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8090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docx

《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docx

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

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

摘要:

近年来,对外汉语语音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日趋丰富。

汉语的声调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之一,也是众多研究者们的兴趣之所在。

本文以近年来出版的一些相关论著及发表在学术期刊(杂志)上的有关论文为依据,总结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在声调偏误分析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以期对声调偏误分析有一个整体的掌握。

关键词:

汉语;声调偏误;研究方法;研究述评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准确地听辨汉语声调并正确地发音,对许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是首当其冲的难关。

因此,汉语声调的习得研究成为语音习得研究的焦点,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对其进行归类并分析其成因,有助于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并使教师们在语音教学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关于外国学生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根据我们所检索到的文章,我们发现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综合考察声、韵、调偏误;二是专门考察音段偏误;三是抛开音段,仅从声调入手,专门考察声调偏误。

当然,这些研究或多或少都会借助于实验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近年来出版的一些相关论著及发表在学术期刊(杂志)上的有关论文为依据,限于篇幅,我们主要对专门探讨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的文章进行述评(也会兼及综合考察声、韵、调偏误的文章),着重分析其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研究方法和研究重心等,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以期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二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

如前所述,汉语声调的习得研究是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焦点,因此,关于声调的偏误分析是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中成果最为丰富的。

“世界上的语言如果从有无声调的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

”(郭锦桴,1993)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理论,我们知道,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在习得第二语言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相同母语背景的学生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则会表现出一些相同的特点。

鉴于此,本部分拟从母语为声调语言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分析,母语为非声调语言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分析以及不同母语背景学生的声调偏误对比性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的声调偏误分析进行梳理和总结,语音本体的研究方法一直以来都受到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重视,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开始主动地吸收实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将其应用到声调偏误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因此本部分将首先对研究方法进行述评。

2.1声调偏误分析的研究方法述评

一直以来,声调的偏误分析都是采用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听辨测试法、录音分析法(张朋朋、徐鲁民,1981;吴门吉、胡明光,2004;余瑾、王华,2005等等),其实,传统的研究方法都是采用人工听辨的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这种方法由于操作简便,受到了研究者的欢迎,然而基于方法本身,研究者的地位也被无限地提高,而由于研究者个体本身的疏忽或者方法本身的缺陷,必然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也未必能对教学带来很好的指导作用。

语音的本体研究由于借助于各种实验仪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而,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开始将实验语音学的有关方法引入到声调偏误分析中。

高玉娟、李宝贵(2006)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四声的偏误进行了声学分析,文章运用石锋教授的声调格局理论,做出了韩国留学生汉语的声调格局图,并把它们与普通话的声调格局进行了比较,从调长、调域、调型和调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难度顺序是:

上声>阳平>阴平>去声。

高春燕(2007)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分别采集了俄罗斯学生朗读汉语四声时的语音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作者认为俄罗斯学生较难掌握的声调是阳平和上声。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相辅相成,语言研究者利用自己的双耳或感觉对声调进行分析,肯定不如实验方法准确,现今最科学的研究方法应是将录音分析法和实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事实上,不少研究者已在进行这样的尝试。

2.2母语为声调语言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分析

近年来,有关母语为声调语言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分析并不是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越南和泰国学习者的汉语声调习得的考察上。

2.2.1母语为越南语的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

吴门吉、胡明光(2004)对越南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汉语去声是越南学生的学习难点。

文章通过对越南语声调与汉语声调的对比,分析了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的成因,认为越南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母语的迁移,作者最后还提出了克服声调偏误的教学对策。

韩明(2005)比较了汉语和越南语在声调上的差异,指出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语言交际中会出现偏误,声调方面错误最多的是阴平和去声,其次是上声,错误最少的是阳平。

在分析偏误成因时,韩的观点与吴门吉、胡明光(2004)的一致,认为母语“负迁移”是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

杨娜(2005)以越南

北部河内的学生为例,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调查,调查并分析了零起点的学习者习得汉语语音的情况,声调的习得方面,杨将其分为静态声调的习得、动态声调的习得和语流音变中的表现等三个方面。

