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9014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docx

《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docx

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

祖籍源流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之谜解

我们常说祖籍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人,我省弥勒县志办公室去函南京查询《南京史志》1984年第四期发表济民、张正祥二同志文章,初步解开了这个谜。

一、柳树湾在哪里

济民的文章说:

“我们一方面翻阅史料,一方面到实地踏宥访问,经多次努力,现已初步查明。

……在石门坎一带走访时,至明故宫遗址前发现一块明万历年间大石碑,一段碑文头我们解决了难题。

碑文曰:

除十三门内大小渠陆续疏通外,惟洪武岗○(以)东,从○○关首下北东城兵马司首下北标营、柳树湾、关王庙、太医院等处……”万历四十年为公元1612年,这一段碑文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柳树湾的地名明代确实存在……,二是在靠近某条沟的沟沿上……。

于是,我们结合碑文查阅水道资料,终于在《明宫城图第十》上,发现故宫的南部有条沟,在另一幅图上有“金水河”三字,“太医院”标在金水河的南岸东段,那么柳树湾在沟的哪一段呢?

又据《明应天府城内访厢图第十一》载,大中桥东南方向标有“柳树湾”三字,再根据碑文和《明宫城图》标出的六部,除刑部在太平门外,有五部和东城兵马司以及太医院都集中在明故宫的东南角,即今兰旗街一带。

二、高石坎又在哪里

济民的文章说:

高石坎与柳树湾的关系,不是互不相关的两地,应是大地段中的小地段,两地应是联成一片的,但这带不见什么。

“高石坎”只有“石门坎”,柳树湾所处的位置,正与今石门坎处一个地段,只是因为筑城,才被城墙及护城河隔开。

因此,“高石坎”似即“石门坎”,为什么名称不尽相同,这是因为时代久远,一种可能是去边疆的人世代相传讹了,另一种可能本来就叫高石坎,而本地人传走了样。

张正祥的文章说:

“现在的石门坎是明代地坛外围墙西天门的入口处,天地坛的四周都有门,各门均有石门洞,明亡坛废,门毁后留下石门洞(坎)。

是否明初之石门坎,因此为后人叫高石坎”。

三、柳树湾人如何来云南?

济民的文章及查证说明与沐英征云南有关。

《明太祖实录》卷138载:

“洪武十四年八月,上谕在建文武诸臣曰:

云南自昔为西南夷,至汉置吏,臣属中国,今元之遗孽匝刺瓦尔密自持险远,桀骛梗化,遣使诏谕,辄为所害。

负罪隐惹,在所必讨,辟臣合辞以赞上,于是命诸将简练士卒,先给以布帛纱绽为衣装之具,凡二十四万九千一百人……。

”所系南京发兵之数(似多为柳树湾发兵之数,另“分遣都督胡海洋等帅兵五万由永宁趋鸟撒”共二十九万九千一百人,故号三十万。

明洪武十四年九月(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颖川侯付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将士征云南。

结束了元朝在云南的统治,大部份军队就地留戌,明代有更多的汉族进入玉溪,元代以前玉溪是否有汉人定居,史籍没有明确记载,据《元史、兵志、屯田》记载,元至元三十年(1294年)梁王由乌蒙(今昭通)调700名汉军(南宋军)到新兴州(今玉溪市)屯垦,

“梁千户翼军屯”。

这是关于汉人成批迁入玉溪的第一次记载,明代有更多汉人进入玉溪,当时新兴有左、中、前、后、广、南等五卫的士兵屯田,他们的家属也随军迁来,成为世籍军兵,世代为军,父子相继。

明武十七年(1348年)朱元璋移中土大姓充实云南。

明武二十五年到三十一年(1392—1398年)又从江南移民三十万到云南,这批移民中有一部份来到玉溪屯田。

康熙《新兴州志、赋役志》记载“明民户三百二十,丁一千七百五十四”,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的陈表的曾祖父,就是明洪武十七年“自楚徒滇,上籍新兴”的移民,玉溪汉人追溯远祖时,民间普遍流传的说法是“来自南京应天府的高石坎柳树湾”,实际上确系南京籍的只是小部份。

从明史记载看,从明洪武到成化之际,先后征调过河南、安安徽、江西、陕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军队(包括家属)和移民戌防和屯垦云南。

玉溪至今尚留下许多驻军和屯垦的地名,如卫、所、屯、哨、庄、塘、营。

明清时期,汉族因游官、经商、授艺、贬谪、流放而入境的,更是来自四面八方,汉族大量进入玉溪后,原居住在玉溪平坝的彝、傣等少数民族一部份移上山区,剩余逐步融和到汉族之中。

小石桥、大石板、大凹村等地的汉族,则系清末和民国初年由东川等地逃荒而来,其祖先仍然是来自中原。

四、元、明时期进入玉溪的汉族,带来了中原发达的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玉溪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玉溪的开发和社会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玉溪汉族继承了内地汉族“男耕女织”的传统。

