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语文综合训练45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9047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总复习语文综合训练45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综合训练45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综合训练45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综合训练45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综合训练45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总复习语文综合训练456.docx

《中考总复习语文综合训练45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语文综合训练456.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总复习语文综合训练456.docx

中考总复习语文综合训练456

吉林省

语文试题

(一)

题号

得分

一、古诗文默写(15分)

1.,清风半夜呜蝉。

(《西江月》)

2.但使龙城飞将在,。

(《出塞》)

3.,,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

4.,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6.《过零丁洋》中中华民族崇高民族气节的生动写照的两句诗是:

,。

7.《离思》中远古流传的语句:

,。

8.在学习中我们提倡边学习边思考,在《论语六则》中准确地阐明这种关系的句子是:

,。

9.〈〈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10.学过的古诗文中,通过描写花草表现春天惹人喜爱的句子有很多,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l5分)

(甲)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犹清冽。

全石以为砥,近岸卷石砥已出,为坻为屿,为勘为岩。

清树翠蔓,蒙络摇坠,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处而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本文作者,唐代著名家。

(1分)

12、解释词语: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影布石上()

斗折蛇行()隶而从者()

13、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写出鱼儿自由轻灵的游动的姿态的句子:

()

写出表现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

()

14、你认为本文的魅力何在?

结合原文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3分)

 

15、请写一副对联,要与小石潭记的内容相关。

(2分)

(乙)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文征明,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别号衡山。

父林,温州知府。

叔父森,

右佥都御史。

林卒,吏民醵千金为赙。

征明年十六悉却之征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

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

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辈相切摹,名日益著。

其为人和而介,巡抚俞谏欲遗之金,指所衣蓝衫,谓曰:

“敝至此邪?

征明佯不喻,曰:

“遭雨敝耳。

”谏竟不敢言遗金事。

宁王震濠慕其名,贻书币聘之,辞病不赴。

正德末,巡抚李充嗣荐之,会征明亦以岁贡生诣吏部试,奏授翰林院特诏。

世宗立,

预修《武宗实录》,侍经筵,岁时颁赐,与诸调臣齿。

而是时志尚科目,征明意不自得,连

岁乞归。

先是,林知温州,识张璁诸生中。

璁既得势,讽征明附之,辞不就。

杨一清召人辅

政,征明见独后。

一清亟谓曰:

“子不知乃翁与我友耶?

”征明正色:

“先君弃不肖三十余

年,苟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实不知相公与先君友也。

”一清有惭色,寻与璁谋,欲徙征明

它。

征明乞归益力,乃获致仕。

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理于道,而富贵人不易得片楮,尤不

肯与王府及中人,曰:

“此法所禁也”。

周徽诸王以宝玩为赠,不启封而还之。

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

文笔遍天下,门下士赝作者颇多,征明亦不禁。

嘉靖三十八年卒,年九十矣。

16给文中画线文字用“/”断句。

(2分)

征明年十六悉却之征明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

17结合原文具体内容说说文征明是个什么样的人。

(3分)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听雨

雨夜归来,我为自己梳理梦魂中的雨珠,滴滴答答,分不清是雨声还是心音。

中国人长于自然的听觉,最能从蟀叫蛙鸣、花开花落,尤其是滴答的雨声中听出无尽的意思来。

因此汉语中才会有那么多关于“雨”的词汇,读唐诗宋词稍不留神就会踏入“雨”的世界。

数尽听雨的前贤,我最佩服的是唐人。

他们的才、情、气与创造力将任何生活都能诗化,听雨自然不在例外。

在他们之前,南朝的诗人还只顾追花逐月,不会甚至不懂听雨,即使有人听,也只是空阶听雨,远不及唐人那般有花样:

梧桐听雨。

芭蕉听雨、槐叶听雨、枯荷听雨、漏间听雨、竹风听雨、夜船听雨、池荷听雨、隔窗听雨、小楼听雨、丛堂听雨、棋边听雨、对烛听雨……读过一遍《全唐诗》,即使三月无雨,灵魂也会湿漉漉的。

