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本理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0217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本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学基本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学基本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学基本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学基本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本理论.docx

《教育学基本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本理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基本理论.docx

教育学基本理论

教育学基本理论

引言:

话教育

1、日常语言世界中的教育

1、语词中的教育

教化、教训、教导教养、教授、教诲……

教育是要使人向善的。

为了使人向善,教育者需要对受教育者施以感化、说教、启发与开导,以身为教,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并传授给受教育者必要的知识,并不排斥必要的强制和命令。

2、日常口语中的教育

X对Y的言行不满而要教育Y;X因某种经历而受到了教育;X是受过教育的人;X认为某种自然事物或人为事情对人有教育价值和作用。

3、俗语中的教育

关于劝学的;关于学习的方法和原则的;关于教育的方法和原则的;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反映教育观念的……

2、理论世界中的教育寻找理论世界的教育的意义,就是要通过考察“教育”这一概念的定义和以“教育”为核心的命题,发现教育的意义

3、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中看教育

1、从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中看教育;2、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看教育

关于教育问题,似乎谁都必须能说上几句,那么,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你认为什么是教育?

动物界有无教育?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1节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本质1、教育本质的纷争

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多重属性说复合现象说社会实践说

特殊范畴说教育文化说教育的社会化说等2、教育的本质(质的规定性)在于: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过程是“育”;教育的结果是“化”。

3、何谓教育?

(广义)教育:

凡是有组织地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

即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内容、手段)

第二章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起源的认识教育的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二、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性(教学手段单一,口耳相传)非独立性无阶级性(原始平等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

教育目标狭窄,学校教育产生教育具有阶级性与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内容为古典文学和治人之术教育方法机械,个别教学

3、近代社会的教育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教育与宗教分离,教育走向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现代社会的教育

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性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第3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历史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论述不少,但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1623年,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1693年,洛克《教育漫话》1762年,卢梭《爱弥尔》……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布卢姆、布鲁纳、赞可夫、巴班斯基等

第4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有助于师范生形成教育思想有助于师范生提升教育智慧

有助于师范生塑造专业精神(敬业,人文,科学)有助于师范生形成专业人格

第2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1节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

生理的发展(身体的发展)

物质

基础影响

心理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1、顺序性2、阶段性3、差异性4、不均衡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特约

顺序性、阶段性——循序渐进不均衡性——抓住关键期差异性——因材施教

第2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有人说: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说明遗传太重要了!

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没有一定的环境影响,这种可能性决不能转化为现实。

(卡斯.豪瑟王子;狼孩)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正面教育)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人的发展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是决定性因素。

分析:

1、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狼孩的故事说明什么?

3、有人说“受了教育就可以无事不能!

第3章教育与社会

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先行:

1、培养人的周期长,须提前培养2、为了发展经济,须先考虑教育的发展3、办教育要有战略眼光,有预见性4、提高教育经费5、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人

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目的的权利3、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有影响

1、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形成舆论作用于政治

义务教育:

也叫强制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三、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影响教育的培养规格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文化影响教育方法、师生关系等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文化创新、更新文化

第4章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

第1节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和教育政策。

包括:

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3、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影响

二、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1、几种观点: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基本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和全体成员以智力和体力的充分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精神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理论依据)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总要求;要求全面发展与个性独立;注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3、全面发展的教育

(1)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旨在促进人的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它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色各自独立的教育所组成。

德育

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社会意识、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不是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证。

内容: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和帮助学生发展智力的教育。

智育作为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着知识技能的准备和智力支持,是实施其他各育的基础。

体育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和健身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体质的教育。

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增强体质以及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为学生的学习、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美育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方面。

(2)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德智体美劳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育间相对独立,不能互相替代;五育间不可分割,相互渗透;五育都包含对学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在教育实践中,要把各育结合起来。

思考:

“五育”并举等于均衡发展吗?

