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的园地建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2017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植物的园地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园艺植物的园地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园艺植物的园地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园艺植物的园地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园艺植物的园地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艺植物的园地建设.docx

《园艺植物的园地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植物的园地建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艺植物的园地建设.docx

园艺植物的园地建设

第六章园艺植物的园地建设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因地选择

第二节因地规划设计

第三节种植制度

第四节播种和定植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园艺场建设的原则;掌握园艺场规划设计的方法,合理安排园艺场的种植制度;掌握园艺植物的播种和定植方法。

第一节因地选择

一、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1、地面平坦程度

2、形状和方位

3、河流、沟渠和道路

4、其他

(二)农业气象条件

(三)土壤条件

(四)水源

(五)肥源

(六)能源

二、社会经济条件

(一)市场需求

1、销售对象

2、销售范围

3、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

4、流通情况

(二)交通与运输

1、交通

2、运输

(三)拟建园地的基本情况

1、人口、劳力状况

2、经济状况

3、农业生产及技术状况

4、基础设施、设备状况

5、其他

三、有害因素

(一)污染源

(二)病虫害

(三)兽鼠害

第二节因地规划设计

一、规划设计的依据

一个地区应当发展什么园艺植物生产,或一种园艺植物应当在什么地区、地块发展生产,不应是随意的、主观决策的,应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作为依据。

调查研究的主要地点应以本地为主,外地为辅。

调查研究的内容:

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农业种植业发展的方针,城乡发展规划。

②自然环境条件和资源,包括降水、温度、日照、湿度、地下水、风向风力、自然灾害等气象条件;地形、地势、土质、土壤利用和植被情况;水、矿产及天然能源;生态与污染现状等;

②社会经济及人文条件,包括人口、农业劳动力资源、经济状况、工业和商业、交通的发达与否;种植业水平;特别是已有园艺业水平、有无特优产品;农业劳动力素质等。

④市场,特别是园艺产品的近地和远销市场,现状与展望;本地、近地人口园艺产品消费水平及特点等。

⑤发展生产的投资情况,主要靠本地还是有其他投资方,近期与长期内投资力度等。

上述情况的调查,有的需要依据实际数据绘制图示,如土壤分布图、植被图、水源状况等;有的则要依据实际数据编写出说明书,如社会经济及人文方面的情况。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再论证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政策伟力,农民从“以粮为纲”和不灵活的政令指挥下解放出来,迅速发展了粮食生产,更见成效的是园艺生产,如果品、蔬菜生产;比农业中任何行业都增长得快。

但是问题也不少,主要就是发展中缺少科学的规划,没有先搞调查再决策、再实施,而是“群众运动式”一哄而起,相当多的果园、菜园、温室大棚无序发展,造成产品滞销或其他形式的损失。

如果有科学的调查、论证再决策,就可以避免或减小这种损失。

二、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园艺植物生产的规划设计,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县级以上地区生产的规划,着重是作物区域性种植合理性、作物种类品种的构成和布局、栽培模式、种植制度、能源和水源供应方式、水土保持工程、产品采后处理及入市场的流通体系的宏观和实施技术的规划,对基础条件、人文条件,亦有一些相应的规划设想。

二是乡镇或村级较小范围的生产规划,或中、大型种植园的生产规划设计。

后者是本书较详细介绍的部分,以中型种植园(60—100hm2的面积)为例,介绍其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水土保持工程

无论是山地种植园,还是平原、滩涂地种植园,水土流失、包括风蚀,都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河南黄河故道地区的果园,由于风蚀,土壤越来越薄,果树根系外露,影响果树生长结果,甚至整株歪倒死亡。

水土保持工程的重点,山地是修筑拦水坝、梯田,平原或滩涂地是营造防风林(后述)。

山地建园,不应提倡“围山转”,而应提倡省工高效的鱼鳞坑、等高撩壕,提倡生态效益好又省工、省力的植被护坡。

山地种植,在我国有很大面积。

梯田的营造是山地实施种植的主要途径。

修筑梯田能蓄水保土。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在离石县王家沟流域的调查,黄土丘陵沟壑区30°以下坡地水土流失量,每公顷坡耕地年平均流失水量195m3,年平均冲走土壤67.5t;坡耕地表层土壤氮、磷、钾含量测定,每公顷坡耕地年平均流失量为:

