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共计12课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8678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共计1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共计1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共计1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共计1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共计1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共计12课时.docx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共计1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共计12课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共计12课时.docx

四年级下音乐教案共计12课时

第一课

教学内容

(演唱)彩色的中国

(听赏)歌唱祖国

(音乐知识)歌曲演唱形式

(一)

(演奏)吹竖笛

教学目标

1、能深情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能与同学合作,学会二声部合唱,用美的歌声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真挚的爱以及对台湾小朋友的思念之情。

2、听赏后,能用简要的词语谈谈对齐唱歌曲《歌唱祖国》的感受,了解齐唱、独唱两种歌曲演唱形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

深情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教学难点

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展示2013年6月11日神州十号载人飞船被顺利送人天空的画面。

2、教师出示一副空白的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图上标出北京、台湾和自己所在的省份,以及黄河、长江的位置。

(播放背景音乐《彩色的中国》。

二、引导掌握

1、聆听《彩色的中国》。

2、学唱歌曲的齐唱部分。

(1)师:

大家看看地图上碧绿的是什么?

金黄的是什么?

长长的是什么?

弯弯的是什么?

像一只小船一样的岛又是在哪里?

(2)聆听歌曲的齐唱部分,边听边引导学生用声势动作来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3)师:

我们不妨用优美的歌声表现出来吧。

3、学唱歌曲的合唱部分。

(1)了解台湾。

(2)聆听合唱部分。

(3)课件出示歌曲合唱部分的乐谱。

4、歌曲处理。

(1)师:

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

(介绍反复跳跃记号。

(2)练习难点“那里住着台湾的小哥哥”这一句。

5、整体学唱歌曲。

(特别注意连音线和休止符。

6、歌曲感情处理,师生共同讨论。

7、完整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8、学生讨论,用多种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三、情感升华

1、听赏《歌唱祖国》。

2、师:

你能用几个词语来表达听赏《歌唱祖国》后的感受吗?

3、师:

你能跟着唱一唱《歌唱祖国》吗?

4、了解齐唱与独唱两种歌曲演唱形式。

5、交流讨论:

作为中国人,你最引以为骄傲的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二课

教学内容

(演唱)达古拉

(听赏)森吉德玛

(音乐知识)常见的速度用语

(读谱唱歌)可爱的羊群

(音乐知识)乐句

教学目标

3、能在学唱歌曲《唐古拉》的过程中,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勇动作、器乐、歌唱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活动。

5、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达古拉》,了解蒙古族的传统习俗与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达古拉》。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和韵味,并用优美、自然的声音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歌学唱

1、出示课题,简介歌曲。

2、复听歌曲,要求学生按乐句画出旋律线。

3、学生跟琴唱谱,可在重拍处击打筷子,感受歌曲的风格。

4、教师范唱,同时出示歌谱。

5、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有感情地朗诵三段歌词。

6、学生跟琴带词歌唱。

7、乐器参与。

(见教材。

8、跟随歌曲伴奏,带上乐器演奏,完整地表现歌曲。

三、拓展与延伸

1、欣赏视频:

马头琴演奏的《达古拉》。

2、简介马头琴。

四、课堂小结

师:

蒙古族音乐在我国的音乐舞台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蓝天、白云、马背、草原铸就了这个民族特有的性格和与众不同的草原音乐文化。

这个民族音乐的灵感来自于她们长期的游牧生活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其实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希望通过学习和了解,同学们都能喜欢并热爱我们祖国的音乐文化。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三课

教学内容

(演唱)春晓

(音乐知识)连线

(听赏)春

(演唱)杜鹃

(认识乐器)小提琴

教学目标

6、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春晓》。

7、在学习歌曲的音乐活动中,能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美好的声音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深情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教学难点

在二声部合唱中做到声音和谐、声部均衡。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热身

二、学习歌曲

1、两声部学唱。

(1)学习高声部。

①学生放慢速度识读乐谱。

②按原速唱旋律。

③加入小鸟的歌声“啦”演唱好高声部。

(2)学习低声部。

①学生放慢速度识读乐谱。

②按原速唱旋律。

③加入“啦”完整演唱乐句。

(3)两声部合唱练习。

2、学唱歌曲《春晓》。

(1)学生读歌词,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2)学生听范唱,熟悉旋律,并找出哪一句节奏和其他不同。

(3)学生再听范唱,教师画图形谱,帮助学生直观找出不同的乐句。

(4)学生跟琴轻声唱歌曲,并找到最喜欢的乐句,和大家分享。

3、完整演唱《春晓》。

三、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春晓》,就让我们在课后一起去好好感受春天的活力与美好吧!

