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2175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docx

《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docx

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础合成实验

实验项目磺胺药物的合成

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至学年2学期

实验时间

 

实验序号

实验七

实验项目

磺胺药物的合成

实验时间

实验室

小组成员

一.目的和要求

1、学习芳香族化合物还原、酰胺化、氯磺化等一系列反应的实验通法。

2、掌握多步骤合成与分离、结构测定、性能检测等手段,应用色谱、红外光谱等现代测试仪器和技术,了解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3、苯胺是制备磺胺的中间体

4、通过多步骤合成、分离提纯得到Sulfanilamide。

实验室只提供第一步的原料和最基础的试剂,学生需以前一步的产品为原料进行下一步的合成。

5、应用熔点测定、红外光谱法鉴定磺胺及其中间体的结构。

6、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报告讨论。

二.实验项目特点(知识、方法、手段等方面的综合点)

以“合成—分离分析—定性鉴定”为模式,综合化合物的制备、检验和产物的应用。

1、知识点

(1)中英文文献查阅和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

(2)芳香族化合物的多步骤合成反应知识,中间产品及最终产物的纯化分离及结构表征方法。

(3)回流、萃取、蒸馏、重结晶、熔点测定、薄层层析(TLC)跟踪反应等原理及操作。

(4)红外光谱等现代测试仪器对产品的结构和质量分析。

(5)消炎类药物―磺胺的应用。

2、方法与手段

(1)教师布置课题、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

(2)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教师指导,完善和确定方案;

(3)学生独立进行实验;

(4)完成全合成的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报告。

三.实验原理

磺胺药物的合成是以苯为原料,经硝化、还原、乙酰化、氯磺酰化和氨取代等常规反应,合成了系列中间体和磺胺。

由于磺胺(4-氨基苯磺酰胺)副作用大,目前,主要使用磺胺衍生物作为磺胺药物。

其合成路线如下:

磺胺的合成:

本实验旨在以硝基苯为原料,经还原、乙酰化、氯磺酰化和氨取代等常规反应,掌握磺胺及磺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实验序号

实验七

(1)

实验项目

苯胺的制备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小组成员

一.目的和要求

1.苯胺是制备磺胺的中间体。

2.硝基苯还原氨基是制备芳胺的反应,掌握实验室制备苯胺的常规方法。

3.了解水蒸汽蒸馏的原理、基本操作及其用途。

二.实验项目特点(知识、方法、手段等方面的综合点)

以“合成—分离分析—定性鉴定”为模式,综合化合物的制备、检验和产物的应用。

1、知识点

(1)芳香族化合物的多步骤合成反应知识,中间产品及最终产物的纯化分离及结构表征方法。

(2)回流、萃取、蒸馏、重结晶、熔点测定等原理及操作。

2、方法与手段

(1)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教师指导,完善和确定方案;

(2)学生独立进行实验;

三.实验原理

芳胺的制取不可能用任何方法将-NH2导入芳环上,而是经过间接的方法来制取。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还原,可以得到相应的芳香族伯胺。

常用的还原剂有铁-盐酸、铁-醋酸、锡-盐酸等。

工业上用Fe粉和HCl还原硝基苯制备苯胺,由于使用大量的Fe粉会产生大量含苯胺的铁泥,造成环境污染,所以,逐渐改用催化加氢的方法,常用的催化剂如Ni,Pt,Pd等。

实验室制备芳胺,铁粉还原法仍然是一个常用的方法,铁-盐酸的缺点是反应时间较长,但成本低,酸的用量仅为理论量的140,如用铁-醋酸,还原时间还能显著缩短。

反应方程式为:

用铁来还原硝基苯,酸的用量很少,因为这里除了产生新生态氢以外,主要由产生的亚铁盐来还原硝基,反应中包括的变化可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

