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完美编辑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185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完美编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完美编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完美编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完美编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完美编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完美编辑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完美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完美编辑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完美编辑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完美编辑版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

(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并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散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一些动、植物挂图及学生自带的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例如:

树叶、蝗虫、蚯蚓、杯子、小石头、盆栽花卉等)。

教法学法打算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要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还要注意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导入新课

在三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一片荒漠,寸草不生。

而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丽吗?

讨论交流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新授知识

 

一.什么是生物

在你的周围有很多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1、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实物,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观察,分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以及观察的基本要求。

 

新授知识

 

小结:

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老师答疑: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细胞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

当然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除外。

2、像一片树叶、一个苹果是组成果树这一生物体的一部分,不能算作一个生物体。

总结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1、细胞是生物吗?

2、一片树叶、一个苹果能

算作一个生物体吗?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授知识

 

二.生物的主要特征

请大家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

问题1:

①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

(关于光合作用可考虑掌握到: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有机物不断积累体现出植物由小到大的生长)②动物如何获得营养?

问题2:

动物能呼吸,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吗?

(例如:

在晚上卧室内不能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

问题3:

①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也会排出废物吗?

②植物是通过那种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

问题4:

①图4---5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请你用手触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片,触碰的含羞草叶片与周围的叶片相比,有何不同?

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

观察书上的图片1—3,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并总结:

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特征2:

生物能进行呼吸;

观察书上的图片4—5,讨论总结:

特征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特征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通过观察彩图和联系实际,让学生归纳生物的六大特征。

 

前五大特征巧记忆:

一需四能。

新授知识

问题5:

①图8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想一想,生物还有那些繁殖方式?

动物、植物、细菌是怎样繁殖的?

问题6:

生物还有其他的特征吗?

观察书上的图片6--7,分析归纳:

特征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特征6: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补充第六大特征。

 

小结

问题7:

你能准确地表达出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

师生共同整合得出结论

问题:

①你自己是否也有上述这些特征?

②请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这些特征是否都应在一个生物体上体现?

③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

”你会怎样回答呢?

表达交流、记忆:

生物的6大特征。

并使学生们认识到生物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把重点知识系统化,加深学生印象。

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能力方面:

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

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录像、调查范例等,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

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

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并设计调查表。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调查)

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1.学生根据经验举例,分析什么是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明确什么是调查及调查的一般方法(通过实例)

二、实地调查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地点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

调查中教师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导学生对生物资源的爱护

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

 

1.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2.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3.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

1.把握住调查方法的准确运用。

2.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3.寓学生的情感教育于实践之中

4.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三、整理统计 

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要求学生对材料的整理要规范

四、展示、交流调查报告

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

1.调查报告交流会。

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

2.调查报告展示会。

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察,并从中吸取经验。

 

力求通过交流相互促进。

完善本次调查活动。

五、技能训练,正确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师在讨论中正确引导,及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评价。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2、按生活环境分类

3、按照用途分类

进一步明确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六、布置课下内容

1.提出要求:

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2.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

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

2.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的健康及发育状况。

3.课后各组整理照片,进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

1.明确调查方法的制定要科学、合理。

2.关注个人的健康状况。

板书设计:

一、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二、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拓展应用

三、正确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分析】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本节课人和其他生物都是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

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