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8946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论文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论文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论文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论文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论文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论文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docx

《学年论文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论文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论文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docx

学年论文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

重庆交通大学

学年论文

 

题目从受众心理看新闻栏目的编排

系别   人文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班级    2008级2班  

姓名         杨钤     

学号     08920203     

指导教师     陈维璐    

日期 2011年 6月28日

 

 

 

目录

一、受众互动心理对电视新闻栏目编排的要求4

(一)受众希望面对面4

(二)受众希望得到回应5

二、受众求异心理对电视新闻栏目编排的要求5

(一)版面创新6

(二)形式创新6

(三)渠道创新6

(四)内容和选题创新6

三、受众选择性心理对电视新闻栏目编排的要求7

(一)选择性注意7

(二)选择性理解8

(三)选择性记忆9

四、从受众对节奏的需求看电视新闻栏目编排10

(一)松紧有度的原则10

(二)合理控制新闻的速度11

(三)精心安排单条新闻的长度以及不同长度新闻的组合11

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12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Words…………………………………………………………………………3

1、受众互动心理对电视新闻栏目编排的要求………………………………3

(一)受众希望面对面…………………………………………………………4

(二)受众希望得到回应………………………………………………………4

2、受众求异心理对电视新闻栏目编排的要求…………………………………4

(一)版面创新…………………………………………………………………5

(二)形式创新…………………………………………………………………5

(三)渠道创新…………………………………………………………………5

(四)内容和选题创新…………………………………………………………6

3、受众选择性心理对电视新闻栏目编排的要求………………………………6

(一)、选择性注意……………………………………………………………7

(二)、选择性理解……………………………………………………………7

(三)、选择性记忆……………………………………………………………8

4、从受众对节奏的需求看电视新闻栏目编排…………………………………8

(一)松紧有度的原则…………………………………………………………9

(二)合理控制新闻的速度……………………………………………………9

(三)精心安排单条新闻的长度以及不同长度新闻的组合…………………10

(四)精选头条…………………………………………………………………10

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11

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

摘要:

现代传媒的受众既是传信息的接收者,是传播的目标,又是传媒的消费者,是传媒的市场。

新闻信息的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传播媒介要获得好的经济效益,都必须以满足受众的需求、适应受众的兴趣为前提。

电视新闻因其具有的视听兼备、长于再现、时效性强、家庭式接收方式等独特优势,深受观众的普遍欢迎。

然而,由于它与受众的关系不像法律条文那样对公民有约束力,又不像文件那样有指令性。

所以,电视新闻必须依靠新闻事实本身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去说服观众、诱导观众、打动观众。

而编辑工作作为整个电视新闻采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高低有着直接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根据观众心理,来处理电视新闻的编排,从内容到形式不出新改革,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于增强报道效果,增加收视率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受众心理电视新闻栏目编排

Newsfromtheaudience'spsychologysectionofthepresentation

Abstract:

Modernaudiencesisarecipientoftheinformationinthemedia,isthegoalofspreadingandconsumersofthemedia,isthemediamarket.Disseminationofnewsandinformationtoachievegoodresults,themediatogettheeconomicbenefitsofgood,mustbetomeetthedemandoftheaudience,toadaptthepremiseofaudienceinterest.TVnewsbecauseofitsaudiovisualcombinesstrong,longerthanreproduction,timeliness,thefamilyreceivesuniqueadvantages,suchas,bytheaudiencegenerallywelcomed.However,duetoitsrelationshipwiththeaudiencedonotlikelegalprovisionsthatarebindingonthecitizens,andnotasprescriptiveasthefile.Therefore,TVnewsmustrelyonthenewsthefactthattheirattraction,influence,appealtopersuadeaudience,inducedbytheaudienceandimpresstheaudience.EditingasanimportantpartoftheworkofTVnewsproductionsystemasawhole,qualitylevelonTVnewsprogramshasadirectandcrucialrole.Therefore,accordingtothepsychologyoftheaudience,tohandletheschedulingofTVnews,notfromcontenttoformthenewreforms,isthepowerinherentinthedevelopmentofTVnews.Foranenhancedreportingresults,increasetheratingsofpositivesignificance.