纯粹苯胺的沸点为184.4℃。

四.仪器与试剂

1.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试剂名称

性状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密度

熔点℃

沸点℃

溶解度

乙醇

乙醚

冰醋酸

无色吸湿性液体

60.05

1.0429

16.6

117.9

硝基苯

无色或浅黄色液体

123.11

1.205

6

210~211

不溶

苯胺

无色油状液体

93.128

1.02

-6.3

184

微溶

2主要试剂用量及规格

试剂名称

规格

用量

质量

体积

摩尔用量

理论

实际

铁屑

化学纯

20

0.35

0.35

冰醋酸

化学纯

2

硝基苯

化学纯

12.5

0.1

0.1

乙醚

化学纯

40

3.实验装置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

现象

注意事项

将20g(0.35mol)铁屑、30mLH2O、2mL冰醋酸放入250mL三颈烧瓶,振荡混匀,装上回流冷凝管。

小火微微加热煮沸3~5min,冷凝后分几次加入10.5mL(12.5g0.1mol)硝基苯,每次加完后用力振荡,混匀,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反应放热可以使化混合物沸腾。

滴加完毕后,加热回流0.5~1h,在回流过程中,经常用力振荡反应混合物,以使反应完全。

冰醋酸加入到铁屑中后,反应开始,有氢气从溶液中放出。

滴加硝基苯时,溶液迅速沸腾,温度升高,溶液变为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颜色渐渐加深,之至为黑色,由于反应放热,很快烧瓶中出现了回流现象,混合物剧烈沸腾,此时需控制好硝基苯的滴加速度,防止反应过于剧烈而使反应物冲出。

两相互不相溶,与Fe粉接触机会少,因此充分的振荡反应物是使还原反应顺利进行的操作关键。

反应完全标志:

回流中黄色油状物消失而变为乳白色油珠。

将回流装置改为水蒸气蒸馏装置,直到馏出液澄清,再多收集5~6mL清液,分层,水层用精盐饱和,每次用40mL乙醚萃取2次,萃取液和有机层用固体NaOH干燥,过滤,蒸去乙醚,残留物用空气冷凝管蒸馏,收集℃的馏分。

往反应物中通入水蒸气之后,反应物剧烈翻腾,一段时间后,冷凝管中有乳白色液体被蒸出,此为苯胺的粗产品。

用食盐饱和馏分,没有出现明显分层现象,溶液为白色浑浊,加入乙醚萃取2次,则浑浊消失,分离出有机层,蒸馏,在34℃蒸出乙醚,170℃蒸出苯胺,为无色液体

盐析的目的是降低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

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是因为氯化钙与苯胺形成分子化合物。

实验序号

实验七

(2)

实验项目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小组成员

一.目的和要求

1.乙酰苯胺是制备磺胺的中间体。

2.掌握乙酰苯胺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项目特点(知识、方法、手段等方面的综合点)

以“合成—分离分析—定性鉴定”为模式,综合化合物的制备、检验和产物的应用。

1、知识点

(1)中英文文献查阅和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

(2)芳香族化合物的多步骤合成反应知识,中间产品及最终产物的纯化分离及结构表征方法。

2、方法与手段

(1)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教师指导,完善和确定方案;

(2)学生独立进行实验;

三.实验原理

芳胺的酰化反应在有机物的合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常可以保护氨基,防止氨基氧化,以及降低氨基在亲点取代反应中对苯环的活化能力,使反应由多元取代转变为一元取代产物。

同时乙酰氨基在酸碱存在下很容易水解游离出氨基。

通过先酰基化,再水解的过程达到保护氨基的目的。

芳胺可用酰氯、酸酐或冰醋酸进行酰化反应。

冰醋酸易得,价格便宜,但反应时间较长,适合于大规模制备。

酸酐一般来说是比酰氯更好上网酰化试剂。

用醋酐进行酰化反应是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进行的。

先将非水溶性上网苯胺转变成水溶性的苯胺盐酸盐,再加入醋酐、醋酸钠,这样可以是苯胺盐酸盐游离出苯胺。

然后,醋酐立即与游离苯胺进行乙酰化反应,可以得到高产率的乙酰苯胺。

也由于醋酐水解比酰化速率慢,可以避免醋酐的水解,得到高纯度的产物。

乙酰苯胺的制备反应式: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是乙酰苯胺的二乙酰化生成二乙酰基苯胺。