静态声调的习得主要有读阴平调时不够高等几个方面,动态声调的习得以双音节词为例,语流音变主要考察了轻声和儿化。

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是语际的迁移和目的语的影响。

刘晓军(2006)分析了越南留学生汉语听觉和发音的能力,认为:

越南学生的听辨能力和发音水平不是同步的,四声听辨难度顺序为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发音的四声难度顺序为上声>去声>阴平>阳平;轻声和“一”的变调是大部分越南学生语音学习的难点。

通过对上述几篇文章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研究者们对越南学生在习得汉语声调时的难点和偏误类型的分析,其结论并不一致。

但是,各位学者对偏误成因的解释则大体一致,大都认为主要由母语造成,而且对于如何纠正偏误也都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2.2.2母语为泰语的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

针对泰国学生声调偏误分析的文章非常少,近年来仅有以下几篇文章:

李红印(1995)综合考察了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的偏误,认为他们的声调偏误主要表现为调域上的偏误。

这是国内较早的对泰国学生语音偏误进行分析的文章。

蒋印莲(1997)也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语音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蔡整莹、曹文(2002)通过对22位泰国学生录音样本的听辨判断和部分样本的声学分析,发现了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中存在的难点。

其中声调偏误表现为:

阴平不够高;阳平和去声因有较长的预备段而使整个音节增长;上声则总以[211]形式出现。

在偏误成因上,作者将其归因于母语及其方言的负迁移和使用《汉语拼音方案》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偏误。

最后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吉娜、简启贤(2004)对初学汉语的泰国学生的声调偏误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初学汉语的泰国学生习惯于用自己母语的声调来对应于汉语的四声,并且基本准确;但是在调值的准确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偏误,主要表现为:

汉语声调的第一声读得比较低、在读上声时不容易读准确。

而产生偏误的原因则是语际迁移。

2.2.3母语为老挝语的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

我们还没有发现有专门针对老挝学生的汉语教学研究,更没有专门的汉语语音的习得研究,经过我们的搜索,仅发现一篇。

单韵鸣(2006)通过录音调查和访谈等,对老挝学生的汉语语音偏误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老挝学生在习得汉语声调时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声发音不稳定,声高不到位,有时以中平代替高平;第三声常以半上声的形式出现;第四声比较短促。

通过检索,我们看到,专门针对泰国学生声调偏误进行分析的文章还未出现,现有的

研究一般都是对声韵调进行综合考察,对某些具体问题的讨论并不深入,现有的有关泰国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都是作为语音综合性考察的附属品出现的。

与此相比,对老挝学生汉语教学的研究更少,我们期待更多的专门进行声调偏误分析的文章出现。

2.3母语为非声调语言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分析

相对于声调语言来说,非声调的语言更多。

因此,对母语为非声调语言学习者的声调偏误进行分析的文章很多,为了更好地理解研究现状,我们将作如下阐述:

2.3.1母语为韩语的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

韩国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所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近年来的研究有以下一些:

冯丽萍、胡秀梅(2005)认为韩语的多音节词常常前轻后重,这种音节结构反映到汉语声调的学习中,导致学生容易将阳平升调发成先低后高的降声调。

夏晴(2006)以21种调型的二字组为基础,将其放在单字、词语、短句等中,通过韩国学生的朗读,分析了他们的声调偏误,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刘江娜(2006)对22位中级汉语水平韩国学生的声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且认为他们的声调偏误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即韩国学生多把阳平误听成上声,把上声误听成阳平。

祈慧琳(2007)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的声调发音偏误进行了考察研究,文章运用测试、录音的方法得到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共20个组合)的声调发音偏误,总结出了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发音的主要偏误规律,并将偏误成因归结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的干扰、教材、教师等几个方面。

刘红梅(2007)对韩国小学生在学习声调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认为偏误主要出现在阳平和上声两个调类上,指出这与母语的负迁移相关,最后刘文还提出了一些教改措施。