小朋友们,下课。

(随着《春晓》的音乐离开教室。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四课

教学内容

(演唱)花蛤蟆

(听赏)顶嘴

(认识乐器)笛子

(演唱)对花

(音乐知识)歌曲演唱形式

(二)

教学目标

8、能准确演唱歌曲《小骆驼》,用声音表现出小骆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形象。

9、认识八分休止符,能准确地拍击出有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准确唱出有八分休止符的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演唱歌曲《小骆驼》,掌握八分休止符节奏的识读。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复习第三课歌曲《采山》和《草原上》。

二、节奏练习

1、按固定的速度恒速拍击四分节奏。

4/4XXXX‖(反复拍击,强调速度均衡。

2、在上面的节奏拍击练习中加入“XX”节奏。

3、按固定的速度恒速拍击“XX”节奏。

4/4XXXX‖(反复拍击,强调速度均衡。

4、在上面的节奏拍击练习中加入“0”。

三、读谱练习

1、拍击节奏。

2/4X0X0|XXX0|XXXX|X-‖

2、加入音符,唱旋律。

1=E2/4

2020|1220|3616|6-‖

3030|6660|6312|3-‖

X0X0|XXX0|XXXX|X-‖

四、发声练习

1、识唱旋律。

2、随琴演唱歌词。

五、学唱歌曲

1、聆听教师范唱或歌曲录音。

2、出示歌谱。

3、聆听歌曲录音,用器乐演奏或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熟悉歌曲旋律。

4、学生随录音或钢琴轻声哼唱歌曲,熟悉歌词内容。

5、指导学生唱好歌曲。

6、轮唱的演唱形式。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五课

教学内容

(演唱)土风舞

(音乐知识)切分音

(一)

(演唱)摇船调

(听赏)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歌曲《土风舞》的唱演,感受外国歌曲的舞蹈韵味,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及借助肢体、表情来喧嚣情绪的表演欲望,产生对舞蹈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完整的、热情的、用轻快而饱满的声音的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演唱时的咬字、吐字。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看图片,观捷克

师:

在地球上有一个美丽友好的国度与我们同在(出示PPT图片地图),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感受一番捷克人民的热情(出示图片——捷克风景)。

2、丰收的捷克

师:

捷克人民还是热爱劳动的民族,每到丰收的季节就可以在大麦场看到他们勤劳的身影。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着音乐的节奏来感受一番丰收的喜悦吧!

师:

同学们刚刚都特别的有礼貌,讲文明。

但是啊,要成为热情的捷克人民最尊敬的客人还需要有很好的音乐理解能力,因为捷克民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

师: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

(二)感受与体验

1、听音乐,猜一猜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捷克民歌(出示课题),并且我要随着音乐在一个特别的地方有节奏的拍手,请你们仔细听,看看谁能最准确、最快模仿出来。

(师在XXX处拍手)

2、师板书XXX,师生练习切分节奏。

3、再听音乐,师生律动

师:

感受完了劳动的捷克民族,现在让我们带着更加快乐的心情来感受一次爱音乐的捷克人民。

(大家围成一个圈,随着音乐踏步,在切分节奏出现时加入拍手)

师:

我们伴着《土风舞》音乐感受了一番爱唠叨、爱歌舞、爱自由的捷克风土人情。

那么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对《土风舞》歌曲的感受吗?

它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三)歌曲学唱

1、“土风舞”简介

师:

“土风舞”一词由英文FolkDance翻译而来,字义为富有乡土风味的舞蹈。

2、师范唱

师:

感受玩《土风舞》带来的欢乐后,老师还觉得意犹未尽,接下来请同学们聆听老师演唱的《土风舞》,并且请你记住你最喜欢的一句。

3、学生说出最喜欢的一句,一起演唱。

4、为歌曲划分乐句

5、生随琴唱词

(1)解决“>”,力度处理。

(2)渐强、渐弱处理。

6、完整演唱歌曲,把握情绪。

(四)自由舞会

师:

闲心同学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捷克人民的热情了,接下来捷克人民真诚的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自由舞会(出示邀请卡)。

要求:

学生随乐自由律动。

(五)小结作业

师:

看着同学们的舞姿,老师都陶醉了。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舞蹈的魅力,那么回家以后大家转动小脑袋,查查还有哪些有意思的舞蹈,下节课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下课!

