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题文对照准确判断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219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题文对照准确判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题文对照准确判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题文对照准确判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题文对照准确判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题文对照准确判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题文对照准确判断讲义.docx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题文对照准确判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题文对照准确判断讲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题文对照准确判断讲义.docx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题文对照准确判断讲义

第四节 分析综合

第1课时 题文对照,准确判断(复习课)

入蛟川城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

“尚可得南门开否?

”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注】①小奚:

书童。

这篇短文讲明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  )

A.欲速则不达  B.日暮途穷  C.不耻下问  D.半途而废

答案 A

【参考译文】

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

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缠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摸两里路,趁便问那摆渡的人:

“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

”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

“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

”我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

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没有马上站起来。

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了。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文见本单元“补上一课”“典例体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解析 A项,“直言不讳”错,根据原文中“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臣不胜大庆”可知于休烈回答得较为委婉。

答案 A,

(精彩PPT名师讲解)

教你思维

1.请概括这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主要记述了传主于休烈自幼敏悟而好学不倦,累居要职而淡泊名利,死后尊荣而儒者无比的故事。

2.于休烈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2)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3)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3.文中哪些事件能表现于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借助“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委婉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4.分别找出题目中四个选项的对应区间。

A项对应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项对应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项对应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项对应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项,对应区间——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

“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对曰: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B项,对应区间——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C项,对应区间——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

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D项,对应区间——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

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考点一 辨析文句意义

[先做 后讲]

(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

“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

”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

“丰名乃被于吴越邪?

”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

“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

“谁可补者?

”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抑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B.①③⑤

C.②④⑥D.③④⑥

解析 本题从人物的品质角度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①此时李丰还是平民,未做官。

②这是别人诽谤李丰表里不一的话。

⑤说的是李丰把皇上赏赐的宫女,全部送给外甥们,与钱财无关。

③④⑥都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D

【参考译文】

李丰,字安国,是以前的卫尉李义的儿子。

文帝黄初年间,因其父李义任卫尉,他受命随军。

起初做平民时,十七八岁,在邺下有清白之名,能识别品评人物,天下人一致称颂,没有人不注意的。

后来在许昌随军,声誉一天天大起来。

他的父亲不想让他这样,于是让他闭门谢客。

当初,明帝在东宫做太子时,李丰任文学侍从(官职名)。

等到明帝即位后,得到从吴国投降来的人,明帝问他:

“你们吴国人听到我们魏国的名士是谁吗?

”那人回答:

“听说有个名叫李安国的人。

”这时李丰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明帝说:

“李丰的名声竟传播到吴越了!

”后任命他为骑都尉、给事中。

魏明帝去世后,李丰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过其实,不能为用。

正始年间,改任侍中尚书仆射。

李丰在朝廷,经常称病,按当时朝廷的制度,养病满百日,就要停发俸禄。

李丰总是在将够一百天的时候,就暂时任职几天,然后再病休,就这样过了几年。

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当官不到几年,都成为郡守,李丰曾当着别人的面,告诫两个弟弟。

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大家认为是仗势恃宠。

曹爽专权(与司马懿之间争权斗争激烈),李丰在他俩之间往来应付,没有表现出与他们关系的亲疏厚薄,所以在当时有人写讽刺的话:

“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司马懿)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意思是说李丰兄弟们虽然外表清净无为,而暗地里进行策划,伺机而动,如同游光。

等到宣王上奏章弹劾杀曹爽,停车在阙下,李丰听闻到此事,非常恐慌,立刻气短,脚软在地上不能抬起。

到嘉平四年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

“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有人指向李丰。

李丰虽然知道这并不是荣耀的推选,但自认为与皇家联姻,想攀附朝廷,因此接受不推辞,于是被任用。

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皇帝常常单独召见与他交谈,别人都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景帝知道他们议论自己,询问李丰,李丰没把实情告诉他,他就杀了李丰。

这件事很隐秘。

李丰先后在两朝做官,不把家庭生计放在心上(不以权而聚敛财富),只依靠俸禄罢了。

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常常约束儿子不能有侵吞行为,平时所得的赏赐,便施舍给亲族;等到被赐给宫人,大臣们大多把宫人赏赐给族中子弟,而李丰都把她们给了各个外甥。

等他死后,有关官员查抄他家,发现家里没有多余的积蓄。

命题分析

“辨析文句意义”,着眼于文本的具体内容,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相关句意的基础上,辨析文句的文本性质,明确文句的文本作用并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需要的信息。

命题者要求考生辨析的文句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等。

重点考查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辨析文句所属的性质和价值,并根据要求筛选需要的信息。

命题范围:

文句的“意义”主要指:

①文句的字面意义;②文句的语境意义;③文句的文本意义。

需要辨析的句子主要是:

①作者对主要人物某一方面评价性的文句或总评性的文句;②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文句;②体现人物志向、气节、道德的文句;③反映人物才能、智慧的文句;④展现人物性格、情感的文句。

命题方式:

题干规定了辨析文句意义的范围和角度,明确了筛选所需文句的标准,再列出从文中摘取的6个文句并依文本的行文顺序编好序号,然后每3句一组编成4组,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