应该指出的是,该文与祈慧琳(2007)的有关观点基本一致,即两者都认为韩国学生在习得汉语声调时的偏误主要是在阳平和上声上面。

本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母语为韩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都会将汉语声调中的阳平和上声相混,我们还发现有些研究者已经试着用实验语音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撑来进行偏误研究,但是这方面的成果还是很少。

2.3.2母语为印欧语言的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

在对外汉语学界,对欧美国家学生的声调偏误进行分析,与对其他国家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相比,起步较早,且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较多。

张朋朋、徐鲁民(1981)对英、法学生的“洋腔洋调”进行了分析,该文将所谓的“洋腔洋调”分为两类:

一是每个音节的声调都发成中平调;二是有的音节读错了声调。

作者还

对这两类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学生的声调错误主要出现在语流当中。

沈晓楠(1989)指出美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主要困难体现在声调的学习上,该文的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对学习了4个月汉语的8名美国学生的调查研究,认为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难度顺序是:

第一、四声大于第二、三和轻声,这主要是母语负迁移所致。

沈文的第二部分探讨了教授美国学生声调的教学法。

王韫佳(1995)调查了6个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情况,并将他们的学习水平与2个北京人相比,指出了美国学生在习得汉语四个声调时均有错误:

阴平和去声主要是调型错误,阳平和上声在调型和调域方面都存在错误。

桂明超(2000)分别考察了汉语普通话声调的组合方式和美国英语语调调型,作者还分析了美国英语语调调型对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影响,指出了美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时所犯的共同错误:

非曲型声调落在双音节词上时(例如:

平调,升调和降调),该声调趋向于变成同一调值而不顾原来的不同;曲型声调落在单音节词上时(例如:

降升调)会被分离,拆分在词组中相邻的两个音节上;为了词尾或词组末尾的调型与英语语调调型相一致,最后的那个音节的声调总是趋向于用升调或用降调。

潘吉(2008)分析了来自美国、西欧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学生的声调偏误,潘文将学生分为两组:

初级水平和中级水平。

该文在陈庆海(2000)的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外国人产出的自然话语中的声调偏误。

实验数据显示:

在初级和中级实验对象组中,1-1和2-4声调组合的正确率都较高,而3-2声调组合的正确率较低,初级组的3-2声调组合的正确率最低。

徐瑾(2006)指出俄罗斯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主要表现在调型上,大致表现为:

去声读成阴平,阴平读成去声,阳平读成上声;其次,俄罗斯留学生声调偏误还表现在调域的缺陷上。

作者认为俄罗斯学生声调偏误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该文还提出了应从教材的编排和加强训练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尝试。

罗音(2007)也对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时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在偏误类型的分类上罗文参照了杨娜(2005)的分类方法,而且偏误成因的总结也无新意。

针对印欧语言的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且有少数学者尝试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对这些偏误进行分析,从而使分析结果更为可靠,但我们也发现,很多研究都是重复之作,缺乏新意。

2.3.3母语为日语的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

同样为非声调语言的日语,日本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最难掌握的是声调和语调。

王幼敏(1998)分析了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声调和语调方面的错误和难点。

声调方面,作者分析了单字声调和复合词声调方面的偏误,并指出日本人发音的主要困难在于对四声的相

对音高把握不准,这同他们母语没有声调,声调感弱有关系。

田园(2003)分析了日本留学生汉语二字组连读的声调偏误,该文采用中介语理论及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偏误规律,归纳出中介语声调的特点,并将偏误原因归结为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干扰等几个方面。

刘佳平(2006;2008)也分析了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双音节词声调时的偏误,刘文分析了他们的偏误类型,并探讨了偏误成因。

上述三篇文章都是针对日本学生习得汉语双音节词声调进行的偏误分析,应该指出的是,大家的观点都较为一致。

除了单篇的论文外,还有少数学者对日本学生习得汉语时的表现进行了综合考察,王顺洪(2008)综合分析了日本学生习得汉语的情况,在谈到声调时,作者认为日本学生汉语声调偏误主要表现为起调不准(音调偏低)、缺乏重音和节奏感。