听雨应有听雨的环境与意境,最好当在厢房里,窗外飘着绵密的细雨,丝丝缕缕,浠浠沥沥,雨点洒在瓦楞上,叮咚作响。

汇成涓涓细流,顺檐而下,敲打在树叶上,沙沙轻吟;滴落在小巷里,淙淙有声。

如果窗外有一丛绿竹、一叶芭蕉或一棵梧桐,那更属偏得,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意境。

那一刻,对香炉金兽,饮明前绿茶,摊数卷古书,不管天地间怎样的凄清无奈,一厢索然,自管听小雨或密洒修竹,或频点新蕉,或轻敲疏梧,或斜打枯荷,定会陶然自若,忘乎所以。

“自移一榻蕉窗下,更近丛篁听雨声”,此时才明白为什么前人会有那么多“喜雨亭”、“苦雨斋”、“听雨轩”、“梦雨厢”的讲究。

然而,听雨也应有所间歇。

如果细雨是偶然的一两天,就很清爽,如果太缠绵,诸如梅雨天气,难免使人心乱,再没了听雨的心境。

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里,有个小镇马孔多,据说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又三天的雨,镇上的人没事就站在那里望天,盼着老天放晴。

真要是那样,不知该多焦心。

那一年我在庐山参加笔会,八天里下了七天雨,梦里都长出了青苔,白天想翻晒都寻不到干处,湿得昏天漫地,连眉毛都能拧出水来,让人很害怕,惟心地认为是否人们过于有违天意了。

我曾叩问典籍,查询诸“佛”诸“菩萨”的净土是否也有雨。

按说那里该不会有雨,有的只是满空的阳光明媚,永远的花香随着花瓣飘落。

雨该是人类居住的红尘世界、佛家所说的婆裟世界的独有,忧纷世间的象征。

因此,雨天往往能唤起一种莫名的伤感,心底也常涌起亲情的缱绻。

而那听雨的人,抑或雨中行人,少不了都怀有一份不为人见的隐秘、思恋或是辛酸。

如何超脱自己呢?

排遣雨的寂寞,最好该是读点书。

没有红袖添香,灯光也不必太明亮,但读书应有选择,最好不去读那悱恻的诗和娇媚的词,尤其不可读那“宓妃留忱”的曹子建、“二十四桥”的杜牧之、“锦瑟无端”的李商隐、“花明月暗”的李后主、“梦后楼台”的晏几道和“苔枝缀玉”的姜白石。

应去读善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和满洒疏淡的晚明小品一类,以化解雨意带来的思念或是缠绵,不致深陷夜雨秋池之中。

对雨读书之时,倘有恋人相伴,那情境似乎更应珍惜。

天地间,冥冥中,只有你们二人,雨夜潇潇,雨声伴着心音,梦回江南或是塞北,都可堪慰平生。

记得有位相知曾对我说,她最爱雨,爱雨天的幽静和忧伤,爱雨天的诗意和思念。

从那时起,每有雨声,我就怅想摩挲她的裙裾。

雨中一夜,半世情怀,一杯新茗,几缕茶烟,垂帘晏坐檐花落处,美人怅卧江南般的恬然,倒也真的醉了红尘一生。

人生奢侈得有些辉煌,包括那部被绿茶浸润过的《唐诗》。

谁会想到,雨梦唐音,随时都会幻化出红叶花魂。

感知雨夜,我忘不了一把伞下,我忘不了二人从城市的这一头弯到那一头的情景。

伞的世界小得很可爱,一只红苹果是午夜的美餐,夹克衫的大袋里自然握着她的柔柔纤手。

听雨思往事忆恋情,正属自然之性。

雨夜迷离,灯影虚幌之间,梦回鸳瓦疏疏,点滴中微闻其声,微觉花香,触其鬓发,抚其肌肤,想其娇媚之态,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珊珊其来迟?

雨辰月夕,倚枕凭栏,“罗帐四垂红烛背,玉钗敲着枕函声”,渐渐,或一丝甜美之情潜滋,或一脉伤心之色袭来……天地间,可以用来象征美的极致的,就是这般听雨而想佳人了。

大可不必讳言,古人论词有“豪放”、“婉约”之说,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两种境界之称呢?

