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142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x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年级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

 

学科:

数学

学年:

学期:

第一学期

执教:

盛超

济阳县曲堤镇姜集小学

 

第1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熟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3612     2361   1236   6123

  问:

上面每个数中的3各表示多少?

6在每个数中各表示多少?

1呢?

2呢?

  2.(演示课件“计数单位”)回答下面各题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如: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板书亿以内教的读法)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计数单位:

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出示算盘,让学生在千位上拨上一个珠,问:

这表示多少?

(一千)然后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边数一边拨珠.问:

“你发现了什么?

”(10个一千是一万,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再一万一万地数,边数边拨珠并把发现的问题讲给大家听.(依次十万十万地数)

  

(2)师问:

照这样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又是多少呢?

  (3)通过刚才的数数你们知道了什么?

  (4)(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练习填空:

  10个一千是(  )10个一万是(   )10个百万是(    )10个千万是(   )

  3.师:

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个、十、百、千一样它们都是计数单位.(边说边板书)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中,你们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教师对着计数单位,在上边板书数位,(师边讲解边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2)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

写在千万位上呢?

写在亿位上呢?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师进一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说明:

还有比亿更大的数,今后我们再写)

  5.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问:

这个数在个级,表示多少?

(二十八)

  ②将二十八移到万级,问:

这个数在万级,表示多少?

(二十八万)

  ③在算盘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让学生试读.

  ④读出下面各数(出示投影)

  470000    

  470000    读作:

四十七万

    读作:

三百零八万

    读作:

四千零五十万

  ⑤小组讨论:

说一说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

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⑥练习:

读出下面各题:

34和340000 348和 3004和(强调:

每级中间连续有2个0只读1个.)

第2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的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两级的数.

  2.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和末尾有“0”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40000          659200          

 2.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七十、七百零八

3.根据学生回答,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二、学习新知

  1.指导探索,学习写整万的数.

  

(1)出示例3写出下面各数(整万数的写法)

  XXX会写七、七十、七百零八,那么怎样写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呢?

这些都是整万的数,请XXX在数位表上试一试,写一写.

  提问:

你是怎么写的?

(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只要在万级上写七、七十、七百零八,然后在后面加四个0就可以了.)

  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中写出上面三个数.

  

 

   引导学生小结:

整万的数怎样写?

  

(2)出示例4写出下面各数(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①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先让学生写出十万,并追问:

在什么级上写?

然后再写二千三百四十五

  教师说明:

写数的顺序和读书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②三十二万零六百

    提问:

这个数一共有几级?

万级怎样写?

个级怎样写?

千位上为什么要写一个0?

  小结:

这是写数和读数不同之处.写数是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者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③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让学生自己试着写数,再说一说怎样写的?

  (3)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小结.

  ①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②如果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做一做,写在书上

  五百零六万            写作:

_________________

  五万零三百            写作:

_________________

  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    写作:

_________________

  

第3次计算机的用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57+26=      82-49=     12×27=     351÷13=       

  36+47=      41-18=     26×28=     544÷16=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器的认识

  1.介绍计算器

  2.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

 3 练习12÷4(说出过程)

   

      

   (3)A.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

(清除键)(板书)

   例如:

9-3,

  按键 

 教师强调:

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

为什么?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1:

用计算器计算389+260(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教师可继续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利用其中的计算器进行演示)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    2983-627=     32×68=

   3.出示例3:

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83) 

 

 

 三、巩固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

  48+97     146-89     301+274     1952-764

  102×63    4608÷36    27×39       1596÷38

第4次平行线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线,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2.培养学生操作的初步技能.

  3.渗透分类的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同一平面”.

  2.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摆小棒.

利用手里的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每两根为一组,请你用这些小棒摆一摆,看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摆出几种情况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平行线的概念.

  1.出示下列图形. 

2.你能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吗?

说出分类的理由.

3.教师讲解:

 

  这两组直线表面不相交,延长后也不相交,这才是真正的不相交,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行线.(板书课题:

平行线)

  6.学生尝试概括:

什么是平行线?

  7.教师出示长方体:

  教师提问:

这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吗?

它们是平行线吗?

  8.出示练习:

下面各图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不是?

  

  三、画平行线.

  1.学生自学:

平行线的画法(见第133页),并尝试画出一组平行线.

  2.演示视频“平行线画法”.

  3.教师小结平行线画法:

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4.探索与尝试:

你还有其他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四、布置作业.

  完成第134页第1题

第5次垂直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及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垂线,积极探索画垂线的方法并会用三角板画垂线.

  2.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垂线、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三角板正确、规范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下列图形. 

  教师提问:

每组都有两条直线,每组的两条直线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

  (延长后都相交一点,成四个角)

 二、指导探索.

  

(一)认识垂线.

  1.播放视频“认识垂线”.

  教师提问:

大家都看到了∠1变成了直角?

那么∠2、∠3、∠4变成了什么角呢?

(∠1变成直角,∠2、∠3、∠4也变成了直角)

  学生讨论:

∠1变成直角,为什么另外三个角也变成了直角?

  (相邻两个角组成一个平角,180°—90°还是90°)

  2.教师讲解: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教师提问:

你怎样理解互相垂直?

怎样理解“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判断哪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举实例)

  

(二)垂线的画法.

 1.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用尺子测量从A点引出的4条线段的长度找出最短的一条.

 

(2)演示动画“垂线段最短”.

  (3)教师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