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302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察报告.docx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察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察报告.docx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广东、江苏、东北等地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榆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张炜亮

一、广东、江苏、东北三省高新技术发展基本情况

广东

“九五”以来,广东省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且始终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3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该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增长性和带动性的产业,其占全省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5%。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特点之一:

规模大。

2003年,广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达6441亿元,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8倍。

其中,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482.8亿元,是我省的2.2倍。

广东16个高新区2003年的工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约22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

作为广州高新区核心园区的广州科学城,是广东21世纪的标志性科技工程之一,总体规划面积37.47平方公里。

启动建设5年来,广州科学城产业规模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178.4亿元,比上年增长99.8%,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又同比增长126%。

再看软件产业的发展,广东2003年有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1200多家(我省仅89家),软件产品3000多项(我省250项),2003年的软件产业销售额超过300亿元(我省13亿元)。

特点之二:

水平高。

广东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多数行业普遍采用了以自动控制和流水线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制造技术。

由于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适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广东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新技术制造业迅速位居全国最高水平之列。

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屹然崛起,聚集了广州金鹏、南方高科、华为技术、中兴通讯、黎明网络、新天下、珠海东信和平、德豪润达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

如华为公司,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跻身全球电信市场,产品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的销售额高达317亿元。

目前广东有6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高新区,有2307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过亿元企业达513家)、229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中心,,85家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特点之三:

后劲足。

在广东,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已基本形成。

近七成的研发机构建立在企业,七成以上(深圳市是九成以上)科技人员集中在企业,七成以上科技经费来自企业,近七成高新技术产品由企业自主开发。

在衡量科技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上,广东已是全国九连冠。

广东的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堪称国内一流,广州科学城、广州大学城、珠海创新海岸、深圳高新产业带、虚拟大学园等大手笔规划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更是为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铆足了后劲。

我们看到,广州科学城内,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如广东光谷、广东软件园、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以及一批高水平的科技项目和企业都已选址落户。

特点之四:

投入强。

2002年,广东全省研究开发投入经费达155亿元。

有资料显示,在财力投入方面,广东2002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投资占全国的27%,R&D经费投入占全国的34%,新产品开发经费占全国的30%。

又如,仅珠海市的市级财政科技投入即超过3亿元。

而深圳市的科技经费已达10多亿元。

正在建设的广东科技中心,总投资达19亿元,将成为广东科普和学术交流的活动中心和标志性建筑。

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广东明确规定可由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用于支持研发。

特点之五:

国际化。

借助毗邻港澳台的优势,外向型经济是广东的一大特色。

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异军突起,更是大大提高了广东的国际竞争力。

2003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高达481.74亿美元,占了全国的43.5%。

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之首绝非偶然,它清楚地显示出高新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公司入驻广东,这为广东经济与国际接轨和在技术上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提供了契机。

据悉,广东最近又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正在酝酿建设“泛珠江三角洲”协作区,构建粤港澳科技发展的区域协作平台。

江苏

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该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增长性和带动性的产业,其占全省工业产值的比重近20%。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一是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2003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值达到3789.2亿元,比上年增长57.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18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1%。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能力强,江苏的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分别占高新技术产业的1/3强,培育形成了软件与集成电路、数字通信、超细及纳米材料等20个高新技术产品群。

“九五”以来,江苏累计培育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184个,居全国第一。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2173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居全国首位,达到227家。

三是以高新区为依托的沿江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带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域。

2003年,江苏4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高新区共实现技工贸收入3876亿元,产业集聚优势明显。

同时,江苏的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也发展到25家,总量居全国第一。

四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高,江苏重视原始性创新研究,在高新技术领域建有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30个,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组建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92个,并集成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省高技术研究等科技计划项目。

东北

东北三省抓住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快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

2003年,辽、吉、黑三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各达到2000亿、780亿和8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3%和21%。

我们在东北期间,主要考察了三省的6家国家级高新区,深感高新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高新区明显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6个高新区的产业规模不断增大,2003年技工贸收入增速均在25%以上。

特别是长春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分别占了全市的1/3和1/2,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该高新区技工贸收入2003年达到608亿元,同比增长39.9%。

第二,高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东北三省高新区注重培育特色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增大。

如沈阳高新区已成为东北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了该区经济总量的50%。

大连市作为科技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近年来软件产业一直保持60%以上年增长率,去年软件销售收入45亿元,大连高新区的软件产业园更是成为了大连的城市品牌。

大庆高新区的新型石油化工和长春高新区以汽车为龙头的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分别占了两区经济总量的70%左右,对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营造环境优势的成效显著。

