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0118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x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

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专业名称:

三号粗体宋体

学生姓名:

三号粗体宋体

指导教师姓名:

三号粗体宋体

指导教师职称:

三号粗体宋体

院系(点):

三号粗体宋体

 

日期:

年月日

 

江南大学成人教育

毕业论文任务书

一、论文题目: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二、专业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文开始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论文完成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院(站)签名:

____________

年月日

 

引言

伴随医疗护理技术逐渐优化更新,护理操作类型越来越多,操作难度和深度也较前提升。

有创性护理操作占据了很大比重,这无疑增加了血液暴露在污染环境的机会,由此产生了诸多感染性疾病。

如常见的血液性疾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针头刺伤也是医护人员工作中最常受到的职业伤害之一,如果被已经感染的针头刺伤则可能导致病原体进入医护人员体内[1]。

在最近的一份统计报告中称有近8成以上的医护人员曾被针头刺伤,而医护人员职业过程中感染传染性疾病的病因有8到9成源于锐器刺伤[2]。

强化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规范的政策制度防范已迫在眉睫。

1针刺伤的定义及危害

1.1定义

针刺伤是对医护工作中应用到的针型器材刺伤的统称,针型器材均由带有锋利针头的医疗器械组成,如最常用的输液器针头、缝合针、以及带有利刃的刀尖等等,锋利的针头刺伤皮肤后根据深度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刺伤血管则容易与血液接触。

而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均是通过血液传播的,若针头上已经感染上述类型患者的血液而又刺伤医护人员的皮肤进入血液,则可能引起感染。

美国疾控中心的一份统计报告中指出,医护人员职业过程中感染传染性疾病的病因有8到9成源于锐器刺伤,而医护人员中护理人员是接触锐器最多的职业人群,所以又占据了患病人群的8成。

尤其是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广泛传播,携带病毒患者量大的医疗环境下,并且近几年HIV病毒在我国也有较为迅猛的增长趋势[3]。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护理人员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防止医源性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1.2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

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为患者配液和扎针输液,从接触病人开始就离不开带有针头的输液器和注射器。

所以每天都要和针头、针尖有很多接触。

如果患者携带有肝炎病毒或者其他血液传播病毒,则通过针头感染给护理人员的几率大大提升。

作为乙肝高发国和患病大国,粗略统计我国乙肝携带者超过总人口数量的十分之一。

所以在诸多医源性血源性感染性疾病中乙肝的患病率最高。

近几年艾滋病在我国也表现的越来越猖狂,艾滋病作为一种性质更恶劣的血压传染病,一旦患病死亡率将近100%。

这些严重的血液感染性疾病均会导致医护人员丧失工作且承受巨大的痛苦和巨额的医疗费用。

从而对医源性血源性感染性疾病提起重视,并在工作中学会保护自己十分重要。

2原因

2.1医院职业防护制度不健全

医院职业防护制度是专门针对医院职业人群的防护举措,其中包括对护理人员的保护制度建设,由于我国各项社会制度建设起步普遍较晚,医院职业防护制度更是落后于医院的整体发展和整体建设,制度形成初期往往不受重视且不够健全。

这些因素均导致我国医院职业防护制度在多数医疗机构中并未得到有力实施,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甚至形同虚设。

对医院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调查发现,很大比例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带手套,不戴手套的原因统计发现,占第一位的是医院并未给护理人员配发手套,且并没有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携带手套。

而护理人员几乎人人都有被刺伤的经历,但上报率仅有15%左右,如此低的上报率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不重视,不要求上报或者上报后不作为,一些医疗机构甚至根本没有这一报告机制。

2.2人力资源不足

人力资源不足是中国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在主要医疗机构中缺乏医师管理患者,护理人员也十分紧缺。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很多医疗机构现有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均十分大,工作负荷十分重。

护理人员从早交班完毕开始便开始依次进行输液,由于患者数量多,输液扎针数量很大。

很多护理人员直到中午午休都完不成工作,没有完成所有患者输液便需要起针的情况十分普遍,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处理未输液患者的输液扎针任务,一方面有需要回收输液完毕回收输液器的工作。

工作量大的同时难免会手忙脚乱或者防护意识降低。

一些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大消耗太多甚至可能发生低血糖虚脱。

这些情况下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被刺伤的几率。

对针刺伤的诱发因素统计发现,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和工作压力大占据非常大的比重。