2.3.4母语为其他非声调语言的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

除了上述对韩语、印欧语、日语等母语背景的学生的汉语声调习得进行研究外,近年来还有一些对其他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生声调进行研究的文献,主要是以下一些:

2.3.4.1母语为尼泊尔语的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

余谨、王华(2005)调查了11名年龄在20岁左右的尼泊尔学生,对他们的汉语声调偏误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尼泊尔学生总体水平和不同级别水平学生的声调偏误率,找出各声调的偏误特点、难度梯级,发现汉语的上声是尼泊尔学生学习的难点,并且指出,在教学中应以单字、词语和句子为载体进行组织教学。

覃凤余、王丽娟、余谨(2006)也分析了尼泊尔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时的情况及相应的偏误,指出尼泊尔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在调域和调型两方面都存在偏误,和余谨、王华(2005)的观点一样,该文认为上声的学习难度大于其他的三个声调。

2.3.4.2母语为蒙古语的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

徐剑(2008)使用听辨测试的方法,从学生感知的角度研究蒙古留学生的声调偏误,从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干扰、教材、教师这几个方面对偏误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还指出针对蒙古留学生出现的声调偏误,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听辨发音组合练习并且注重对学生听辨能力的培养。

张瑞芳(2008)采用偏误分析理论,对蒙古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声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进行了归类与分析,认为蒙古学生形成偏误的原因是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的泛化等几个方面,为了减少或避免偏误,张文还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一是运用语音对比,找出差异;二是采用整体认读法,突出汉语语音特点;三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2.3.4.3母语为印尼语的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

王功平(2004)通过对印尼留学生在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发音的实验,指出印尼留学生发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时所存在的主要偏误在于:

调域偏小;最大音高值偏低;音节发音时长偏长,且前后字时长比例不当。

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措施。

程媛(2006)以初级汉语水平的印尼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印尼留学生习得普通话二字组上声声调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听辨有上声声调的二字组时,初级阶段的被试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误,其中上+阳组的偏误率最高。

无论是在听辨前字还是后字上声的二字组时,初级阶段的被试均最易将上声听辨为阳平。

文章最后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2.4不同母语的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的对比性研究

前文我们分别对母语为声调和非声调语言学习者的偏误分析的文章进行了述评,实际上,将不同母语的学生的语音面貌进行比较研究,将他们的声调偏误进行对比性分析(指对比不同母语学生的声调偏误或将不同母语学生的发音与中国学生相比),这将更有意义。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具体的有以下一些:

郭锦桴(1993)考察了英、美、日、俄等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语音时的声调偏误,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他们的声调偏误进行了分析,同时考察了他们在二字组和四字组中的轻声偏误,并将其与中国人的发音进行了对比,总结偏误类型及成因。

这是国内较早的声调对比性研究,因而很有意义。

马燕华(1994)分析了母语分别为日语、朝鲜语、英语的学生在第一年的汉语学习过程中普通话声调读音、辨音的情况,考察发现:

母语为日语、朝鲜语的留学生的声调错误归类较为整齐,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声调的错误归类却不够整齐;母语为日语、朝鲜语的留学生的调型比较集中,多为平调和降调;母语为日语、朝鲜语的留学生去声不大容易出错,这一点与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恰恰相反。

在此基础上,马文提出,应重视利用双音节词和调型来组织教学。

与这一研究相关,刘艺(1998)也做了相应的研究和考察。

作者利用单字组和双字组的发音调查表对日韩学生的声调偏误进行了分析,认为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主要有:

把上升调的阳平念成低平调或低升调;在去声方面,他们常把去声发成低平调的或者低降调;而对于高平调的阴平他们则往往念成低平调。

在此基础上,刘将日韩学生的声调偏误与美国学生相比,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张虹(2003)以汉语声调学习为切入点,考察了日本和美国学生的声调习得情况,张文分析了不同汉语水平的日本留学生的声调偏误,并以中高级汉语水平美国留学生为参照、对中介音的“化石化”现象和习得顺序及过程进行了探讨。

