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502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docx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docx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陈家园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摘要:

本综述分析了2000-2012年关于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的学术文献,对现阶段中国贫富差距的状况、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贫富差距的影响以及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归纳,强调了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关键词:

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共同富裕

一、导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由计划经济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

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在1993年就已经达到0.4的国际警戒线,在2004年上升到0.47,2007年达到0.48,甚至有些香港学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2008年就已经达到0.53(查俊峰张超2012)。

刘景臣也在《贫富差距问题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不良影响及对策》中表示,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贫富差距比较严重的国家。

中国贫富差>0.5

收入差距悬殊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尼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孔静等学者在《6转型期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中,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和城镇的基尼系数变化作出了一一考察,得出

类别

年份

农村

城镇

全国

1978

0.21

0.16

0.3

1979

0.237

0.16

0.31

1988

0.34

0.23

0.38

1995

0.429

0.286

0.445

我国在1978年的基尼系数是0.21,2008年达到0.53,严重超出0.4的国际警戒线。

从这30年的发展来看,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贫富差距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上升速度之快确实值得忧虑(彭劲2000)。

由于基尼系数上升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所来带的巨大影响,更是不的忽视的。

(一)城乡差距悬殊

在我国贫富差距的表现中,最典型的就体现在城乡差距。

长期以来,这两大群体的差距不断扩大。

由表格显示

(王旭2012)。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以上。

而从2004年到2008年,虽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提升,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除此之外,城市居民还享受了到住房、物价、实物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果把这些因素计算进去,二者的差距至少在4倍以上(彭劲2000)。

而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资产除了储蓄存款之外,还有其他各种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国债和外汇等,然而农村居民却很少持有这类金融资产(查俊峰张超2012)。

他们还表示,乳沟把这些金融资产也算进来,城乡居民的财产差距将达到15倍。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二)地区差异明显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无论从自然条件还是政治条件来讲都是不相同的,这就不可避免的在经济发展中表现出地域差距。

目前全国共有580个左右的贫困县,其实90%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彭劲2000)。

在最初的发展中,东部地区有较好的工业基础,而且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港口众多,更有积极的政策支持;而西部深居内陆,相对闭塞,交通受到制约,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差(喻冰,韩仲旭2012),所以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发展的起跑线上就落下了一大截。

虽然近些年来中国在政策上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战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但地区差距的形势依旧十分之严峻。

根据彭劲在《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与对策》中关于不同地区收入差距的表述,得出下表,

城市

农村

沿海

内地

沿海

内地

1978年

334元

294元

1.44倍

164元

127元

1.29倍

1991年

1881元

1388元

1.30倍

1038元

596元

1.74倍

可见,沿海和内地居民的人均收入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而且扩大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尤其体现在农村上。

而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已接近或超过4:

1,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某些省份的差距在7倍以上(周智年2010)。

(三)部门差异

随着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由于制度不完善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逐渐暴露了一些缺点,行业差距不断拉大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

当前中国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6717元。

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1(喻冰,韩仲旭2012)。

垄断行业(金、银、财、保、两电、一草)职工收入明显高于一般行业的职工收入(周智年2010),如下表

垄断行业

金融业

非垄断行业

信息传输业

全国

2003年

18752元

22457元

6969元

14040元

2004年

7611元

34988元

16024元

2003年,金融业职工收入是非垄断行业的3倍多;2004年,信息传输业是非垄断行业的4倍多。

而且近两年来,这种行业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垄断行业的领导阶层和管理阶层收入更高(周智年2010)。

这也体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不平等性,社会过度强调和重视脑力劳动,因而忽视了体力劳动的重要性,体力劳动者的报酬不能充分反映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造成收入不公平,不利于社会价值引导以及稳定发展。

(四)阶层差距

2011年10月,《全球财富报告》中称中国百万美元富翁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将成为世界上百万富翁增长最快的国家(喻冰,韩仲旭2012)。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依靠优越的政策发财致富,富人阶层慢慢崛起。

然而,在我国农村,还存在广大的贫困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彭劲2000)。

就业难、买房难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活品价格不断上涨,这样发展下去,势必将演化为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严峻形势。

三、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经济”的发展战略

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是造成城乡收入分配较大的根本原因(喻冰,韩仲旭2012)。

建国初期,由于特殊国际和国内情况,国家通过农业“剪刀差”的形式把农业产品的利润转化为了工业产品的利润(查俊峰张超2012),导致过度重视工业生产而长期忽视农业的重要价值,造成农民收入水平低下。

(二)垄断行业的出现

由于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拥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这些垄断行业包括金融、银行、财政、保险、两电(电信和电力)以及烟草。

这些行业被国家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和控制,并有一定的财政保障(查俊峰张超2012)。

这些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

又因为垄断企业门槛高,融资能力强,容易形成竞争壁垒,把中小型民营企业挡在了竞争之外,而中小型企业由于融资困难,将不得不面临破产的风险。

(三)权力寻租

不规范收入和非法收入问题突出。

一些商人通过破坏市场规则获利,也有人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灰色收入,更有一些腐败分子通过寻租手段,贪污受贿,形成大量黑色收入,从而造成财富占有上的悬殊(周智年2010)。