但用上述方法可以减少副产物的产生,而用苯胺直接与醋酐的反应往往伴有二乙酰化副产物的产生。

副反应:

四.仪器与试剂

1.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名称

性状

相对分子

质量(M)

相对

密度

熔点

(mp℃)

沸点

(bp℃)

折光率

(nD20)

溶解度

乙醇

乙醚

苯胺

无色液体

93.13

1.

21

-5.89

184.4

1.5863

微溶

混溶

混溶

混溶

醋酐

无色液体

102.09

1.080

-73

139

1.3904

混溶

混溶

混溶

混溶

乙酰苯胺

白色固体

135.17

1.026

114.3

304

2.2212

微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2主要试剂用量及规格

名称

规格

用量

质量g

体积mL

摩尔质量mol

理论

实际

浓盐酸

化学纯

5

苯胺

制备

5.6

5.5

0.06

0.06

醋酐

化学纯

7.5

7.3

0.07

0.07

醋酸钠

化学纯

9

0.065

0.065

3.实验装置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

现象

注意事项

在250ml烧杯中,加入5ml浓盐酸、120ml水和5.6g(5.5ml,0.06mol)苯胺,搅拌混合。

将溶液转移至250ml锥形瓶并加热至50℃,加入7.3ml(7.5g,0.07mol)醋酐,搅拌溶解。

再立即加入事前配置好的9g(0.065mol)结晶醋酸钠的20ml水溶液。

搅拌混合后,将反应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却,使产物结晶析出,抽滤收集,用少量冷水洗涤,干燥,称重。

苯胺滴加到浓盐酸的溶液中时,为橙黄色油状小液珠。

经搅拌之后,油状液滴消失,为澄清溶液。

加热使溶液升温至50℃,加入醋酐和醋酸钠并立即搅拌,出现大量白色片状晶体沉淀。

冰水浴冷却,并抽滤压干,得到白色片状晶体。

如果混合物溶液颜色加深,加约1g活性炭,煮沸,趁热过滤脱色。

如果所得的乙酰苯胺不纯或有颜色,可以用水对粗产品进行重结晶,测定熔点。

加入120ml水进行重结晶操作,加热使得乙酰苯胺全部溶解,回流10min后,转移至烧杯中进行冷却,经冷却析出大量白色片状晶体,抽滤后干燥,得乙酰苯胺4.0g,白色粉末状固体。

如果加水过量,晶体析不出来,可以通过加热蒸发出溶剂,或摩擦烧杯壁,使得晶体析出来。

 

实验序号

实验七(3)

实验项目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制备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小组成员

一.目的和要求

1.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是制备磺胺的中间体。

2.掌握乙酰苯胺氯磺酰化的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项目特点(知识、方法、手段等方面的综合点)

以"合成-分离分析-定性鉴定"为模式,综合化合物的制备、检验和产物的应用。

1、知识点

(1)中英文文献查阅和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

(2)回流、萃取、蒸馏、重结晶、熔点测定等原理及操作。

2、方法与手段

(1)教师布置课题、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

(2)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教师指导,完善和确定方案;

(3)学生独立进行实验;

三.实验原理

芳环上的磺胺化及氯磺化都是重要的亲电取代反应。

乙酰苯胺的氯磺化反应主要得到对位取代产物。

在实验操作中,将反应物混合倾入冰水中得到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沉淀,过量的氯磺酸被水解,而磺酰氯的水解相对较慢,只有在加热或长时间停留在水介质中才会慢慢水解成磺酸。

