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园区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1996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产业园区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现代产业园区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现代产业园区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现代产业园区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现代产业园区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产业园区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现代产业园区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产业园区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产业园区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现代产业园区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现代产业园区(老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

1.1.项目名称

某县现代产业园某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社区服务站)

1.2.项目建设单位

某县现代产业园区

1.3.项目建设地点

某县现代产业园红石社区

2.编制依据、内容及范围

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2)《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

(5)《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6)《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号);

(7)《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标[2010]193号)

(8)《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2010]194号);

(9)《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场设置标准》;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1)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2.2研究内容

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程、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社会需求、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及公用工程、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等进行全面的论证和研究,估算项目投资,落实资金筹措方案, 测算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项目概况

3.1项目的提出

《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

在我国,居家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方式,但近年来,由于生育率下降、空巢家庭比例增多、年轻人的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等原因,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受到严峻的挑战,而社会养老方式作为居家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正逐步被人们接受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截至2011年底,现代产业园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4000人,占人口总数的16.7%,远高于同期全国老龄化12%的平均水平,并且呈现出加快增长的趋势。

为了应对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现实,完善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老年服务业,某现代产业园区提出建设红石社区服务中心项目(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社区服务站)。

3.1.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现代产业园红石社区。

建设地址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3.2.建设规模和内容

3.2.1建设内容

某县现代产业园某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内容为: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1085平方米(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社区服务站建筑面积610平方米(办公、服务场所)。

(1)房屋建筑根据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需要设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

其中:

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包括休息室、沐浴间(含理发室)和餐厅(含配餐间),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老年人娱乐用房包括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厨房、洗衣房、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含库房等);

(2)建筑设备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通讯、消防和网络等设备;

(3)场地包括道路、停车、绿化和室外活动等场地。

(4)基本装备包括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安防等相关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共125台套。

设备清单详见表3—1。

表3—1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装备配置表

设备种类

具体设备

单位

数量

生活服务

床位

50

洗澡专用椅凳

10

轮椅

5

呼叫器

15

保健康复

按摩床/椅

10

平衡杠、肋木、扶梯

手指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训练垫

1

血压计、听诊器

5

娱乐

电视机、投影仪、播放设备

3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20

安防

监控设备

1

定位设备

1

摄录像机

1

3.2.2建设规模

某县现代产业园某社区服务中心按照日托老年人日托数100人的服务能力确定建设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1800m2,建筑面积1695m2,其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85m2(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513m2,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139m2,老年人娱乐用房216m2;辅助用房332m2),社区服务站610m2。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详见表3-2。

表3—2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表

用房名称

建筑面积(m2)

使用面积(m2)

占比

 

休息室

300

200

 

 

沐浴间(含理发室)

55

36

 

 

餐厅(含配餐间)

89

58

 

 

小计

444

294

40.92%

 

医疗保健室

55

36

 

康复训练室

59

39

 

心理疏导室

25

19

 

小计

139

94

12.81%

 

阅览室(含书画室)

73

48

 

 

网络室

35

22

 

 

多功能活动室

108

70

 

 

小计

216

140

19.91%

 

厨房

180

120

 

 

洗衣房

28

18

 

 

公共卫生间

45

28

 

 

其他用房

33

18

 

 

 

小计

286

184

26.36%

合计

1085

712

100%

3.3.环境保护

项目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垃圾、噪声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经治理后可达标排放

3.4.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到项目竣工投入使用,计划安排1年。

3.5.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按照《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参照某县基建工程及市场主辅材料供应的实际情况,该方案投资概算金额为339万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建设规模

 

 

 

1.1

占地面积

m2

1800

2.7亩

1.2

总建筑面积

m2

1695

三层

1.2.1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m2

1085

 

1.2.2

社区服务站

m2

610

 

1.3

建筑密度

 

0.94

 

1.4

容积率

 

0.31

 

1.5

绿化用地面积

m2

540

 

1.6

绿地率

%

0.30

 

1.7

道路广场面积

m2

500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339

 

3

资金筹措

万元

339

 

3.1

上级扶持资金

万元

215

占总投资63.42%

3.2

承办单位自筹资金

万元

124

占总投资36.58%

4

建设工期

1

 