查俊峰和张超也表示“制度的不完善为各种权力寻租和贪污腐败提供了体制性空间产生了大量非法和非正常收入,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

(四)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刘晓辉在《对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既有“先天不足”的因素,也有“后天失调”的因素;既有体制和政治的因素,也有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1、“先天不足”体现在: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自然资源较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集中,需求量大,容易促进经济发展,而自然资源匮乏地区,资金流通困难,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王旭2012)。

是中国贫富差距的客观原因。

2、“后天失调”体现在: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先富带后富”等方针的导引下全面突出分配领域的效率因素(刘晓辉)。

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也对贫富差距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垄断行业、权力寻租上(喻冰,韩仲旭2012)。

同时,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贫富差距的原因之一。

中国通过一些列的税收制度来矫正我国的贫富收入差距,但是如果由于税收制度的不完善,可能不但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反而是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王旭2012)。

(五)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贺蕊莉在《财政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中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作出了评述,其中经典研究认为,收入差距的成因有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之分。

个人原因有先天禀赋、家庭影响、个人选择和偶然性因素;社会原因则有经济增长、金融效率和能力贫困等。

(六)其他

王旭在《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及其改善建议》中又归纳了下面几点原因。

1、教育、科技发展不均衡。

城市教育设施和科技设施相对农村要完备得多,城市更重视教育,而农村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2、人口流动。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

乡镇企业面临招工难的窘境

3、“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由于我国贫困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低,投资的资金供给(储蓄)和产品需求(消费)都不足,这就限制了资本形成,使得我国贫困的地区长久的陷入贫困地区之中。

四、贫富差距的影响

1、正面影响:

虽然我们最终目的是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但在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贫富差距的存在,确实有它的积极作用。

周智年在《简析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一文中强调:

(1)合理的收入差距,既能激发人们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又能激发人们为创造社会财富而奉献自己的体能和智能,有利于鼓励知识创新、科技创新。

(2)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积累财富的积极性,有利于尊重和保护一切人民的劳动,有利于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益和合法的非劳动收益。

(3)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产生示范效应、劳动效应,鼓励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负面影响:

(1)贫富差距问题影响社会心理稳定,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滋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引发社会心理失衡

(2)贫富差距问题导致社会结构失衡,生成了一个失衡的社会结构———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会,导致社会结构日趋畸形化,富人阶层与贫穷阶层形成严重对立,甚至引发社会动乱与动荡

(3)贫富差距问题引发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关系始终处于一种敏感、紧张的状态。

(4)贫富差距问题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容易引起群众对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不满,演化为严重的群体性事件,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刘景臣2008)

(5)贫富差距过大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周智年2010)

五、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

贫富差距过大对社会和谐和稳定是有极大的破坏的,因此,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对缩小贫富差距采取一定有效地措施。

以下是对各经济学家观点的整合。

(1)在缩小贫富差距问题上,应加大扶贫力度;要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使个人收入规范化、明晰化。

(彭劲2000)

(2)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规范垄断行业职工工资和福利制

度,使其保持合理水平;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消除灰色与黑色收入的制度漏洞(查俊峰张超2012)。

(3)必须改革现有的政治行政体制;打破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并建立起系统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

(孔静2002)

(4)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财税制度;实施城乡统筹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解决腐败问题。

(喻冰,韩仲旭2012)

(5)大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中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应当是社会的优先目标;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改革个人所得税及其征收办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对相对低收入人群的支付转移力度。

(谭丽燕2006)

六、总结

正如图海纳所说,社会竞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1],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并不能影响我们对其研究并解决它的决心。

对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现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有相同的认识。

在对贫富差距的影响问题上,总体上认为是弊大于利。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贫富差距对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但也有学者注意到其阶段性的重要作用。

而不同观点主要体现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方面,从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到科学教育方面都有涉及。

贫富差距问题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持政治稳定、保证社会和谐健康、坚持社会主义体制,就着眼于如何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贺蕊莉.财政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6):

13-19

[2]王旭.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及其改善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2,(25):

[3]喻冰,韩仲旭.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

[4]周智年.简析中国贫富差距问题[J].理论月刊,2010,

(2)

[5]彭劲.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3)

[6]朱光磊.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J].中国政党干部论坛,2002,(4)

[7]谭丽燕.对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30

(1)

[8]张铮.浅析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

[9]刘晓辉.对当代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5,(4)

[10]杨亚星.政治合法性视角下的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3)

[11]孔静.转型期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4)

[12]刘景臣.贫富差距问题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不良影响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9,(5)

[13]王旭.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及其改善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2,(25)

[14]查俊峰,张超.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2,(3)

[15]李萍.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7,(9)

[16]杨军.贫富差距与社会和谐问题研究[J].经济特区,2008,

(1)

[17]王培刚.当前各社会阶层对贫富差距状况的动态认知研究[J].社会科学究,2008,(6)

[18]李宝怀.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方法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19]叶海平,朱琳.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及对策性政策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2)

[20]颜玉凡.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0,

(2)

[21]李强.社会学研究与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J].河北学刊.2003,(3)

[22]汤浅诚.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研究[J].学会,2010,(10)

[23]何妍玺.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