氮33.75kg、纯磷13.50kg、纯钾1012.50kg,相当于每公顷坡耕地每年冲走硫酸铵165kg、过磷酸钙75kg、硫酸钾1800kg。

这正是山坡地土壤年复一年贫瘠化的最主要原因。

高质量的梯田,可以有效地拦蓄降雨,实现水不出田、土不下坡。

梯田的种类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和隔坡梯田(图5—1),种植园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当地人力、物力进行切实可行的安排。

山地水土保持工程,应实施“小流域治理”的原则,以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集中、连续地山、川、谷、垣、坡、沟整体治理,由上至下、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发挥各项措施的整体功能,以起到蓄水拦土、改善生态环境、兴利除害的治理作用。

(2)种植园小区规划设计

小区是种植作业的基本单位,一般一个小区的面积是10—30hm2,山地地形较复杂处小区可以小些,如2—5hm:

小区的形状以长方形较好,长边与防护林主林带平行;长边与短边的比例以2:

1或3:

2为宜。

面积是20hm2的小区,短边长300m,长边长666m,在短边的长度内,各种机械作业方便而较高效。

山地种植园的小区,其形状和大小,应结合地形、地势进行划分,考虑耕作的方便、等高线走向等。

现代化的规模经营、专业化程度高的种植园,基本上一个小区种植较单一的园艺作物。

(3)作物种类、品种的配置

种植园的土质、土壤肥力、地形地势及其他自然的和人文的条件,是确定种植不同园艺作物种类、品种的依据。

一般蔬菜、花卉植物应种植在土层厚、土质好、土壤肥沃的地块,而耐干旱、耐瘠薄的树木则应种植在土层薄、土质差、土壤贫瘠的地块。

同样是蔬菜,不同种类、甚至品种也有耐干旱、耐瘠薄性强弱之分,果树更是如此。

这即是规划设计的“因地制宜”原则。

种类、品种的配置,有几方面的内容、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进去:

①产品不同成熟期、不同用途的种类、品种配置:

如露地番茄的早、中、晚熟品种,大面积种植应各占一定比例,方便上市,也方便管理,不同加工种类也适当搭配,亦是同样道理。

园外一些大型园艺植物种植园,大面积单一种植,机械化程度高,在产品销路较稳定的前提下有很多优点,可以借鉴,但前提一定要销路有保证、稳定。

大宗果品、早熟品种一般不耐贮运,晚熟品种耐贮运,所以一般果园宜多栽晚熟品种。

大型菜园、大宗菜是主栽种类,面积应占主要的,销售量小的菜,则不宜占大比例面积。

②果树的授粉树配置:

多数果树自花结实力低或达不到生产要求,建园时主栽品种确定下来以后要选配适宜的授粉品种。

授粉品种的条件主要是:

与主栽品种花期相同、花粉量大并与主栽品种授粉亲和性好、产量与品质符合要求等。

苹果、桃主要优良品种的授粉品种如表5-1。

授粉树配置,常见的是按树行栽植,如2-4行主栽品种,栽1行授粉品种;也可以在同1树行中,主栽品种每隔4-6株栽1株授粉品种,行与行的授粉树错开。

在规划设计中要设计好,以便于按各树种、品种准备苗木,并以此预计未来各种类、品种产品收获、上市情况。

表6-1苹果、桃主要优良品种适宜的授粉品种

主栽品种

授粉品种

苹果

红富士

王林、元帅系品种、秀水国光、金矮生、金冠

短枝红富士

首红、金矮生、新红星、烟青

乔纳金

红富士、阳光、王林、千秋

金冠

元帅系品种、红玉、富士

短枝元帅系品种

短枝红富士、金矮生、烟青

王林

红富士、金矮生、澳洲青苹

澳洲青苹

王林、红富士、金矮生、金冠

大久保

冈山白、早生水蜜、撒花红蟠桃、离核

冈山白

大久保、白凤、离核、上海水蜜

白凤

离核、上海水蜜、大久保

燕红

大久保、白凤、冈山白

撒花红蟠桃

白凤、冈山白、上海水蜜

北农早艳

大久保、冈山白、离核、早生水蜜

京玉

大久保、离核、白凤

瑞光油桃

大久保、上海水蜜、撒花红蟠桃、佛光

佛光油桃

白凤、冈山白、大久保、瑞光

③品种的隔离情况:

有些蔬菜、花卉种类、品种,在栽植时需要对有影响的种类、品种适当距离的隔离。

制种、良种繁育时有这种情况,一般生产也有这种情况。

如辣椒不与豆类、蔬菜间作或近地栽培,豆类易染蚜虫,辣椒很忌蚜虫。

苹果、梨园应与桧柏林和圆柏隔离至少5km的距离,因为桧柏和圆柏是苹果、梨锈病的转主寄主,控制转主寄主是防治锈病的最好办法。

(4)防护林体系(网)

任何园艺植物种植园,都需要防护林。

防护林的功效是降低风速、减小风雹等灾害;还能调节小气候,缓和温湿度变化。

显著的水土保持功能和优化生态环境功能。

设计和营造防护林网,中、大型种植园,应有主林带和副林带。

主林带,乔木树种栽植3—6行;副林带,乔木树种栽种一两行。

一般主林带应设置在与当地主风向垂直的方向;如华北地区以西北风为主,主林带在种植园西北面最好;大型种植园在园中还应设主林带。

副林带是主林带间的林带和与主林带垂直的林带。

通常林带与种植园小区边界、道路、地上排灌渠系一起安排,节省土地而高效(图5—2)。

若排灌渠道设于地下,则更节省土地,并便于设计安排。

防护林按结构和作用可分紧密型与疏透型两种,以疏透型更适宜种植园(图5—3)。

疏透型林带防风减灾的效益更大一些,林高20m时,防护距离可达20—30倍,即防护400—600m,设计小区栽植园艺作物300—500m再营造林带即可。

林带的林木种类,应当速生、树冠高而不一定很大的冠幅(根幅也要小为好)、与园艺植物无共同的病虫害等;我国北方常用的林带树种是加杨、箭杆杨、毛白杨、臭椿、枫杨、沙枣、洋槐等;南方可选用常绿树种,如石楠、枇杷、樟树、桉树、水杉等。

(5)排灌系统

园艺种植园的排水、灌溉系统,对种植园的管理、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大型的种植园,必须有很合理、完善的排灌系统,包括水源、水的输送和排泄管道、供水设施等等。

即使是一片小的绿地几株点缀风景的树木,也必然有它与水的关系、水怎样发挥效益的问题,需要种植者正确地予以解决,所以排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应当是种植园总体规划设计的一部分,而且是主要内容之一。

水源,包括水库、河流以及种植园自己范围内的水井、集水池等,应估算其年总供水能力和季节最大供水能力,按种植园面积、作物种类品种需水量确定水源的供水量、供水方式和方法;中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农业,都面临必须节水,甚至旱作的形势,因此种植园的排灌设计中要把节水、高效益利用水放在重要地位。

这要体现在水源涵养、种植园水土保持、供水管道的节水、灌溉方式的节水、灌溉技术上的节水等方面。

种植园输水应以地下管道为主,省地节水;地上渠道输水,也应特别注意渠道的渗水问题,用水泥、塑料膜铺设渠道,减小水的损失和浪费。

灌溉方式提倡喷灌、滴灌,并按喷灌、滴灌的设计购入设施和合理施工。

种植园的排水系统一般应独立设计施工,地下排水渠道,毛、支、干、主排渠网系,应当完善,能在各种情况下排涝、防涝。

(6)道路

种植园的道路,在种植园规划设计小区,防护林系统、排灌系统时,就有了它的位置。

种植园的道路,从种植园第1天划定界限、第一个作业的实施起,就发挥其作用了。

道路是种植园与社会联系交往的纽带,是种植园产品和管理者“流”的通道。

道路分主路、干路、支路和作业道。

主路是种植园通往外界的最主要道路,应能保证较大的交通流量,可以通畅地允许重载机动车双向通过,一般宽6—8m,两旁是防护林或排灌渠道。

于路和支路一般是小区的边界,宽4—6m,在防护林下,与排灌渠道并行或排灌渠道设在路的地下。

作业道设在小区内,为方便作业所设,不多占地。

山区种植园的道路设计,要考虑地形、坡降,应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进行规划设计。

