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393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墅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别墅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别墅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别墅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别墅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别墅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

《别墅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墅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别墅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

别墅高支模施工方案

 

高支模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木结构设计规程》(GB50005-2003);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02);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2);

5.《xx12、14幢,13幢,16、17幢,18幢施工图纸》;

6.《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四版缩印本)等。

1.2编制说明

本方案主要针对xx12~18幢局部地方存在超过5m高度的支撑体系编制。

二、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本工程位于xx市xx路,毗邻xx电脑城东面,由xx市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xx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xxx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实施监理。

工程总占地面积约1504.33㎡,总建筑面积约5121.5㎡,由地下一层、地上6栋3层别墅组成。

本工程负一层为车库、储藏室、娱乐室等,层高为:

12、14栋以及16-18栋3.0米、13栋3.6米。

地上由6栋3层别墅组成。

12#/14#/16#/17#/18#别墅一、二、三层层高分别为3.9、3.6、3.6米,建筑高度为11.40米。

13#别墅一、二、三层层高分别为3.95、3.6、3.6米,建筑高度为13.50米。

2.高支模搭设区域概况

12、14幢高支模部位为:

A轴~B轴交1轴~3轴,3轴~4轴交D轴,首层至二层;搭设面积约60㎡,三层板板厚150mm,该层设计活荷载为2.0KN/㎡;高支模搭设高度为7.35m(3.9+3.6-0.15);

16、17幢高支模部位为:

B轴~E轴交3轴~4轴,首层至二层;搭设面积约25㎡,三层板板厚150mm,该层设计活荷载为2.0KN/㎡;高支模搭设高度为7.35m(3.9+3.6-0.15);

18幢高支模部位为:

B轴~C轴交3轴~5轴,首层至二层;搭设面积约30㎡,三层板板厚150mm,该层设计活荷载为2.0KN/㎡;高支模搭设高度为7.35m(3.9+3.6-0.15);

13幢高支模部位为:

B轴~D轴交2轴~3轴(和A轴~B轴交2轴~3轴,首层至二层门楼屋面),首层至三层;搭设面积约25㎡,四层板板厚150mm,该层设计活荷载为2.0KN/㎡;高支模搭设在三层板设置16#国标工字钢作为立杆底座,从三层开始搭设至四层板,搭设高度为3.45m(3.6-0.15)。

12~18幢高支模搭设总面积约60*2+15+25*3+20+30=260㎡,楼层设计活荷载均为2.0KN/㎡,顶板厚度均为150mm,12~18高支模搭设区域内梁截面尺寸只有200*700和200*600两种,搭设最大跨度为7.75m,最大高度7.35m。

高支模部分的结构施工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

三、材料要求

3.1机械设备

配置的木工机械如下:

圆盘锯:

6台;手电钻:

3台;以及其他工人支模时所须的小型机具扳手、钳子、吊线锤等。

3.2材料准备

模板:

915×1830×18mm的木胶合板模板;

木枋:

50×100×2000的木枋;

对拉螺杆:

14的对拉螺杆;

脱模剂:

YJA-Ⅱ脱模剂;

16#国标工字钢;

φ48×3.5钢管、扣件,用于内外楞及支撑体系;钢管及接头扣件材质应满足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等的规范要求,不得使用不合格品,不得有裂纹、气孔,也不得有疏松、砂眼或其它影响使用性能的构造缺陷。

钢管使用前应进行防锈处理,涂刷二道防锈漆。

顶托及下托、蝴蝶扣、铅丝等;

辅材:

2cm宽粘带纸、铁锤、铁钉、铁线、刷子、小铁铲、撬棍等;

四、搭设方法

4.1工艺流程

弹线→内架搭设→调整标高、剪力墙及柱接头模板安装→安装梁底模→安装梁侧模→安装板底龙骨→铺底板模堵缝、清理→绑梁钢筋→绑板底筋、水电管线安装筋→绑扎板预应力钢筋→绑板板面筋、预埋件、插筋、封边模→自检、互检合格后验收,办交接手续,移交砼工种。

4.2支撑体系搭设

12、14、16~18幢高支模搭设:

支撑体系均采用满堂钢管架支撑体系,搭设高度为7.35m,最大梁截面为200×700mm。

满堂钢管架搭设前,先布置在框架梁两侧的钢管,再按现场次梁位置布置钢管,最后再均匀布置板的支撑钢管。

主梁底两侧钢管间距为1200mm,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600mm;次梁底两侧钢管间距为1200mm,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1200mm。

搭设过程中应根据柱距控制好立杆间距、保证立杆间距不大于1.2m。

板底整个满堂脚手架的间距为1200×1200,离地200mm设置一道扫地杆,架体歩距均为1.5m,当最上步架高超过750mm时,顶托底部的立杆顶端沿纵横向设置水平杆。

梁底水平横杆采用双扣件防滑措施。

主梁底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架体纵横立杆每隔四排立杆设置纵向剪刀撑,剪刀撑沿高度方向连续设置。

施工图如下:

13幢高支模搭设:

支撑体系均采用满堂钢管架支撑体系,搭设高度为3.45m,最大梁截面为200×700mm。

高支模搭设区域为7.75m*3.2m,搭设时在三层板沿板长边方向间距1.2m设置16#国标工字钢,高支模立杆支固在工字钢上,从三层板搭设至四层板,搭设高度为7.05m,其他的搭设要求同12、14、16~18幢。

施工图如下:

4.3模板的加固

梁:

(小于等于700mm),两侧采用模板斜撑间距0.9米加固;当700≤梁高<1000时,φ14对拉螺杆一道,按0.5*0.5m布置,背枋50×100×2000枋条@250mm,背楞采用钢管加固;梁底立杆间距@1200mm,所有梁底支撑均按此方法执行。

主梁跨度超过4m时,在梁模的跨中按梁跨的2‰度起拱。

板:

模板采用胶合木模板,立杆支撑采用可调式钢管支撑。

板底下立杆上加设顶托,顶托伸出长度≤250mm,顶托内设置双钢管,顺梁长方向设置,在钢管上沿垂直梁长方向铺设木枋,木枋间距为250mm。

双钢管托梁间距为@1200。

4.4拆模时间规定

柱、剪力墙模应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情况下为24小时;梁板模拆除以项目部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规范(梁底模达到强度的75%以上方可拆除,悬臂构件需达到强度的100%方可拆除)允许拆除强度后,应由木工工长填写拆除许可令,报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拆除。

各部位构件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2

50

>2,≤8

75

>8

100

≤8

75

>8

100

4.4.1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拆除顺序:

与支模顺序相反(柱(墙侧)模→梁侧模→板底模→梁底模)。

1)、梁板模板拆除前应先在满堂架适当部位横杆(满足操作要求)铺上脚手板以满足操作时安全需要及防止拆下的模板直接从高处往下落。

2)、拆模时操作人员严禁站在拆除部位的正下方,并用专用撬棍拆除梁板模,禁止野蛮施工。

3)、拆下的模板由人工往下传递,层高超过4m楼面底模由人工通过绳子吊运落地,严禁往下扔,以防止模板损坏。

4)、当天拆下的模板当天转运至指定地方并及时清理干净,撬出铁钉并刷脱模剂,禁止待一楼层模板全部拆除后,再一次清运。

五、安全保证措施

1)、木枋、模板进场后应有防雨措施或入库或加盖编织布,避免受潮变形,影响安装质量。

2)、模板支撑架与外架应分离,楼层外脚手架应高出作业层。

3)、上料平台作成整体移动式平台,由专人拆除和安装,不能图方便擅自搭设。

4)、立杆、木方、穿墙螺杆、柱箍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梁板模架应加防滑扣件。

5)、模板上堆放钢筋,砼必须分散堆放,不得集中堆放。

6)、模板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7)、层与层之间的支模立杆基本上要上下对齐。

8)、作业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9)、拆下的模板木枋及时将铁钉拔出,以防扎脚。

10)、吊装模板时应使模板稳定后,操作人员方可协助就位,禁止在摆动中硬拉硬扯。

11)、严禁木工顺手拆除或搬运搭设外架的专用钢管、扣件。

12)、高支模拆除时应系好安全带,防止坠落。

13)、模板拆除时应画出警界线,并派专人指挥操作,闲杂人等不得入警界线。

14)脚手架搭设人员应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应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的熟练工人。

15)架子工在作业时严禁喝酒或带病作业。

16)架子工在上架时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等。

六、应急预案

本工程可能会出现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必须组织应急领导机构。

6.1项目部应急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全面负责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应急处理的指挥和协调,向公司急领导小组、安全生产委员会和总经理报告应急处理工作;

副组长:

负责组织应急情况的处理,指挥重大事故的救治和善后;通讯联络、车辆调度,和地方消防、医疗机构联络沟通;负责本项目部应急情况的指挥和协调。

组员:

负责组织紧急救治和现场保护;组织对人员和财产的抢救工作;负责应急处理的

物资准备及调度,协助副组长处理应急情况;成立义务消防队,负责火灾应急义务消防,现场保安和班组长为义务消防队员。

6.2应急预防及措施:

1、施工现场配备担架1副,配备急救箱2只,内置急救包等外伤急救医疗卫生用品及消炎镇疼药材等;

2、施工前项目安全员对工程所在地120急救中心/就近医院、伤科医院等就近医疗机构地点、交通线路、联系电话了解清楚,打印张贴在安全宣传栏;

3、培训

项目部对进场员工尤其农民工,要认真细致地进行安全培训,做好三级安全教育,认真讲解“发生紧急情况急救措施和报告办法”和“本岗位预防事故的办法”,并做好记录;

4、保险

项目部为员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5、急救程序

1)急救小组组长、副组长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就地组织员工及时抢救伤员至安全地带,同时撤出死亡人员;

2)工地救护员对重伤员进行止血急救措施,全部伤员立即转送医院诊断救护。

对伤亡人员立即转送医院,请求医疗诊断,提出结论。

6、现场警戒

保安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负责警戒,保护现场,阻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以等待调查。

7、报告和沟通

1)项目部应立即向公司电话和书面报告人员伤亡情况,对于死亡事故,项目部应于12小时内报告局工程部;

