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个热点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306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个热点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51个热点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51个热点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51个热点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51个热点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1个热点范文.docx

《51个热点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个热点范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1个热点范文.docx

51个热点范文

1.政府诚信2.政府决策和政府执行力3.政府公信力4.政府执行力5.政务公开6.让人民批评政府7.服务型政府8.廉政准则9.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10.资源能源价格改革11.医疗改革12.户籍制度改革13.收入分配体制改革14.财税制度改革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16.垄断行业改革17.地方政府债务风险18.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19.国家机密与经济安全20.两型社会21.产品质量监管22.垃圾无害化处理23.干部考核评价机制24.三农问题25.提升国民文明素质26.国家赔偿法27.生态文明28.尊严29.循环经济30.就业问题31.和谐社会32.体面劳动33.问责机制34.依法治国35.社会保障制度36.软实力37.自主创新能力建设38.统筹城乡发展3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0.产品质量召回41.地沟油42.校园安全43.二代农民工44.蜗居45.蚁族46.抗旱救灾47.矿难之痛48.公平正义49.教育公平50.民生问题51.宏观调控

1.政府诚信

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诚信道德严重缺失,突出表现为:

在工作上,作风漂浮、弄虚作假,在群众面前,说一套做一套,知行不一、言行分离。

这些诚信道德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另一方面造成社会诚信道德的丧失。

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的诚信道德建设。

政府失信的表现:

  一是言而无信。

决策带有随意性,自己制定的政策,自己不去执行;对公众允诺的优惠条件不履行,出尔反尔。

二是玩忽职守。

每个公务员的职位,都有明确的职责规范。

不少公务员上任前对组织对群众有承诺,上任后却只图虚名,不做实事。

三是欺上瞒下,进行暗箱操作,发布虚假信息。

近年来暴露的各类“矿难”,各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都是如此。

四是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表里不一等等。

  诚信建设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社会诚信关键在于政府诚信,政府诚信体现于公务员诚信。

公务员作为政府行为的决策者和体现者,其诚信修养和诚信行为如何,对社会公众具有强大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公务员掌握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讲诚信不仅是个人的道德要求,更是对公众利益的一种承诺,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因此,加强公务员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

2.政府决策和政府执行力

近年来,各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听证会,基本都成了价格“听涨会”,民意难以得到及时体现。

针对于此,2010年初,广东省物价局以有线数字电视收费调整为突破口,在全国首次创新性地运用价格政策评估机制,通过制定最高限价的方式控制机顶盒过大的销售利润,使群众得到较大实惠。

  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对待民意,尊重民意、顺应民意、善用民意,这是现代政府执政的必然选择。

只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才能让民意找到充分表达且被尊重善用的机会,才能及时调整不当的政策,改善政策执行行为。

  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必须直面群众意见大的热点,在深入全面了解各方意见之后进行评估,并坚持全程公开透明原则,要科学调查决策最终才能取信于民。

  平等与对话是民主与法制走向成熟的标志,决策时尊重民意考量还彰显了一种民主平等意识。

政府工作中民意含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这个政府的运作方向和质量,只有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知情权,这个政府才能与与民众之间建立起持久的亲和力,才能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能否将决策建立在民主、公正、透明、科学之上,让民众和专家充分参与,让商业利益充分回避,让利弊之议充分表达,能否广纳民智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求得决策与民意的契合,令决策畅行无阻,这既是对决策意识的考验,也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

  温家宝在2010年两会前夕表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一条重要体会,就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坚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决策,坚持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专家咨询,坚持事关民生的决策征求群众意见,坚持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实践证明,这“五个坚持”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国内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3.政府公信力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

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措施]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当前,应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

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

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作风建设。

  [意义]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提高政府公信力,就要求政府部门认真接受群众、舆论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做到执法公正、廉明。

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应当带头严格遵诺守信,廉洁公正和依法行政。

4.政府执行力

  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正式被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表明了中央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坚强决心。

  [内涵]政府执行力一般指政府机关为达成既定目标,依法使用、调度和控制各种公共资源,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指示、决定、决议,实现战略目标和任务的能力。

政府执行力是一种“合力”,政府执行力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形成高效执行力的关键。

  [意义]政府执行力,是对政府工作效率和绩效的一个整体判断,是衡量政府执政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

它反映出的是政府代表民意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政府作为一个领导机构的领导能力、指挥能力。

  [措施]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执政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公信力。

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因素有公务员的观念、素质和能力、政府的体制机制、客观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

执行力首先是观念问题,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首先必须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法治观念。

此外也要提高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强化机构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破除官本位,培养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等等,但众多措施中改善体质机制,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对于提升执行力尤为重要。

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

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

不少领导干部在不同场合表示,欢迎媒体监督批评政府,多反映百姓呼声。

这显示出中国在巩固经济复苏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奉行以人为本理念、广开言路、打造责任政府的决心。

  [原因]批评监督政府是现代国家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现代政府自我检视、自我完善的必要一环。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行政监察法、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对公器私用打击报复批评者的官员进行行政处罚。

  [条件]让人民真实、充分、善意地批评政府,帮助政府改进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创造条件:

第一,政府的工作应尽量公开透明,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二,要认真受理群众的批评,让群众的批评、监督、意见,能够得到认真地采纳,得到政府的尊重,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为公民的荣誉感。

