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946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 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5章 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5章 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5章 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章 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章 检测试题.docx

《第5章 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 检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章 检测试题.docx

第5章检测试题

第5章 检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1,2,3,6,7,26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4,5,8,9

3.细胞呼吸及影响因素

10,11,12,13

4.光合作用及影响因素

14,19,20,21,22,28,29,30

5.综合考查

15,16,17,18,23,24,25,27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

C.酶适宜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条件下长期保存

D.可用过氧化氢作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而少数酶是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紫色,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酶的活性高,因此不适合酶的长期保存;由于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可以分解,因此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B.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C.过氧化氢酶能够供给过氧化氢能量,从而降低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D.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催化ATP合成的酶是相同的

解析:

过氧化氢酶并没有给过氧化氢供能,而是通过降低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催化效率。

3.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

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

下列与图示反应类型相符的生理过程是( D )

A.核糖体上多肽链的合成B.叶绿体内二氧化碳的固定

C.线粒体内[H]的氧化D.肝细胞内过氧化氢的分解

解析:

题图显示底物与酶结合后分解,是分解反应。

选项A、B、C中都是物质的合成。

4.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一分子ATP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即成为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B.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和ATP的含量都较多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均只有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解析: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的含量都较多,但ATP在细胞内的含量较少,它通过快速的合成和分解来满足能量供应需求。

5.下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过程①不需要酶的催化

B.过程②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C.过程①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过程②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解析:

ATP的合成和水解,都需要酶的催化;ATP的水解过程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有ATP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叶绿体中暗反应阶段,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因此②可以发生在叶绿体中。

6.

图中a、b、c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D )

A.b曲线的处理条件是此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由于pH不同造成的

C.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

D.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解析:

三种处理条件下生成物的最大生成量一样,说明三种条件下反应底物的量相等;该图形中影响达到最大生成量所用时间的因素可能是酶的剂量、温度和pH,其中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比较a、b、c三条曲线可知a曲线最先到达最大生成量,所以在a曲线的处理条件下,酶的活性相对较高,但不能说明此条件为最适条件。

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超过酶的最适温度,酶因肽键被破坏而逐渐失活

C.酶在代谢中作为催化剂,其本身的合成也需要酶催化

D.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酶与底物应分别保温后再混合

解析: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超过酶的最适温度时,高温会逐渐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逐渐失活;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和RNA的合成过程也需要酶的催化;为保证化学反应是在设定温度下进行的,酶与底物分别保温后再混合。

8.据图判断,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丙三种物质都不含高能磷酸键

B.植物体内能量1可用于CO2的固定,能量2来自水的光解

C.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组成单位

D.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解析:

据图分析,甲是ADP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二氧化碳的固定不需要消耗能量;乙是脱去两个磷酸基团的一磷酸腺苷,也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人在饥饿时,细胞中的ATP与ADP的含量仍处于动态平衡中。

9.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ATP是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②ATP的能量主要贮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中

③ATP水解成ADP时是远离A的第三个高能磷酸键断裂

④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速率很快

⑤ATP是可流通的“通量通货”

⑥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关联

A.①②④B.④⑤⑥C.③⑤⑥D.③④⑤

解析:

①ATP是生物体内直接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贮存能量的物质,①错误;②ATP的能量主要贮存在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中,②错误;③ATP的水解实质是ATP分子中远离A的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③错误。

10.下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活种子。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从C瓶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与空气相比没有变化

B.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产生的

C.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D.在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解析:

容器B中的种子在有光和无光时均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要消耗氧气产生CO2,即从C瓶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与空气相比减少;A装置的存在,保证了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种子的呼吸作用与光照条件无关,有光、无光都进行;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1.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的地方分别是( D )

A.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B.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C.①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D.①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解析:

题图中产生ATP的过程是有氧呼吸①④阶段和无氧呼吸①阶段,而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

12.研究人员选取体长、体重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其中训练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续不断驱赶斑马鱼游动),对照组不进行。

训练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后的肌肉乳酸含量,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

B.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在细胞质基质生成

C.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

D.运动训练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

解析:

乳酸是由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形成的;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训练组运动后乳酸含量较低,说明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训练组静止时乳酸含量与对照组相同,说明运动训练不影响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

13.如图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①过程的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B.②过程的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C.细胞中①②过程都发生时,③过程也一定发生

D.若停止光照,则①②过程均不发生

解析:

①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②过程是水的光解,细胞中①②过程都发生时,表示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若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则③过程就不能发生。

14.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及叶绿体色素功能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进行提取

B.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扩散速度最慢,所以位于滤纸条最下端

C.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让一束白光穿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再经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的区域是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解析:

提取叶绿体色素时,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所以位于滤纸条最下端;没有叶绿体完整的结构,只有叶绿素即使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5.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呼吸底物为葡萄糖)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及利用。

下列关于[H]的产生和利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光合作用过程中的[H]来自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

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

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H]均来自水,和第一阶段产生的[H]都用于第三阶段中与氧结合

D.如果给某叶肉细胞提供

O,则在该细胞中的氧气、葡萄糖、CO2中均可检测到放射性

解析:

光合作用过程中[H]全部来自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全部来自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水和丙酮酸;通过水的光解,

O中的氧可以出现在氧气中,通过有氧呼吸

O中的氧可以出现在CO2中,再通过光合作用出现在葡萄糖中。

16.分析下图,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依次是( A )

A.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化能合成作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无氧呼吸、酒精发酵、有氧呼吸

D.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解析:

①光合作用;②化能合成作用;③酒精发酵属于无氧呼吸;④有氧呼吸。

17.如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图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图甲、乙中的[H]代表相同的物质

C.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解析:

图甲、乙中的[H]代表的物质分别是NADH和NADPH。

18.将A株玉米置于含有C18O2的空气中,B株玉米置于含有18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后,A、B两株内最先存在的含18O的化合物依次为( B )

A.葡萄糖和二氧化碳

B.三碳化合物和水

C.葡萄糖和水

D.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解析:

将A组小麦培养于含C18O2的空气中,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然后被还原形成有机物,因此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是三碳化合物;将B组小麦培养于含18O2的空气中,氧气首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是水。

19.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细胞因不含叶绿体而显白色(图中b所示)。

将整株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两天后,再做如图所示处理。

两小时后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滴加碘液显色后进行观察。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实验中a处和b处两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发生于叶绿体中

B.实验中a处和c处两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C.实验中a处和遮光纸遮挡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D.实验中光照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解析:

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