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马克思0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8567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题马克思0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选择题马克思0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选择题马克思0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选择题马克思0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选择题马克思0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题马克思06.docx

《选择题马克思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马克思0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择题马克思06.docx

选择题马克思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P30

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BC)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BCD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CD)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C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5.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BCD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6.意识是( BD  )

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AD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D)

A.必须通过实践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10.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ABD)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D.局部服从整体

11.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BC)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2.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BC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BCD)

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

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15.质和量的关系是(ABCD)

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B、互相依赖

C、互相制约D、既对立又统一 

16."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BC)

A、要坚持适度原则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7.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BD)

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

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18.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CD)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

19.肯定方面是指(BD)

A、好的方面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2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BC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D、否定是扬弃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C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C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二、多项选择题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BCD )

A.必须通过实践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3.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ABC )

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具体性

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ACD)

A、客观性B、革命性C、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C)

A、渔民捕鱼B、运动员比赛C、工人炼钢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6.认识的主体包括(BCD)

A、自然界B、个人主体C、集团主体D、类主体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BCD)

A、自然性B、客观性C、对象性D、社会历史性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BCD)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C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

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C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D.政体

二、多项选择题

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ACD   )

A.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ABC)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生产资料

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BC)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5、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ABD)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

1.商品是:

(B)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C)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3.价值的本质是(A)

A.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

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

A.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

5.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D)

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

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C)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9.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10.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D)

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C)

A.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1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B)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13.剩余价值来源于(C)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C)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6.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D)

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19.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B)

A.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

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21.产业资本是(D)

A.生产资本;B.工业资本;C.社会总资本;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2.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B)

A.流通阶段;B.生产阶段;C.购买阶段;D.售卖阶段;

23.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C)

A.G—W…P…W’—G’;B.W…P…W’—G’—G’;

C.P…W’—G’—W…P;D.W’—G’—W…P…W’;

24.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A)

A.G—W…P…W’—G’;B.W…P…W’—G’—W;

C.P…W’—G’—W…P;D.W’—G—W…P…W’;

25.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AC)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ABCD)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是(AC)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AC)

A.具体劳动;B.社会劳动;C.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

5.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BCD)

A.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B.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

C.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是由不同具体劳动创造的;

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产生的条件是(AB)

A.社会分工;B.社会化大生产;C.自然经济;D.经济危机;

7.价值规律对私有制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是通过(AC)

A.竞争实现的;B.信用实现的;

C.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的;D.成本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8.劳动力的价值包括(ABC)

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9.劳动力的使用价值(AD)

A.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B.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

C.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D.是价值的源泉;

10.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BD)A.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D.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11.产业资本主要是下列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ABCD)

A.工业;B.农业;C.采掘业;D.物质运输业;

12.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意义在于(ABD)

A.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B.揭露了资本的真正来源;

C.揭露了资本家的剥削程度;D.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矛盾;

13.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BD)

A.产品的性质;B.生产技术水平;

C.企业管理水平;D.劳动生产率高低;

14.产业资本循环包括两个进程(BD)

A.购买过程;B.生产过程;C.消费过程;D.流通过程;

15.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BC)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流通资本;D.固定资本;

16.产业资本循环是(ACD)

A.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带着增殖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B.生产资本的运动;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7.考察产业资本循环的重点在于()

A.资本运动经历的阶段;B.资本运动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C.在循环的各个阶段上资本的形态的变化;D.产业资本正常运动的条件;

18.资本周转速度与(BD)

A.周转时间成正比;B.周转时间成反比;

C.周转时间无关;D.周转次数成正比;

19.资本周转时间由两方面构成(AB)

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销售时间;D.购买时间;

20.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ACD)

A.劳动时间;B.生产资料的供应时间;

C.正常的停工时间;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