下一步制备磺胺是在氢氧化铵水溶液中反应,所以对氨基苯磺酰氯不必干燥和精制。

而制备磺胺噻唑和磺胺吡啶时,对氨基苯磺酰氯则必须干燥,因反应是无水条件下进行的。

四.仪器与试剂

1.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名称

性状

相对分子

质量(M)

相对

密度

熔点

(mp℃)

沸点

(bp℃)

折光率

(nD20)

溶解度

乙醇

乙醚

乙酰

苯胺

白色固

135.17

1.026

114.3

304

2.222

微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氯磺酸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116.52

1.77

-80

151

1.433

反应

反应

混溶

混溶

氯仿

无色透明液体

119.38

1.484

-63.5

61~62

1.4476

不溶

混溶

混溶

混溶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白色至灰色晶体

233.68

149

不溶

可溶

可溶

可溶

2主要试剂用量及规格

名称

规格

用量

g

mL

摩尔质量mol

理论

实际

乙酰苯胺

制备

10

0.074

0.037

氯磺酸

化学纯

45

25

0.38

0.19

氯仿

化学纯

50~70

3.实验装置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备注

在150ml干燥的锥形瓶中,放入10g(0.074mol)干燥的乙酰苯胺,缓和加热至融化.旋转使其均匀地凝结在瓶底和下部瓶壁上。

置烧瓶于冰水浴中冷却,迅速将25ml(45g,0.38mol)氯磺酸一次加入锥形瓶,立即塞上带有氯化氢导气管的塞子,此时大量氯化氢气体放出,反应立即发生,甚至沸腾,必要时可用冰水浴冷却。

待反应缓和后,旋摇烧瓶是固体全部溶解,再在温水浴中温热10min,使反应完全。

温度加热到一定程度,乙酰苯胺完全溶解,成为暗黄色粘稠状液体。

慢慢旋转锥形瓶使得液体附着于锥形瓶底部,随着温度的降低,液体渐渐凝固,变为白色针状固体,覆盖于锥形瓶底部。

加入氯磺酸后,附着与锥形瓶底部的固体渐渐融化,并放出大量热量,有氯化氢雾气挥发出来,慢慢旋转锥形瓶,促使反应完全进行。

温水浴10min钟,使得氯化氢大量跑离体系。

注意防护氯化氢气体的腐蚀。

氯磺酸与乙酰苯胺反应激烈,将乙酰苯胺凝结在烧瓶周围,可以使反应缓和。

当反应过于激烈时,可以适当冷却。

装置应密封,导气管末端要与碱液接收瓶的水面接近,当不能出入水中,否则倒吸。

将反应瓶至于冰浴中完全冷却后,在通风厨内,搅拌下,将冷的混合物慢慢倒入盛有约160g碎冰的烧杯中,用少量冷水淋洗烧瓶,并将洗涤液倒入烧杯中。

搅拌数分钟并尽量将大块固体捣碎,抽滤收集,用少量冷水洗涤,压干。

称重。

反应物为暗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将其倾入装有碎冰的烧杯中,顿时放出大量氯化氢雾气,放出的热量迅速使得碎冰融化。

同时烧杯中出现大量白色絮状固体,经抽滤压干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9.64g(含水较多)。

加入速度必须缓慢,并充分搅拌,以免局部过热而使乙酰氨基苯磺酰氯水解,此步是关键。

 

实验序号

实验七(4)

实验项目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小组成员

一.目的和要求

1.学习磺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2.通过磺胺的制备掌握酰氯的氨解和乙酰氨基衍生物水解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项目特点(知识、方法、手段等方面的综合点)

以"合成-分离分析-定性鉴定"为模式,综合化合物的制备、检验和产物的应用。

1、知识点

(1)芳香族化合物的多步骤合成反应知识,中间产品及最终产物的纯化分离及结构表征方法。

2、方法与手段

(1)教师布置课题、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

(2)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教师指导,完善和确定方案;

三.实验原理

中间体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分子中存在有磺酰氯基团,性质活泼,先与氨反应转变成磺酰胺,反应体系中使用过量的氨,可以用来中和反应中长生的氯化氢.进一步是乙酰保护基的酸催化水解,得到铵盐,然后,中和游离出对氨基苯磺酰胺产品.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分子存在有两个酰胺键,由于磺酰氨基的水解比乙酰氨基慢得多,只有乙酰氨基被水解,而磺酰胺不被水解.