在旧社会,城子村80%以上的人家,都有木制的织布机,织的都是三二布,织布从头到尾的工作都由妇女所为,男子只管种田,体现了“男耕女织”的特点。

到明代中期无论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已接近内地水平,汉族成为玉溪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他们与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互助、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为发展玉溪、建设玉溪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明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命付友德、蓝玉班师回京,留沐英镇守云南。

因此,随沐英等留下镇守云南的柳树湾将士也同时被留下,为促进云南的边疆开发,沐英还在南京征招了一批工匠来云南,再就是洪武后期柳树湾一带建立了许多明朝的中央机关,官吏中因“有罪窜戌者”,也充军来云南,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可能来自柳树湾。

据查阅有关资料中得知:

明制遣成之军都必须有妻室,并同往驻所。

“应起解者,皆拘妻佥解,津贴军装、盘缠”。

如原籍未有妻室,听就彼完娶,有妻在籍者,着令原籍就属送去完娶。

《明会典》根据这一规定,随沐英留镇守云南的将士,又从南京迁入大批家属来滇。

在明朝洪武十四年期间,据说:

有一位名叫张留玉,又说叫张一统的将军带着部下官兵,领着一个皇妃

和家人征南到云南新兴州(今玉溪市红塔区)就地留下,这个将军是弟兄二人,哥在排山营、弟弟在长岑村,号称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人氏,留在排山营的张留下就在排山营村北边50米处建盖一幢土木结构的房屋“叫官房子”,带来这个皇妃为张留玉将军之妻,以她们的身份,建房用棵都为七架,并建有书房,原来建设的房屋都是四合院,原张文顺家住这道院就很典型,张家福家这道都是四合院,村子四面设有方圆百来米的土城墙,墙厚约80至1米左右,高2米多,东有东扎子,南有后扎子,西有西扎子(扎子就是一道出入的大门),北面是村前,设有更大的大木门,门上面是鼓楼,全村户籍轮流值班守夜防盗,并按时声打更,鼓楼下面是全村户老休闲的地方,大门前是一条大路,通往村子前后左右,正对大门处设有一堵照壁墙,并画有吉祥物,东南西北有小水井环绕整个村子,东面大路较宽,名叫图布墙,这条大路专供妇女牵布的地方,把浆好的纱线拿到此地拉伸,用草根刷子刷开理顺,卷起来拿回家再一根一根的把纱线穿在纵上和扣上,这叫穿“经线”,再上布机,把“纬线”装在梭里面,一梭一梭地来回把“纬线”送到“经线”里织成布。

全村几乎家家有织布机,妇女个个都是织布能手,所谓“男耕女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织布的减少了,织布机也当柴烧了,这种手工艺在玉溪民间也就跟随社会进步发展自然失传了。

村子照壁墙背后是一片秧田和菜地,菜地的东头有一大土堆,正方形,方方约八米左右,上面平坦,高约四米左右,边上有树,东边有一条小路上去,后人不知是用来做什么的?

离村子百多米的西面盖有张氏宗祠、大四合院,正堂为大殿,设敬香台,专供张氏门中历代祖先牌位,香台中央有一块较大的牌位,供有

“征南将军五安侯之灵位”几个大字,宗祠大门头上有一大块匾,刻有“张氏宗祠”四个大字。

每年“清明节”或是“七月半”,全村老幼都集中在宗堂祀祖,村上的红白喜事都在宗堂举办。

离宗堂的西边80米左右,有一条大河,河宽10米左右,架有一座石凸桥,名叫“凤凰桥”,上营和城子村赶大营街都要经过此桥,这条河的源头我不知在哪点,但是它通过大米萝、凤凰山,下到排山营西边,直到张古坟转到猪咀就分成左右两条小河,1958年凤凰水库修起来,这条河就消失了,后改为一条大讲,由宗堂西边直下。

远在30至40年代,官房子里面还保留着一把铁铸的大刀,小碗口粗,长两米左右,重约50至60公斤,是将军用的。

解放后,在互助组期间,吃大锅饭,就把大铁刀换成一杆大称使用,征南将军的其它遗物都不见有,不知流落在哪一代后人手里,由此可见,征南将军是一名武官。

城子村远在一二十年代是个富裕村,田地多,由宗堂起到张古坟、大夜蒿、猪咀、小坝也有田,东到尹家大树、董家村房背后,西到周家塘,这些都是很好的良田,山林多,有大作子、张家窝铺、后头山、红山南段、马官营、西山、张氏门中文盲多,缺人才,后世还出了几个败家子,远在二三十年代就穷下来了,许多人家几乎饥不得食,衣不护体。

为了生活,远走他乡,帮工度日,许多人流到个旧,进洞背锡矿,有的帮人家挑担走长途,肩头磨成狗屎疮,脚底磨起凉浆泡,有的还把老命送在他乡,有的在昆明拉

“黄包车”,如张家忠等,早已不知是否有后代,受尽人间苦难。

张氏门中历代祖先在九泉之下,难以冥目啊?