思维建模

一、明确设问方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全部)表现(表明、体现、属于)……的一组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记述、描写、反映)……的一组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描写)……和……的一组是……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间接表现(描写、反映、体现)……的一组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不能表现(描写、反映、体现)……的一组是……

二、把握命题特点

这类题目经常因不明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而失分,因此透彻地理解把握题干要求,有利于准确排除选项,快速找出答案。

下面就高考的设题方式和选项设置陷阱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设题方式

对应陷阱

辨析主体

主要人物

非其人物

主要事件

非其事件

主要观点

非其观点

主要景物

非其景物

辨析特征

一个特点

非给出的这个特点

两个特点(分别表现)

非给定的这两个特点或对应顺序不对或同属一个特点

表现方式

全部表现

选项有一句或多句不能表现

直接表现

混入间接表现

间接表现

直接表现便为不妥

作者评述

他人评述或自述便是陷阱

筛选角度

能表现

不能表现的需要剔除

不能表现

能表现的就要排除

[即学 即练]

1.[文本《陈情表》(略)]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密孝顺祖母的一组是(  )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④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②⑤⑥D.③④⑤

解析 题干要求辨析的是表现李密孝顺祖母的语句,联系全文可知,①表明祖母刘氏对李密的养育之恩,③表明对皇帝恩遇的感激;①③两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再看其他四项,②叙述李密侍奉祖母的孝行。

④上表,辞职,都是为了“终养刘氏”。

⑤“不能废远”指不能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区区”形容孝情之切,态度坚决。

⑥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来表明终养祖母的愿望,表达至孝之心。

当然,④“辞不就职”也可能由于李密仍在观望,暂不愿为新朝廷效力。

但本题中,排除含有①③的项就可得出答案。

答案 C

2.[文本《张衡传》(略)]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衡“善机巧”和“能理政”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题干规定正确选项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其一,都是描写张衡的言行;其二,分别表明“善机巧”和“能理政”,“善机巧”指擅长制造巧妙的机械,“能理政”指具有治理政务的才干。

联系全文内容可知,A项,①是讲张衡的文学才能;②是侧面描写张衡,但不能表现“能理政”。

B项,①制作浑天仪,表明张衡“善机巧”;②表明张衡正直、有担当,但不能体现“能理政”。

C项,①制作候风地动仪,表明张衡“善机巧”;②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任命他为郎中,与“能理政”无关。

D项,①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灵验如神,表明张衡“善机巧”;②后文称这一举措的结果是“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说明张衡英明果断,有理政才干。

答案 D

考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先做 后讲]

(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文见本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15分钟讲练”)

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章共三个段落。

第一段主要分析了两个方面的原因,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内在的实际不足以为师,实际上表达了自己不愿承担老师之名的意思。

第二段以孔子、马融、郑玄和韩愈为例,表达了自己的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的意思。

最后一段主要表达了可以相互学习的意思。

答案 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命题分析

归纳和概括时,要求能把握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注意文章体裁,利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作出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

思维建模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2.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3.题文对照,逐项检查。

4.利用选项,排除干扰。

5.认真检查,全面验证。

[即学 即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文见本单元第二节第1课时“即学即练”)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奇人”王适的四件“奇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文章第1、3、4段内容可知“奇人”王适共做了四件“奇事”。

答案 ①他喜欢读书,但不愿随着一般人那样去应举考试;②边走边歌咏去考试,对语惊人,却不被录取;③逃官;④骗婚。

2.(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文见本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15分钟讲练”)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而因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本题从颠倒事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错,文中从吴降人口中可知,李丰名声已远播吴越。

答案 A

考场问题聚焦:

缺少比对,掉入陷阱

[阅卷 现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

“金人暴露,日久思归。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

“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

“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

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徙知利州。

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

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

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3分)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现场答案采样:

答案问题找一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求满分做一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问题找一找:

①②两句,郭浩抗击的不是金人,而是夏人,属于张冠李戴的设误类型。

第⑤句,郭浩平定的也不是金人,而是饥民,也属于张冠李戴的设误类型。

解答此类题目要学会运用排除法,有助于快速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第①句“浩手斩二骑,以首还”,是说郭浩斩杀了两个夏人的骑兵,这样就不符合“抗击金人”的题干要求,故排除了A、B两项。

再看第②句“流失中左肋,怒不拔”,是说夏人攻打石尖山时,流箭击中了郭浩的左肋,他发怒了,不往外拔箭。

这也不符合“抗击金人”的题干要求,故排除了C项,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追求满分做一做:

D

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

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

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

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联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

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现场答案采样:

答案问题找一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求满分做一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问题找一找:

D项,对应原文中“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一段话,仔细对照可知D项是正确的。

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C项,“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错。

原文“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是说郭浩审问的结果和吴玠的调查不一样,于是两人产生了隔阂,故而郭浩被调往金州。

追求满分做一做:

C

【参考译文】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

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茸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使我军受饥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水源。

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直到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由此而闻名。

多次升迁做了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后,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

“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

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

”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

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

“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

”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

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

建炎元年,做了原州知府。

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

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他们返回,说:

“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

”金军于是退去。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

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

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兴元府知府。

饥饿的百姓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

改任利州知府。

金人凭借十多万骑兵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

吴玠查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