第三,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更要做到违法必究,让批评者不再担心受到报复或追究,而让报复者付出惨重代价。

但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往往是“知易行难”。

5.政务公开

[内涵]政务公开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国家机关信息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措施]推进政务公开,需要从各个制度层面逐步推行,目前可以重点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首先,完善制度建设,健全体制机制。

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施行为契机,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初步形成政务公开工作的制度体系。

其次,依法清权确权,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政府各个部门要狠抓清权确权,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权力事项、工作规则、流程图等,便于社会各界了解和监督。

再次,创新审批方式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各级政府要努力将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改革现场审批方式,建立网上审批平台,促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最后,把握公开重点,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各级行政机关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的特点,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和本部门的核心权力为重点,不断丰富政务公开的内容,争取让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总之,要创新公开形式,确保公开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

各级政府要根据社会服务的需要,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形式,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成为信息公开的窗口、在线办事的平台、联系群众的桥梁和公共服务的载体。

6.让人民批评政府

[原因]批评监督政府是现代国家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现代政府自我检视、自我完善的必要一环。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行政监察法、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对公器私用打击报复批评者的官员进行行政处罚。

  [条件]让人民真实、充分、善意地批评政府,帮助政府改进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创造条件:

  第一,政府的工作应尽量公开透明,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二,要认真受理群众的批评,让群众的批评、监督、意见,能够得到认真地采纳,得到政府的尊重,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为公民的荣誉感。

  第三,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更要做到违法必究,让批评者不再担心受到报复或追究,而让报复者付出惨重代价。

但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往往是“知易行难”。

7.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必须提供服务,政府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立足点是政府的一切行政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力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让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涵义]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基本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而民主愈发展,权力也就愈为公众服务。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主政治的步伐正在加速。

  [意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仅是适应“小政府大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重视民生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8.廉政准则

 2010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对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八大不良方面进行“禁止”,在八个不同的方面下,又具体详细列出52种“不准”的行为,增加了禁止党员领导干部干预房地产等领域的经济事务以及家庭生活方面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规定。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对于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深化改革,严肃纪律,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9.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过了一条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改革、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道路。

当前,各部门各地方要完成调结构、稳增长的新任务,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解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激发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性,增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深化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难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更加开放、更富效率、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需要。

  首先,要坚决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要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定位,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其次,要坚决改革金融体制,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

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还要要着眼于危机防范,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

  再次,要坚决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继续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优势,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最后,要坚决改革现行的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真正建立起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坏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能够反映区域贡献差异和区域发展需要的财政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10.资源能源价格改革

2010年01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通知》:

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

这是我国成立的最高规格能源机构,温家宝亲自挂帅,出任能源委主任、李克强任副主任,包括外交部、财政部、国土部、工信部、科技部等多个部委一把手及军队高层出任委员。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要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健全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资源价格过低,是鼓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导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

目前的定价机制,使得公用事业企业提出定调价要求时,往往从部门、行业的利益出发,向政府提出过分或不合理的要求,甚至采取多报成本支出的办法来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

  在积极推进重要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的同时,做好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使这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改革有序推进。

必须秉持“公平合理、切实可行”的要求,建立有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加的价格协调机制,通过共同谈判、协调,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合理价格。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改革不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使其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

11.医疗改革

[意义]

  医改是我国从“基本制度”的高度规划医疗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

这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一大创新。

将缓解群众最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居民的医疗负担。

从源头上降低疾病风险,保障人民“不生病、少生病、少生大病”。

从长远看,实施医改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进而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预期,刺激消费增长并带动宏观经济的增长。

新医改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原动力。

  [对策]

  医疗制度的改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把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人民提供是政府责任的体现。

但具体落实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

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二、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居民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

  三、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完善医疗保障管理机制,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提出接近400种药物实现零差价,就是通常使用的药物群众不再付出高价了。

基层医疗单位实行零差价以后需要补偿,而使基层的卫生人员待遇不下降。

  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五、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就是要实行公益性的改革。

也就是说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应该坚定不移。

12.户籍制度改革

 [原因]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

户籍问题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城乡要素没有实现实质性的互动融通,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

  [目的]推进户籍改革的目的在于,彻底打破户籍束缚,剥离捆绑于户籍之上的相关户籍特权,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系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

  [困难]户口之所以为人所看重,主要是因其背后附着的户籍福利。

让以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让渡,关乎各个社会人群的权利、待遇与保障的再分配,现实的困难和既得利益的阻拦比较大。

  [措施]一方面需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层面,逐步给予城市外来人口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同时推进城市人口向农村地区流动发展,真正让理论上的城乡一体化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独立于户籍存在的人口福利,即公共福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维护社会公平的二次分配。

13.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意义]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这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要求。

  [措施]一方面,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使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甚至应略高于经济增长和企业收入增长。

另一方面,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既要充实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又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企业管理层薪酬制度,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加强对高收入的税收调节,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14.财税制度改革

当前,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着力实施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政策措施。

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

要加快完善税收制度,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要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要健全预算制度体系,逐步形成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的政府预算制度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财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提高做好财税工作能力和水平。

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财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广大财税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做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意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

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教育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教育改革开放的三十年。

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群众新的期盼,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措施]2010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座谈会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