4、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培养目标的制定受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历程度、学生的兴趣、志向和能力倾向与社会分工领域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2、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关系:

A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B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而言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提的。

C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D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进行现实操作和具体落实。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倡导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

特点:

A以人为本B突出主体精神C面向全体D关注终身发展

第2节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国家实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法》第十七条)

3、我国学制的沿革

1902,“壬寅学制”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未实行)

1903,“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学制。

1912,“壬子癸丑学制”将学堂改为学校,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

1922,“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新学制)……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4、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第5章教师和学生

第1节学生

不了解学生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尊重学生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

一、学生的基本属性

1、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2、学生是具有生成性的人3、学生是具有自主性的人4、学生是整体性的人

多元视野中的学生

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看待学生提供了新的视野。

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

二、新型学生观的建构

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特殊的人3、学生是独立的人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而获取知识、改变行为以完善人格的历程。

1、组织性2、依赖性3、间接性4、基础性

四、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

1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2新课程倡导现代学习的品质,其基本理念在于: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基本品质A、主动性B、独立性C、独特性D、体验性E、问题性

阅读下面案例,思考我们学生的学习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原因何在?

几年前,世界范围内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

在一所国际学校,一天,教师说:

“同学们,今天咱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就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结果,同学们无言以对。

当老师进一步追问时,美国学生说:

“什么叫‘其他国家’?

”欧洲国家学生说:

“什么叫‘短缺’?

”非洲学生说:

“什么叫‘粮食’?

”而中国学生则层生生地望着教师说“什么叫做‘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基本原则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思考:

1、有人说: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你意下如何?

2、如何理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

第二节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法》第三条)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1、示范性2、长期性3、复杂性(目的全面性、任务多样性、对象差异性)4、创造性(教育机智)5、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二、教师的素养

(一)高尚的师德

1、对教育事业的忠诚2、热爱学生3、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现代人的素质

进取意识、独立意识、民主精神主人翁精神、群体意识、效率感……

(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2、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3、较广博的文化修养4、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四)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知识2、实际能力(教学艺术、教育机智)

三、教师专业化

1、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

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师范学习阶段)生存关注阶段(入职阶段)任务关注阶段(专业发展)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专业成熟)

3、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学习

4、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角色

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5、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行为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创新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第3节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二、师生关系的内容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师生关系中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要发扬教育民主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四、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

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

第6章课程观

新课程的理念:

1.发展性的课程功能观2.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观3.生活化的课程内容观4.创造性的课程实施观5.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观6.民主化的课程管理观

一、课程概念

1、课程是知识.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指某一门学科。

2、课程是经验.

3、课程是目标或计划。

4、课程是活动或进程。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结合

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与隐性并重

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一、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

4、农村中学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思想品德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或选项用历史、地理)

科学科学(或选用生物、物理、化学)

课语文语文语文

程数学数学数学

门外语外语

类体育体育体育

艺术(或选择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

音乐、美术)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

高中课程结构

学习语言与数学人文与科学技术体育与艺术综合实

领域文学社会健康践活动

科目语外数政历地物化生通信体育美音艺综合实

文语学治史理理学物用息与术乐术践活动

技技健康

术术

模块略

二、新课程结构的特征

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三、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

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活动课程:

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2、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看,可分为: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以国家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举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课程内容

(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一)1、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学校的课程设置、各学校开设顺序、活动课的安排、各门学科和活动的教学时数、地方课程的安排、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计划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

3、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主人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

2、总体框架:

前言(性质、基本理念、总体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了解、理解、应用、模仿、独立操作)实施建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展讨论等)附录(《语文课程标准》:

背诵推荐篇目、课外读物、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教学大纲着眼于学科,课程标准着眼于课程;教学大纲以教为本,课程标准以学为本;教学大纲强调刚性约束,课程标准强调弹性空间。

(三)教材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体,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第7章教学

第1节教学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的基本任务: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堂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三备: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内容: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得好、积极性高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第二节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教书育人)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可接受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第三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两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注入式、启发式

一、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

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二、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

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具体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要善问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级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