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及成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2228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及成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及成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及成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及成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及成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及成效.docx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及成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及成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及成效.docx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及成效

宏观经济学案例

 

中国石油企业

“走出去”战略及成效

 

12009年“走出去”战略背景分析

1.1“走出去”是一种必然选择

1.2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有其必要性

1.3金融危机下的发展机遇

22009年“走出去”战略实施

2.1危机下的海外并购

2.2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布局

2.32009年“走出去”成果概况

2.42009年年终分析

3关于“走出去”的思考

3.1“走出去”的战略重点

3.2“走出去”的具体措施

 

1.2009年“走出去”战略背景分析

1.1“走出去”是一种必然选择

"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

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实施“走出去”是中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10年来,中国“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对拉动出口、扩大内需,对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对拓展市场、获取资源,对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推动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1.2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有其必要性

中国国产油气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内需,政府及三大石油公司重视开拓海外资源的可能性与经济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供需缺口日益明显。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有其必要性。

首先是易因为中国日益严峻的油气供需矛盾。

中国石油消费量已超过日本居全球第二。

中国目前进口的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包括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占其油气消费的30%,其中三分之二来自中东。

中国寻求把它对能源安全的担心降低到最小程度,方法之一就是把它的石油工业国际化。

同时全球经济与培育跨国企业是大势所趋。

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及国际分工、资源配置、财富分配中处于主动地位,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拥有发言权,关键取决于有没有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中国“走出去”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这种需求更加迫切,同时也为中国“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来,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导致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国际资本流动开始减缓,全球市场需求急剧萎缩,200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下降20%以上,但是中国的“走出去”却保持了平稳强劲的发展势头。

2009年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1.3金融危机下的发展机遇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信用市场迅速萎缩,许多国家面临资金严重缺乏的局面,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急剧需求,这些国家对中国寄予厚望,纷纷放宽了一些领域的投资限制,投资或并购优质资产、先进技术机会增多。

国际资产和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下跌,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等待破产或被并购,特别是一些拥有关键技术、研发人员、营销网络和营销团队等战略资产的企业的要价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谈判条件不断降低,使中国企业处于更加有利的投资地位。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出台的救市资金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大投资力度,而中国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纷纷推出绿色新政,在环保节能、低碳经济以及品牌经营和商业网络等领域对外合作的愿望强烈,为中国对外投资创造了新的商机。

与此同时中国庞大的国内需求仍在释放。

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萎缩、复苏前景迷茫的情况下,中国的市场仍在扩张,特别是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这为中国企业并购国外

企业或者是成为国外企业的战略投资者带来了更多机会。

中国政府为加快推进企业“走出去”建立起了“走出去”的保障机制。

可以说,当前中国“走出去”拥有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使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出现重大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这些挑战既有外部环境恶化导致的经营风险加大,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政局不稳,排外情绪上扬,政治阻力增大等,也有企业融资困难、劳资纠纷增多以及自身经验不足等。

当前,危机尚未见底,形势依然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我们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也要认清形势,辩明风险和机遇,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走出去”。

 

2.2009年“走出去”战略实施

2.1危机下的海外并购

海外并购加速

自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石油企业抄底海外屡有斩获。

种种迹象表明,在全球经济形势出现企稳回暖迹象、国际油价大幅反弹之际,中国石油巨头的海外并购正在出现“井喷”行情。

  虽然中国去海外并购资源一直在进行,但是经济危机确实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时机,很多以前想买但买不到的资源都有可能拿到。

中国企业要抓住时机,果断出手。

虽然对抄底时机选择是否合适依然没有定论,但在本次经济危机中,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并购,确实已经取得一定的收获。

在已签订的几百亿美元“石油换贷款”协议中,单独与俄罗斯一家,中国就取得了20年间3亿吨的稳定石油供应,坎坷多年的中俄原油管道建设计划也最终落定。

风险与机遇同在

面对中国石油企业几乎成“井喷”势头的海外并购,依然需注意风险。

对收购公司油气储量的评估是否准确?

对方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

对该国的政治风险、民族情绪、公共关系是否都有详尽的考虑?

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有科学的评估,不能盲目一窝蜂地上。

除了这些外在的风险外,尤其要注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别。

从中国企业以往的并购看,在这方面尤其重视不足。

如果最终不能把收购的公司整合到一起,有可能得不偿失。

此外,在屡次大规模并购后,中国石油企业的资金难题同样要引起注意。

2.2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布局

贷款换石油、海外收购、到资源国竞标,中国油企频频“出海”,打造着中国全新的石油之路。

  五大区域

 中亚、非洲、南美、中东和亚太,是中石油此轮海外扩张的五个重点区域。

中石油海外规划蓝图的核心是“力争用8~10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中亚、非洲、南美、中东和亚太的五大油气合作区”。