(7)建筑和其他

种植园的管理、工具与农用物资库房、产品分级包装以及贮藏加工,均需一定的建筑面积,甚至还需要职工休息、住宿的房舍。

现代种植园,特别是城镇郊区的种植园、风景旅游点附近或交通干线附近的种植园,还应有观光园、寓教园、休闲园的功能,或生产与上述功能兼而有之。

这样的种植园在规划设计上应具备停车场,有餐钦、休息和娱乐的活动空间,有宣传农业、园艺业科技知识的陈列室、放映厅、园艺产品采购中心等。

种植园在规划设计时,至少要考虑到这些项目的用地需要,不能马上施工建设的,要先留出一定土地面积,随种植园生产的发展逐渐完善化。

一个大型的园艺种植园,其规划设计应当是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最后有文字、绘图和说明形成“规划设计书”。

图5—4是一个大型种植园的平面规划设计图例。

图中主路隔开的种植区,下面又分小区。

每一个小区中的作物,果树是多年不变的,蔬菜则按轮作茬口不同年份有变化,花卉亦然。

“种植园规划设计书”还应对产品的预计产量、上市情况、收益、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有较详细的分析,对产品上市方向既有预测、又有一定的采后处理准备工作安排。

进行的规划设计,应有专家负责,并经一定机关或权力单位批准,才能有效和开始实施。

大型农业种植的规划设计,实施专家负责制是必需的,可以保证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权威性,规划设计的批准制,可以避免少数人“一言堂”决定,一阵风行事,一旦规划设计好的种植园,不因少数人事调动和时间的推移而随意变动。

第三节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croppingsystem),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种植单位在一年或几年内所采用的作物种植结构、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综合体系。

作物的种植结构、配置和熟制又泛称为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基础。

种植方式包括单作、间作、混作、套作、连作、轮作等。

合理的种植制度,应有利于土地、阳光和空气、劳力、能源、水等各种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取得当时条件下作物生产的最佳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并能可持续地发展生产。

参照大农业中粮棉油作物种植制度的划分,园艺作物种植制度可分为半干旱地区的旱作种植制度、灌溉种植制度和水田种植制度等;而按栽培的季节连续性,园艺作物的种植制度又可划分为露地种植制和设施栽培(反季节栽培)。

熟制(croppingpattern)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种

植单位一年内作物种植茬口(次)的数量和类型。

如一年一熟制,即一年只种植和收获1次;两熟制,即一年种植和收获2次。

蔬菜生产上常以种植系数(plantingcoefficient)或复种指数(multipecroppingindex)表述熟制,如种植系数2.0,即一年种植和收获2次;种植系数1.6,即一年中种植园整个面积上各种作物种植和收获的次数平均数是1.6。

蔬菜生产、花卉栽培,还有立体种植,也是一种种植制度,花样更是很多。

下面介绍主要的几种种植制度,设施栽培另当别论。

1、连作

连作(continuouscropPlng),是指一年内或连续几年内,在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连作有一定好处:

有利于充分利用同一地块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没有倒茬的麻烦,产品较单一,管理上简便。

但是许多园艺作物不能连作,连作时病虫害严重、土壤理化性状与肥力均不良化、土壤某些营养元素变得偏缺而另一些有害于植物营养的有毒物质累积超量。

这种同一田地上连续栽培同一种作物而导致作物机体生理机能失调、出现许多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异常现象,即连作障碍(replantfailure)。

蔬菜;西、甜瓜、花卉作物,栽培茬次多,尤其是温室、塑料大棚中,很容易发生连作障碍。

园艺作物种类繁多,不同作物忍耐连作的能力有很大差别。

番茄、黄瓜、西瓜(图5—5)和甜瓜、甜椒、韭菜、大葱、大蒜、花椰菜、结球甘蓝、苦瓜等不宜连作;花卉中翠菊、郁金香、金鱼草、香石竹等不宜连作或只耐一次连作;果树中最不宜连作的是桃(图5—6)、樱桃、杨梅、果桑和番木瓜等、苹果、葡萄、柑橘等连作也不好,这些果树一茬几十年,绝对不能在衰老更新时再连作。