五、板书设计

10、能准确演唱歌曲《小骆驼》,用声音表现出小骆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形象。

11、认识八分休止符,能准确地拍击出有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准确唱出有八分休止符的旋律。

第六课

教学内容

(听赏)鳟鱼

(听赏)鳟鱼五重奏

(演唱)摇篮曲

(听赏)军队进行曲

(音乐家故事)少年舒伯特

教学目标

知识:

知道两首《摇篮曲》的作者、演奏乐器,认识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

能力:

熟悉勃拉姆斯《摇篮曲》的曲调,学会哼唱旋律,感受摇篮曲的风格、音色色彩、情绪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感受亲情之爱。

教学重点:

熟悉勃拉姆斯《摇篮曲》曲调,学会哼唱旋律。

感受摇篮曲的风格、音色色彩、情绪等。

教学难点:

在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亲情、表现能力的培养。

活动材料准备:

电脑多媒体、小提琴、钢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1、欣赏多首摇篮曲师: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各种《摇篮曲》4首)在音乐声中你想做什么呢?

可以用你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会唱的可以跟着哼唱。

2、初步感受归纳摇篮曲的风格师:

好听吗?

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儿童歌曲相比,刚才我们听的音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从曲调:

十分平静、抒情、优美,、节奏比较平稳,律动均匀、速度缓慢、声音轻柔等方面概括,有声乐曲也有器乐曲)

二、聆听勃拉姆斯《摇篮曲》

1、初听《摇篮曲》,哼唱主旋律①师:

是的,这些都是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我们刚才听到的几首音乐都是摇篮曲,那么除了这几首乐曲,你还听过学过其他的摇篮曲吗?

(唱《摇啊摇》)摇篮曲还有很多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

(拉奏第一段旋律)②师:

好听吗?

这可不是马老师自己写的曲子,而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第一、三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5号等。

他创作的这首摇篮曲的旋律非常优美。

(出示曲谱,教师唱第一段乐谱)③师:

大家觉得这样的音乐应该配上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在这么美的意境中来欣赏音乐真是一种享受啊,现在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这首《摇篮曲》,我们可以跟着音乐动起来,同时听一听乐曲里有哪些乐器?

2、再欣赏《摇篮曲》,找出主要演奏乐器①师:

大家听出来了吗?

这首乐曲是由一种乐器演奏的还是多种乐器演奏的?

(多种)是的,这是一首管弦乐曲,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

其中就有我们刚才演奏的小提琴,小提琴的音色具有人声的特点,既可演奏低沉深情的音乐,又可演奏高亢激情的旋律,演奏非常灵活。

它的表现力也十分丰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满技巧性的华彩乐段。

无论是在管弦乐队中还是在喜爱音乐的人家中,都成为一件不可取代的乐器。

弦乐中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它弦乐器家族成员一样,都有四根弦,但音高要比小提琴低得多,由于大提琴在琴身大小、琴弦排列与琴弦长短等方面与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奏法与小提琴也不同,是夹在两腿之间演奏。

演奏时,演奏家将琴身轻轻夹于两膝间,底部以一根可调整高度的金属棒支撑。

演奏方式有用弓毛拉弦、手指拨弦和用弓杆敲弦几种。

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竖琴的音色清澄,音域广阔,最有名的效果,就是滑奏法,把手指从竖琴的一端滑到另一端,所有的音符听起来就好像一个非常快速的音阶。

长笛是管弦乐队木管组中的高音乐器,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

演奏时双手持笛,坐立都可。

(边介绍边出示乐器图片及音色)

3、第三次听乐曲,分析曲式结构①师:

这首摇篮曲的旋律是不是完全和老师刚才演奏的一样呢?

谁发现了乐曲中还有不一样的音乐呢?

②师:

这首摇篮曲可以分为两个乐段,刚才老师演奏的就是第一段旋律,我们再来听一听。

(播放第一段)这段旋律的曲调怎么样?

是平稳的还是起伏跳跃的?

(平稳)你能感受到什么?

(母亲的温柔、亲切)好的,我们来学着唱一唱(出示乐谱,弹奏钢琴,学生跟唱)③现在来听听这第二段旋律,和第一段比较,它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吗?