KeyWords:

Audience'spsychology;TVnewscolumns;arrange

现代传媒的受众有着双重身份,一种身份是传者所传信息的接收者,是传播的目标;另一种身份是传媒的消费者,受众是传媒的市场。

新闻信息的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传播媒介要获得好的经济效益,都必须以满足受众的需求、适应受众的兴趣为前提。

①特别要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电视新闻的发展,是社会前进的需要。

新闻栏目是众多电视栏目中得主题骨干,而编排播出,则是电视新闻栏目传播的最终环节,也是重要环节。

编排工作也是新闻价值的最终体现。

在栏目编排中,要对栏目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明确的方向、目标、导向,给栏目以与众不同的个性形象,给受众以正确的导向。

受众是电视新闻的核心,满足观众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不出新改革,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内在动力。

电视新闻栏目编辑应当根据受众的心理及需求,决定什么时候、播什么、播给谁、怎么播。

一、受众互动心理对电视新闻栏目编排的要求

在信息时代,地球已经不再是一个大得让人我们不知道大洋彼岸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的星球了,而是一个“村”。

在这个“地球村”上,人们凭借电子媒介,便可在瞬间了解到发生在世界每个角落的事情。

为了跟上时代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受众强烈地希望与社会其他人认知一致、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和与人相处的和谐感。

而在当今的信息传播时代,受者已经不满足于而且不仅仅是纯粹的接受者,他们既是信息的解读者,又是传播活动的信息源。

他们强烈的希望自己能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强烈的诉求心理与表达欲望,希望与传者之间有相互的互动性。

受众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施加注意力,那么“互动”的含义就有这种服务性的元素。

作为电视新闻来讲,服务性的加强意味着电视新闻节目单个栏目的受众群越来越狭窄,越来越特殊化,将出现越来越多的“量身定做”型电视新闻栏目。

鉴于受众的互动性心理需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栏目编排时,就要将受众的这种心理考虑进去。

因此,在栏目编排时,必须有一些栏目是受众能参与进来,能够体现受众的价值。

(一)受众希望面对面

受众对互动性具有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心理需求。

由于受众有主动参与传播的心理,这些新闻栏目往往需要贴近生活、接近实际、贴近群众,才能受到受众的广大关注。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美国《60分钟》等电视新闻栏目。

它们采取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以及客观公正的立场,使得观众在看节目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同观众的距离,增强亲近感。

③不在现场的观众可以通过现场观众或者主持人向嘉宾的提问来解决自己的疑惑。

获得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看法、要求、愿望及呼声,引起观众共鸣。

这种现场提问、现场采访及电话连线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

(二)受众希望得到回应

互动性具有无限空间与广泛参与性。

以此,他们希望可以在遥远的距离之外也能感觉的传播能看到或者知道他们的反应。

2011年6月20日,东方卫视做了改版。

中午12时播出的《东方午新闻》由王津元独挑大梁,以立姿播报新闻,增强节目的互动性。

黄金档的主打节目《东方新闻》在足足1个小时的时间里,重点打造焦点板块、强化现场连线,也是在极力增强节目的互动性。

二、受众求异心理对电视新闻栏目编排的要求

求异、求新,是人的好奇心理之一,它不是出于对利益的渴求,非得益动机,而是人的一种无目的的、感受上的愉悦与满足。

④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于少见的奇怪的事物和反常的事情,会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关注欲望。

那些新奇的事物能够有效地抓住受众的眼球与耳朵。

因此,在电视新闻栏目编排时,要有创新的技术和思想,有不同寻常的关注点。

即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要有创新性。

新闻贵在“新”,要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好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受众希望看到“新”、“特”、“活”、“鲜”的新闻,生动传神地向观众报道新闻事件,不断给观众以新的刺激,才能抓住受众的眼球。

