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422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精品教案

课题

表里的生物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

重点

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的事情。

教学

难点

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脆、拦”等5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3)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天上飞的,有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出示课件2-5】你见过表里的生物吗?

板书课文题目《表里的生物》,学生读。

2.本课是著名作家冯至写的文章,记载了他小时候的趣事,你了解作者吗?

你课下搜集关于他的资料了吗?

  冯至(1905~1993),中国诗人、学者。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

作品主要有《昨日之歌》等。

3.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以问题导入,创设情境,学生初步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37 )分钟

二、学习生字,自读课文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

(学生从字的发音、书写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适当总结。

    

(4)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琴弦清脆添加拒绝恐怖蟋蟀

2.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条理不明显,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不要设置障碍。

①小时候,作者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可是没有生命的怀表也能发出声音,父亲又不让作者动。

(板书:

怀表有声音)

②一次父亲亲手拨开表盖让作者看,他被表里的世界迷住了。

(板书:

被迷住)

③父亲又一次打开表盖让作者看,并告诉他“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作者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④作者逢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只小蝎子,也不知说了多久。

(板书:

见人就说)

三、指导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6、7】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解释词语,并抄写。

和谐:

清脆:

钵:

 

二、给下面的生字组词。

秒(     )(     )

  怜(     )(     ) 

  拨(    )(     ) 

  拒(     )(    )  

  怖(    )(    )            

三、多音字组词。

看kān(   )kàn(      )  

恶è(   )wù(     ) 

秘mì(    )bì( )    

 

【答案】

一、和谐:

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

(声音)清楚悦耳。

钵:

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二、miǎo秒(秒针)(分秒必争)lián怜(可怜)(怜爱)bō拨(拨动)(拨号)

jù拒(拒绝)(婉拒)bù怖(恐怖)(可怖)

三、看守看见

恶人可恶

秘密秘鲁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5)分钟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2、

3.齐读课题《表里的生物》

   4.指名分段读课文。

 检查词语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 20 )分钟

3、深入学习课文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充满好奇?

4、

2.再次阅读课文,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指名反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的句子谈体会。

  【出示课件-14】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

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  在体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读出作者的好奇和儿童的那份天真。

(板书:

心理描写童真童趣)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文中的“我”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充满了童真童趣。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

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大段的心理、动作描写,集中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将要满足之时的紧张心情。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生动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儿童有趣的内心世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形象。

  文章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语段,(比如1、6、15自然段)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共同感受童年的天真无邪。

 【出示课件15】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

在体会这些语句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一是有提示语,易发现。

二是没有提示语,难分辨,必须仔细阅读才行。

  4.标点符号的特点。

  冒号(冒号在本文出现了多次,应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掌握冒号的规范使用)冒号的作用:

(1)提起下文

(2)提取下文(3)引起下文(4)解释或说明(5)总结上文

  以第7自然段为例,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究竟是怎样一个美丽的世界呢?

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这段描写要指导学生朗读好,并争取积累下来。

  分号:

并列的两个分句间的停顿,往往是为说明几个方面的内容时才会使用。

第1自然段和16自然段都有这样的句子。

   

 

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环节用很多描写方法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想法,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感受作者的精神品质。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15 )分钟

三、拓展练笔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样的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但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童年的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请你学习作者边叙事边抒情的方法写一写。

四、作业【出示课件16、17】

1.思考:

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学习课文中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写一写你儿时的一段经历或一个发现。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明确了中心,加强了的读者的阅读感受。

记叙生活也是写作练笔,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

内容

 

表里的生物

怀表 有声音

被迷住

心理描写  童真童趣

见人就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近义词和反义词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立即—();呈现—();

  反义词:

增加—();拒绝—()。

2、读句子,写出加点字的反义词。

①.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  )

②.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  )(  )

③.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

(  )

二、默读课文,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马上显现减少接受

2、

2.①柔软沙哑②走神丑陋③难过

3.

二、

那时认为活的东西才会有声音,死的东西不会发出声音,因此机械表发出的声音让我觉得很惊奇。

教学反思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

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得多,提问得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

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在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科学释疑】

全自动机械表工作原理

技术原理:

手表运走能量靠的是发条的弹力提供的,当上满发条时,它的力矩较大,随着手表的运走,发条的发松,它的力矩也逐渐减小。

手表从上紧发条到24小时这段时间,它的力矩输出是平稳的,此时走时也比较精确,误差小。

而超过24小时以后,发条力矩会急骤下降,走时误差增大。

为确保手表走时更准确,所以要每天定时上满发条。

主要特点:

全自动机械表不用电池,有些是带手动上发条的,有些不带,但还是有手动上发条的最好。

一般在发条上满的情况下可以连续运行30小时左右,看机芯而定。

老年人和常坐办公室以及运动少者最不适宜佩戴此类手表,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佩戴者定期给手表手动上弦。

自动机械表在常温下,24小时误差在±45秒者为正常误差。

因自动机械表须靠手臂的摆动而自动上弦,所以每天必须配戴八小时以上,才能确保计时准确。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面带点字注上拼音。

【】【】【】【】【】【】【】【】

蝎子 狗吠 三弦 蝈蝈儿 葫芦 恐怖 蟋蟀

二、读拼音,写词语。

qínxiánqīngcuìbōlichánmíng

()()()()

三、用“清”字组词,填入句子,让句子更通顺。

雨后,我顺着林荫小路散步,听着()的鸟鸣,呼吸着()的空气,聆听着()的小溪欢腾跳跃的歌唱,喝一口()的泉水,真是()怡人,令人心旷神怡。

四、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后来我见人就说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 蝈蝈儿在葫芦里 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五、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

补写时,要把弟弟渴望拥有变形金刚的心情写出来。

例:

我想:

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我拽着妈妈的手,高高兴兴地走进了玩具店。

我一眼看见摆在柜台上的那个变形金刚

六、回忆课文,回答:

1、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答:

2、从小作者童年的这件事情中,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答: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七、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很痛苦。

这样过了许多天。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

“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被表盖保护着,()被一层玻璃蒙着。

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中句子①是描写,句子②是描写,句子③是描写。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4)“我”是一个的孩子。

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观点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句子品悟。

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这样的话”指的是

(2)写一写你自己曾经这样的经历。

 

参考答案:

1、略

2、

3、琴弦清脆玻璃蝉鸣

4、

5、.清脆清新清澈清凉清爽

6、

四、后来我见人就说: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五、似乎在对我笑,好像在欢迎我。

我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伸手就去摸那变形金刚。

六、1、围绕“好奇”作答都可;2、言之有理即可。

七、

(1)因此不但还

(2)语言动作心理活动(3)因为我对他的表产生了神秘感,很想研究一番。

(4)好奇心特别强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八、

(1)“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2)我那时候特别喜欢玩魔方,有时候做梦还说“玩魔方!

玩魔方!

解析:

这是一道写亲身经历的训练。

首先要明白句子的意思,强调自己反复说的一句话。

其次联系生活,寻找这样的生活经历,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

 

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诞(dàn) 械(xiè) 逆(nì) 锲(qiè)

(2)难写的字

辩:

中间是“讠”,注意与“辨”相区别。

蟋:

注意右上不要写成“采”。

诞:

右边是“延”,不要写成“廷”。

械:

注意右边是“戒”,不是“戎”。

(4)多音字

 钉

 屏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洪亮 盲人 清脆 单调 加速 齿轮

唯恐 丑恶 恐怖 证实 蟋蟀 真理

定理 定律 学说 创立 司空见惯

疑问 洗澡 学院 机械 教授 逆时针

实验 论文 顺时针 见解 结论 正确

转动 测量 善于 事例 见微知著

解答 灵感 领域 机遇 锲而不舍

(2)近义词

弓缴~弓箭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洪亮~嘹亮

清脆~清亮 单调~单一 加速~加快

跳动~跳跃 入神~入迷 唯恐~担心

拒绝~谢绝 丑恶~丑陋 恐怖~恐惧

证实~证明 和谐~和睦 真理~真谛

研究~钻研 敏锐~敏感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无独有偶~成双成对 静止~停止

顺序~次序 停留~保留 憎恶~厌恶

高傲~骄傲 失望~绝望 难过~难受

普通~一般 聪明~聪慧 陌生~生疏

讨论~商量 调整~调理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3)反义词

专心致志?

心不在焉 洪亮?

低沉 清脆?

沉闷

单调?

复杂 加速?

减速 入神?

分神

拒绝?

答应 丑恶?

美丽 柔和?

强烈

真理?

谬论 独立?

依赖 诞生?

死亡

偶然?

必然 敏锐?

迟缓 司空见惯?

鲜为人知

无独有偶?

独一无二 静止?

移动 憎恶?

喜欢

高傲?

谦虚 失望?

希望 难过?

高兴

普通?

特殊 聪明?

愚蠢 陌生?

熟悉

没完没了?

戛然而止 全神贯注?

东张西望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

急匆匆

类似的词语:

圆溜溜 黑洞洞 蓝幽幽 蓝悠悠

响当当 赤裸裸 脏兮兮 阴森森

②ABAC式词语:

摆来摆去

类似的词语:

冷言冷语 一心一意 再三再四

一五一十 自由自在 人来人往 毛手毛脚

③描写动物叫声的词语:

狗吠

类似的词语:

鸡啼 鸟鸣 狼嚎 牛哞 虎啸

马嘶 龙吟 猿啼 鹤唳 乌啼 鸦噪

④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无独有偶

类似的词语:

舍本逐末 上下其手 天罗地网

一张一弛 古往今来 一决雌雄 出将入相

⑤形容学习认真刻苦的成语:

专心致志

类似的词语:

孜孜不倦 一丝不苟 凿壁偷光

废寝忘食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以一知万

⑥量词

一个老人 一把小刀 一层玻璃 一个真理 一个梦 一本书

⑦动词

发出声音 引起注意 跨渡大洋 发现真理 拍拍脑袋

⑧修饰词

洪亮地响 和谐的声音 美丽的世界 丑恶而恐怖的东西 司空见惯的现象 反复的实验 小小的蚯蚓 偶然的机遇 全神贯注地看书 鄙夷不屑的神情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刚升起来的太阳比作车盖,把正午的太阳比作盘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时间看到的太阳的形状特点。

 

2.拟人句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各种的虫在草丛中的鸣叫声看作人在唱不同的歌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晚虫子鸣叫的热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反问句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死的东西不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表现了“我”对自己的猜想的肯定。

4.精彩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说明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反问句变陈述句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①下面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三、考试热点

1.《文言文二则》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翻译重点词句的形式考查。

2.《表里的生物》一课,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对文中的“我”的人物评价。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文中的三个具体的事例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想象丰富独特,常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考查对未来上学方式的想象与展望。

5.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常以编写科幻故事的作文形式考查习作水平。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

李媒《奇想与发明》

推荐理由: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述文章要说明的问题:

任何一次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发明的动机与灵感。

着重点出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与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往往能引燃发明者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接着举实例说明。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两轮传动脚踏车”“隐形眼镜”的发明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创造灵感,抓住了机会,经过潜心研究而获得了发明成果的。

最后总结全文:

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

并告诉人们,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阅读方法: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浅显易懂,可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进行对比阅读,从文章的写作特点、主要观点、议论方法、文章结构等方面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叙事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