可见护理人员人手不够,整体医疗资源短缺是造成针刺伤事故频发的一大诱发因素。

2.3护理人员某些操作不规范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操作人员在工作态度上不认真、对针刺伤不够重视或者工作太粗心大意,导致的后果就是没有意识到针头刺伤的严重性而没有防护性举措,频频被刺伤。

另一方面则是护理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操作,或者是因为科室没有规范的管理要求和规范操作标准;或是个别护理人员自身技术不过关,达不到护理工作操作规范的要求。

此外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符合大、压力大等因素的存在,也可能增加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

如如果给患者输液扎针过程中因为技术不熟练而又紧张,就很容易失败,同时增加手上多余动作而导致刺伤几率的增高。

此外针刺伤更容易发生在一次扎针不成功而需要将针重新插回套管时以及使用完注射器后盖上针帽时。

一些护理人员由于操作不规范,经常单手分离针头和注射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单手肌肉支撑性差以及不太重视,很容易被针刺伤。

总之,不规范的操作流程也是造成针刺伤事故发生的一大诱因。

2.4防护意识淡薄 

防护意识及护理人员防止发生针刺伤等职业伤害的意识,其属于自我保护意识的一种。

防护意识是护理人员就职和职业生涯中必然会接受的培训学习内容之一,医院会定期组织学习安全防护知识,如果在院内学习期间护理人员不积极参与或者不重视学习,在防护知识上便会欠缺,同时不参与学习和日常不重视的后果就是防护意识薄弱,而意识上的薄弱才是导致问题的关键所在。

防护意识薄弱还体现在医院领导阶层上,如医院领导对员工的保护意识薄弱就会在保护工作上有欠缺,如医护人员需要配戴的保护性手套可能不会准备和派发,一些更加安全的新器械新针型也不会及时引进,从护理人员到上层管理人员整体防护意识的薄弱最终导致护理人员对职业防护没有概念,日常工作中也不会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

护理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几率随之大大提升。

2.5护士工作强度高、思想压力大

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思想压力由于工作量、医院竞争环境的存在而存在。

由于是在如今社会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环境下,医护工作中虽然普遍缺少可用的人才资源,但是想获得职位也并不容易,高强度的工作必须在入职后尽快适应,而来自上级的压力也一直围绕在工作中。

很多时候护理人员还需要在学习,经历职业考试和拿学分等等。

这些均是护理人员压力的来源。

尤其是在一些传染病专科医院,在这里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压力是很高的。

这些护理人员虽然均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但是由于精神紧张甚至需要疲劳工作,所以工作的积极性大大下降,工作谨慎程度也随之降低,从而导致一些刺伤事故的发生。

2.6护理对象不配合

护理对象指需要护理的患者,患者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工作的难点,很多时候护理人员会碰到不讲道理、不配合工作的患者,从而导致护理工作不顺利,增加了刺伤几率。

部分患者由于意识不清或者病情太重也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如一些烦躁的患者可能阻止护理操作,在扎针过程中可能挣扎乱动,而导致针头可能与护理人员发生碰擦,导致护理人员被针头刺伤。

3对策

3.1加强防范措施,建立防范制度

医院职业防护制度的建立健全十分重要,只有从制度上重视,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参照,才能够按照制度规范操作。

防范措施和防范制度的建设需要医院领导层和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根据不同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确立防范工作的重点,从而制定相应的防范举措和应对措施。

如定期为医护人员进行体检和注射疫苗,医院完善相关感染性器材的处理流程和保护防范设备的采购配发,如保证每位护理人员均能戴手套工作,并通过规章制度强制要求护理人员这么做。

此外整个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护理站的环境建设,医院除为工作量大科室配备较大面积的护理站外,护理站还应该设置有专门的利器回收设备,能够保证回收的利器如针头等第一时间放入隔离环境中。

此外医院还应该积极引进安全器材替换不安全或有安全隐患的器材,如使用一些自动脱帽的针头减少护理人员在手动操作过程中被扎伤的几率。

3.2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 

培训教育和防范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首先组织培训教育是医院的任务,医院管理层尤其是医务科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学习安全防护培训讲座,通过开设专门的防护课程帮助一些资质较低的护理人员学习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如讲解各种经血液感染疾病的类型以及感染途径和感染强度,并教育护理人员通过加强自我保护措施做好防范工作,如勤洗手、戴手套工作等等,在处理医疗废物尤其是锐器时更应该有专门的防护措施,培训教育同时应该向实习护士开放,能够越早让护理人员培养起自我防范意识,其受益就越大。

