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2.docx
《中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2
第二部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
合作学习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学名著《学记》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述。
合作学习模式作为课堂教学形式,产生于18世纪,并于1806年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教育家Park、Dewey等人的推崇并得到广泛采用。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理论并形成体系则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以约翰逊兄弟为代表的诸多教育专家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80年代中期形成了理论和策略体系,并开始在全世界推广。
我国自90年代初期开始引入并研究该理论。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持
1、社会互赖理论(SocialInterdependenceTheory)[13]
社会互赖理论源于20世纪初期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KurtKafka,提出团体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整体,各成员的互赖有其差异性。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KurtLewia提出,团体的本质是其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互赖,互赖关系使团体成为一个整体,团体的一个成员或次团体的状态发生改变,将影响其他成员或次团体产生改变。
20世纪40年代末,M.Deutsch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合作与竞争的理论,界定了三种目标结构:
(1)合作的目标结构:
个人的目标取向努力可以协助他人完成目标;
(2)竞争的目标结构:
个人的目标取向努力会妨碍他人达成目标;(3)个别的目标结构:
个人的目标取向努力与他人完成目标无关。
20世纪70年代,约翰逊兄弟(D.W.Johnson&R.T.Johnson)将这一理论进行了统整与拓展,形成了社会互赖理论。
主要内容是,积极互赖(合作)产生促进性互动,团队成员会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消极互赖(竞争)产生对抗性互动,团队成员会彼此不鼓励学习上的努力,而且会相互阻碍;缺乏互赖(个别),个体间不会互动,个人都是独立学习而不受干扰。
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依靠为个人学习提供了动力,使他们:
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互动,力求使小组成功;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Theory)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首先,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其次,事物的意义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再者,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主要是构建有效、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课堂氛围,实行协作学习,开发学习差异资源,协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14]。
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看成是发生在由学习者参与的、个人和集体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群体中的活动。
强调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协作,强调真正的交际和个性化的学习。
3、接触理论(ContactTheory)
G.Watson在研究美国不同种族之间关系,以促进人际互动和工作互助时提出了接触理论。
中心观点是,为了促进社会互动关系,增进社会次级团体的和谐,在教育上必须提供不同种族、民族、性别的学生在学习上的互动情景。
G.Allport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主要观点是:
人际间的合作能提高小组向心力和友谊。
强调单纯机械的接触尚不能形成促进性学习,增进学习效果。
只有发展成为合作性关系,才能形成有效学习[15]。
另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还得到了选择理论(ChoiceTheory),认知理论(CognitiveTheory)[16],行为学习理论(BehavioralLearningTheory)的支持。
三、合作学习的要求
合作学习不是一般的小组讨论,也不是小老师似的,一个学生讲,其他成员听。
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间有着互依、互助、责任分工的关系。
要真正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必须具备“五大基本要素”[17]。
1、积极的相互依靠。
包括:
目标依靠:
让学生认识到组内全体成员都达到目标时,自己才能达到目标;资源依靠:
每个成员分别获得部分资料信息,整合在一起才能完成整个任务;角色依靠:
组内成员责任分工明确,分别扮演不同的互补、互依的角色;奖励依靠:
小组获得成功时,要给每个成员同样的奖励。
2、面对面的促进性的相互作用。
为了达到小组目标,成员间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促进彼此的努力。
他们之间用英语互相提供反馈信息,不但利于对方今后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行动中表现出信任他人和值得他人信任的品质,而且对小组的每位成员的英语听说水平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和能力。
3、人际交往的技能。
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
包括:
彼此了解、信任;正确清楚地与其他成员交流;互相接受和支持;建设性地解决冲突。
当然,由于学生英语听说水平不一样,可能造成交往的障碍,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对部分学生提供语言上的帮助。
4、较强的个人责任心。
每个成员都要强烈的意识到自己所承担得任务,并努力去完成它,为小组最后的结果负责。
这也间接促进了部分学生英语应用的意识和机会。
5、反思能力。
合作学习进行一定阶段后,小组成员要集体反思,讨论前一阶段合作过程中方法是否得当,制定以后改进的措施;小组中哪些成员对小组目标完成贡献最大,哪些贡献较小,并对后者提出新的要求;研究其他小组的工作方法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第三部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应用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内容选择、教法选择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起来,充分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师不能过多地介入小组学习活动,也不要过多地给予学生暗示指导,更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一切,当小组活动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等待,尽可能让他们自己解决。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2、分工协作原则