4.研究结论

我国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方向建立完善。

社区照料为依托。

社区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结成的生活共同体,对于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达国家趋向以社区照料取代大规模的机构养老。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社区照料功能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

一是将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设施建在社区,贴近老年人生活,便于他们走出家门,走人社区,接受日间照料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包括文体娱乐、老年互助服务等;二是为不能或不愿出门的老人,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门提供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治疗、康复等服务,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问候制度,提供紧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服务,使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支撑基础。

4.1.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需要,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对于解决好当地老年人对养老福利机构的需求和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意义重大。

4.2项目建设符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符合党和政府加强老龄工作的要求,是受到国家和安徽省各级政府支持的公益性项目。

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促进老年服务业的发展。

4.3本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7亩,总投资339万元,总建筑面积1695平方米。

项目建设规模合理、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可行、投资规模适度、资金来源有保证,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显著,建议项目尽快实施,早日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加速地方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某县现代产业园某社区服务中心项目的实施,可以容纳100位老年人的日托,可以覆盖本社区4900名老年人的上门服务,为当地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

本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同时,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别指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在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专门用语被明确提出来,并把它表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

养老服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居家养老,一类是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在打破传统的仅由子女、亲戚照顾老人或老人自理的固有模式,引入了社区福利服务的新形式。

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既满足了老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的需求,又实现了由社区提供帮助以及各种服务,是一种较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新发展。

(12)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由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构成。

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人口的年龄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

在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老龄化趋势。

目前国际上一般把60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10%,则称为进入老龄社会(或老龄化社会)。

有时,也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称为老年型人口社会,两个标准的结果一般差别不大。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也已于2000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根据全国老龄办2007年底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从2000年到200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从1.26亿增长到1.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0.2%提高到11.3%,是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

(2)现代产业园区人口老龄化趋势

园区面积6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0.4平方公里,园区下辖6个行政村和红石、龙岗2个社区,园区总人口3万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50元。

园区共有总人口3.1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4900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5.81%,已高于同期全国老龄化12%的平均水平,并且呈现出加快增长的趋势。

现代产业园区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数量庞大。

(3)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这些都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必须直面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具体方面。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

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我国城市家庭“空巢”化现象十分突出,据最新调查,空巢化比例达到55%以上。

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

预计2030年后,空巢老年人家庭将占老年人家庭的90.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老龄问题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当前,老年人对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

解决老龄问题,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4)社会养老模式分析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养老方式有社会化、多样化倾向,养老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

1.居家养老。

这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是指老年人在家里度过晚年,其生活各方面由子女或亲属负责照顾和具体安排的养老方式。

这种养老方式有较多优点:

老年人不离开家庭,和亲人生活在一起,可以满足老年人亲情的需求;家是老年最习惯和最安宁的地方,老年人生活较方便,也不必再去适应新的环境;这种养老方式让家庭承担了养老义务,减轻了国家社会的责任。

但这种养老方式也有不足之处:

完全由家庭承担养老义务,增加了家庭的负担,特别是由于“四二一”型家庭的增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会使许多家庭无力承担这种义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老年人的利益;并且家庭提供的照料服务专业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就是当老年人需要照料、护理、帮助时,可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到老年人家里提供专业性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帮洗衣、做饭、做家务、理发、洗头、剪指甲、读报、聊天、看病、护理等。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面临的许多困难。

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与他们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现阶段,居家养老仍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

2.机构养老。

就是指老年人进住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机构提供专门照料和服务的度过晚年的方式。

这种方式最初产生是国家政府为解决“三无”老年人晚年生活问题而把他们集中在一起,由政府负责安排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变化,一些老年人愿意到机构去养老,养老机构也根据需要对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方面作了扩充、提高,服务内容涉及基本的衣、食、住、行、医,还提供娱乐、学习、兴趣、沟通、亲情、临终关怀等服务。

养老机构管理体制也出现了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社会力量独资、集体组织合办、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

这种养老方式老年人可以享受到专业的照料护理和服务,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让子女更放心,有利于子女安心工作和学习,但有的老年人由于传统观念原因不大愿意到机构养老,由于离开家庭,有的老年人也不习惯,与子女亲人接触、沟通不方便,此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由政府投资举办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收养城乡三无、五保老人是国家应有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3.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方式就是依托社区建立的养老服务福利机构设施,如托老所、老年医院、老年康复中心及其它多种助老机构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临时或定期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养老服务。

