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大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986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堂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满堂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满堂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满堂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满堂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满堂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大全.docx

《满堂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堂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大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满堂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大全.docx

满堂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大全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四期二标段

分部工程

模板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模板工程

交底内容:

1、施工准备

1)、主材

模板:

2440mm×1220mm×15mm多层板。

钢管:

Φ48×3.5mm钢管

主要扣件:

直角扣件、对接扣件、旋转扣件。

方木:

截面尺寸为50mm×100mm×4000mm的方木。

主要杆件:

立杆、大横杆、剪刀撑等。

其它材料:

Φ14穿墙螺杆、40~100mm长铁钉、可调顶托等。

(1)对进场的钢管、扣件检验合格后才能用到现场。

不合格的必须退场处理。

本工程模板支架至少抽验一次,检测方式须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

(2)对钢管、扣件检测的内容

a、钢管检测的内容有:

试件的尺寸、抗拉强度及弯曲试验。

b、扣件检测的内容:

直角扣件检测:

抗滑性能、抗破坏性能和扭转及刚度;旋转扣件检测:

抗滑性能、抗破坏性能;对接扣件检测:

抗拉性能。

(3)旧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表面锈蚀深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

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

b、钢管弯曲变形符合要求。

c、严禁使用变形及有打孔钢管。

(4)扣件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b、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c、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5)构配件的允许偏差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JGJ130-2011)要求。

2)、主要施工机具

模板、手提电锯、台锯、木工电刨、手电钻、铁锤、活动扳手、墨斗、卷尺、水平尺(管)、吊铊、撬棍、5m、50m钢卷尺、脚手板等。

3)、作业条件

a、材料进场,机具到位,人员备齐。

b、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且混凝土强度已满足施工要求;同时,高支撑区对应的顶板模板支撑保留。

c、根据图纸要求,放好轴线和模板边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d、柱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完毕,并且已绑扎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及相关隐蔽验收手续。

e、已编制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方案可行,同时,根据模板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向班组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三级安全教育及施工技术交底等。

2施工流程说明

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现制定以下施工流程:

(1)总流程:

测量放线→搭设满堂架→顶板标高引测→安装柱及梁底模板→安装梁侧模及板模板→检查验收→浇筑柱砼→绑扎梁板钢筋→检查验收梁板钢筋→浇筑梁板砼→养护到设计强度→拆模。

(2)安装柱模:

立相邻两边模板并临时与梁板或梁底模板及满堂架固定→穿墙螺杆→基本调垂直这两边模板→立另两侧模板并穿好穿墙螺杆→上紧螺杆,同时将模板调垂直、平整→检查验收→封堵模板底的检查口。

(3)安装梁模

搭设满堂架→引测标高→铺设方木→安装底模→安装侧梁模→检查验收。

(4)安装楼板模板

搭设满堂架→引测标高→铺设方木→铺设模板→检查验收。

3.技术准备

施工前编制有针对性的高支模施工方案,提供高支模施工技术保障;明确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物质等各部门施工管理人员任务与责任。

同时组织人员认真熟悉方案,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做好施工前三级技术安全交底,搞好上岗人员的培训工作。

六、高支模施工方法

1模板定位

根据定位桩点,投放出十字交叉控制线,再由十字交叉控制线测放出每根偏轴线500mm的控制线。

投放完后,再用经纬仪在其它控制线上检查所放控制线的准确性。

其它控制线以最外的轴线为主,中间轴线采取抽查方式检查。

待偏轴控制线经核验准确后,再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等资料,将梁、柱等边线引放出,用以控制模板边线。

(1)标高引测:

根据控制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出板面标高(建筑标高)加0.5m控制点,并将其标注在柱钢筋上,再根据此点用钢尺或水平管引测出梁底、板底的标高。