新闻栏目要有与众不同的名称,例如《东方时空》的栏目名称,“东方”代表中国,“时”有历史纵深感,“空”有空间感,非常宽广,无所不包。

或者新闻由头要足够“新”,编排方式也要与众不同,要让观众明显感觉到与其他的栏目不同,不是和大多数电视新闻栏目一样的套路。

但是又不能失掉传播新闻事实的本质,不会为了“标新立异”就使得栏目编排得五花八门,或者为了吸引观众而做出了假新闻。

(一)版面创新

例如2009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众说纷纭的议论声中一改沿袭了几十年的“老面孔”,作了部分调整。

新版《新闻联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领导人的会议新闻,增加了各地民生新闻、国际新闻,并加入本台短评。

尤其在调整初期,《新闻联播》曾有几天“破天荒”地未出现一条会议新闻,整个版面风格比过去轻快了不少,但又不失庄重沉稳。

(二)形式创新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电视呆板,节目内容基本上是图像加解说。

图像单调,解说词说教,缺乏亲和力和生动性。

而《东方时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状。

一是设立节目主持人,拉近同观众的距离,增强亲近感;二是实行现场采访,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愿望及呼声,引起观众共鸣。

主持人和现场采访新闻人物,一扫原来的说教、枯燥之风,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

(三)渠道创新

如Cnn专门开设了一个半小时的栏目叫做“我为cnn报道”(“ReportforCNN“),其内容是网民在cnn网站上传的报道。

CNN还从这些上传的新闻中挑选重要的内容在其他新闻节目中播出。

例如,在2010年1月CNN有关海地的报道中,为数众多的独家报道就是来自“我为CNN报道”这个渠道。

再如我国河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今日资讯》栏目在全国民生新闻中率先推出3G新闻现场直播,成为2010年度全国十佳创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之一。

(四)内容和选题创新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电视新闻应该根据媒体使用者的变化,利用网民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巨大潜力实现内容和选题的创新。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24小时”栏目利用传统电视新闻与网络相结合,充分考虑到网络时代人们收看电视新闻的心理和行为特性,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

这是“24小时”相比其他新闻栏目的特点。

2009年8月7日开播以来,收视率稳步上升。

1、“24小时”在选题方面:

关注网络热点捕捉网民议题

在传统的电视新闻选题中,受众的意见通常是不能被采纳的。

但是网络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发挥主动性的平台,很多热点新闻事件都是先经过网络再进入电视等大众传媒的。

例如2009年11月14日关于奥巴马译名更改、张娜拉“圈钱”等。

而“24小时”作为传统电视新闻栏目,除了从传统途径寻找选题外,还注意参照网络上的热点议题。

只有民众关心的新闻,其传播才有市场,才有效果。

“24小时”在确定报道选题时充分考虑了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这是较之其他新闻栏目的特色。

几乎每天的新闻选题中,都有网络的新闻热点,在选题操作上通过网络和受众实现了良性互动。

2、“24小时”在内容方面:

关注网络舆情撷取网民观点

在电视新闻中,如果网民的观点或评论能得到体现,不仅能让新闻事实本身更丰满、新闻观点更多元,还能让其传播更有效果。

例如关于2007年“正龙拍虎”事件,“24小时”直接引用网民的见解、判断和论据等。

正是在网民的激烈讨论中,使得其真相水落石出的。

注重网民言论和观点的引用,是“24小时”栏目的特色之一。

三、受众选择性心理对电视新闻栏目编排的要求

美国传播学者克拉伯《大众传播的效果》中系统阐述了受众倾向于有选择的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信念的讯息,拒绝那些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这一现象。

克拉伯还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主义、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方面。

(一)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当大众媒介所传达的讯息符合受众的认知范围,且能够满足受众的部份需求时,才能引起受众对它的兴趣而加以注意。