小组成员间要有角色上的分工,每个成员均要承担部分任务,以消除部分学生依赖、懒惰的思想,使所有成员都能得到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同伴间的配合,能力较强的成员对较差者要适时给予帮助、支持,决不能对同伴进行挖苦和讽刺。
分工是相对的,合作是绝对的。
3、渐进性原则
学生年龄段不同,综合能力有差异,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其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也不同。
教师“要研究和估计到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制定适度的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开展初期,创设的问题要简单,答案容易获得,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学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的增强,课题的深度、广度、综合性也要逐渐增强。
4、过程性原则
教学改革的理念是由过去的让学生“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思想,要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如何去记住英语知识转到引导学生自主应用英语语言上来,要尽可能的将英语知识与现代生活相联系。
逐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素养,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积极参加情况。
5、开放性原则
只有开放,才能创新。
所谓开放,一是指学习空间的开放,合作不能只局限于小组中,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开展组间合作、班级间合作,甚至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大范围的合作;二是指教学内容开放,摆脱教材的束缚、学科的束缚,充分利用课外读物、国际互联网等信息资源,让学生放开地去开放的接触英语,应用英语;三是指学生的思维开放,教师要尽可能避免部分学生被动接受同伴或老师的观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开放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胆量;四是指布置作业时,尽可能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
用英语探讨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1、分组
(1)异质分组:
教师将学生按现有认知水平、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性别、民族、个性特点的不同混合编组,以利于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的互补,这种小组称异质小组[18]。
分组时不提倡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这种做法不利与学习者之间能力、性格方面的互补。
(2)小组规模:
为便于小组角色的分配,确保每个学生尽个人职责完成任务,小组的规模应控制在2-6人,4人最佳。
笔者在教学实验期间做法是,与实验班的班主任一起研究全班同学,根据学生成绩、听说能力和性格进行混合编组,每组4人,组号分别编为A、B、C、D等,组员学号编为1、2、3、4。
如:
A组4名成员学号分别为A1、A2、A3、A4。
(3)活动空间:
为便于合作活动,形成亲切、融洽的氛围,小组成员应就近安排座位,便于他们共用学习材料,与其他组员进行肢体语言交流,同组讨论时尽可能不干扰其他小组。
笔者采用的是围坐的方式。
(4)保持时间:
小组的保持时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让合作小组整个学期、学年,甚至更长时间固定不变,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关系维持到某一单元或章节结束,再重新编组。
一般来讲,小组维持时间长些较好,这样有利于成员间相互了解,以增强小组凝聚力。
无论时间长短,必须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尽量让小组关系维持到他们能够成功完成任务为止;二是合作过程中不能运用社交技巧共同解决问题时,即不能进行合作时,就应结束这些小组重新组合;三是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机会与班上其他同学形成合作关系[18]。
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习小组保持一学期,合作学习中确实有困难的小组及时做个别调整。
2、课堂教学主要环节
(1)布置课题任务:
教师向学生解释课程目标,使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任务。
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提出不同的课题。
布置任务时,教师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合作学习初期,应选择较为具体的、易完成的任务,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合作能力的增强,布置的任务应不断增强发散性和多元性。
(2)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工合作,查找资料,设计方案,组内交流讨论,并做出书面总结。
(3)组间交流:
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在班级内互相展示各组的结果,并相互质疑。
(4)再学习:
各小组根据组间交流中获得的反馈信息重新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资料,进行交流分析,以使结果更完善、更科学。
(5)再交流:
组间重新交流意见,或达成一致,或保留自己的意见。
(6)教师评价小结:
教师根据各小组合作情况以及得出结论情况对各小组进行评价,指出各小组的优缺点,提出合理性建议。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以奖赏或鼓励,对表现欠佳的小组以鼓励性批评并加以分析指导。
(7)小组反思:
各小组根据教师和其他小组反馈的信息,针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各成员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确定下一步改进措施。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社会代表者”[19],是知识的源泉,是教学过程的支配者;而学生则被当作知识的容器,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放下师道之尊,还教学主体地位于学生。
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经验,指导帮助学生收集、分析、选择、使用信息,也就是说,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服务员”,学会站在学生背后,而不是在学生前面牵着学生走[20]。
2、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责任心、自信心、进取心尚未稳定持久地内化,当合作过程中遇到挫折困难时可能不知所措,要求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促进合作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产生学习和探究动机的根源。
为了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信心,对合作学习初期或年龄较低的学生,教师最好根据他们心理特征、英语知识水平、听说能力和认知能力水平,把所要传授的知识设计成具体问题,便于学生获得成功。
随着合作的深入,问题的广度、深度应不断增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增强学习的正迁移。
传授社交技能。
合作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缺乏所需要的社交技巧。
如:
如何向小组成员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何对其他成员表示鼓励支持或婉转批评指正?
