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学案解析版必修3第0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192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学案解析版必修3第0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学案解析版必修3第0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学案解析版必修3第0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学案解析版必修3第0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学案解析版必修3第0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学案解析版必修3第0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学案解析版必修3第0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学案解析版必修3第0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学案解析版必修3第0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学案解析版必修3第0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第06课琵琶行并序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贬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并序》,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存世。

【重点理解】

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

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用作状语)在梦里

古今异义

明年秋

古义:

第二年。

今义:

指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

古义:

“因此作”,是连词“因此”和动词“为”构成两个词。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神态、脸色、姿容。

今义:

指色彩。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年纪大了。

今义:

指兄弟排行第一。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以前。

今义:

指方位。

曲终收拨当心画

古义:

在……中心。

今义:

指小心、留神。

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奔突而出。

今义:

指鼓出来或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整理。

今义:

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弟走从军阿姨死

古义:

教坊的管理者。

今义:

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

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

叹息声。

今义:

拟声词,形容虫叫声等。

去来江口守空船

古义:

走了以后。

今义:

离开了又回来。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被动句)

江州司马青衫湿。

(被动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状语后置句)

转徙于江湖间。

(状语后置句)

送客湓浦口。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使快弹数曲。

(省略句)

【难点探究】

1.文前小序,涵盖了哪些信息?

小序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写诗的时间、背景、缘由、动机,

并确立了诗歌的主题:

同情琵琶女,控诉社会现实,抒发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2.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

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

第一次:

“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略写)

第二次: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详写)

第三次:

“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略写)

在听琵琶女弹奏的时候,我们能否发现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

前奏曲

诗句:

“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

明确: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了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

低沉抑郁,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

欢乐曲

诗句:

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

明确:

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成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的青年时代。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恋,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沉思曲

诗句:

间关莺语花底滑,……,此时无声胜有声。

明确: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

这时,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悲愤曲

诗句:

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明确: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但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的愤怒控诉。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3.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千古绝唱。

简析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琵琶女弹奏技艺精湛,作者的描写技巧更加炉火纯青,使我们真的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

1.用喻拟声:

8个比喻。

2.双声词、象声词拟声:

幽咽、间关;嘈嘈、切切。

《琵琶行》里写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乐曲的美妙。

3.侧面描写。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浔阳(xún)红绡(shāo)湓浦(pén)春江花朝(zhāo)

B.转徙(xǐ)幽咽(yè)荻花(dí)呕哑嘲哳(zhā)

C.悯然(mǐn)虾蟆(xiá)贾人(gǔ)钿头银蓖(diàn)

D.霓裳(ní)谪居(zhé)浸月(jìn)整顿衣裳(sháng)

2.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明年秋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终岁不闻丝竹声

3.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C.轻拢慢捻抹复挑商人重利轻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4.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

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

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

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

掩饰哭泣。

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委身(托身)为贾(商人)人妇命(题名)曰《琵琶行》

B.转徙(迁移)于江湖间是(这)夕始觉有迁谪(贬官)意

C.出官(京官外调)恬(淡泊宁静)然自安,感斯(这)人言

D.因(因此)为(作)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赠之

7.对下列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

贬官,降职青衫:

唐代低级官吏穿的服装

B.善才:

指琵琶师命酒:

叫(手下的人)摆酒

C.管弦:

指音乐铁骑:

身披铁甲的战马

D.教坊:

唐代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击节:

打拍子

8.下面对诗句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枫叶荻花秋琵琶”,“别时茫茫江浸月”二句以景物渲染悲凉气氛,十分精彩。

B.“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形象、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二句写出了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心情。

D.“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显示了琵琶女所演奏乐曲的艺术魅力,使听众忘记了身外的一切。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6分)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③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9.小序部分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说明了写作的缘由,为全诗奠定了________的基调。

(4分)

10.第①段的诗句中有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请在这些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说明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②段的两句是琵琶女弹琵琶之后听众的反应和周围景色的描写,试简述这两句运用的手法和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③段是作者关于浔阳住地景物的描写,这与诗中的哪些句子照应?

这几句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些句子映衬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A、红绡xiāo,C、虾蟆há,整顿衣裳cháng)

3.B都是判断动词,是。

A.使快弹数曲。

数:

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

名词,数量。

C.轻拢慢捻抹复挑。

轻:

形容词,轻轻;商人重利轻别离。

轻:

动词,轻视。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泣:

动词,哭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

名词,眼泪。

4.A(B.“徒”应为“徙”。

C.“崖”应为“涯”。

D.“翻”应为“反”。

5.A(B.老大:

年纪大了。

C.去来:

去了以后。

D.掩泣:

掩面哭泣。

6.D(因,这里是“于是”的意思)

7.C(铁骑指的是披着铠甲的骑兵)

8.C(这二句写调弦,是为了表现琵琶女演奏技术之高,还没有涉及各自的身世问题)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

“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宪宗颇采纳。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

“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

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