如果说家庭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领地的话,那么家庭所在的社区就是他们晚年生活的第二空间。

老年生活一般是一种休闲生活,但是由于体力衰退,使他们的活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家门口活动的占65.5%,经常在市内活动的占15.6%,经常离开本市去外地活动的仅占1.4%,这说明大多数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是在居住社区之内。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

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的辅助方式,它是现代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或缺乏的必要补充或替代,使一部分家庭养老功能社会化,并可使养老功能得到提升和优化。

可见,社区养老方式与居家养老方式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存,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5)我国政府对养老问题的重视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重大成果。

但是,人口老龄化也会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

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老龄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早在200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就指出:

老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老龄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努力使全体人民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近年来,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加快养老机构建设的步伐,提升养老服务的水平,民政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2006年以来,民政部先后在全国实施了县区社会福利中心、爱心护理机构、示范性养老基地等工程项目,建设了一批种类多样、社会急需的养老机构。

随着老龄社会的快速到来,老龄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现代产业园区区委、政府的重视。

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养老服务“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这一政策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园区针对目前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体上较为薄弱,设施缺乏,已有设施则存在面积小、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决定筹资新建某县现代产业园某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社区服务站)的建设,旨在完善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老年服务业,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开创现代产业园区老龄工作新局面。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施的完善,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老龄阶段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增大,“白发浪潮”日益临近。

(13)项目建设是人口老龄化提出的现实要求

在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社会机构养老只是一种补充形式,但是,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首先可见的是生育率下降使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

伴随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从70年代中期迅速下降,形成了庞大的独生子女和少子女家庭,到2010年前后,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将相继进入老年期,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将日益加大。

预计在2010-2040年间,20-30%的老年人口将是独生子女的父母,这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经济保障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次,空巢家庭增多加剧了家庭养老的难度。

在我国,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自养能力加强,加之老人与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差异,致使老人与成年子女分居而独立生活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999年人口调查资料表明,在有老人的家庭中,一对老年夫妇二人户占27%,老年单身户占7%,二者相加共占34%。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强,年轻人的工作压力越大,在照顾老人的问题上常常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伴随父母年龄的提高,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势必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

当今社会出现的上述转变无疑都会对家庭养老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家庭供养能力下降,因此,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功能,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缺失,满足日益增强的社会养老需求,是人口老龄化提出的一个现实要求。

   

(2)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养老服务业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老年群体中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随着时代进步,老年人在市场消费总需求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

所以,通过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可以振兴老年消费市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的、均衡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又是一个伴随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的社会。

这样的小康社会除了要求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外,还要有发达的养老服务业作支撑,使老年人在有保障、有尊严、有安全的社会环境下快乐、健康地生活。

由于老龄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没有老年人的小康,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小康。

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对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3)是健全现代产业园区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民生的需要

近年来,虽然现代产业园区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和改造养老福利机构,但是与国家规定对养老机构的要求和老年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老年人在现有养老机构只能维持一般生活,根本无法享受到健身、娱乐、康复锻炼、精神慰藉等服务。

更为严重的是缺少专业服务人员,且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现代产业园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将配备完善的生活服务、保健、娱乐设施,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住、养、学、乐等综合服务,使当地老年人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4)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目前现代产业园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4900人,占人口总数的15.81%,而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

这样一个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利益,是人民群众利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园区的需要。

(5)是传承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需要

目前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和“看病就医方便”。

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近年来呈现出以下特点。

在经济上要靠自己。

子女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本人所受压力的加大,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的表现在弱化。

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就医看病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愿意自己设计自己的晚年生活,尊老敬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弘扬为老助老的时代风尚,本着敬老爱老的精神,以爱心照顾长老,诚意为长者提供一个舒适、宁静、受敬重而温馨的乐园。

建立一个老年居住、交流老有所用的养老服务中心已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心愿。

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启用,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形成敬老、养老、助老以及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对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我国十二五期间老龄服务的主要任务:

一是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老龄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加快居家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