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1448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②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______了,______成小木片,______成美丽的木地板,______在了阳台上。

   ③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又交成了一棵树。

(1)把下列四个动词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填序号)

①锯   ②拼   ③拆   ④铺

(2)根据上文的内容填一填。

①上文的主要内容是椅子老了想休息,后来被做成了________。

②上文第③段中表现木地板心态的词语是________。

(3)“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全文中出现了四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体现了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B. 它表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C. 它表现了主人公不求上进,比较平庸

【答案】

(1)③;①;②;④

(2)木地板;满意

(3)C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③;①;②;④

(2)木地板、满意。

(3)C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色的草地(节选)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1)第1自然段主要讲________。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这句话中的“它”是指________;“睡觉”是指________;“起床”是指________。

(4)草地可爱、有趣是因为(   )

A.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B. 草地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5)“我”喜欢蒲公英吗?

为什么?

【答案】

(1)“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2)比喻;蒲公英的花

;手掌

(3)蒲公英

;蒲公英的花合拢

;蒲公英的花张开

(4)B

(5)喜欢。

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

【解析】【分析】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第1自然段主要讲“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手掌。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这句话中的“它”是指蒲公英;“睡觉”是指蒲公英的花合拢;“起床”是指蒲公英的花张开。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草地可爱、有趣是因为草地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2)比喻  蒲公英的花  手掌(3)蒲公英  蒲公英的花合拢 蒲公英的花张开(4)B(5)喜欢。

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下面的选文,做练习。

列那狐偷羊腿

   其实列那狐没走远,而是拣了一丛矮树躲了起来。

等天黑透了,才偷偷溜出来,踩着小碎步,挨近大灰狼家的门口,侧耳一听,全家都已睡得新声如雷。

列那狐屏息静气,悄没声儿地跳上屋顶,在挂羊腿的地方扒开茅草,解开吊绳,把羊腿提回了家。

(选自《列那狐的故事》,有删改)

(1)根据提示理解加下划线的字词的意思。

②列那狐拣了一丛矮树躲了起来。

(找近义词)

拣:

________

②侧耳一听,全家都已睡得鼾声如雷。

(联系生活实际)

鼾声如雷:

________

(2)找出描写列那狐偷羊腿动作的字词,写下来。

(3)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列那狐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答案】

(1)挑(选)。

;打鼾的声音像打雷一样。

(2)跳;扒;解;提

(3)列那狐是一只聪明又狡猾的狐狸。

【解析】【分析】

(1)理解词语有多种方法。

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②联系生活实际③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④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⑤拆拼词语,先把词语拆开,解释每部分我近义词的意思,再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语。

(2)此题较容易,带着问题细读语段就能找到答案。

(3)评价狐狸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狐狸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①挑(选)。

②打鼾的声音像打雷一样。

(2)跳;扒;解;提

(3)列那狐是一只聪明又狡猾的狐狸。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用多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狐狸性格。

4.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啊,校园真美丽!

过道长长的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紫葡萄。

花坛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儿,有一串红、菊花、美人蕉……操场很大,中间是一个足球场,绕着足球场的是环形跑道,操场的西北角有一个大池塘,每当盛夏,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1)短文主要写校园________。

校园里种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请把描写荷花的句子写出来。

(3)短文中写葡萄多少的词是________。

(4)短文中写葡萄颜色的词是________。

【答案】

(1)美丽;葡萄;串红;菊花;美人蕉;荷花

(2)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3)一串串

(4)紫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是对短文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阅读时一定要熟练掌握短文内容,这样我们在作答时才能更准确的写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对短文信息的提取,按照要求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3)本题考查短文中如何描述葡萄的多少,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是”一串串“葡萄。

(4)本题考查对描写葡萄颜色词语的找寻,按照要求在短文中仔细阅读。

故答案为:

(1)美丽、葡萄、串红、菊花、美人蕉、荷花

(2)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3)一串串

(4)紫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4)这类在原文中找答案的题型,一定要熟读短文。

5.给下面的题目选择正确的答案。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惊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1)我们学的《司马光》这篇课文是一篇(   )

A. 古诗                                         

B. 童话                                         

C. 古文

(2)跟所给文段相比,我们所学课文的特点是(   )

A. 课文简短,但表达不清。

B. 虽然有些难理解,但是语言生动、内涵丰富。

C. 两篇文章一样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C;

(2)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jìn jìng)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quān juàn juān)。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 发掘)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我暗暗(尊敬 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选择恰当的读音或词语。

劲________(jìn jìng)头    一圈________(quān juàn juān)

被人________(发现 发掘)   暗暗________(尊敬 钦佩)

(2)找出短文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

________。

从中你看到一只________、________的刺猬。

(3)结合课文内容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填写完整。

缓慢爬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驮枣快跑

(4)请你用“先……接着……再……最后……”的句式,以刺猬的口吻把偷枣的经过写完整。

说起这偷枣啊,可惊险啦!

我先缓慢地往树上爬,________。

【答案】

(1)jìn;quān;发现;钦佩

(2)活动、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儿、驮着、跑去;聪明能干;机警灵活

(3)用力摇枣;逐个归拢;打滚扎枣

(4)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考查对文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刺猬动作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

(1)jìn、quān、发现、钦佩

(2)活动、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儿、驮着、跑去;聪明能干;机警灵活

(3)用力摇枣、逐个归拢、打滚扎枣

(4)略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7.课外阅读。

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到处是由高大的落叶构成的林海。

在林区众多的植物中,有杜香、山丁等人造板的好原料,也有黄芪、沙参等极好的药材,还有那遍布山岭的各种各样的野花。

   大兴安岭的动物种类也是繁多的。

既有黑熊、梅花鹿等大型的珍贵动物,也有紫貂、雪兔等珍贵的毛皮动物。

此外,鸟类有一百多种,其中飞龙是珍禽中的佼佼者。

   大兴安岭的地下矿藏也相当丰富 已探明的有 黄金 锌 铅 玻等

   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多么令人向往,令人自豪啊!

(1)给短文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2)结合上下文,下面对词语理解有误的是(   )

A. 众多:

许多的意思             

B. 丰富:

多而充足的意思。

             

C. 自豪:

感到自满的意思。

(3)短文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大兴安岭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

A. 林海、动物、矿藏;美丽可爱;大兴安岭喜爱、赞美和向往

B. 药材、动物、矿藏;美丽富饶;大兴安岭喜爱、赞美和向往

C. 林海、动物、矿藏;美丽富饶;大兴安岭喜爱、赞美和向往

(4)本篇短文与《美丽的小兴安岭》结构上的区别是: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________的结构;而本文是________的结构。

(   )

A. 总—分—总;分—总                

B. 总—分—总;总—分                

C. 总—分;总—分—总

【答案】

(1)。

、、、。

(2)C

(3)C

(4)A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是对词义解释的选择,根据上下文可知,自豪是感到光荣,值得骄傲的意思。

而不是感到自满的意思。

(3)本题是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每段第一句都是其段落中心句,分别描写了大兴安岭的林海、动物、矿藏,突出了“美丽富饶”的特点,表达了对大兴安岭喜爱、赞美和向往。

(4)《美丽的小兴安岭》开头提出她的美丽,然后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总结出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总分总的结构。

本篇短文分别从大兴安岭高大的林海,种类繁多的动物,丰富的矿藏介绍大兴安岭,最后概括大兴安岭美丽富饶,是分总的结构。

故答案为:

(1)。

、、、。

(2)C;(3) C;(4)A

【点评】

(1)平时学习中,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平时要积累一些特殊标点符号的用法。

(2)本题是对词义的考查,做这样的题要将上下文联系起来。

(3)本题是对文章中心内容的考查,阅读时要学会概括段意。

(4)本题是对文章结构的区分,平时阅读时要学会正确区分总分,分总,总分总这三类的结构。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美丽的秋天