我很欣赏一位女才子的话:

豪放是气,婉约是情。

气未必是属男儿,情也未必专属女儿。

女儿有点倜傥之气,男儿有点儿女之情,方为人生。

由此说碌碌人生,一个人总应葆此一片柔肠,得存至情一境,才不会虚妄一生。

至若雨无那,愁无那、泪天那、恨无那,情之所钟,毕竟如何,随着时间雨境,终会得到各自的归宿,不是吗?

想我自己,许多事终归淡然。

当年,我从那片大山中走出来,那里有着我后来才知晓的巫山十二峰样的群山,有着不染星星红尘的雨丝。

虽然浅浅地知道李白、杜甫,还有苏东坡、陆游,但我还是不懂杏花春雨江南;似乎刚刚悟到“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妙处,但还解释不了这跟“深巷明朝卖杏花”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是那村姑婉转的卖花声唤来了春天,还是大都市人看惯了包厢电影,抑或听腻了美声情唱?

这此,我时时恨我自己的迟钝和顽冥不化。

然而,当我什么都明白的时候,这个世界多少已变得有些无奈。

细雨过剑门不必再骑驴了;去天竺寻找佛踪也用不着

再经阳关;喝酒吗?

杏花村旁早已不见了遥指的牧童;远去巴山,夜雨再深,也难想起共剪红烛的甜蜜。

没有伤感,没有回忆,芭蕉移作了银蕨草,梧桐也换成了凤尾竹,枯荷没人留得,昔日恋人也更名浮海,乘槎而去。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如此,还会有心情再听那雨霖铃,再喊那临江仙或是无题诗玛?

也许到头来,只有一个人守望着一份孤独,一份寂寞,一份初衷不改,一份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之的固执,有滋有味去听那秋来的雨声。

古人云: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听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雨声满蕴着人生的诠释,少年无忧,早已成为过去;暮年尚未到来,难以体会;中年临届,该会攥住些什么?

想像不出,等到地老天荒的时候,独自一个灯下白头人,捡点珍藏的那一片红枫叶或是一粒红豆,面对雨中黄叶树的时候,还会听雨吗?

还会想起雨伞之下的小世界里,夹克衫的空袋里那只纤纤素手吗?

大自然不会苍老,雨夜檐声,细数芭蕉梧桐丛篁,依然叮叮地响着,给趁雨相生的旧梦拍着柔和的节奏,固执的人正像在江南的乌篷船中。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逢此时,韦庄的词句又自然地浮上脑际,“婉约派”宋词的韵律又难以抗拒他趁机送人到京都紫竹林中或是小城若耶溪的舟船里。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前尘影事,境象迷离,归帆正不知何处!

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丛篁()叩问()恬然()奢侈()

19作者为什么说读过一遍《全唐诗》,即使泪无雨,灵魂也会湿漉漉的?

(2分)

 

20.请你结合全文概括听雨需要怎样的条件?

(2分)

 

21.雨天会带给人怎样的感觉?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2.作者认为读书在雨天可以超脱自己,排遣雨的寂寞,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请说说理由。

(3分)

 

23.你一定有过听雨的经历吧,请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你听雨的感觉。

(5分)

 

24.“女儿有点倜傥之气,男儿有点儿女之情,方为人生”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25.作者说“雨声满蕴着人生的诠释”,请结合全文以及自身的经历,谈谈此句的深刻含义。

(4分)

 

(三)名著阅读:

(6分)

(1)请补充完整下面两部文学名著中的回目。

定三分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乱判葫芦案。

(2)中外文学名著中许多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个性十分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你写出一位你最喜爱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情节概括其性格特征。

 

三.作文(60分)

下面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

(1)题目:

生活就是这样

作文

(2)题目:

欣赏

作文(3)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据报载,美国有个富翁规定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每周必须谋生一次。

每当那天早晨,富翁亲自驾车几十公里,把儿子送到闹市区,赶儿子下车,令其自想办法谋生,傍晚他再驾车接回儿子。

尽管往返所耗油费远远超过儿子一天的生活费,但富翁却乐此不疲。

作文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600字。

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吉林省

语文试题

(二)