2)项目综合办配合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将重大伤亡事故通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请求协助;

3)项目综合办协助公司按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单位规定做好伤亡人员家属及善后工作。

8、恢复生产

1)项目应急小组在公司应急小组领导下对事故进行调查,经现场照相、访问、提取物证后,项目部应急小组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公司应急小组以及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必要时还应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

2)项目应急小组调查结束后,经公司应急小组检查符合开工要求条件,方可发出生产指令。

3)项目应急小组召开员工大会,通报事故情况,总结教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出下续工作的安全生产目标。

七、监测

1、监测项目:

满堂模板支撑体系整体稳定状况、梁、墙柱模板浇筑时模板受力变形状况、浇筑砼时模板沉降变形情况等。

2、监测方案:

a、施工时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b、砼浇筑作业时安排专人检查支撑系统受力情况,检查梁、柱模板受力变形情况;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c、在已浇筑楼面顶部安排专人用水准仪检查模板变形情况,观测频率不得大于1次/30min,保证施工作业在受控状态;

观测方法:

1)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2)浇砼前进行第一次观测,以后每半小时进行一次观测。

并作好记录。

d、严格控制砼料高度,不得超过40cm高,及时将砼振捣铺平;

e、支撑架内部备用木枋及长短钢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附件:

计算书

一、150mm厚板计算书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模板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

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

1.20;纵距(m):

1.20;步距(m):

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

0.2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

7.15;

采用的钢管(mm):

Φ48×3.5;板底支撑连接方式:

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

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

25.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2.000;

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

250.000;

木方弹性模量E(N/mm2):

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

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

100.00;

托梁材料为:

钢管(双钢管):

Ф48×3.5;

4.楼板参数

楼板的计算厚度(mm):

150.00;

图2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120×1.82/6=64.8cm3;

I=120×1.83/12=58.32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25×0.15×1.2+0.35×1.2=4.92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2×1.2=2.4kN/m;

2、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其中:

q=1.2×4.92+1.4×2.4=9.264kN/m

最大弯矩M=0.1×9.264×2502=57900N·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57900/64800=0.89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0.894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q1=4.92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77×4.92×2504/(100×9500×58.32×104)=0.023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ν]=250/250=1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0.023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1mm,满足要求!

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两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5×10×10/6=83.33cm3;

I=b×h3/12=5×10×10×10/12=416.67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25×0.25×0.15+0.35×0.25=1.025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2×0.25=0.5kN/m;

2.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25ql2

均布荷载q=1.2×q1+1.4×q2=1.2×1.025+1.4×0.5=1.93kN/m;

最大弯矩M=0.125ql2=0.125×1.93×1.22=0.347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0.347×106/83333.33=4.169N/mm2;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00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4.169N/mm2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3V/2bhn<[τ]

其中最大剪力:

V=0.625×1.93×1.2=1.448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τ=3×1.448×103/(2×50×100)=0.434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τ]=1.4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0.434N/mm2小于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1.4N/mm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0.521ql4/(100EI)≤[ν]=l/400

均布荷载q=q1=1.025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ν=0.521×1.025×12004/(100×9000×4166666.667)=0.295mm;

最大允许挠度[ν]=1200/250=4.8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0.295mm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4.8mm,满足要求!

四、托梁材料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托梁采用:

钢管(双钢管):

Ф48×3.5;

W=10.16cm3;

I=24.38cm4;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2.779kN;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Mmax=1.637kN·m;

最大变形Vmax=3.186mm;

最大支座力Qmax=14.727kN;

最大应力σ=1636881.25/10160=161.11N/mm2;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161.11N/mm2小于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为3.186mm小于12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0.138×7.15=0.99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0.35×1.2×1.2=0.504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5×0.15×1.2×1.2=5.4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6.894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2+2)×1.2×1.2=5.76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1.2NG+1.4NQ=16.336kN;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N/(φA)≤[f]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16.336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1.58cm;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89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

W=5.08cm3;

σ--------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N/mm2;

L0----计算长度(m);

按下式计算:

l0=h+2a=1.5+0.2×2=1.9m;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2m;

l0/i=1900/15.8=120;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45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6336.272/(0.452×489)=73.91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73.91N/mm2小于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建议按下式计算

l0=k1k2(h+2a)=1.167×1.01×(1.5+0.2×2)=2.239m;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7;

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1.9按照表2取值1.01;

Lo/i=2239.473/15.8=142;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34;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6336.272/(0.34×489)=98.257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98.257N/mm2小于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二、L1(200*700)梁计算书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

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

0.20;梁截面高度D(m):

0.70;

混凝土板厚度(mm):

15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

0.6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

0.20;

立杆步距h(m):

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

1.2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

6.70;梁两侧立杆间距(m):

1.20;

承重架支撑形式:

梁底支撑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

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双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

1.00;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

24.00;模板自重(kN/m2):

0.30;钢筋自重(kN/m3):

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2.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17.8;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

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

4.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

柏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

9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

16.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7;

面板材质:

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

18.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

5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

100.0;

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

200.0;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

250;主楞竖向根数:

2;

穿梁螺栓直径(mm):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