地区中,酸雨现象较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地区,原因是什么?

(2)请你列举出印度洋中可能面临被淹没危险的低平岛屿国家,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3)非洲北部荒漠化土地扩大的主要趋势是向______(方向)发展。

(4)澳大利亚墨累河下游地区盐碱化严重使得土壤退化,该现象最为严重的季节及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1)南方 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烧含硫量高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

(2)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

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破坏森林,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南 (4)夏季。

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蒸发旺盛,工农业需水量大。

17.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景观图,该地区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位于东8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F为库区北侧丘陵低山。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最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________。

第一种方案:

A.营造薪炭林 B.栽种苹果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苹果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第二种方案:

A.营造防护林 B.种花生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花生加工厂 F.种油菜、小麦

第三种方案:

A.营造薪炭林 B.栽培柑橘、茶叶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柑橘、茶叶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2)随着人口增长,劳动力也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的湖泊沼泽地,G处是喀斯特地貌。

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如何开发G、H两处土地资源?

(3)从该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持续发展考虑,请你为该地区设计远景规划。

解析:

答案:

(1)第三种方案

(2)G处喀斯特地貌可发展旅游业;H处湖泊沼泽可种植莲藕,放养鱼虾,发展水产养殖业。

(3)利用水库开发小水电;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发展旅游业、疗养、生物培养;利用山区种植蘑菇;利用丘陵建果园、茶园;利用湖泊沼泽和平原相结合发展养殖和平原种植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等。

章末过关检测卷

(二)

(测试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一艘载有4000多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遭遇暴风雨后发生断裂,导致至少1300吨重油流入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刻赤海峡。

这一地区的海洋生物将面临严重的威胁,要恢复刻赤海峡的生态可能需要10年的时间。

据此,完成1~2题。

1.若重油污染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重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流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2.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利用吸油毡、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解析:

第1题,若重油污染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说明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而死,或者海水受到严重污染,鱼类中毒死亡。

第2题,处理海洋重油污染,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利用吸油毡、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答案:

1.C 2.B

下图是近年我国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统计图,读图回答3~5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河流污染状况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A.Ⅰ类水质B.Ⅱ类水质

C.Ⅲ类水质D.Ⅴ类水质

4.下列我国河流中,水污染状况可能最严重的是(  )

A.珠江B.海河

C.塔里木河D.松花江

5.下列河流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

A.淮河B.海河

C.辽河D.长江

解析:

本题组以我国河流污染状况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有关水污染和水体自净能力的知识。

从图形可以看出Ⅲ类水质所占的面积最大。

河流的污染状况一是看排放污染物的多少,二是看河流的自净能力的大小。

海河流经地区内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之海河水量小,相对其他河流,海河污染最严重;长江水量最大,故自净能力最强。

答案:

3.C 4.B 5.D

在旧金山与夏威夷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

科学家们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

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据此,完成第6~7题。

6.形成太平洋“垃圾岛”的垃圾主要来自(  )

A.航行于海上的各类船只

B.沿海陆地上的生产活动

C.陆地上生活活动场所丢弃的垃圾

D.废弃船只上难以分解的塑料制品

7.太平洋上的“垃圾岛”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海洋动物吞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

解析:

第6题,“垃圾岛”主要是由废旧塑料袋聚集而成,而废旧塑料袋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活活动丢弃的垃圾。

第7题,该“垃圾岛”显然不会大规模影响到洋流和当地气象条件,也不会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但如果海洋动物不慎吞下其中的塑料垃圾,会因无法消化而危及生命。

答案:

6.C 7.A

8.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下列垃圾正确的处置方式是(  )

A.渣土、陶瓷——堆肥

B.玻璃、生活垃圾——填埋

C.金属、纸木碎布——回收

D.塑料、电池——焚烧

解析:

可回收垃圾包括金属,玻璃、布料、塑料、废纸等;厨余垃圾如剩饭剩菜、果皮、菜根菜叶等可堆肥处理;渣土、陶瓷等应采取填埋的方式;电池应进行回收处理。

答案:

C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

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9~10题。

9.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多于冬季

B.冬季多于夏季

C.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解析:

横轴代表月份(季节),纵轴为出现霾的日数,对照图例可直接判断。

答案:

C

10.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

解析:

图中显示河北省霾日数冬季多,与冬季燃煤取暖有关,春秋季人为排放少,且多大风,霾日数少。

答案:

D

像粮食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多个省(直辖市)和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排污权交易机制(指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在我国初步形成。

读全国酸雨分布图,完成11~13题。

11.材料中所列省(直辖市)和市中,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

①上海 ②河南 ③柳州 ④山东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2.从长远看,“排污权交易机制”的运行,将会(  )

①造成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②鼓励企业追求生产工艺的环保化 ③使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 ④促使环境质量趋向好转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3.我国南方多重酸雨区的原因有(  )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地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③雨水丰沛且降水量大 ④纬度低,太阳紫外线辐射强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上海和柳州都位于重酸雨区。

第12题,在“排污权交易机制”的运行中,排污量大的企业要购买排污量小的企业的排放指标,这样就会增加生产成本,会促使企业追求生产工艺的环保化,最终使环境质量趋向好转。

第13题,我国南方地区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既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有关,又和相对封闭的地形、降水较多的天气有关。

答案:

11.C 12.D 13.A

广州市将以2025年建成“花园城市”为目标,制订并组织实施中长期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并提请省政府制定珠江三角洲联防联治中长期规划,将按照“立足自身、带动周边”的思路,分别与周边城市开展一系列同城化环保合作的具体对接。

广州市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和广州市多年大气污染系数统计图如下,据此回答14~15题。

广州市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 广州市多年大气污染系数统计图

14.下列有关广州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郊大气污染企业一定最多

B.西南偏西方位大气污染企业一定最少

C.冬季城市北部大气污染较严重

D.夏季城市东南部大气污染较轻微

15.如果要进一步改善广州市的大气环境状况,应该(  )

A.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西南偏西方位的郊外

B.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北部的郊外

C.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东南方位的郊外

D.把居住区布局在城市西南偏西方位的郊外

答案:

14.C 15.A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浒苔也叫绿藻,其生长需要三个条件:

一是温度,二是光照,三是营养。

虽然浒苔无毒,但是和赤潮一样,大量繁殖的浒苔能够遮蔽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材料二 2014年6月23日,浒苔入侵山东青岛沿海海域,这是浒苔自2008年以来第7次入侵青岛海岸。

为应对浒苔入侵,青岛市浒苔指挥部启动浒苔灾害级应急响应,组成应急打捞船队。

(1)根据材料简要分析青岛沿海海域浒苔大规模暴发的原因。

(2)结合材料,请谈一谈如何防止浒苔的大规模暴发。

解析:

(1)题,根据材料二中的时间信息和青岛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工农业排放污水状况简析浒苔大规模暴发的原因。

6、7月为夏季,水温高、光照强;青岛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较多;青岛沿海海湾封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浒苔大规模暴发。

(2)题,从预防(如宣传教育、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治理(如污水达标排放、打捞浒苔)和管理(如建立浒苔预警机制)等方面分析防止浒苔大规模暴发的对策。

答案:

(1)青岛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较多;夏季水温较高,光照充足;青岛沿海海湾封闭,水流较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浒苔防治的有关知识;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对工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治理;组织人员集中打捞浒苔;建立浒苔预警机制,及时预报浒苔发生情况。

17.阅读材料,完成

(1)~(5)题。

(20分)

聚苯乙烯快餐盒、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和聚氯乙烯农用地膜被视为危害环境的三大“白色公害”。

为解决一次性快餐盒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国家打算近几年全部淘汰泡沫塑料饭盒,取而代之的是用纸浆、植物纤维等易循环利用原料制成的一次性“纸饭盒”。

为解决农用地膜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武汉大学提出了“以蔗渣浆、麦秆、芦苇浆为原料来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已获成功。

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