受众对自己固有的认知结构(观点和立场),有一种维护、加强的倾向。

为此,他们通常积极地接触与自己意见相同或相近的信息,而尽量回避相反的信息。

然而有的媒介在这一块上却有些疏忽了。

如电视栏目《明星教你做》每天请出一位影视明星,教导大家如何勤读书、讲文明、有礼貌,使这些二十岁出头的明星变成了“道德楷模”,引发了受众的集体不满等等。

为了解决这种疏忽,新闻编辑者就因该提高编排技巧:

1、新闻组合:

寻找和利用报道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将有联系的报道恰当地组合在一起,增加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条理性,方便受众理解和接受。

主要有同题集中和非同题集中

2、新闻的排列:

注重把多种电视语言符号、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新”、“特”、“活”、“鲜”、“巧”上,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将新闻事实有条理地排列,使每条新闻都能各得其所,其间蕴含的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不至于被埋没,也不至于被夸大。

从而生动传神地向观众报道新闻事件,不断给观众以新的刺激,从而使观众的注意力长盛不衰。

主要方法是精选头条,控制节奏和区分层次。

3、编写标题和提要:

标题是电视新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由于电视顺时传播,观众被动接受缺少选择的特性,电视新闻的标题没在报纸新闻的标题那样地位突出,也不像报纸新闻标题那样得到足够重视。

因此标题要足够新,足够突出。

(二)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理解是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则媒介内容。

选择性理解就是"符号读解"或称"译码"行为,携带信息即意义而来的符号在此被还原成意义。

然而,两者的"意义"完全一致是罕见的,部分一致是常见的,完全的不一致也不鲜见。

尤其是违背受传者固有态度的信息,要按照传播者的意图过此"关口",极为困难。

媒介在选择性理解这一环节往往很容易出现一些偏差,造成“正面新闻反面读”的传播负效果。

这一现象被西方传播学者称为“飞去来器”效应(boomerangeffect)。

例如一九八二年大陆报纸报导“美国总统雷根的儿子失业,现正领取救济金”,并加之以“美国的资本主义行将破产,人民生活更堪忧虑”的评论。

但当时大陆百姓看了这则报导的反响却是:

美国总统很廉洁,决不以权谋私;美国青年很独立,决不依赖父母。

选择性理解还有可能导致受众的逆反心理。

为了避免产生这种选择性理解中生成的传播负效果,电视新闻在编排上给新闻报道配发言论和资料。

既让受众听到电视台的明确的“声音”,也使新闻形成正确舆论对现实发挥指导作用。

(三)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记忆是指受众往往只记忆那些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兴趣,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传播内容。

选择性记忆被称为受众选择性心理中的最核心环节,受众一般将倾向于遗忘(也许是无意识的)与自己原有态度不相符合的讯息。

与选择性注意相似,人们的记忆也倾向于选择"正面"信息,排斥"反面"信息。

这三种选择行为,可比喻为三个防卫圈,选择性注意处于最外层,挡住那些不合心意的"入侵者"(信息);实在挡不住的,就有赖于中间层的选择性理解进行防御;如果还是挡不住,则发动最内层的选择性记忆机制,即干脆忘却。

比如在二零零二年世界杯中国对巴西之前,绝大多数中国大陆的足球爱好者都是巴西队的忠实球迷,但这场球赛进行完毕后,大多数球迷都只记得巴西队有多少次犯规和小动作,而忘记了巴西队在场上的精彩表现。

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对新闻编排的影响极其明显。

例如根据受众的选择心理,消息内新闻就可以很明确地编排早间新闻、午间新闻和晚间新闻了。

例如早晨一般时间紧急,没有时间细看,所以,早间新闻一般都是一句话新闻或者伴随性新闻,不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就可以的;而中午,由于比较困,所以午间新闻一般比较活泼、刺激,使受众保持感官的清醒;而到了晚上,由于一天的工作已经完成,时间较多,所以晚间新闻一般比较深入。