题号

得分

一、古诗文默写(15分)

1.夜阑卧听风吹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2.,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4.,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苏轼)

5.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孟浩然)

6.崔颢名诗《黄鹤楼》中云“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们学过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有两句与其意境相似,它们是:

,。

7.《君子于投》》中开篇极言役期之长的诗句是:

,。

8.《马说》中阐明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语句是

,。

9.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有许多写出古人志向的句子,至今对人们仍有鼓励作用,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

10.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涉足江河大川,留下诗篇万千,吟诵自然美景,请从你学过的古代诗歌中,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两句写出来:

,。

二、阅读(45分)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l5分)

(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鱼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一一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本文作者是东晋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1分)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

咸来问讯便要还家

欣然规往后遂无问津者

13.请联系全文,谈一谈“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中,桃源人“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4.作者在文章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王国,你认为他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社会?

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3分)

15.根据你对陶渊明的了解,请你创作一幅对联,反映他的思想品质或志趣追求。

(五言或七言)(2分)

(乙)阅读《一钱斩吏》,回答问题(5分)

崇阳县令发现一库吏自库中出,鬓旁的巾于下藏着一文钱,便要打库吏。

库吏喊到:

“一钱何足道!

你能打我,还能杀我吗?

”县令挥笔写就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遂拨剑怒斩其首。

(《鹤林王露》)

16.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断句。

(2分)

县令挥笔写就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遂拨剑怒斩其首。

17.崇阳县令因为一文银而斩了库吏,你认为他这样做是否合适?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二)现代文阅读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是因为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故事太平淡,没有什么精彩可言。

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眼睛长在自己的身上,所以总是看不到自己在人生旅途上的姿影。

穿过茫茫天涯路,别人背后拖着的一长串幸福或苦难的故事,却是那么恒久地令我们感动。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书。

每当洁白的书页在我的眼前舒展,我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插着翅膀儿的小精灵,可以随意在钻进书中任何一个人物的身体里去,融进他(她)的灵魂与意识里,主宰他(她)的言行。

这样,我就可以随便地转换角色,想变成谁就变成谁;这样,我就可以驰进任何一个既定的轨迹,开始一段段美丽的行程了。

在那一刻里,我可以是风尘仆仆的仲尼,也可以是一苇渡江的达摩;可以走进已经斑剥的宋版《史记》,体会霸王破fǔ()沉舟横戟马上的雄武;可以踯zhí()于太虚幻境,与红粉众钗同其歌哭;可以于猎猎东风中,蒙上东吴周公瑾的船头笑看强虏灰飞烟灭;可以代替李白匆促的步履,登楼望月,慷慷悲歌。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有时是不能否认自己羡慕的目光的。

掩卷的时候,我会想:

如果我真的是他,该有多好啊。

甚至悲剧,甚至坎坷,对我都有一种感召力。

宁肯化身于纸页文中,踏上主人公的那条荆棘之途,也不要问在房子里庸度日月。

小的时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羡慕保尔·柯察金,羡慕他有那样一个可以使他成材成名的环境与经历。

后来读张海迪的故事.只恨自己长着一双健全的腿,不然,也一定会像她一样有所成就的。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最初怀着些少年的狂妾与浅薄。

当我xiàn()慕着张海迪的时候,我的班上正巧有一名腿残的女生。

她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文章。

过年的时候,班里同学每人都会收到一份手工制作的贺年卡,后来才知道是她偷偷送的。

她写文章,登台演讲。

在我的心里,她就是一个成功者。

我不知道她的身后有着怎样的放事,她的腿为开么会成为这样,但有时候却很想变成她,经历一番不平凡的人生。

多少年以后,我把当初的想法讲给她听,她竟然笑了起来。

她说,无独有偶,那时候。

每天妈妈背着她到学校,她想,如果有一天能变成其他女孩子中的任何一个,能唱着歌儿,一路蹦跳着上学,该有多好啊。

每次课间休息,或者上体育课的时候,教室里空空如也,只有她一个人安安静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打发寂寥的时光,她多么想让灵魂飞出自己的躯壳,钻进别人的故事里,感受一份jié()然不同的人生啊!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我们可以关注到更加丰富的人生、就像我们坐在火车飞驰的窗口,领略这世界的全景。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我们可以体味到许多在自己的日子里体味不到的情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可以平衡我们心中的缺憾、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小小的安慰。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