重茬作物,不只产量品质严重下降,而且植株死亡的情况很普遍,是生产上不能允许的。

白菜、洋葱、豇豆和萝卜等蔬菜作物,在施用大量有机肥和良好的灌溉制度下能适量连作,但病虫害防治上要格外注意。

所以不管作物是否能忍耐连作,或连作障碍不显著,从生产效益上考虑应尽量避免连作。

生产上一块田地种植西瓜,应在此后5年不种西瓜;番茄应避免3年,至少2年;白菜、萝卜要隔一年。

克服连作障碍的方法是轮作、多施有机肥、排水洗盐、采用无土栽培等。

桃园更新时,砍除老桃树(连根)后连续三四年种植苜蓿或其他豆科绿肥作物,再植桃幼树,能有效地克服桃连作障碍。

2、轮作

轮作(croprotation),是指同一田地里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问轮换种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制度。

轮作是克服连作的最佳途径。

合理轮作有利于防治病虫害,有利于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是开发土壤资源的生物学措施。

轮作周期(periodofcroprotation),是指轮作的田区内按一定次序轮换种植作物时,每经一轮所需的年度数。

周期短的一年,一年内种植几茬(种类)作物,周期长的5—7年或更长时间(如果树轮作要几十年以上)。

轮作利用植物不同生长期、不同需光(热)和水肥特点,按次序种植充分利用季节,能提高土地的种植系数(复种指数)。

轮作的顺序性,即轮作应遵循的合理次序。

安排这个轮作次序的原则是:

轮作相邻近的作物茬应不同种类,不同种植方式,病虫害类型差异大,作物的需肥水特性有较大差异等。

轮作茬口相接的作物在季节利用上应当符合季节变化的特点。

从大农业观点出发,作物的轮作应不限于园艺植物,也可以插入农作物,如玉米、向日葵以及绿肥作物。

我国华北地区蔬菜轮作已是生产上普遍应用的种植制度。

举几例说明:

2年轮作:

青蒜→茄果类→大白菜→菠菜→瓜类→萝卜。

3年轮作:

番茄(温室、塑料大棚或阳畦)→黄瓜→萝卜→越冬茬小葱→菜豆→大白菜→越冬菠菜→瓜类→芹菜。

花卉的种植,轮作也是普遍应用的种植制度。

以下表5—2、表5—3、表5—4是日本花卉生产上较盛行的轮作设计举例:

表6-2一二年生花2年轮作制

定植至收获期(月)

5~7

7~10

10至翌年5

5~8

8~12

12至翌年

4~7

花卉种类

翠菊

百日草

香豌豆

长春花

花甘蓝

金盏菊

翠菊

表6-3一二年生花3年轮作制

定植至收获期(月)

4~8

8~12

12至翌年5

5~10

10至翌年5月

花卉种类

百日草

花甘蓝

矢车菊

千日红

香豌豆

定植至收获期(月)

5~8

8~10

10至翌年4

4~8

花卉种类

1年生香石竹

波斯菊

金盏菊

百日草

表6-4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4年轮作制

定植至收获期(月)

4~9

9至翌年4

4~6

6~9

9至翌年4

4~10

花卉种类

大丽花

美国香石竹

金鱼草

长春花

麝香石竹

洋菊(秋)

定植至收获期(月)

10至翌年5

5~7

7~12

12至翌年4

4~9

花卉种类

白头翁

千日红

花甘蓝

金盏菊

大丽花

上述表中“定植至收获期”(月);可以使管理者有更明确的时间概念。

轮作的各茬口是紧密相联接的,这要求育苗耍跟上,有设施条件育苗最好。

在生产管理上,也必须技术落实、到位、保证质量,否则,得不到预期的效益。

根据我国目前的农业形势和可持续发展前景,轮作种植应当提倡适量加人绿肥作物,这是解决肥料不足、农药与化肥污染等问题的良策。

据国外这方面的经验,5—7年的园艺作物种植轮作周期中加入种植2年绿肥作物,园艺作物5-7年加2年(绿肥种植)的产量与经济效益不但未降低,还有较大提高。

3、间作

间作(intercropping),是指同一田地里按一定次序同时种植两种或几种作物,一种为主另外一种或几种为间作物的种植制度。

主栽作物、间作物可能都是园艺植物,也可能有的是园艺植物,有的不是园艺植物。

如玉米地间作马铃薯,枣树行间间作小麦、菜豆与甜椒间作等。

间作能充分利用空间,高矮不同的作物间作,各自能在上下空间充分利用光照,相互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主栽与间作物的生长发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间作种植,有一定好处,但也有一些缺点,主要是管理上比单一作物要复杂一些,用工多,应用机械作业困难较多。