突出中亚、拓展非洲、做大南美、加强中东、推进亚太,是中石油对这五大区域的定位。

中石化和中海油虽未公开其海外收购的规划,但从两家公司的收购目标分布看,基本与中石油的重点区域规划暗合。

某种意义上讲,中石油制定的海外规划的五个重点区域代表了中国正在拓展的石油之路的几个方向。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海外并购还表现出补足企业短板的强烈意向。

中石油购买新加坡石油公司和大阪炼厂股权,正因其炼化能力不足。

而中石化购买安哥拉石油区块,则为了补足其在上游原油勘探开发方面的实力。

  四大通道

  原油进口依存度将近50%的中国需要多条输油管道来解决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的困境。

贷款换石油和海外并购同时推动了输油管道的建设进程。

  中俄原油管道谈判了十几年,因为各种原因,迟迟没有结果。

2月,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的签署同时破解了这个难题。

4月,管道的俄罗斯段开始动工建设,5月,中国境内的工程也正式开工。

而随着3月26日,中缅两国签订了《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等文件,中缅油气管道尘埃落定。

这等于中国在马六甲海峡之外再增加一条海外原油进口大通道。

即使马六甲海峡出现风险,借助这条备份通道,中东和非洲的石油也能源源不断运输到国内,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战略依赖由此将大幅度减弱。

  随着这两条管道尘埃落定,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哈油气管道、西南中缅油气管道及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

  石油之路很崎岖

  在如何让资源国从心理上接受中国公司方面,中石油做出了很大努力,比如会帮助地方扩大就业,发展公共事业。

中石油的海外投资项目中,外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95%;工程服务项目中,外籍员工也占了70%。

  不过,中国的新石油之路能否走的顺畅,依然充满了未知数。

中国油企“出海”并非风平浪静。

来自资源国的风险就不得不防。

比如,合作国的下一任总统会承认前任政府签署的合同吗?

中国企业也尤其要注意“贷款换石油”的协议,看上去是很好的商业交易,只要政府有保障,商业合同就有保障。

但可能存在的担忧是,这些政府有保障吗?

所以,在签合同时,不仅要作商业评估,也要做政治评估。

除此之外,当地的经营风险也是中国企业必须评估的。

2.32009年走出去成果概况

(1).贷款换石油

时间 

达成协议

2月18日

中国与俄罗斯达成250亿美元协议

2月21日

中国与委内瑞拉达成协议,将两国2007年设立的联合投资基金增加一倍达到120亿美元,其中,中国提供80亿美元

3月13日

中国和安哥拉达成10亿美元协议

4月17日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达成50亿美元协议

5月19日

中国与巴西达成100亿美元协议

7月7日

中国与委内瑞拉再次签署40亿美元协议

7月28日

中国与厄瓜多尔达成10亿美元协议

(2).三巨头出海成果

2月

中石油向加拿大VerenexEnergy发出收购全部股权的要约

4月

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KazMunaiGas公司联合收购MangistauMunaiGas

6月24日

中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

6月25日

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全部股权

6月30日

中石油联手英国BP中标伊拉克鲁迈拉油田项目

6月

中石油收购新日本石油大阪炼厂的49%股权

7月

中石油、中海油拟联合收购阿根廷YPF公司

7月20日

中海油、中石化联合收购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持有的安哥拉石油区块20%的权益 

8月12日

中国石化与台湾中油海外石油及投资公司(OPIC)签署澳大利亚海上NT/P76勘探区块权益转让协议

11月25日

中亚天然气管道霍尔果斯末站通过验收

2.42009年年终分析

  回顾以往数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演绎了一出又一出的悲喜剧。

中国能源企业只有看清原因,才能找对方法才能更好地、更有效率地进行海外并购。

  顺利原因:

一、被并购企业资金短缺,需要融资。

受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影响,被并购能源企业多数出现了资金短缺。

另外,像西亚、非洲等地一些新开发项目需要资金支持,这就为拥有巨额资金的中国油企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二、国内油企具备并购的实力和能力。

目前,从事并购的三大油气公司均属世界500强企业,实力雄厚,海外业务经验丰富、并拥有海外子公司。

而且,三大油企也与跨国大型油企相互合作。

三、出于国家石油安全战略考虑,政府大力支持。

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并购资金量巨大,能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

四、被并购企业所在国家石油部门支持。

在中亚等产油国,国家石油公司通常都有很大话语权,背后是政府的力量。

  不顺利原因:

一、被并购企业自身实力较强,资金短缺问题已经解决。

二、出于安全、政治等因素影响,政府出面干预。

中国在非洲、西亚石油开发中,常受到美国、欧盟、日韩的阻挠。

三、外国人力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限制。

在海外并购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解决人员编制及养老保险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可行方法:

  与国际石油公司携手共进、与兄弟单位联袂出击,正是中国油企在本轮海外并购中的成功经验之一。

面对当前复杂的竞争格局,油企单打独斗已经不具有优势,只有联合组团才可以发挥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优势,并且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分散投资、分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