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幸福、激动的心情,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我们也来学着用LU哼一哼吧。

4、欣赏合唱《摇篮曲》,感受亲情①师:

唱得真好听,大家知道吗,勃拉姆斯创作的这首曲子原来是一首通俗歌曲。

相传是勃拉姆斯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特意创作了这首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

这首摇篮曲不但旋律优美动人,歌词也十分温馨甜蜜,让我们也来听一听。

(播放歌曲《摇篮曲》并出示歌词:

快快睡啊宝贝,窗外天已黑,小鸟回巢去,太阳也休息。

到天亮,出太阳,又是鸟语花香,到天亮,出太阳,又是鸟语花香)②师:

听了这么美妙的摇篮曲,大家是不是记起了自己小时候?

我们和妈妈之间有什么温馨甜蜜的回忆吗?

(学生说小时候的故事)③师:

也许幼时的记忆已模糊,我们已经不记得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我们能感觉到母爱无处不在,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再一次重温妈妈的怀抱吧!

(听歌曲,轻声跟唱,模仿摇篮摆动等动作)

5、小结师:

欣赏了优美的摇篮曲,谁能明确地说说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总结,在大屏幕上出示文字说明: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是一种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

摇篮曲原是母亲在摇篮边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的音乐形象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特点,曲调平静、抒情、优美,起伏不大,充满母亲对孩子的热烈祝福;节奏平稳,律动均匀,伴奏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

三、聆听贺绿汀《摇篮曲》①师:

大家概括得很好,那么现在我要考考你们了,我们来听听这两首曲子,比较一下,哪一首是摇篮曲?

(播放两首乐曲,其中一首是贺绿汀的摇篮曲)②师:

一下子就能听出来了,真了不起,那么刚才我们欣赏的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创作的,你能听出来这首摇篮曲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呢?

(中国的)是的,这首摇篮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的。

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他的代表作有《牧童短笛》、……③师:

大家能听出来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大提琴)④师:

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首乐曲?

听的时候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大摇篮,大家把手拉起来围成圈,你到中间来扮演小宝宝,我来当妈妈摇摇篮。

四、课后延伸

师:

母爱是最伟大的,因此,不但中外音乐家们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来表现、歌颂这种亲情,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们自编自创的摇篮曲,大家可以在课后收集相关的作品,也可以自己编创歌曲,我们下次再一起来欣赏!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七课

教学内容

(演唱)小山羊

(音乐知识)倚音

(演唱)酒歌

(听赏)八哥洗澡

教学目标

12、能用自然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酒歌》。

13、在演唱歌曲的合唱部分时,能做到声音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

富有韵味地演唱土家族民歌《酒歌》。

教学难点

镇演唱歌曲二声部时,能做到声音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唱歌曲二声部

1、分声部学生。

2、二声部演唱。

三、学唱歌曲主体部分

1、师生合作,完整演唱《酒歌》。

2、学唱歌曲前一部分。

3、师生合作唱。

四、师生完整地表演唱

五、拓展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八课

教学内容

(演唱)知更鸟的歌

(听赏)晨景

(认识乐器)长笛

(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音乐知识)歌曲演唱形式(三)切分音

(二)

教学目标

14、能感受歌曲《知更鸟的歌》中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积极参与歌曲的律动。

15、能与同学合作,用自然的声音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歌曲《知更鸟的歌》。

16、能初步了解卡农这种音乐形式,并用卡农的形式演唱歌曲《知更鸟的歌》。

教学重点

1、能与同学合作,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歌曲《知更鸟的歌》。

2、通过律动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

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歌曲《知更鸟的歌》。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律动,感受两个乐段的不同,并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师示范。

2、学生模仿。

二、有感情地读歌词,感受两段歌词不同的情绪色彩,体会歌词情感

1、自由朗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初步体会歌词的情绪。

2、介绍知更鸟的知识。

3、简单分析歌曲后,再次自由朗读歌词,进一步深入体会歌词的基本情绪和情感。

4、为歌词选配合适的律动。

三、读谱学唱

1、视唱乐谱。

(1)学生可用手划拍,要求有律动感,镇视唱练习中强调音乐的感觉。

(2)必要时分三步走:

先教师示范一次,学生再跟唱,最后学生自己唱。

2、教师范唱歌词——学生模仿唱。

四、分声部练习,尝试卡农

五、欣赏卡农类型的音乐作品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九课

教学内容

(演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音乐知识)乐段

教学目标

17、能用恰当的方式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8、能自主地运用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来表现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情境。

