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设计说明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563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案设计说明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方案设计说明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方案设计说明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方案设计说明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方案设计说明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案设计说明2.docx

《方案设计说明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案设计说明2.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案设计说明2.docx

方案设计说明2

君悦雅苑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诸暨市规划局提供的用地规划条件图及电子文档。

2.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3.诸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国家、省和诸暨市其它相关规范、规定。

二、项目概况

地块位于诸暨市市南路东侧,周边相关配套有浣纱中学、小学等。

生活便利,交通便捷,环境优越。

本地块征地面积53284.0平方米,退让道路面积9374.5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43909.5平方米,容积率1.2-20,建筑密度≤30%,绿地率30.0%。

三、设计条件

1.本建筑工程等级为二级。

2.本工程为中高层,高层建筑群,防火适用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3.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以下。

4.设计使用年限分类为3类(50年)。

四、设计理念及目标

1.在符合该区域详细规划的前提下,并结合贯彻该区域城市设计总体构思,开发实现创造新颖的城市空间形态。

2.创造居住建筑新的空间模式,体现以人日常活动模式为基本,营造诸暨市高档住宅小区。

3.通过市场对品牌的认知度,以产品的独特性、稀有性来赢得市场的共鸣。

五、总体规划设计

1.总体布局

建筑沿地块四周布置建筑群,与城市道路基本平行布置。

区块内完全采用人车分流模式,机动车出入口及非机动车出入口布置在小区人行出入口东侧及南侧,其中南侧为小区主入口,东侧为小区次入口,减少人车流线干扰。

地块布置了17幢居住建筑,其中2幢8层的中高层住宅,1幢10层的高层住宅,13幢11层的高层住宅,1幢15层的高层住宅。

在东侧及南侧沿规划道路设置配套商业,商业为1层商业服务网点。

2、退让红线

红线退让按诸暨市规划局提供的红线图进行建筑高层和多层的红线退让进行设计。

设计中满足规划退让要求。

3、出入口

本小区分设东南两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各包括人行出入口和车行出入口:

人行出入口:

人行出入口位于小区东南两侧,出入口道路贯穿地块。

位置正气,方便各楼号业主出入户。

车行出入口:

车行出入口和人行出入口在东南两端总出入口出进行分流,方便车辆进出。

车行出入口与各车库出入口交通流畅。

4、道路交通系统

区块内采用人车分流模式,区内主要道路宽度为4米,路面采用花岗岩或广场砖材料,作为人行及消防车、环卫、搬家等特殊车辆道路,连接至各单元门前的道路宽度为2.5米,绿地内步行园路宽度为2.5米。

5.配套公建

社区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入口大堂门厅、物业管理用房、商业服务设施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系列生活服务的设施和公共交往活动的场所。

入口大堂门厅

在小区出入口处设置开敞式入口门厅,成为小区的一个重要标识。

商业服务设施

沿东侧,南侧规划道路设置一层商业网点,形态以围绕城市生活内容的商业、娱乐、购物、休闲为主。

物业管理用房

物业管理用房按地上建筑面积的0.07%设置,共计614.73平方米,布置在9#楼、17#楼及3#楼三栋楼的底层。

6、日照间距

8层、10层、11层、15层间距满足1:

1以上,并采用日照阴影分析,满足大寒日窗日照时间不小于3小时的要求。

其他建筑间距满足国家规范和《诸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

日照时间计算在底层住宅窗台(0.9米),满足大寒日窗日照时间不小于3小时的要求。

(详见日照分析)

7.无障碍设计

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道路系统的无障碍设计

1、设计范围包括:

小区路的人行道、组团路的人行道、宅间小路人行道。

2、居住区各级道路的人行道纵坡不大于2.5%,在人行步道中设台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3、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盲道位置、走向、材质、标设严格按照规范。

公共绿地的无障碍设计

设计范围包括:

中心绿化区、组团中心绿化区,儿童、老年活动场地。

1、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2、在休息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

