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8836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

《最新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

最新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与自然经济学:

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市场机制:

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帕累托最优:

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6.排他性:

指人们必须支付价格才能消费商品,存在把没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以外的现实手段;  

8.环境产权:

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 

9.舒适性资源:

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  

11.自然资源:

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12.均衡价格:

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或者说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3.使用价值:

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14.需求量:

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15.产权:

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的法定权利,它表明个人可以利用这些财产去从事某些事; 

16.机会成本法:

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

 

17. 疾病成本法:

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18.支付意愿:

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20.边际成本:

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

 

21、市场:

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

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2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6.帕累托改进:

对于一种既定的资源配臵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

这种重新配臵就是帕累托改进。

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

27.均衡价格:

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成为均衡价格。

28.均衡数量: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29.预算线:

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

30.边际替代率:

从消费论的角度,在保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31.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33、需求: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34、供给:

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供给。

37、市场失灵: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故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得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

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38、政策失效:

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对环境物品的政策失效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种是环境政策本身的失误,未能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反而加速了环境资源的退化。

39、资源稀缺:

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致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40、稀缺:

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41、短缺:

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

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

资源稀缺是动态的。

42、边拓模型(边拓经济):

指相对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

44.资源稀缺性:

指在给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

45、非市场性的经济手段:

指根据价值规律,利用价格、税收、信贷、投资、微观刺激和宏观经济调节等经济杠杆,调整或影响有关当事人产生和消除污染行为的一类政策。

包括排污收费、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管理收费、税收减免、押金制以及广泛采用的补助金制度等。

46、科斯定理:

是指在一个有效的财产权规定条件下,处于外部性的有关双方之间的权利交易,将会消除帕累托相关外部性,而且产生一个高效率的结果或均衡状态,使得偏离该结果时至少有一方要受到损失。

而且,只要是在有效的财产权条件下,资源配置最优效率状态或结果与具体的财产权规定无关。

或:

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存在交易成本或成本很低,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产权(不管何方),将会产生资源配置最优结果。

47、庇古税:

针对污染物排放所征收的各种税费。

48.外部性:

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49、循环经济:

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

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50、可耗竭资源:

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

 

分为: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51、可更新资源:

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不断增加流量的自然资源。

52、价值评估方法:

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环境资产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通常以货币的形式表征出来。

对环境进行经济价值评估就是要衡量人们对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偏好程度。

53.舒适性资源:

指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

54.意愿调查法:

是一种基于调查的评估非市场物品和服务价值的方法,利用调查问卷直接引导相关物品或服务的价值,所得到的价值依赖于构建市场和调查方案所描述的物品或服务的性质。

55.贴现:

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发生在未来(或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的方式。

56、社会贴现率:

指费用效益分析中用来作为基准的资金收益率,它是从动态和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参数,又称社会机会成本率,其出发点应该是整个社会,而非单个厂商的机会成本。

 

57.环境经济评价:

Ps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计量和货币化的技术方法。

 

58.选择价值:

相当于消费者为一个未利用的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保险金,仅仅是为了避免在将来不能得到它的风险。

 

59.存在价值:

指从仅仅知道这个资产存在的满意中获得的现值,尽管并没有要使用它的意图。

60.支付意愿WTP:

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意愿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61.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62.机会成本:

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

63.防护费用法:

指人们为了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或生态恶化的影响而支付的费用。

64、生产率变动法,是利用生产率的变动来评价环境状况变动影响的方法。

65、污染者负担原则:

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承担管理污染源,并清除环境污染所需费用的原则。

66、排污权交易: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67、绿色贸易壁垒:

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68、环境资源:

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空间及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69、经济效益:

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70、 外部经济性:

对外界造成好的影响,没有取得报酬。

 

71、外部不经济性:

对外界造成坏的影响,没有进行赔偿。

72、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二.简答题(6*6=36) 

1.市场失灵是由什么引起的?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是否一定需要政府干预?

 

答:

①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

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②不一定。

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但是要使政府干预有效,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

2.需求和需求量有何区别?

它们是如何变动的?

假设经济人收入减少或增加时,需求曲线如何变动?

 

答:

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则是消费者在某种商品其价格恒定情况下,受经济因素影响,而引起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间接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发生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 :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如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增加。

 

3.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为什么要收取庇古税?

它有什么局限性?