19、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并与他人分享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点

能自主地运用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来表现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不拘一格的探究和表现。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多媒体设备、设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教师引领

1、“二小放牛”。

(板书:

稍慢、轻轻地、娓娓道来。

2、对比学习“二小被抓”。

(1)教师范唱第二乐段。

(2)板书:

速度——中速稍快,力度——中强,紧张的气氛。

(3)特殊乐句处理。

(4)学生演唱“二小被抓”这一段。

三、探究学习

1、CAI课件出示分组探究学习内容。

2、布置分组学习的任务和相关要求。

第一步:

集思广益。

第二步:

实践检验真相。

四、表现展示

1、“二小带路”。

2、“二小牺牲”。

3、“追思二小”。

五、拓展总结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十课

教学内容

(演唱)叮铃铃

(演唱)清晨

(音乐知识)反复记号(三)

(演奏)神奇的民间锣鼓“蛇脱壳”

教学目标

20、能用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注意装饰音和力度记号的表现作用,能将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表达出来。

21、能在演唱、声势动作表现和歌表演等形式中,感受歌曲的情绪,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2、能在音乐实践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完成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了解装饰音的含义及表现作用。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骨干音练习。

(1)练习呼喊。

(2)带音高练习。

2、完整听赏歌曲。

二、歌曲铺垫

1、低声部初步感受。

2、识读乐谱。

3、演唱好重音。

4、加上声势动作。

5、反复演唱低声部,教师加入高声部。

三、学唱高声部

1、完整感受。

(1)学生完整听赏。

(2)学生完整听赏第二遍。

2、歌曲“美景”部分教学。

(1)方言朗读歌词。

(2)学唱第一部分。

(3)熟记第一部分歌词。

(4)识读乐谱。

3、歌曲拟声部分的教学。

(1)教师范唱。

(2)随琴轻声跟唱。

(3)带上表情演唱。

(4)带声势动作表现。

4、完整演唱高声部。

(1)跟琴演唱。

(2)看老师的手势完整演唱。

四、二声部合唱

1、低声部演唱。

(1)找出歌谱的两个声部。

(2)复习小羊的铃铛声,学唱最后一句。

(3)师生唱合唱部分前一句,学生接低声部演唱两遍。

(4)低声部完整演唱两遍。

2、合唱二声部。

(1)初次尝试二声部合唱。

(2)分声部演唱。

(3)完整演唱。

五、拓展升华

师:

唱了一节课的叮铃铃,同学们知道叮铃铃有什么含义吗?

1、小羊脖铃的声音。

2、儿童愉悦心境的表达。

3、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师:

最后,让我们扬起小羊鞭,赶着幸福的羊儿出教室吧!

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及感悟):

第十一课

教学内容

(演唱)太阳出来了

(听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认识乐器)古筝

(歌表演)脚印

(听赏)船歌

教学目标

23、能用热情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太阳出来了》。

24、能在音乐中积极参与体验,随音乐律动。

25、能感受民族合唱歌曲的魅力,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太阳出来了》。

教学难点

第二乐句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交替的演唱。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新课教学

1、参与感受音乐。

(1)、听音乐,感受情绪,随乐做声势动作。

4/4XXXXXX∣XXXXX00∣XXXXX.X∣XXXXX00‖

(拍手)(摇头)(拍手,画弧线)(摇头)

(2)随乐跳简单的彝族舞,参与音乐表现。

2、节奏练习。

(1)朗读节奏。

(2)找出歌曲的不同。

(3)分组合作,朗读节奏为音乐伴奏。

3、学习伴奏声部的旋律。

(1)跟琴演唱第一、三乐句的伴奏声部。

(2)教师弹奏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伴奏声部,引导学生感受其不同。

(3)跟琴演唱第二乐句高声部旋律,加入柯尔文手势。

(4)伴随合唱音乐演唱伴奏声部的旋律,并让学生边唱边听旋律声部的旋律。

(5)分组合作“水滴”部分旋律,低声部演唱第一、三句,高声部演唱第二句。

4、学习主旋律。

(1)学习旋律声部乐谱。

(2)加词演唱。

(3)播放合唱音乐,让学生演唱旋律声部,并听伴奏声部的旋律。

(4)分组合作,演唱旋律声部。

(5)师生合作,学生演唱高声部,教师演唱低声部。

5、完整表现。

三、知识拓展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教学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