待铺设完楼板模板、未与梁柱模板固定前,再用水准仪、钢卷尺配合检查其准确性。

(2)柱模板的标高控制:

a)根据柱的高度,扣除砼楼板的标高后,根据胶合板或已制作好的模板高度,计算出用整块的模板数和非整块的模板尺寸,然后裁出非整模板,将非整块模板安装在柱模板中间,以保证已定形的柱交接处的模板不受破坏。

b)弹线:

待楼板新浇筑砼结硬后,由测量员在楼面砼上弹出轴线控制线,核验无误之后,通知木工将柱边线弹出,最后由木工工长和质检员核查控制线,无误后,木工才能进场施工。

2满堂架搭设

支立杆时应先在钢管底部垫木板垫块,再搭中间水平拉杆,再搭扫地杆,扫地杆离地面200mm处,使立柱纵横方向左右对直,立杆的水平牵引杆根据各层结构层高设置,顶步设置在梁底下500mm处,中间步距按1500mm设置最上一步应满足小于1500mm;同时,立柱要间距均匀,满足设计要求。

之后用水平管根据标志点弹出梁底模标高,并搭设梁底钢管。

满堂架搭设时应与框架柱、构造柱作刚性连接,增加整个支撑系统的刚度。

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采用搭接接长。

3剪刀撑的设置

整个钢管支撑系统须与框架柱连在一起,增强整个支撑系统的刚度。

为了便于实际操作,水平剪刀撑统一采用6m钢管搭设。

与楼面夹角成45°~60°沿高支架四周从低至顶连续布置。

所有模板支架需在最上一步横杆、中部、底部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并在二层板下部加设水平兜网,人工作业部位需另铺设跳板。

4核验标高

标高弹出之后,及时核查正误。

并由工长和质检员核验收。

5梁模安装

按设计间距要求整齐铺好50mm×100mm×4000mm方木,随即铺设梁底模,铺设时应先与柱头对接好并钉牢,并用50mm×100mm方木条作立档及立档支撑,用步步紧卡牢。

之后吊直侧模,用斜杆顶撑固定。

当梁高超过750mm时,考虑到侧模斜撑的作用力减弱,故在梁高的中间加一道φ14穿墙螺杆。

另外,当梁跨度大于4米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2/1000。

主次梁交接时,应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为了保证梁不出现下沉变形等质量事故,在大梁底模中间加一排立杆与高支模排架相连接。

6顶板模板安装

1)在钢管立柱上弹出横钢管标高控制线,并架设Φ48横钢管,在钢管上直接铺设方木,拉线检查,直至平整。

然后铺楼面模板,用长40mm铁钉钉牢,如果楼板宽度不合模板模数时,补板应补在梁、柱边。

板缝用胶带纸粘好。

2)板模板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

(1)钢管排架搭设横平竖直,纵横连通,连接件需连接牢固,水平拉撑连通;

(2)模板第一排次楞木方需紧靠柱边模,模板与模板之间拼接缝小于2mm,否则用腻子封条;

(3)根据板跨度大小,决定板模板起拱大小:

<4m开间不考虑起拱,4m≤L按2/1000起拱。

(4)板模板支设,下部支撑用满堂架子,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胶合板垫块。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必须与每根立杆连接并拧紧。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板纵横格栅用压刨刨成同样规格,并拉通线找平。

特别是四周的格栅,弹线保持在同一标高上,板与格栅用50mm长钉子固定,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并用靠尺找平。

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板及时修整和更换以确保接缝严密,板面平整;模板铺完后,将杂物清理干净,刷好脱模剂。

(5)从墙根起步350mm立第一根立杆以后按支撑体系设计的间距立支撑,保证立柱支撑上下层位置对应。

7边梁模板加固

铺完楼面模板后,要对边梁模板加固。

按照轴线控制好边模位置,用方木顶牢,禁止顶到外架钢管上。

并拉通线检查是否平直。

8高支模与非高支模部分整体性处理

为提高整个高支模系统整体稳定性,要求做到以下注意事项:

1、在高支与非高支交界处增设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高支与非高支系统各跨两排立杆;