3、公共厕所的入口、通道及洗手盆等作无障碍设计。

4、绿地内台阶、坡道和其它无障碍设施位置设提示盲道。

5、住宅出入口高差过大,不合适无障碍坡道处,设置无障碍升降平台。

建筑的无障碍设计

1、无障碍入口室外坡道不大于1:

12。

2、底层入口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以及无障碍提升平台。

3、电梯为无障碍电梯。

4、坡道符合无障碍要求。

5、商业、配套用房附近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六、建筑设计

项目建筑群以点式建筑和板式建筑组成,由17幢建筑组成。

1.建筑平面设计

1#楼、2#楼、3#楼、5#楼、9#楼、11#楼、16#楼、19#楼处设置一层配套商业,其商业层高一层为5.19M,。

住宅层高为2.9M。

6#楼、7#楼、8#楼、10#楼、11#楼、12#楼、13#楼、15#楼、16#楼、17#楼、18#楼处底层南面设超大私家庭院,其住宅下面设半地下室,设置储藏室,供一层住户使用。

其余半地下室空间当作住户配套用房,比如储藏室等。

3#楼、9#楼、17#楼局部底层设置物管用房。

2.户型设计

户型设计按照业主,及诸暨当地的市场设计要求,120-125平方(舒适三房)105-120平方(小三房)、90平方(小三房)为主,注重面宽和进深比,尽可能提高得房率。

厅和主卧的开间面积舒适,注重主卧区间的完善配置,户型面积尤为关注厨卫的设计,并完备的考虑了空调设备放置区域。

3.地下室

地下室设置设备用房、汽车库和常6乙级人员掩蔽等。

根据业主要求每户配置1个以上车位,地下车库设置3个汽车双坡道。

地下室建筑面积共36551.34平方米,停车750辆。

4.立面设计

建筑设计着眼于经典风格演化的新古典主义立面效果,轮廓分明,竖向分隔挺拔内敛,富有城市新贵的内敛气质,外墙为干挂石材和面砖,使建筑的形体显得更加艺术化,赋予住宅更为尊贵典雅的调性与恒久的价值感。

同时本案北侧是浣纱中学,东侧是待建小学,都采用了红色砖墙为元素的立面,而红色砖墙搭配米色的线条是典型的学院风格采用的建筑立面形式,北大、清华、复旦等中国著名高等院校的外立面都以此为基调。

本案楼盘的外立面以此风格为基调,不但能具有独特的学院风味,同时也给看重学区房、望子成龙的购房者以强烈的心理暗示。

5.竖向设计

规划条件的设计的±0.000标高为14.50M(黄海标高),结合城市道路及地下室土方量布置,场地室外标高设计为14.50M。

南侧商铺的一层室内标高为13.61M,其层高为5.19M,东侧商铺的一层室内标高为13.61M,其层高为5.19M,住宅一层的标高为15.80M,住宅的层高为2.9M。

半地下室的层高为2.8M,其地下部分高为1.5M,地上部分为1.3M。

地下室层高为3.6M,局部层高3.5M。

常6级乙类人防车库层高为3.6M。

6.人防地下室布置

人防设置在地下汽车库中,按常6级乙人员隐蔽要求设计防护单元。

平时用作地下汽车库,战时为人防人员隐蔽。

平战结合,满足了人防和小区的规划要求。

人防工程建筑面积:

7939.23㎡,第一防护单元1915.08㎡,第二防护单元1961.94㎡,第三防护单元1868.44㎡,第四防护单元2193.76㎡.

