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最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587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最新.docx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最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最新.docx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表最新

 

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申报表

 

课题名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201年12月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负责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60年8月

行政职务

校长

专业职务

小学高级

学历

大专

研究专长

语文

工作单位

魏县第一完小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魏县第一完小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主要参加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

1980.10

教师

小学高级

本科

魏县第一完小

1978.8

教师

小学高级

本科

魏县第一完小

1978.2

教师

小学一级

专科

魏县第一完小

1974.8

教师

小学高级

本科

魏县第一完小

1981.10

教师

小学高级

专科

魏县第一完小

1978.9

教师

小学高级

本科

魏县第一完小

1980.12

教师

小学高级

本科

魏县第一完小

1973.6

教师

小学高级

本科

魏县第一完小

1983.1

教师

中学二级

专科

魏县第一完小

1984

教师

小学一级

专科

魏县第一完小

1960

主任

小学高级

专科

魏县第一完小

预期的主要成果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国拔及自筹约2万元

预期完成时间

2012年7月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㈠课题创新程度

我们依托本课题研究,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

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本课题承担起了民话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㈡课题理论意义

在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小学生多在麦当劳、冰淇淋、可口可乐的熏染中长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陌生感,我们老师有义务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本课题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认为,即使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

小学语文教材中既有歌颂古代人民聪明才智的文化,又有赞扬人物优秀品质的文章,是对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人生品格,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良好素材,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有效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要既学语文知识,又学做人、学创造等,为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打基础。

特别是一至六年级(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更是基础的基础。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做好此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㈢课题实践意义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广大语文老师尽可能地开发课程资源,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以及“对话——探究“为总纲的语文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的人文性,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

通过“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深化小语整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用课堂诵读经典美文,启迪学生心灵;掘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擦亮慧眼;利用语文活动课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要求学生收集传统文化故事及有关知识,感受祖国文化精髓。

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了解了中华许多优秀传统文化,还养成了乐于学习语文的良好兴趣。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研究目标: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学生充分汲取古诗词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陶冶他们的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在文学滋养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2、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古诗词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古诗词,了解古代民俗民风、道德教养、历史人物等,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3、探索语文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及综合性学习方面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操作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文积累。

4、促使教师不断地汲取养分,加深自身的传统文化功底,真正成为有文化、有涵养的教师。

并及时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增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增加广大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

研究内容: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使小学生认识、理解、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掌握运用祖国语言的规律。

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开发语文潜能,发展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感,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提高语文素质。

使学生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同时,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协调发展、综合提高,获得语文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形成初步良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使实验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1、阅读指导。

流利朗读并基本能用现代汉语解释指定古诗词。

大致理解内容,归纳分类古诗词中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拓宽经典诵读渠道,利用学校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等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巩固读书成果。

3、发动广大家长共同参与,实现家校联动的“亲子读书”计划,为学生诵读古诗词提供支持与保障。

4、教师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诵读途径,在保证“量”的前提下,实现诵读“质”的飞越。

5、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3、对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实施步骤设计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3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建立学校课题组,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

3.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与民族传统文化;

4.确定实验班,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5.进行相关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与设计。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2月)

1.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课题实施前的有关专题问卷调查与测试;

2.对教师及学生进行培训、交流、研讨活动;

3.初步确定新型教学模式框架;

4.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社团活动,使研究内容拓展。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1.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实践课展示、检测、评估与小结;

3.完成实践课录像资料及测试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撰写个案分析、专题研究文章或研究论文;

5.继续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交流、研讨、推广研究成果。

6.进行研究资料分析与数据检测统计,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与有关论文;

7.接受评估组结题验收研究成果。

课题保障条件

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省“十五”电教课题、“双自主”课题、市“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均取得认定,获奖和推广。

各项教学成果紧扣教学改革,立足实践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改革实验课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课题组全体成员均为年轻骨干教师,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小学一级以上职称,政治业务素质较高。

学科组定于每周二为固定教科研时间,其它时间分散交流。

媒体设备、教学资源丰富,连有校园宽带局域网、远程教育接受终端、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语音室、备课室等设施,并且每学期向县仪器站订电教软件上千元,丰富了实验教学的需要。

充分利用校园宽带互联网,积极探索最新教科研方法,并参加省、市、县三级培训。

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研讨和经验交流会,课题组成员每周至少一次专题研究,利用统计、调查、学生座谈、问卷等形式,促进我校教科研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每位实验教师做出3个以上的优秀课件。

2、每位实验教师撰写3篇以上优秀论文、3个以上教学设计方案,并由课题组结集正式出版,其中3篇以上获省级奖励或在省级或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

3、课题组设计出不少于5个具有典型意义和创新价值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示范课,并进行拍摄与录制,制作成综合课;制作3个以上的学科资源网页;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教学交流。

4、学生实践作。

古诗词书画作品、手抄报。

 

四、最终研究成果

1、课题组收集一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包括小论文、小课件、实验报告、网页、创作的其它作品等,并整理出版

2.课题组撰写一份完整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项目实施的总结报告。

 

1.构建起“引导——诵读——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学生对教材有创造性的理解。

2.总结出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探索出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3.形成一整套与校本课程开发,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教材。

4.学生在诵读、感悟、赏析中进一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解读、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5.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并撰写出有一定质量的经验总结和科研报告。

 

五、课题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签名;单位盖章

本课题申请书所写内容属实。

本课题负责人长期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校被命名为省、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等称号。

参加实验的教师均为我校年轻骨干教师,政治、业务水平较高,学校确定了每周的教研时间,其它时间分散交流,地点为多媒体教师,本单位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2010年12月25日

六、课题所在专业委员会、市教育学会意见

 

专业委员会、市学会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七、省教育学会评审意见

省教育学会评审意见

 

河北省教育学会(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