这样神奇的想法是那么的可爱,这样浪漫的幻想也许只能出现在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时光。

后来,在人生的海洋里载浮载沉,经历了一些生活,才知道日子原是不偏不倚地平分给我们每人一份,如同写作课上老师分给每人一份宽边稿纸一样。

最初,在一切还没有开始以前,都是一样的,至于以后会呈现出怎样一篇动人的故事,就看你如何一笔一笔地写下去了。

也直到那时,才知道自己同样也可以写出令别人艳羡的美妙故事来。

只要自己在时间里沉静下来,细细回味走过的日子,那些动人的细节,就会随案上那盏茶香,幽幽地浮上来。

自己的初恋,自己的悸动,自己的坎坷,都不会与别人相同,因而带有一种奇异的色彩。

比如恋人的那一次远行。

那时还付不起长途电话费的我,只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里拨通她的电话,听电话铃声响过三遍,就将电话放下。

从那“铃——铃——铃”的三声里,她会听出我的爱意。

而“我爱你”三个字,由电波替我说出,不是更有韵味吗?

少年时代是常常沉浸在人的故事里的季节。

而走进青年时代的我们,更执著于描画好自己的故事。

我们在梦里还会常常驰进别人生命的疆域,在里面流连忘返。

但是当我们醒来,走进现实的阳光里,我们会发觉自己的故事原来也这般亮丽而迷人,它不仅打动自己,也一样打动别人。

我们不是同样可以欢迎别人来旅行吗?

18.给加点字注音:

主宰()横戟()马上寂寥()坎坷()

19.给拼音处填汉字:

破fǔ()沉舟踯zhí()xiàn()慕jié()然不同

20.“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可以平衡我们心中的缺憾,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小小的安慰”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认为这是否有点“阿Q”精神?

 

21.作者说,“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最初怀着些少年的狂妄与浅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你认为“狂妄与浅薄”这里指什么?

 

22.热爱读书的你在读书的时候,一定曾经有过在书海中转换自己角色、把自己想象成书中人物的经历,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境。

 

23.少年时代是沉浸在别人故事里的季节,而走进青年时代的我们,“走进现实的阳光里,我们会发觉自己的故事原来也这般亮丽而迷人,它不仅打动自己,也一样打动别人。

”你是否发现了自己亮丽迷人的故事?

请用排比句式把它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24.在平凡的世界里,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使自己成为别人旅行的角色?

2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三)课外阅读(7分)

26.请补充完整下面文学名著中的回目。

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

27.中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感人故事情节被广为传唱,请你写出一个来,并简要概述其大致内容(不超过60字)。

三.作文(60分)

下面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

(1)机遇

作文

(2)有人说: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失去后才知可贵,一是时间.一是青春。

”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何止这些,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目拟.文体不限。

作文(3):

你小时候一定读过许多童话故事。

你是否为曲折神奇的故事所打动?

你是否同情、喜爱或厌恶童话中的人物?

你是否为童话中寓含的道理所折服?

你是否也希望将读过的故事改编成一则有新意、有时代气息的童话?

……试结合现实,写一篇与童话有关的文章,题目自拟。

作文要求:

(1)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600字。

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吉林省

语文试题(三)

题号

得分

一、古诗文默写(15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苏轼《赤壁》)

2.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

(《君子于役》)

3.,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4.,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唐代诗人李颀的《古从军行》一诗中写道: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王昌龄的《出塞》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一句诗是:

,。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7.《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境相反的两句话是:

,。

8.《陈涉世家》中,陈涉道出了千古志士之胸襟,强调富贵贫贱决非天定的名言是:

9.由《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引申出来的一句成语是:

10..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涉足江河大川,留下诗文万千,吟诵自然美景,请从你学过的古代诗文中,选取印象最深刻的连续的两句写出来:

二.阅读(45分)

(甲)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