七、经济技术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

用(征)地面积

53284.0平方米

建设用地面积

43909.5平方米

退让道路面积

9374.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131208.19平方米

地上总建筑面积(计容)

87809.45平方米

住宅

82786.42平方米

商业

4003.47平方米

物管用房

614.73平方米

配电房

354.07平方米

开闭所

50.76平方米

地下总建筑面积(不计容)

36344.48平方米

汽车库

28356.8平方米

人防地下室

7939.23平方米

消控中心

48.45平方米

半地下总建筑面积(不计容)

6839.88平方米

容积率

2.0

占地面积

13172.85平方米

建筑密度

30%

绿地率

30%

户数

733户

机动车停车数

778辆

地上车库机动车车位

28辆

地下车库机动车车位

750辆

垃圾收集点

6个

面积计算规则:

1.外墙按120mm计算面积。

2.空调位及设备平台不计入面积,阳台按一半面积计算。

八、环境保护,卫生防疫

1、地下车库布置尽量减少噪音及尾气对住户的影响。

2、水泵房、配电房、柴油发电机房等设备用房布置于地下一层,尽量采用低噪音型。

3、住宅厨房设置排烟井道直通屋面。

4、住宅之间间距均满足日照间距要求。

5、环境设计充分满足绿化覆盖及人均集中的绿化指标。

6、住户垃圾实行袋装化,各组团出口放置分类活动垃圾箱

7、每个组团设置垃圾收集点,与绿化结合做到相对隐蔽。

8、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室外雨、污分流。

9、室内装修材料采用无毒环保材料,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范要求。

 

第二章结构设计

一、结构设计原则

本工程为十七幢8~15层的住宅小区,另有部分沿街裙房商铺,底部为联通的大底盘地下室。

本工程位于诸暨市市南路东侧。

根据建筑的平面布置情况,确定采用框架、框剪结构形式,电梯井为封闭的四边形,做成抗侧刚度强大的混凝土抗剪筒,四周布置适量剪力墙,以抵抗水平荷载,满足水平位移要求;其余采用方形框架柱,以达到经济效果。

屋面、露台及房屋四角楼板,适当增加板厚,配置细而密的板筋,防止楼板开裂和雨水渗透。

受力钢筋均采用HRB400级钢,以减少含钢量,达到经济效果。

地下室结构提高混凝土标号(

二、设计依据

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9.浙江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2.《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13.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

三、设计主要参数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防火分类为二类(8、10、11、15层住宅)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基本风压:

0.45kN/m2

基本雪压:

0.45kN/m2

场地类别:

待定

抗震设防烈度:

小于6度

四、主要结构形式

本项目由17幢8~15层的小高层组成,设有联体地下室。

各单体上部结构如下:

住宅均采用框架、框剪结构,楼、屋面板采用全现浇混凝土。

多层裙房商铺采用纯框架结构,楼、屋面板采用全现浇混凝土。

地基及基础

根据诸暨市周边工程情况,拟采用人工挖孔桩。

具体基础形式待详细地勘报告完成后确定。

地下室部分,计入地下水的浮力影响,抗浮水位待详细地勘报告完成后确定。

五、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

地下室顶板(室外)、底板及外墙:

强度等级C40;

抗渗等级:

S6;

防水等级:

一级;

竖向承重构件、楼盖:

强度等级C35~C25;

2.钢筋

HRB400级(受力筋):

fy=360N/mm2

HRB335级(构造筋):

fy=300N/mm2

HPB300级(箍筋):

fy=270N/mm2

3.钢材

Q345-B和Q235-B

4.墙体材料

室外地坪以下墙体:

采用Mu10水泥实心砖,M7.5水泥砂浆。

室外地坪以上墙体:

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

5.焊条:

E43和E50型

六、主要设计荷载

1.结构设计恒荷载取值

设计恒荷载包括:

建筑结构自重、设计的固定设备重量、设计覆土自重以及建筑装饰自重。

2.住宅起居、卧室、书房2.0

1)住宅的门厅、走廊2.0

2)住宅阳台2.5

3)住宅厨房2.0

4)住宅卫生间2.0~4.0(一般2.0,设水冲按摩浴缸取4.0)

5)地下室顶板5.0

6)地面消防车道20~35(按单、双向和无梁楼盖区别选择)