陈子悠(2007)考察了日、韩、

泰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出现的声调偏误,并分析了他们声调偏误的异同。

储丹丹(2006)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不同水平、不同母语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三声连读变调的习得情况,并尝试在优选轮框架下予以分析。

结果显示:

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连读变调规则的掌握晚于对四个单独声调的掌握;以声调语言为母语的泰国学生跟非声调母语的学生相比,双音节连调组命名正确率的总体差别不大,但在不同的声调组合上存在差异。

将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情况进行对比性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通常是一个有着不同母语背景学生的班级,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应根据他们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我们还可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

通过本部分的综述,我们发现,近年来的声调偏误对比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日、韩、美等国,而对其他国家学生的声调偏误进行对比性研究则用力不够,今后应引起重视。

三结论及其他

通过上面的综述,我们欣喜地发现,近年来对外汉语学界的声调偏误分析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大量的成果面世。

学者们通过分析母语为有声调语言学习者和无声调语言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对其进行归类、成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也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发现,近年来的声调偏误分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我们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1声调偏误分析在分国别研究上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针对不同母语背景学生的声调偏误对比性的综合性研究,但是这样的研究思路还没有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而且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都是集中于日、韩、英等语言背景的学生,对其他语言背景学生的声调偏误进行对比性研究的则非常之少,这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

3.2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已开始尝试采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这样的研究方法使研究结果更为精确,然而,借助于这一手段的毕竟还是少数,不少研究还是采用人工听辨以及调查问卷等形式,正是因为因人而异,所以即使针对同样的人群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3.3现有的研究都过分强调单字调、二字组连读变调的研究,而对语流中声调的研究却不够重视。

我们承认,对单字调、二字组连读变调的研究很重要,但是语流中的声调研究也很重要,如果忽视了则直接影响到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我们平时的交流不可能是一个字或一个词的交流,因此,语流中的声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3.4有声语料库的建立将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分析语音语料,从而实施更有效地教学。

语中介音语料库的建设已提上日程,然而工作的开展却很难。

因此,建设中介音语料库的任务迫在眉睫。

由于条件所限,我们无法穷尽所有的有关声调偏误分析的著作和论文,在有关的分类上也还存在一些分歧,但我们对近年来声调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是为了发现其中的成就与不足,从而对声调偏误研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蔡整莹、曹文.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2,

(2).

[2]陈子悠.日韩泰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及偏误分析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程媛.初级阶段印尼华裔留学生二字组上声偏误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储丹丹.连续变调习得偏误的优选论分析.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单韵鸣.老挝学生语音偏误分析及与泰国学生的比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

与研究版),2006

(2).

[6]冯丽萍、胡秀梅.零起点韩国学生阳平二字组声调格局研究.汉语学习,2005,(4).

[7]高春燕.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初探.红河学院学报,2007,(4).

[8]高玉娟、李宝贵.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声学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

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

(1).

[9]桂明超.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世界汉语教学,

2000,

(1).

[10]郭锦桴.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11]韩明.越南留学生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

(2).

[12]吉娜、简启贤.泰国学生初学汉语的偏误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

究版),2004,(3).

[13]蒋印莲.泰国人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难点辨析.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

京大学出版社,1997.

[14]刘艺.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分析.世界汉语教学,1998,

(1).

[15]刘红梅.韩国小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及对策.宜春学院学报,2007,

(1).

[16]刘佳平.初级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偏误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6.

[17]刘佳平.日本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偏误调查报告.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3).

[18]刘江娜.中级汉语水平的韩国留学生声调偏误问题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6.

[19]刘晓军.越南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验分析.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0]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4(3).

[21]潘吉.外国人的汉语双音节声调组合偏误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2]彭玉康、胡袁圆.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回望.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4).

[23]祁慧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发音偏误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4]沈晓楠.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