征南将军故后是葬在西山半山腰,立有一块较大的单碑。

30至40年代“清明节”张氏门中家庭都去扫墓,张绍能大叔每年都带我去烧香,我们常记得碑的中央刻有征南将军五安侯之墓几个大字,但不知皇妃姓氏名谁,这些坟都给它们挂点纸钱、上点香。

张家的坟地,除红山外,在大跃进时期祖坟新坟全部铲光,开成良田,还被其他队划去,征南将军的大石碑不知去向,据说是修水库抬去用了?

文化大革命,因扫四旧,连张氏宗祠里面多个时期的祖先牌位和历史资料等全部扎光,包括多家多户分支后的先人牌位都毁了,没有历史资料,后人根本无法查证,也说不清。

为了进一步了解征南将军弟兄的史情,公元1987年我们又亲自到玉溪编篡办查阅县志,至以明朝时期的资料一无所获:

只查有新兴州志共10卷,任中宜修于康熙54年(7115)刻本,增刻康熙;

新兴州10卷是徐正恩增修于清乾隆14年(1749)增刻康熙54年本,在中华民国初年又铅排印本;

新兴州乡土志共三卷抄本;

续修玉溪县志14卷,是李鸿祥修(崔chn8纂),民国二十年(1931年)后印本,清朝以前的历史资料当时没有查着。

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人是如何到云南的,前面已经谈过,我们城子村的这个征南将军又是如何来呢?

为什么带着一位皇妃为妻呢?

现在是个破不开的迷。

这要等待历史学家来论证了。

假如他不是个将军,怎么会有条有理的在这块土地上建设一个土城呢?

所以把这个村的名字取为名副其实

的“城子村”。

解放前这个村的面貌就有些改变了,住房、城墙不知多少代没有维修,搞得破浪不堪,城墙全部倒塌,照壁也没有了。

自从三中全会以后,村民生活提高了,有钱人家也多了,把村前的大片秧田和农田划来建盖洋式房子,村内只有少数困难户,无力建盖新房,还是住着年久失修的旧破房外,原来的村貌完全变了样。

城子村在旧社会没有杂姓,以姓张的为体,不知是哪一代,一家没有生男孩,生的姑娘长大后招甸梭肖家人为婿。

自古以来,长子立氏,次子归宗,就有了姓肖的香火,现在只了解到肖和文、肖和清弟兄这一代,是肖庆会、肖庆贵、肖庆太的祖父,是肖世芳、肖世美之父,世芳、世美是堂兄弟,在以前的事就不清楚了。

招来的女婿原居住在张士相、张士和家这道院,人丁发展了,就另外起房盖屋、分家。

张肖两姓真是“血脉相连、同属一祖”,都为“征南将军五安侯”的后裔。

远在一二十年代又如王家人,也是来张家上门的姑爷,改名叫张士王,原配张家的姑娘,生有张绍林、张绍福二子,原配早故,后娶柴氏为妻,只生一女,长大配张绍林为夫,同父异母,本来是不必讲的一个例子,顺便随便说说。

但是:

一提起张绍福,这个家伙不是人,罪该应得,本来他是1947年参加革命,在朱家壁队伍里,是个通讯员,解放后在玉溪军分区,由于张士王老了,把他叫回家,53年以后当了一段“新民乡”的副乡长,跃武扬威,态度恶劣,凶神恶杀。

于1954年春心术不正、丧尽良心,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妻子杀害,杀妻灭子,惨无人道,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辰一到,最终没有好下场,成为历史的罪人,他不识字,否则他是一个张氏门中的功臣。

所以说: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为善最乐、为恶难逃”的真理。

城子村99%的人是好人,贤惠、温柔、善良、尊老爱幼这是做人的美德,但是有即为个别的,内强中干,以为自己不得了,欺人太甚,损人利己,早晚会得报应。

劝这类人早改恶习,以人为善,全村团结和睦,共建和谐社会。

再讲早过世的老一辈,也有这种人,在村子里称王称霸,欺压人,损人利己,搞得张氏门中不团结,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这是张氏门中穷下来的主要原因,有些事是我亲眼见过看过的,我回忆这些是给后人借鉴,大有好处。

城子村张氏宗祠在1996年由张巧树之母张朱氏和张有礼等人提议全村捐资重修宗祠,由于肖姓家族已大,为两姓一祖团结和睦,故改宗祠匾额为“张肖宗祠”,也是理所当然的,共立祖先牌位。

至以李有堂家是大矣子人,因修东风水库,淹没村子,玉溪县政府安排来落户的,他家是1972年5月13日由大矣子搬来定居,另还有其他姓氏,招来的姑爷有几家,如果按照长子立氏、次子归宗的话,杂姓就多了,那也很好,他们总是有张家的血缘,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不管你姓什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和本村张肖两姓和睦共处,全心协力,共建和谐家园,把城子村建得更加美好!

我们在异地定居的,可能也会来到衣胞之地看看乡亲们。

我所讲这些,多为历史和现代,请将来的子孙后代要传承下去,不要忘记你们自己的祖先,是一个了不起的将军。

 

张幼臣

公元二O一一年十一月于武定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