7)通风机房、电梯机房7.0

8)消防楼梯3.5

9)商业3.5

10)车库2.5~4.0(按单、双向和无梁楼盖区别选择)

11)上人屋面2.0

12)不上人屋面0.5

13)非固定隔墙不小于1.0

七、主要结构措施

根据本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工程自身的特点,合理控制梁、板、柱等结构主要构件的合理尺寸,严格控制各个结构设计参数指标。

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经济合理。

对楼板开洞面积较大部位,采取加强洞口周围楼板的刚度及配筋,同时加大部分边梁的截面等手段。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地下室及屋面结构拟积极配合建筑专业的构造做法,采用适当的结构构造措施防止和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对于高度不一体形复杂的部位,建议通过适当的地基基础处理,考虑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共同作用;并加强相关部位的结构措施,增强结构的刚性和整体变形协调能力。

地下室采用抗渗混凝土现浇施工,满足结构受力的同时配置细密的钢筋,并设置拉筋;适当设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混凝土后浇带,减少过长混凝土构件的硬化涨缩形成裂缝;施工期间认真组织施工措施,加强混凝土龄期的养护,以防止混凝土开裂渗水。

具体措施详见施工图阶段相关图纸。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汽车库、停车场、修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2002)

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9、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10、建设单位及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1、生活给水系统

2、生活排水系统

3、雨水系统

4、消防系统

三、水源

区块内所有的生活、消防用水均以城市自来水管作为水源,由地块周边市政道路给水管网分别引入两路DN200的给水总管,自来水管网在小区内成环。

市政供水压力按0.25MPa。

四、生活给水系统:

1、生活用水量表

名称

数量

用水标准

最高日用水量(m3/d)

最大时用水量(m3/h)

住宅

2562人

250L/人•d

641

66.8

商业及其它

4963m2

5L/m2•d

24.8

3.1

绿化

13173m2

2L/m2•d

26.3

未预见水量

按10%计

69.2

合计

761.3

取最高日用水量:

762m3/d。

2、生活给水系统

区块内所有的生活以城市自来水管作为水源,由地块周边市政道路给水管网分别引入两路DN200的给水总管,并于区块内形成供水环管,管径为DN200。

给水系统分两部分供给:

1~5层用水为直供,6层及以上由设于地下室生活泵房的无负压供水设备加压供水。

加压供水部分分区如下:

6~11层为中区;12~15层为高区。

各系统按用水压力小于0.35Mpa进行分区。

各层支管水压超过0.20Mpa的分别设置支管减压阀减压后供水。

用水计量:

各建筑内每户商铺、公建及住宅均设水表单独计量。

3、生活给水管网布置见室外给水总平面图。

五、热水系统

按照规范规定,12层及以下的住宅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六、排水系统

1、排水量按日用水量90%计,最高日排水量:

685.8m3/d。

2、各建筑内排水系统均设计为雨水、污水分流。

高层建筑卫生间的污、废水管设专用透气立管。

3、建筑内的粪便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小区室外废水干管。

4、地下室排水经提升后排入室外废水管网。

5、空调冷凝水采用有组织排水,经收集后排入雨水系统。

6、各建筑的屋面、地面雨水均为有组织排放。

雨量计算采用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设计重现期为2年,地面径流系数按室外排水(GB50014-2006)采用。

雨水经小区室外雨水干管汇总后,最终排放入市政雨水管网。

7、雨污水管道布置见室外排水总平面图。

七、管材与阀门:

1、生活给水管:

室外采用PE管,热熔连接。

室内采用钢塑管,丝扣连接。

热水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接或卡箍连接,户内支管采用热水用PP-R管,热熔连接。

2、排水、雨水管:

室外采用UPVC排水加筋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

室内生活排水管及空调冷凝水管采用UPVC管,粘接。

室内有压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

3、阀门:

给水管DN<50mm的采用铜制截止阀,100>DN>50的采用铜制闸阀,DN>=100的采用铸铁闸阀。

有压排水管采用铁壳铜芯闸阀。

第四章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概况:

本工程地处浙江诸暨,地上建筑面积:

87809.4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36344.48平方米。

地上建筑由中高层、一二类高层住宅和物业配套用房组成,地下室为I类停车库,局部为战时六级人员掩蔽所。

主要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2.相关专业提供给的工程设计资料;

3.各市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

4.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主要标准及法规: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2005版)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二.设计范围

1.本工程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电气系统:

1)10/0.4KV变配电系统;

2)电力配电系统;

3)照明系统;

4)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2.设计分工与分工界面:

电源分界点为变配电所的高压进线柜内的进线端,进线开关前的设备及电缆选型由当地供电部门负责。

三.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

1)一级负荷:

地下车库的消防水泵、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设备

2)二级负荷:

二类高层的消防设备及电梯、排污泵、生活水泵等

3)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二级的用电负荷

2.负荷容量及变压器选择:

1)对上部住宅及车库等按单位面积功率法进行统计,对水泵、风机、电梯等用电设备按其设备安装容量进行统计

2)上部住宅:

约4116Kw,商铺:

360KW,水泵、电梯、风机等动力设备:

约800Kw,地下室照明插座:

约200Kw.

3)选用6x800KVA变压器,供上部住宅用电,负载率约为78.5%。

选用1x400KVA变压器,供沿街商铺用电,负载率约为78.2%。

选用4x400KVA变压器供地下室及住宅公共用电,负载率约为75.2%。

3.供电电源:

本工程从城市不同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不同母线段)分别引来一路高压专线电源至开闭所,每路均能承担本工程全部一二级负荷。

两路电源同时工作。

4.高、低压供电系统结线型式及运行方式:

1)高压为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中间设联络开关,平时两段母线互为备用,分列运行,当一路电源故障时,手动操作母联开关,由另一路电源负担全部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及一、二级负荷,母联开关之间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有两个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2)低压为单母线分段运行,联络开关设手动转换开关。

手投时应断开非保证负荷,以保证变压器正常工作。

低压主进开关与联络开关之间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的两个开关。

5.变、配电站:

1)本工程设6座变配电所,其中3座为公用住宅变电所,每座内置2x800kVA户内型干式变压器,1座为公用商业变电所,内置1x400kVA户内型干式变压器;两座专用变电所,分别设2x400kVA户内型干式变压器。

变配电所应做好排水,防潮,防渗水等措施。

6.高压继电保护装置的设置:

高压继电保护装置的设置:

进线采用过流、速断、零序保护,联络采用过流、速断保护,出线采用过流、速断、零序保护,变压器设置高温报警、超高温跳闸保护。

7.电能计量装置:

专用变电所采用高压集中计量,在每路高压电源进线处设置专用计量装置,并可根据要求设置低压电力分表,公用变电所供电用户采用一户一表。

8.功率因数补偿方式:

1)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装置,电容器组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0。

2)荧光灯、气体放电灯采用单灯就地补偿,要求补偿后的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0。

9.工程供电:

进线高压电缆规格、型号由当地供电部门确定。

10.低压保护装置:

低压主进、联络断路器设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保护脱扣器,其他低压断路器设过载长延时、短路瞬时脱扣器,部分回路设分励脱扣器,这些回路既可以在自动互投时,卸载部分负荷,防止变压器过载,又可以在火灾时,切断火灾场所相关非消防设备电源。

11.低压电压波动要求:

1)室内照明230V±5%

2)室外照明(如景观照明、道路照明)230V+5%230V-10%

3)一般电动机400V±5%

4)电梯电动机400V±7%

四.电力配电系统:

1.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照明及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2.一级负荷:

采用双电源供电,在末端互投。

3.二级负荷:

采用双电源供电,在末端或适当位置互投。

4.三级负荷:

采用单电源供电。

5.本工程小于30kW的电动机采用全压启动方式;30kW及以上电动机采用降压启动方式。

6.污水泵采用液位传感器就地控制,水位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