 

答:

如果要达到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必须相等。

因此,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对带来外部成本的经济人征税,税额等于边际外部成本,或者对于带来外部收益的经济人,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补贴,补贴额等于边际外部收益。

环境保护领域采用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都是庇古理论的具体应用。

 

局限性:

第一,庇古理论的前提是存在所谓的“社会福利函数”,政府是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者,并能自觉按公共利益对产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然而,事实上公共决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第二,庇古税运用的前提是政府必须知道引起外部性和受它影响的所有个人的边际成本或收益,拥有与决定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相关的所有信息,以确定最优产量或消费水平的税收或补贴,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定出最优的税率和补贴。

但现实中政府不可能拥有足够的信息,因此从理论上讲,庇古税是完美的,但税收方案在现实中很难操作,实际的执行效果与预期存在相当大的偏差;第三,政府干预本身要花费成本。

如果政府干预的成本支出大于外部性造成的损失,从经济效率角度看消除外部性就不值得了;第四,庇古税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寻租活动,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资源配置的扭曲; 

4.环境资源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传统资源稀缺性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

 

答:

(1)资源绝对稀缺性:

获取自然资源资源存量极限没到达前,环境质量不变,其对经济发展构成绝对约束。

(2)资源相对稀缺:

资源质量存在下降现象。

质量下降,稀缺性就上升,单位生产边际成本上升,寻求替代。

 5.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a互补商品— 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

b替代商品— 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 (3)技术状况    (4)生产要素的价格    (5)政府的政策     (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6.根据财产权是否明确,可更新资源可以怎样分类?

 

答:

1)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指财产权可以确定,能够被私人所有和享用,并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可更新资源; 

(2)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

指不为任何特定的个人所拥有,但是却能为任何人所享用的可更新资源; 

7.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答:

(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2)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3)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5)国际环境问题 

8.什么是外部性?

它有哪些分类?

 

答:

从产生主体角度:

“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 

从接受主体角度:

“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低效率现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用数学语言表述:

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 

 

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 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 存在外部影响。

 

环境资源保护活动中的外部性:

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对环境造成了影响而又没有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

 

分类:

(1)按外部性的影响效果:

a外部经济性b外部不经济性:

(2)按外部性的可减少性:

公共外部性;私人外部性; (3)可转移的外部性:

 (4)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 

9.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

(1)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而科斯手段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

(2)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而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

(3)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科斯手段则一般只获得环境效益(4)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

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这又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而科斯手段一般能刺激厂商采取措施改进生产设备,减少排污(5)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能导致另外一些外部性。

 

10.简述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含义,并简述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之间的关系。

 

答:

支付意愿:

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支付意愿等于消费者的实际支付与其消费某一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之和。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假设价格) - 实际支出(市场价格) 

11.论述舒适性资源利用的特点,如何合理利用舒适性资源?

 

答:

特点:

唯一性、真实性、使用方式的非消费性、不确定性、破坏的不可逆性 

如何利用:

【1】生态旅游:

(1)确定生态旅游临界容量

(2)旅游区规划:

核心区、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

【2】舒适性资源的保护

【3】建立舒适性资源保护的资金渠道

(1)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

(2)国家公园门票及收费(3)生态服务收费(4)征收特别税(5)与重大开发项目建立直接资金筹措关系(6)从生物资源开发中返回利润(7)建立自然保护基金(8)吸引国家援助资金(9)“自然-债务”交易

【4】加强舒适性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12.什么是资源配置?

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

根据一定原则合理分配各种资源到各个用户单位的过程。

  

影响因素:

边际成本,边际使用成本,环境外部性,市场机制,产权界定,价格,资源投入的组合等。

 

三、论述题(2*12=24) 

1.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是否有效?

说明理由。

 

答:

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

只要产权有明确规定,价格机制就可以发挥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消除外部效应的存在,无需政府的干预;是否能够通过市场化方式来解决外部成本问题取决于交易成本,在下述条件下科斯定理才是可行的:

a.所涉及的当事人较少;b.所受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可排除性; 效益优先原则:

有害的外部性问题有相互性,因此,对优化配置资源来说,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 

科斯定理中强调产权明晰化或产权界定很重要,而产权给予当事人的哪一方则是无足轻重的;协议不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但会改变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4.市场失灵原因是什么?

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防范?