如何使小组意见达成一致?
如果小组合作难以完成,那么教师要适时介入这样的小组,指导他们借鉴优秀小组的经验或建议学生采用更有效的合作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尽量避免经常介入小组活动,更不能在完全不必要时介入小组活动。
教师要有耐心,要相信学生能够找到独特的合作方法。
正确评价。
从根本上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利于知识的获得,更利于学生能力、情感、性格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注意: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定性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评价;对小组评价与对个体评价相结合侧重与对小组评价[21]。
3、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合作与竞争的最大差异是个体或群体间的利益关系不同。
正因为如此,合作与竞争行为常被识为“两极”,是不可共存的。
其实,二者之间并非截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密切联系。
著名心理学家奥里克(Eric)提出了合作与竞争的六种形式:
合作性帮助;不带竞争性合作;合作性竞争;自我中心;竞争性竞争;竞争性抗衡[10]。
可以看出,合作与竞争是彼此交互作用的。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提倡组内成员加强不带竞争性合作,组间开展竞争性合作。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合作学习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提倡合作学习并非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对教学方法体系的补充。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不能单纯模式化,一定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22]。
合作学习要与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穿插进行。
面向全体与发展个性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
但面向全体学生决不是要消除差异。
对一些潜力巨大的学生,应通过组间交叉、特殊小组等形式给予他们更大发展空间[23]。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家对此现象是否应提倡呢?
请谈谈你们的观点。
师:
哪组先谈?
N组:
我们的观点是应当提倡。
这样有利于加快人口数量的减少,缓解人口过多造成的各种压力。
C组:
我们的观点是不提倡。
这样一是会造成劳动力减少,二是会加重我国的老龄化负担。
F组:
我们认为国家应该先提倡,促进人口数量降低,然后再反对,以免人口出现过度负增长。
师:
其他组为什么不发表意见?
生(齐):
没形成统一意见。
生:
我们组也没形成统一意见。
我不代表我们组,谈一下个人意见。
我认为不应提倡这种做法。
因为这种做法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DINK一族一般都是白领阶层,他们有高智商、高文化素养、高收入,受遗传影响,他们的后代素质一般也比较高,再加上他们收入高,有能力为孩子创造好的受教育环境,这有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我国现在的现象是,贫穷教育落后地区计划生育搞得不好,生育率高,这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我国人口素质逐渐下降。
不利于国家发展。
我觉得国家应狠抓农村人口计划生育问题。
师:
其实国家对这种现象并没有表示提倡,也没有表示反对,这毕竟是私人权利。
同学们的观点也谈不上对错。
但于音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很有高度的,我建议为他的精彩发言鼓掌。
(老师和学生一起鼓掌)
师:
同学们今天表现非常好,绝大部分小组积极合作、积极交流,圆满完成了任务。
表现突出的小组有:
F组:
提出的问题深刻;D组:
及时纠正了错误并提出了新观点;L组:
回答问题严密、精练、有逻辑性;C组:
发言次数最多。
今天给他们四个组各加2分。
请记下课后作业。
投影展示课后作业:
1、各小组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明天交)
2、课下查询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有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小论文。
字数不少于600。
论文后要注明资料来源。
时间一周。
我将和语文老师、地理老师一起在每班选出优秀作品5篇,于第三周在学校宣传栏展出。
在你们的微机中,老师准备了一部分相关资料,如果需要请下载。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第四部分英语课堂教学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验及结果分析
笔者于2002年上半学年在我校初二年级7—12班进行了合作学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在期末市中区统考中,这六个班的英语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
学生们也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积极性非常高。
但由于笔者是中途接班,部分学生对教学方式的突然改变有些不适应,再加上笔者也是刚开始试行该模式,缺乏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2002年下半学年,笔者开始担任我校新初一的英语课教学工作,在总结上半学年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新初一进行了一学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验。
实验方式采用等组实验。
实验组6—10班,总人数304人,对照组1—5班,总人数304人。
一、教学实验过程中变量控制
在无关变量的控制方面,学校无意中提供了两个便利条件:
一是编班前对入学新生进行了语文和英语两门小学语言学科的测试,根据成绩混合编班,每班每科平均成绩基本相同(见图1),帮助完成了前测,使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上基本是等价的;二是安排的对照班英语教师与笔者资历相当(对照班教师教龄达15年,教学经验丰富)。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效度,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笔者对其他的无关变量也进行了控制:
1、“双盲法”控制实验。
在实验前及实验过程中未向对照班教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说明本人的实验。
以免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产生“实验情绪”,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实验班教师(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始终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途未改变其他教学方式,保证了自变量的稳定。
3、教学中,实验班选择的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与对照班一致,不给实验班增加任何特别辅导材料。
4、期末考试和能力考试与实验班采用相同的试题,考试时间相同阅卷采用流水阅卷的方式。
图1
说明:
本图数据由学校教务处提供。
包括英语和语文两科成绩,满分200分。
二、实验结果
经过一学期教学实验后,为了检验该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两次测试和一次问卷调查。