吉林高新区曾经是被科技部要求限期整顿的后进高新区,自1998年全面创新环境,实施以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为主要标志的“二次创业”以来,6年6大步,技工贸收入迅速由1997年42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420亿元,年均增长46.8%,被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誉为“内地的创举,东北的明珠”。

二、广东、江苏、东北三省主要做法

(一)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上各级党政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导,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组织程度

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科技强省,增强广东的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广东的第一经济增长点。

今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对广东省科技厅的一份批示中,提出“今后广东的发展,关键在科技”。

广东省还实施了“借脑”工程,邀请了由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亲任组长、200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分8个专题开展了“关于提高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研究”。

江苏省省委书记李源潮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的工作目标,要求以2002年为基数,到2007年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过7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400亿美元,并将此任务交由江苏省科技厅牵头组织实施,实行层层目标分解。

辽宁省政府每年与全省7个高新区所在市政府签订高新区工作目标责任状,把发展高新区的担子放在了市长肩上,有力地促进了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

(二)以重大科技专项为重点,集成各类有效资源,合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江苏省围绕20个高新技术产品的培育,以重大科技专项为重点,认真实施科技攻关和高技术研究计划,并注重通过抓示范工程推进科技产业化,先后组织实施了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新三药(医药、兽药、农药)示范工程和社会发展示范工程。

辽宁省开展的海外学子创业周和省院校合作工程,逐步形成品牌效应,2003年引导了千余名海外学子、百余家高校、院所与企业洽谈合作,新签合作项目560多个,拉动投资100亿元。

(三)合理规划产业带,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

广东制定了《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专题规划》等文件,每年组织召开专门的座谈会,研究部署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工作。

以软件产业为例,广东着力组建的广州、珠海南方、深圳、南海等一批软件园和软件质量评测中心、软件企业及产品孵化中心等支撑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

广州市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合为一个广州开发区,实行“四区合一”的管理机制。

在建设广州科学城过程中,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着眼于一流项目的引进,除高新技术项目外,一般加工性项目不能取得准入资格,要求每平方公里产出能达到100亿元左右,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能。

此外,广东对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主导产业优先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培养和完善以骨干企业为龙头、衔接上下游企业和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并重点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链缺失环节的招商力度。

据有关资料,在珠三角100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内,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80%以上的手机部件,将近100%的彩电部件都可以采购得到。

又如在深圳,已形成了从元器件供应到板卡、零部件组装、仪器仪表供应、维修、专门设备、工装模具制造、整机生产、软件配置、系统集成、技术服务、研发支持等一整套电子信息产业链。

深圳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品产值已占了工业产值的92%,成为主导产业。

深圳高新区努力营造“三态合一”的创新创业环境,提出“构筑产业带、培育产业群、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质”,加强人文生态、环境生态的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四)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加速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举,采取超常规举措促进高新区的建设

江苏省2000年以来出台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政策文件计有30个之多,特别是2003年10月,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会议前后相继出台的《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实施意见(2003—2007年)》、《关于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创业的若干措施》等7个文件,已产生了很大影响。

近期,江苏省正策划在全省实施高新区标志性工程,拟对若干高新区中代表本区产业特色、能在国内有较高显示度的重大创新、产业化项目或公共技术平台,经过择优筛选后,集成多方财力予以重点推动。

江苏和东北三省高新区均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实行专人招商、定目标、定奖惩等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吉林市通过在高新区实行特区式全职能管理体制(又称封闭管理体制)和开放式运行机制:

一方面,高新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被赋予了全职能管理权限,实行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全面推行高新区干部的公开招聘制、民主测评制、双向选择制和末位淘汰制,激活了人的因素;通过改革征占土地办法,土地作价,以地入股、合作开发,盘活了土地资源;通过改革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公开竞标、低价中标,用活了建设资金。

我们在江苏和东北三省高新区均看到,科技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方兴未艾,不仅数量较多,而且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孵化服务的功能不断提升,各地对孵化器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加大。

吉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有关政策和黑龙江制定的《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若干意见》,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给予了较大的政策倾斜。

仅南京高新区创业中心医药专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和大连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江苏、辽宁两省科技厅就分别拨款200万元和300万元予以资助。

江苏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有18家中心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其中相当一部分中心建在高新区。