因此,主裁作物应当有选择地确定间作物种类,如间作物应尽可能低矮、与主栽作物无共同病虫害、较耐阴、生长期短、收获较早等。

种植间作物,主栽作物的行距应适当加大,主栽物还应讲究株形较直立、冠幅较小的品种等。

园艺生产中较著名的果粮间作、林粮间作、菜粮间作、菜菜间作的例子是:

枣树间作小麦、间作大豆、蚕豆:

枣树春季萌芽迟,小麦、蚕豆和大豆能早收获,主栽与间作物相互无不良的影响。

河北省枣主产区枣麦间作,枣树株距2.5—4m,行距8—10m,其间间作小麦、枣麦两不误,麦枣产量与品质都很好。

玉米间作香椿苗或核桃苗:

香椿、核桃苗的发芽至幼苗期,不需要强光照,需要有较稳定的湿度环境,间作在玉米地有一定好处,玉米株距0.4—0.6m,行距2.0—3.5m,行间间作育香椿或核桃苗,炎夏过后,早收获玉米。

菜豆间作甜椒:

菜豆架间或双行架的架下间甜椒,可减小甜椒的蚜虫危害,使甜椒产量与品质提高。

香椿间作矮生菜豆、虹豆、西葫芦、油菜、四季萝卜、蒜苗等。

因为香椿早春不断采收枝芽,地区遮荫少,间作物受香椿树的影响小。

在设施园艺生产中,为了提高设施生产效益,在温室、塑料大棚中的园艺作物,更有必要实施种植间作物,如黄瓜架下栽豌豆芽菜、葡萄架下栽草莓或叶菜类蔬菜等。

间作种植,应当始终和确实地体现主栽作物为主,间作物服从主栽作物的原则。

一些地方果粮间作中,一时因果品滞销,果园中种植的间物株形高、密度大,大有重粮弃果之势,这样对多年生的果树而言,不良影响很大。

4、套作和混作

套作(relayitercropping),又称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或架下栽植后季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

不同作物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

原本粮食作物中套作较多,如小麦行间套作玉米、花生,但园艺生产中,由于一些作物可以先集中育苗,套作的应用更普遍。

如菜豆套作结球甘蓝、菜豆套作芹菜、玉米套作白菜、萝卜等;套作能更充分地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复种指数。

混作(mixedintercropping),是指两种或多种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植于同一田地上的种植方式;混作一般不分行或在同行内混播,或在株间点播。

果园生草中,白兰叶草(豆科)与早熟禾(禾本科)混播,比例是1:

2,白三叶草较耐湿不耐旱,早熟禾耐旱不耐湿;早熟禾覆盖快,白三叶生长后期覆盖率高。

天然的观赏草原;夏秋季节繁花似锦,各种花卉植物争相吐艳,那是大自然的多种植物混作。

园艺生产中混作在减少,但仍不能否定它有一定的优点:

合适的混作可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效率,一些非收获性作物混作并不增加人工管理的费用。

5、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stereoplanting)或立体农业(stereofarming),又称层状种植,是指同一田地上多层次地生长着各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最初的立体种植是各种植物都不离地面,即都在同一地块土壤中扎根生长、而后来发展到棚架、温室栽培中吊盆、山石利用的多种形式的立体种植,各种植物不一定在同一地块土壤中扎根生长。

现代立体种植在园艺生产中,更多的是应用于公园绿化(图5-7)、社区或室内外装饰(图5-8),一些家庭室内、阳台、屋顶,也有小型或微型的立体种植,花样多的目不暇接。

立体农业的发展还不只是植物的不同层次,甚至还包括植物层间或下面的动物和微生物。

这种种植方式,即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

从地理学的角度讲、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布局的差异,也是立体农业,应称为异基面立体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