2、在高支与非高支交界处增设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高支与非高支系统各跨两排立杆;

3、施工前按以上要求进行交底,过程中严格按方案要求施工,完成后将此部位作为重点验收部位。

9穿梁、板孔、洞口模板

预埋件、预留洞在施工前和安装图详细复核,无误后方能进行施工。

在模板和钢筋骨架上画出预埋件和预留洞的标高、几何尺寸和位置用胶合板做成相应规格模盒,盒子内部用方木支撑固牢,安装时,孔洞模应用铁钉钉牢或用铁线绑牢,并焊钢筋顶侧模。

预埋件固定在模板上,预留洞如预留在钢筋上则要用短钢筋电焊固定在钢筋网架上,确保在施工中不会移动。

施工完毕的预留洞、预埋件进行复核和验收。

混凝土浇捣时,要派专人对预埋件、预留洞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埋件和预留洞的准确。

10高支模施工注意事项

1)具体布置立杆时,需对主梁、次梁、顶板三者支撑立杆间距整体考虑,使三者立杆纵、横方向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调整平分立杆间距时,以上述立杆间距为最大极限值,间距只能调小,不能调大;

2)立杆之间必须按每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其在两个方向(x,y)均具有足够的设计刚度;

3)满堂支撑架底部距基础面200mm以内必须设双向扫地杆;

4)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

5)确保每一扣件的拧紧力矩控制在45~65N•M内;

6)立杆不得采用搭接,必须使用对接扣件进行对接,并确保立杆的对接端头平整;且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中设置;

7)顶部承载支撑采用钢管横杆时,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采用双扣件;

8)底部支座如座落在混凝土板上,则立杆下部需垫15厚多层板或100×100木方;

9)高支模系统验收合格后,楼板钢筋绑扎前将柱子砼浇捣完毕,以增加高支模系统的稳定性。

(设计高支模系统时考虑与柱子连接)

具体部位搭设标准实例如下:

120、130厚现浇板使用Φ483.5钢管搭设满堂架,钢管使用6+5米、6+4.5米、5.2米+3米,对接扣件接头错开,次龙骨使用50x80木方间距200mm,主龙骨使用Φ483.5钢管,立杆间距0.9米x0.9米,扫地杆距地0.2,水平杆步距1.5米,最上部水平杆立杆顶部0.2米,顶部使用可调式油托支撑,高度不超过0.2米。

搭设高度8.87~15.36m模架水平剪刀撑设置三道分别为距地0.2m、中间、上水平杆位置;搭设高度为7.91m模架水平剪刀撑设置二道分别为距地0.2m、6.2m。

在模板支撑架外侧四周围均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部纵横向每隔不大于10m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三跨4-6m。

350×700、400×800、400×900梁使用Φ483.5钢管支撑,两侧钢管间距0.9米,立杆延两方向间距0.9米,扫地杆距地0.2,水平杆步距1.5米,最上部水平杆立杆顶部0.2米。

梁底次龙骨间距0.15米,主龙骨使用Φ483.5钢管,梁下增设一根承重立杆,沿梁纵向,按900mm间距设置。

梁下立杆与主龙骨使用可调式油托支撑,两侧使用双扣件支撑。

梁侧模主楞采用双钢管@500,梁侧次愣采用50×80mm,木枋间距250mm,采用Φ14对拉螺杆拉结,首排在梁下设置、二排在梁底上300mm。

顶板处纵向间距500支设1道45°~60°斜撑顶住与板相连的上口模板。

400×1200梁使用Φ483.5钢管支撑,两侧钢管间距0.9米,立杆延两方向间距0.45米,扫地杆距地0.2,水平杆步距1.5米,最上部水平杆立杆顶部0.2米。

梁底次龙骨间距为距0.15米,主龙骨使用Φ483.5钢管,梁下增设一根承重立杆,沿梁纵向按450mm间距设置。

梁下立杆与主龙骨使用可调式油托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