(五)组建公共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打造区域创新体系。

根据国际分工和布局的状况,以及跨国大公司在中国布局的基本完成,要大规模地引进高技术、大企业已非常困难,一般电子产品的加工企业的引进已失去改革开放初期的优势,下一步的竞争和发展,要逐步转到自主创新为主上来,因此,打造区域创新体系,未雨绸缪,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日,辽、吉、黑三省省长在北京签署《东北三省联合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协议》,这标志着东北三省共建区域创新体系工作正式启动。

广东省在这方面也积极加强与中科院和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全面合作,吸引大院大学在广东安营扎寨。

深圳虚拟大学园经过5年的发展,已汇聚了43所国内外名校组成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学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各大学在深圳设立研发机构63个,重点实验室20个。

深圳市政府除投资6700万元建成虚拟大学园大楼外,还累计拨款6000万元支持了这20个重点实验室建设。

一个以政府支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市场化运作为特点,以虚拟大学园成员院校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并且广东省政府以公共财政着力加强公共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广东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已达85家,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技术贸易机构有6700多家,其中生产力促进中心56家,多元化、专业型、互动式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也已初具规模。

(六)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和吸引创新创业人才。

在高新技术领域,人才是竞争制胜的关键。

为加强人才队伍,广东正在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国外省外的科技资源,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广州、珠海、深圳都在大打“高教牌”。

广州拟用300亿元巨资打造一流的大学园区。

广州大学城内,10校区、230万平方米建筑的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广东各高新区也都在努力打造最适宜投资创业和生产居住的现代化城市新区,以广纳海内外英才。

优美的自然环境,尽可能低的创业成本,完善周到的服务体系,方便快捷的通讯交通,安全舒适的员工生活设施,足够的工作场地等,成了高新区创业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启示与建议

近几年来,我省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我省打造的“光谷”品牌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外省同志在我们的考察中无不交口称赞。

但是与这些地区相比,我们感到特别在以下三个方面差距不小: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快慢,直接关系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和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但我省有的地方对推进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创造有利于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重视不够。

二是工作创新上的差距。

我们在考察中了解到的以特区式全职能管理和开放式运行机制全面搞活高新区的经验,加强工作集成、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组织程度的经验,实施高新区标志性工程、打造产业品牌的经验,改征地为占地、建设工程公开竞标的经验等,无不闪烁着创新思维的光辉。

而我省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方面的工作思路与成果相对不足。

三是招商引资上的差距。

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捷径。

不但南京、大连等地招商引资质量高、速度快,而且大庆、吉林等地理优势并不明显的市,招商引资的绩效也很突出,而我们差就差在“高、大、特”项目的引进上,这方面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

通过学习考察,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对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组织程度。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组织程度。

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把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前,开发区土地的清理整顿工作正在进行。

从我省高新区情况看,主要矛盾不是滥占耕地,而是土地资源紧张,发展空间不够。

建议在此次清理整顿之后,重点支持办好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高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坚持规划先行,特别是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新区,使高新区在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同时,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成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协调的高档次的商务区和高品质的居住区,成为现代化气息浓厚的科技新城区。

(二)出台政策,加以扶持。

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处于发展初期,尚需政策大力扶持。

我省原先出台关于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鼓励政策,相当一些因国家调整税收政策的约束已失去时效性,政策导向作用明显弱化、退化。

可学习江苏做法,出台若干专项政策性文件。

如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可否改原来规定的所得税先征后返为财政支持,以使既定的优惠政策得以延续。

又如,可否提高高新区土地办证效率,缩短办证时间,将土地收费的省级留成部分返给高新区;能否专门出台一个关于省级高新区的政策意见,这也是许多投资商、创业者十分希望看到的。

(三)加大高新园区的建设力度。

实践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高新区搞上去。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省高新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基地。

但是近两年来,我省高新园区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究其原因,除国际光电子产业寒流影响外,有的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政策“打折”,招商引资缺乏大的突破、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以及体制不顺、环境不优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们建议借鉴辽宁省的做法,与各高新区所在市签订高新区建设目标责任状,并对高新园区实行年终考评、动态管理的机制,以促进各地政府加大对高新园区的重视程度;引导各高新园区创新招商机制,完善招商激励办法,用好招商人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学习吉林市对高新区实行特区式的全方位授权的经验,推行办事不出园区制度,并采取有力措施监督落实;实行高新区主要领导高配,积极支持高新区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试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年度测评、末位淘汰等新的人事管理机制。

(四)要大力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

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人才是竞争制胜的关键。

我省科技、人才资源丰厚,但是人才外流的现象比较突出。

我们在江苏考察中看到,湖北出去的人才无处不在。

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进一步强化湖北的人才优势,加紧构建湖北新世纪的人才高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