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456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与答案解析.docx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与答案解析

【2017甘肃省白银】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

(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

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

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

苔藓植物。

②谬:

(miù)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

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017甘肃省兰州】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

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

是指体悟道理。

④更:

经历。

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_________、湍上急流、______的金城美景。

(2分)

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答案】

1.(2分)积水连山,城头残月。

2.(3分)C

【2017广东省广州】

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宦游:

出外做官。

无为:

无须,不必。

(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2017广西贺州】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展示的情景。

(2分)

答:

_________

(2)“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2分)

答:

_________

【答案】

(1)示例一:

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

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

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2)“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2017广西柳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_______________。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___________”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以诗为赠(回赠)(1分);②烂柯人(王质烂柯)(1分)

2.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1分)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1分)

 

【福建省】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答案】

1(3分)C

【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2.(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贵州省安顺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的两位英雄人物,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2分)

3.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3分)

【答案】

1.孙权魏尚

2.“狂”字为全篇定下了豪放的基调。

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3.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贵州省六盘水市】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1.(2分)C

2.(2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或悠然自得闲适)之情。

【贵州省黔东南州】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上阙一个“_______”字写出了作者心绪不宁,无心做事的愁苦心情;下阙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只恐”六个字凸显了词人一波三折的心虚,层层虐心,这样的构思与表现手法堪称新鲜奇特。

②这首词的主旨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公认为写“愁”名句,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①倦、闻说、也拟.

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比喻(拟)或者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多。

【贵州省遵义市】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有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分)

【答案】

1.“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1分)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1分)(共2分)

2.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分)

【海南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的第二联用“”和“”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2分)

2.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分)

【答案】

1.(2分)风飘絮雨打萍(每空1分)

2.(3分)示例: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事业失败(抗元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

【河北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

【答案】

1.A(是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作品)

2.乐观豁达意志坚定(坚忍不拔)进取向上

【河南省】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分)

【答案】

1.(2分)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2分)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黑龙江省大庆市】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

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3分)

【答案】

1.B

2.这两句是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的名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诗人那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2分)

【答案】这两句特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体现奉献精神)。

【黑龙江省绥化市】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①这首词气势恢宏,意境壮美。

上阕写的是_________,下阕写的是________,再现了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进行赏析。

【答案】

①北国雪景,评说历史(英雄)(1分)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群山比作舞动的银蛇,高原比作奔跑的蜡像;同时,“舞、驰”两个又化静为动,使所描绘的景物生机勃勃,生动活跃。

(2分)

【湖北省鄂州市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2分)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2分。

修辞1分,赏析1分)

2.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民族气节。

(3分。

抒情方法1.5分,内容分析1.5分)

【湖北省黄冈市】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

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

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

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

【答案】

1.B(2分)

【解析】这种愁情不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至”,因为前面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

诗人的愁情是忧国思亲。

2.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2分)

3.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2分)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2分)

【湖北省黄石市】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

指荆门山。

⑴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⑵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D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湖北省荆门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

下榻:

指留宿处。

行杯:

浮杯,流觞。

回:

回荡,摆动

⑴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的分析。

⑵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的第二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作用。

【答案】

⑴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大雁、高山以人的情感,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

⑵身处岳阳楼,仿佛是在云间下榻,天上喝酒,这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高耸入云,抒发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怀。

【湖北省随州市】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①,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五更鸡:

天快亮时,鸡啼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题目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起统领全片的作用。

B.首句写读书时间﹣﹣从“三更”读到“五更”,极言读书之刻苦勤奋。

C.“黑发”、“白首”借指青年,老年,两相对照,突出年少勤学的可贵。

D.诗的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2.补写下面的“劝学”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

【答案】

1.B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湖北省咸宁市】

阅读杜甫《望岳》,完成1~2小题。

(6分)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②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

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

①描绘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的两种不同自然景观,(1分)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分)

②A(3分)

【湖北省襄阳市】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用语精炼传神。

上片一个“______”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________”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2分)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请具体谈谈。

(2分)

【答案】

(1)(2分)闭泪

(2)(2分)征人们都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湖北省孝感市】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国家之痛和___________的决心。

(1分)

(2)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两句诗妙哪里?

(2分)

【答案】

(1)(1分)以死明志(舍生取义、以死报国、为国捐躯)

(2)(2分)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伶仃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湖南省长沙市】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西尘丝:

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

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4分)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1.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

(评分说明:

只要写出了此两者就给2分)。

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意思相近便可。

)(2分)

2.拟人:

作者将“春风”当做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

(2分)比喻:

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

(2分)

【湖南省郴州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1.白居易(乐天)振作

2.写作手法:

用典(1分)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1分)

【湖南省衡阳市】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2分)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答案】

1.“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分)

2.对偶。

气势磅礴。

(2分)

【湖南省娄底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