四、从受众对节奏的需求看电视新闻栏目编排

新闻排列顺序及乐曲内容产生节奏感。

节奏感的强弱与栏目的起伏性影响受众对新闻的心理接受程度,其反过来影响新闻的效果。

节奏是优化电视新闻栏目或节目表现的重要因素,营造节奏是提高电视新闻收视率,满足受众需求,服务大众的有效手段。

在一个单条新闻中,解说、采访和同期声的安排能够营造出某种节奏,而节奏感的强弱反过来影响新闻的效果。

在一档新闻中,各条新闻的安排是否具有节奏感直接关系到新闻的编排是否成功。

新闻档在整个频道中的安排,对于整个频道的节奏控制同样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一次新闻节目往往包含有各类题材、各种风格的新闻,为了方便受众收看和理解,还需要节目编排做到富于节奏变化,且又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⑥只有把握好节奏,使观众在收看时一张一弛,不至于感到疲劳和厌烦,同时也要注意新闻的段落与层次,切忌杂乱无章地随意编排而使观众在接受新闻事件时一头雾水。

在节目编排中,人们容易忽略由新闻排列顺序产生的节奏感。

不同类的新闻给人们形成不同的心理刺激,靠个别的、逐条的新闻组合而成的整节新闻,只有富于节奏快慢起伏的变化,和能像电影采用高潮、低潮、高潮不断变化推动剧情发展一样,才能使受众自始至终保持对新闻节目的注意力。

(一)松紧有度的原则

一档新闻中的各种元素应扮演其恰当的角色。

主打新闻是否起到作用,新闻现场是否引人注意,广告、天气是否达到了休止符的效果等,都是新闻编排时需要考虑的。

如果新闻接连播出,信息被紧锣密鼓地抛给受众,受众缺乏调节机会和休息时间,信息的传播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目前国内媒体控制栏目整体节奏的通常做法是设置板块。

板块设置通常将新闻“合并同类项”,在新闻组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各种新闻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地域上以国内和国际进行归类,在格调上以欢乐与悲哀进行归类。

经过这种归类,从而形成新闻节目的结构主体。

将这些新闻段落进行有序的排列,便完成了一次新闻节目的编排。

而板块的设置则与一个电视台的定位和服务的群体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CNN和BBC,这两个媒体“胸怀天下”,其新闻板块的划分以其判定的新闻重要性来划分。

(二)合理控制新闻的速度

在编制一个新闻板块、一组新闻或单条新闻时,应当根据新闻内容和主题来控制其节奏的快慢变化。

例如,CNN在2004年9月12日报道“9•11”纪念活动和2004年10月10日报道布什和克里在美国各地的竞选活动时,整组新闻中的解说词数量、画面变换的速度以及同期出现的频率等存在明显的差别。

(三)精心安排单条新闻的长度以及不同长度新闻的组合

例如某个时段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凤凰卫视资讯台、CNN以及BBC几个整点新闻节目单条新闻平均长度都是有统一标准。

(四)精选头条

[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

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

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

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

电视新闻栏目作为电视行业的三大主要支撑骨干之一,支持着电视行业的事业,而受众的心理需求及态度决定着电视行业的发展前程。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编排的走向。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受众需求必然是决定新闻编排的最后力量。

在新闻组合、新闻排列等环节,受众的阅读心理、接受心理及视觉心理都是编辑需要了解和把握的重要因素。

 

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

①刘京林主编:

《新闻心理学原理》[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6;

②刘京林:

《大众传播心理学》[M]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

③史可扬:

《电视栏目和频道辨析》[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2;

④童兵: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

⑤陈三三毛勇:

探讨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中的节奏营造《今日科苑》[J]2007年20期;

⑥叶子:

《电视新闻节目研究》[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

⑦付泽宇:

电视新闻编排与受众心理需求《记者摇篮》[J]2002年04期;

⑧张静民:

《电视节目创作与编导》[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1;

⑨周爱群胡翼青:

《受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