此外医护人员的防护性意识在其参与工作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护警惕状态,如在携带或者操作带有针头的器械时应该时刻注意防止刺伤。

通过培训学习后的护理人员还应定期进行科内学习和讲座,从而保持护理人员对这种针刺伤危害性的警惕。

此外可以通过工作情况模拟和考试等方式检查科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强弱和自我防护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只有从领导层、从上级护理人员开始重视防护问题,才能够带动广大基层护理人员的保护意识,提升整个科室护理工作的安全系数。

院内感染的预防不仅仅是真针对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属于院内感染的保护对象。

医院可以建设专业的预防学科和部门,帮助组织医院感染性疾病预防工作,教育护理人员保护自己。

护士长对本科室护士人员有保护义务,在监督领导科室日常工作的同时还应学会保护手下护士。

通过随机考察等方式督促护理人员戴手套工作,护理操作中注意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若科室有护理人员不小心被针头刺伤,应该积极引导其进行清洗消毒和疾病预防,同时需要上报科室针刺伤情况时积极上报。

通过对科室整体卫生环境的监督以及对锐器管理情况的监督保证科室针刺伤情况少发生甚至不发生。

3.3规范操作行为避免针刺伤 

规范的操作护理行为是保护护理人员人身安全和保证护理操作准确可靠的关键,不仅能够减少操作失误和失败率,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护理人员。

美职业安全保障和健康管理组织(OSHA)规定:

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是不允许再有任何操作的,包括套回针帽中,这一规定就防止了护理人员在进行此操作时可能发生的针刺伤失误。

医护人员如果在针刺失败后需要重新针刺,正确的做法是将针头废弃并使用一套新的输液器材。

护理人员还要养成其他规范操作的习惯,如需要使用锐器时能够借助工具就避免徒手操作,如一些污染的针头需要使用钳子或者镊子拿取,同时注意移动带有锐器的器材时可以戴多层手套以防扎伤。

在选择不同医疗器材时,尽量选择针头危害小的器材。

3.4合理工作制度,加强心理疏导

注重工作制度的合理性和增加心理疏导环节。

合理的工作湿度主要体现在轮班制度和加班制度上,减少高强度的工作是对护理人员最大的保护,所以合理安排值班非常重要,日常工作中还要特别注重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教育疏导,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

3.5改善锐器处理方法

锐器处理必须有一套完善且极具保护性的处理措施,如在科室内使用锐器盒收集科室所有的锐器,锐器收集过程需要安全有效。

此外需要有专业的回收设备负责锐器回收。

锐器回收过程中如果能够破坏针头部分的尽量破坏,以免在回收的各个环节损伤到回收人员。

此外找专人负责锐器的处理和回收也非常有效,能够减少不专业人员的操作失误,从而减少广大护理人员针刺伤和被感染的机会。

3.6明确针刺后的应对措施

一旦有护理人员不小心被针刺伤,则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一套完善的针刺后应急保护措施也十分重要。

其中包括受伤人员自己的护理操作和相应的科室护理保护、医院保护制度。

首先护理人员如果被针刺伤,第一时间应该保持冷静,不要以为紧张增加再次刺伤的可能性。

然后患者需要通过对受伤部位血液的挤压帮助感染血液排出,同时迅速回护理站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并上报给上级医护人员并做好登记,抽血化验,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疫苗注射。

在刺伤后的不同时间段均应定期进行抽血化验,从而排除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可能,及时发现病控制病情。

结论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是避免发生针刺伤意外的关键举措。

同时,针刺伤作为医疗事故和职业危害其严重性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受到医疗工作者的全体重视,受到医院管理层和国家医疗工作管理部门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一套完整的职业保护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才能够从日常工作出发,从基础要求出发做好护理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

才能切实减少针刺伤危害的发生以及血源性感染性职业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瑜.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上海护理,2016,16(8).

[2]粟玉芳,唐玉梅,李元晖,等.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与对策[J].广西医学,2014(4):

545-547.

[3]邵聪文.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

2711-2713.

[4]张羽.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其安全防护的进展[J].上海护理,2014,14(7).

[5]马静玲,侯秋秀,梁小艳.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

5776-5777.

 

致谢

本论文在指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

不仅仅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超多的心血。

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

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

老师,谢谢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