1、测试一:
济南市市中区初一英语统考。
统考试题主要以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主要是客观性题型。
试题略。
结果见图2。
图2
说明:
本图数据由学校教务处提供。
满分100分。
2、测试二:
学生听说能力测试。
和对照班教师共同命题,采用主观性题型。
考虑学生的知识面不同,采用选做的方式。
结果见图3。
(试题详见附录一)
图3
说明:
满分20分。
3、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是了解实验组的学生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意见,小组合作中存在的现象。
以备今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教学模式。
调查对象是实验组学生。
采用当堂收回答卷的方式。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3份,收回303份,有效答卷295份。
调查结果见表1。
(调查问卷详见附录二)
问卷调查结果分布表
题目
1
2
3
4
5
A
58
39
19
42
13
B
31
44
25
23
76
C
11
17
56
35
11
题目
6
7
8
9
10
A
36
78
42
37
64
B
18
13
51
45
29
C
56
9
7
18
17
题目
11
12
13
14
15
A
92
97
19
35
57
B
8
3
81
65
43
表1
说明:
表中ABC栏中数字为百分数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帮助。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组的平均分比对照组高出了近4.5个百分点,及格人数(60分以上)、高分人数(80分以上)、特优人数(90分以上)均高于对照组。
特别是对后进生,与对照组相比,不及格率约降低40个百分点。
部分入学时的后进生,英语统考成绩达到了90分以上,步入了特优生之列。
这说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都大大提高。
学校教务处进行的评教评学活动中,实验组学生喜欢英语课人数达95.6﹪,比对照班高近25个百分点。
2、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有比较突出的作用。
能力测验表明,实验组学生的平均分高出对照组近16个百分点,11—20分的人数更比对照组高出近一倍。
另外,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实验组学生的答案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
3、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适合中学年龄阶段学生。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6﹪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5题),64﹪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适合大多数学科(10题),97﹪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扩大了自己的英语知识面(12题),另外,83﹪的学生认为他们小组的同学关系很融洽或基本融洽(2题),92﹪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帮助其他同学或被其他同学帮助(11题),说明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适合中学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4、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13﹪的学生仍倾向讲授式教学方法(5题),35﹪的合作小组还存在“一言堂”或个别同学不参与的现象(14题),57﹪的小组出现过挖苦讽刺同学的现象(15题),51﹪的学生认为课堂纪律比较乱(8题)。
笔者在教学实验中也发现,小组交流时,往往是性格外向、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积极讨论,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一言不发,一些懒惰的学生把小组当成了“避风港”,很少主动承担任务,对分配的任务也是敷衍了事,还有个别能力很强的尖子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另外,课堂纪律不好,特别是出现不同意见时,大声喧哗经常出现。
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
实验班教师(笔者)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间短,缺乏经验;班额太大,实验班每班有50名学生,12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指导和监督、课堂纪律控制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一小部分学生(包括学习优秀的学生)对教学形式的改变不适应。
教学实验证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并不是万能模式。
由于学生知识面以及思维能力发展所限,理论性、综合性较强的知识不适合应用该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辅以其他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结语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符合中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特征,符合中学英语学科特点,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
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长期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素养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形成自信、自尊、乐于助人、乐于交往的良好性格。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值得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丽娟,陈琴,《论儿童合作》,《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
(1)。
[2]王坦,《合作学习:
原理与策略》,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1。
[3]常初芳主编,《国际科技教育进展》,北京:
科学教育出版社,1999。
[4]侯明君,《英语教育学》,青岛: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5]李剑萍,魏薇主编,《教育学导论》,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袁书华,张会清,《合作学习中的优势分析》,《山东教育科研》,2002(3)。
[8]刘孝华,《学会走在学生后面》2002(8)。
[9]方晓义,王耘,白学军,《儿童合作与竞争行为发展研究综述》,《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
(1)。
[10]宋桂月主编,《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中国教育学刊》,2002
(1)。
[12]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13]曹永松,《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与策略之探究》,.tw/,2002.8.12
[14]张承芬主编,《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