 

答:

①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

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表现:

垄断、不完全信息——竞争失效,资源配置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 外部性——负外部性带来的社会问题;公共物品——无法提供或提供不足。

 市场失灵的纠正:

 

政府干预,通过建立政策和改革制度纠正。

 

政府调节的手段,财政措施:

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非财政支出:

金融措施,法律法规。

 外部不经济性的纠正: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性的企业征税,税额等于它给社会造成的损失; 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企业合并;规定产权:

排污交易。

8 谈谈你对环境与经济关系的认识。

 

答:

经济与环境是一个系统的两个因素,它们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1)环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保护环境可以促进生态资源良性循环,使资源的再生增殖能力大于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需要,为农、林、牧、付、渔各业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管理,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工艺技术,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可以广泛开展资源、“三废”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三废”的利用率,避免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2)环境对经济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后,不仅使社会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环境资源枯竭后,限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例如,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使水资源日益减少,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所以环境对经济的制约,不是限制经济的发展,而是限制其在经济发展中不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活动,使之符合自然生态规律。

  

(3)经济对环境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有力地将自然生态环境按照人类发展的要求建设成最优化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

经济发展了,还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必须的技术装备。

此外,高技术产业发展要求必须提高环境质量,经济发展也促使人们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它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力。

  

(4)经济对环境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需要一定的投入,如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建设的煤气工程,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等都要大量的投资和运转费用。

  

研究经济与环境的辨证关系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较确切地理解为从经济活动中产生,又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解决的问题,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经济活动,所以环境问题说到底主要是经济问题,环境问题严重化了,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引起社会政治问题

第一章  

3.环境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建立的。

 

4.环境的四种功能分别是,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废弃物的接受者、舒适的提供者、生命支持系统。

5.画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损害之间有哪三种关系,并说明每种关系的含义。

  

ABEF:

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就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环境,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环境库式曲线的评价。

 

①客观上鼓励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惨重。

 

②许多国家要达到$1200-2000这一水平所用时间太长。

 ③发展过程中有些环境代价可以避免。

 

④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⑤国内环境可能改善,但问题也许转嫁到了国外。

 

7.为什么说环境经济学本质是经济学?

 

①所有损害环境的行为都有经济上的驱动力,不消除这种驱动力,环境保护将不可能是有效的。

 

②一切较为普遍的,或长期存在的环境损害通常都有经济制度上的原因,这是有关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

 

③与环保有关的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等,是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工程不可或缺的。

8、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大大超过其补给和再生增殖能力,造成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弃物,特别是其中有害物质的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

这两个方面的环境问题相互影响,形成复合效应,不 仅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造成危害,而且形成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有的还发展为全球性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9、消费:

我们所消费的实际上只是商品的效用,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10、稀缺: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认识; 

11、市场:

市场失灵的原因有竞争不充分、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13、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 

环境经济学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综合学科; 

研究的对象:

作为传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和作为自然环境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环境再生产过程的结合部,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

特点:

边缘性或交叉性、应用性或实践性; 

作用:

指导制定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指导政策和项目评估 、指导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第二章 

10.画图说明消费者均衡应满足的条件。

 

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是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因此,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11.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①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

表明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

 

②同一平面上可有无数条代表不同满足程度的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③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否则在交点上两条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满足程度,同第二特征矛盾。

 

④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由边际替代率(MRS)所决定。

任一点的斜率为MRS。

 

12.供求定理的内容。

 

①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②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运动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③供需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定。

 ④供需反方向变化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定。

13.理想的市场应满足哪些条件?

 ①市场充分竞争 ②信息完备的 

③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保持一致,生产者有进退行业的自由 

14.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①从心理或生理角度分析 

欲望尽管无穷,但就每一个具体的欲望来说却是有限的。

随着数量的增加,有限的欲望逐渐得到满足,心理上或生理上对商品重复刺激的反应越来越迟钝,后来消费的商品的效用也就越来越小。

 ②从商品的用途来分析 

商品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用途对人的重要程度也是不同的。

人们总是先把商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也就是效用最大的用途。

因此,人们后消费的商品的效用一定小于先消费的商品的效用。

3、 市场的结构:

 

(1)完全竞争市场:

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特征:

①市场上有很多的生产者(厂商)和消费者(居民户),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 者和消费者的规模必须很小,即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②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