副反应:

磺胺氯在水存在下水解成磺酸.

副产物对乙酰氨基苯磺酸在中和步骤中成为磺酸钠盐,溶于水中,不影响产品质量。

四.仪器与试剂

1.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名称

性状

相对分子

质量(M)

相对

密度

熔点

(mp℃)

沸点

(bp℃)

溶解度

乙醇

乙醚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白色至灰色晶体

233.68

149

不溶

可溶

可溶

可溶

氨水

无色透明液体

35.045

0.90

混溶

混溶

分层

分层

盐酸

无色透明液体

36.46

1.20

-114

108

混溶

混溶

不溶

不溶

碳酸钠

白色粉末或颗粒

106

2.53

851

溶解

不溶

不溶

不溶

2.主要试剂用量及规格

名称

规格

用量

g

mL

摩尔质量mol

理论

实际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制备

3

0.013

0.01

氨水

化学纯

15

盐酸

化学纯

3

3.实验装置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注意事项

称取3g(约0.013mol)自制的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粗产品于100ml锥形瓶中。

再搅拌下,缓慢加入(在通风橱内)15ml浓氨水,立即发生放热反应并产生白色糊状物。

继续搅拌10min。

再加入10ml水,缓缓加热10min,并不断搅拌,以除去多余的氨。

得到的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混合物可直接用于下一步实验。

也可以将上述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混合物在冰水浴中冷却,抽滤,少量冰水洗涤,干燥。

粗产品可用水重结晶,产品熔点为219~220℃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加入浓氨水后,变为灰色浑浊液,放出大量的热,搅拌10min后,变为灰色糊状物,加入10ml水后加热,以除去多余的氨。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可溶于过量的浓氨水中,若冷却后结晶析出不多,可以加入稀盐酸至刚果红试纸变色,则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几乎全部沉淀析出。

将上述混合物移入圆底烧瓶中,加入3ml浓盐酸,加热回流约3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几乎澄清的溶液,若有固体析出继续加热,使反应完全。

如溶液呈现黄色,并有极少量固体存在,需加入少量活性炭煮沸几分钟,趁热过滤。

加入3ml盐酸后进行回流,浑浊消失,溶液有少许灰色,但是仍为澄清液体。

趁热过滤以除去溶液中含有的杂质,得到微黄色澄清液体,经冷却有少量絮状物析出。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在稀盐酸中水解成磺胺,后者又可以与过量的盐酸形成磺胺盐酸盐而溶于水,所以水解完成后,反应液冷却无固体析出。

粗产品用水进行重结晶(每克粗产物用水10~12ml)产量1.8~2.1g,熔点为161~162℃。

纯的对氨基苯磺酰胺为白色针状晶体,熔点为163~164℃。

将对氨基苯磺酰胺粗产品加入50ml水中,加热回流,溶液澄清后,倾入烧杯中,冷却结晶,干燥后得产物0.36g,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碳酸钠中和滤液中的盐酸时,伴随着二氧化碳的溢出,控制好加入速度,另外磺胺为一两性化合物,过碱也容易成盐而溶于水,所以要控制好PH防止损失

六.各个实验的粗产物分离纯化流程图

1.苯胺的制备

2乙酰苯胺的制备

3.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制备

4.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

七.结果分析及讨论

1.产品分析及产率计算

(1)a.苯胺的产品分析:

产品为无色透明澄清液体,约5.6g。

理论产率为:

18.92g,产率为29.6%。

b.乙酰苯胺的产品分析:

产品为白色针状晶体,约5g。

理论产率为:

8.11g,产率为:

61.7%。

熔点为114.5~114.7℃。

c.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产品分析:

产品为白色粉末,约1.5g。

理论产率为:

8.64g,产率为:

17.4%。

d.对氨基苯磺酰胺的产品分析:

产品为灰白色粉末,约0.36g。

理论产率为:

0.66g,产率为:

54.5%.熔点为181.5~181.6℃。

(2)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红外分析

查阅相关谱图信息,如上图,知道出现如上图谱图则可能含有n-phenylAmides,即N-苯基酰胺。

并对照课本对氨基苯磺酰胺的谱图,基本相近,则产物为对乙酰苯磺酰胺。

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

本实验经一系列的合成,得到0.36g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测得熔点为181.5~181.6℃。

融程较长,所以物质不纯,但经红外谱图分析,与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谱图相近,含有特征峰。

本实验基本成功。

但是产品可能含有大量杂质,致使产品熔点偏大,红外谱图出现偏差。

3.本实验的成败、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本实验的关键步骤在于粗产物的提纯,如果使用的溶剂过多,则会使得产物损失严重而导致产率不高,所以加溶剂的时候可以先稍加少一点,回流之后如发现仍有固体没溶则可以补加少量溶剂,使得溶液澄清。

稍冷却则能使得溶液饱和,析出晶体。

改进措施:

硝基苯的制备过程毒性较大,所以本实验可以从化学纯硝基苯开始合成,以减少毒性。

本实验关键环节注意事项有:

(1)先加热使铁粉活化,铁与乙酸作用产生乙酸亚铁,可使铁转变为碱式乙酸铁的过程加速,缩短反应时间,活化时间一定要有5分钟。

(2)硝基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滴加过快会导致冲料。

注意时时摇动反应瓶。

(3)还原必须完全,否则残留的硝基苯在下几步纯化中很难分离,影响产物纯度。

(4)如果用盐酸—铁作还原剂来还原制苯胺,则反应后要加入饱和碳酸钠至溶液呈碱性后,再进行水蒸气蒸馏,而本实验无需中和即可直接水进行水蒸气蒸馏,这是因为醋酸铁是弱酸弱碱盐,不稳定极易水解。

(5)在水蒸气蒸馏至大部分苯胺蒸出时,可能有泡沫产物,应多加注意,防止冲出污染产物。

(6)在18℃时,每100mL水中可溶解苯胺3.6g,为减少苯胺的损失,根据盐析原理,加入食盐饱和水层。

但应注意所加之食盐应完全溶解,否则将堵塞活塞芯。

加食盐时要逐渐加,直至饱和为止。

(7)本次实验如过长,可先做到水蒸气蒸馏结束,分出粗产物为止。

蒸馏一步可留待下一次进行。

(8)由于Fe3O4粘在反应瓶上,可以用盐酸清洗,洗涤液必须倒入废液桶中。

(9)苯胺易氧化,久置后有杂质并带有颜色,会影响乙酰苯胺的质量。

所以需要新蒸的无色或淡黄色的苯胺。

(10)使用少量锌粉,可防止苯胺在反应过程中氧化而影响乙酰苯胺的产量。

若加入过多的锌,会在后处理时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锌。

(11)可用带短刺形分馏柱的克式蒸馏头代替。

也可用空气冷凝管代替。

(12)反应液冷却后,会立即析出固体,沾在瓶壁不易处理,故需趁热倒出。

在不断搅拌下倒入冷水,可以防止结成大块,以利于除去过量的醋酸及未作用的苯胺(可以形成苯胺醋酸盐而溶于水)

(13)氯磺酸与乙酰苯胺的反应相当激烈,将乙酰苯胺凝结成块状,可以使反应缓和进行。

若在瓶壁上有水珠产生,需以滤纸将水珠吸去。

(14)氯磺酸对皮肤和衣服有较强的腐蚀性,暴露在空气中会放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遇水会发生猛烈的放热反应,甚至爆炸。

故使用时需加小心,反应中仪器及药品需十分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