   秋风瑟瑟,赶走了炎热的夏天,送来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是金黄的。

院子里树木渐渐变黄了,枯萎了。

金灿灿的秋阳暖烘烘地照着大地。

   秋天是丰收的。

田野里到处是丰收的歌声,一阵风拂过,大豆摇起响亮的铜铃,高粱举起火红的火把,麦子在一旁不住地点头……农民伯伯们看到了一年的成果,更是笑个不停。

   秋天是香甜的。

果园里果子熟了:

苹果像小姑娘害羞的脸;香蕉全身金灿灿的,像一个初五初六的月亮;梨子呢,也是黄澄澄的;葡萄紫莹莹的,像一个个紫色的小气球……大家你挤我我挤你,都准备让人们去摘呢!

   秋天是多彩的。

花园里的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橙的、玫瑰红的……菊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小姑娘似的低头;有的神气十足,非常愿意和人们拍照合影;还有的好像在和旅客打招呼:

“您好,您看我们漂亮不?

   秋天是快乐的。

小朋友可以在草地上做游戏,踢足球。

公园里,校园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多了一份凉爽,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丰收,让我们怀着一种渴望而又愉快的心情度过这个美好的秋天吧!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凉爽——________     伤心——________

(2)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在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

(3)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一句你喜欢的拟人句,用横线画出一句你喜欢的比喻句。

(4)你还希望秋天是怎样的呢?

想一想,写一写。

【答案】

(1)炎热;快乐/愉快

(2)凉爽的,金黄的,丰收的,香甜的,多彩的,快乐的。

(3)拟人句:

秋风瑟瑟,赶走了炎热的夏天,送来了凉爽的秋天。

比喻句:

果园里果子熟了:

苹果像小姑娘害羞的脸;香蕉全身金灿灿的,像一个初五初六的月亮;梨子呢,也是黄澄澄的;葡萄紫莹莹的,像一个个紫色的小气球……

(4)秋天是舒适的。

有凉爽的风、明朗的天空,没有夏天的燥热和冬天的寒冷,刚刚好的温度使我产生刚刚好的心情。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短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会读会写,在准确的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会运用。

(3)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炎热、快乐/愉快

(2)凉爽的,金黄的,丰收的,香甜的,多彩的,快乐的。

(3)拟人句:

秋风瑟瑟,赶走了炎热的夏天,送来了凉爽的秋天。

比喻句:

果园里果子熟了:

苹果像小姑娘害羞的脸;香蕉全身金灿灿的,像一个初五初六的月亮;梨子呢,也是黄澄澄的;葡萄紫莹莹的,像一个个紫色的小气球……

(4)秋天是舒适的。

有凉爽的风、明朗的天空,没有夏天的燥热和冬天的寒冷,刚刚好的温度使我产生刚刚好的心情。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课内阅读。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谢谢你!

”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1)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说的?

请你写出相关句子。

(2)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一下,红头得救后会说些什么?

【答案】

(1)“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2)我感受到了它对朋友真挚的爱。

(3)谢谢你,亲爱的朋友。

没有你的鼓励,我一定会死在牛肚子里。

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永远都不要分开。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

(1)“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2)我感受到了它对朋友真挚的爱。

(3)谢谢你,亲爱的朋友。

没有你的鼓励,我一定会死在牛肚子里。

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永远都不要分开。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有删改 新华网)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我国大部分公民都知道什么叫垃圾分类。

②知道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的民众不足三成。

③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

④大部分民众知道垃圾怎么分类,并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⑤只有极少部分的民众从未对垃圾进行分类。

(2)据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多少元左右?

(   )

A. 200亿                                 

B. 300百万                                 

C. 300亿                                 

D. 300

(3)下列对垃圾分类作用描述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